科學家霍金的事蹟材料
史蒂芬·威廉·霍金,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霍金事蹟,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霍金人物經歷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畢業於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和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並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他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因此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疾病已經使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腳則朝內扭曲著,嘴已經歪成S型,只要略帶微笑,馬上就會現出“呲牙咧嘴”的樣子。這已經成為他的標誌性形象。
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徹底剝奪了說話的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當時醫生預測他最多活兩年,但他依然頑強的活著。
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天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最後以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或霍金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和熱力學統一在一起。
1973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了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例如,空間-時間在普朗克尺度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於一種粉末的狀態。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學、量子統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1980年以後,霍金的興趣轉向了量子宇宙論,提出了能解決宇宙第一推動問題的無邊界條件。
2004年7月,他承認了自己原來的“黑洞悖論”觀點。《時間簡史》的副題是從大爆炸到黑洞。史蒂芬·威廉·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裡,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裡,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斷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正是起始於此。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已經相當完備了。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被盧伽雷氏症禁錮在輪椅上20年之久的情況下做出的。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體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吳忠超***霍金的學生***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身後門一開啟,腦後忽然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譯者儘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疾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吃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係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霍金雖然身殘但志不殘,非常樂觀。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在富有學術傳統的劍橋大學裡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最年輕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在公眾評價中,被譽為是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點開始,時間由此刻開始,黑洞最終會蒸發,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漸凍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禁錮在輪椅上達5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無邊界條件。儘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使人們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他,幾乎全身癱瘓,後來又因為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但1988年仍出版《時間簡史》,至今已出售逾2500萬冊,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
霍金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週年忌日,父親法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
1942年1月,納粹德軍狂轟濫炸英格蘭,倫敦遭受幾乎夜夜不停的空襲。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自稱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1963年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元疾病,當時醫生診斷他只能活兩年,但他卻奇蹟的活了下來,雖然他喪失了活動能力,但其堅強的意志卻促使其成為了科學領域的偉人。
霍金曾澄清自己當時並未酗酒,只感到自己有“悲劇性格”,並使自己沉醉於瓦格納的音樂裡。直至他遇上了首任妻子簡·王爾德***Jane ·Wilde***,兩人結婚後育有3名子女。23歲時,他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霍金的主要成就
斯蒂芬·霍金的研究為今天我們理解黑洞和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礎,不過據他本人指出,他在動畫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和科幻劇集 《星際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的演出也同樣精彩。霍金在《大設計》中強調,宇宙不需要一個造物主上帝和哲學已死,這意味著人類將從愚昧的自我奴役超脫出來。
極端物質化的當今世界是否比以前更進步,還是很可疑的事。人們必須做形而上的追求,才能脫離動物界的生存狀態。這就是為什麼世代有識之士追求存在、生命和宇宙的意義。解決這些命題本來應該是哲學家的任務,可惜科學的高度發展使得哲學無法跟上。霍金在《大設計》的開篇中說到“哲學已死”就是這個意思。
霍金希望解開宇宙誕生之時的奧祕,1970年代時,霍金將量子力學應用於解釋黑洞現象,但是在之後的30年中,用量子力學解釋整個宇宙已經變得更加困難了。霍金想找到一套可以完美解釋整個宇宙現象的理論來說明137億年誕生直到現在的宇宙,但是多年過去了就算無限接近他仍然沒有得出結論。按照他的量子力學理論,宇宙誕生是大爆炸產生的,這是一個被壓縮的無限小卻具有超大重力的物質***也可以理解成密度無限大***爆炸的產物。量子力學的理論範疇不能夠解釋這一個過程是如何進行?為什麼會這樣?霍金說“那必須有一套可以描述小規模重力的理論”。最新的科學突破是霍金的同事,倫敦瑪麗皇后學院的麥克·格林***Michael .Green***參與建構的超弦理論,簡稱為“弦論”,這理論指出所有粒子和自然力量,其實都是在震盪中的像弦一樣的微小物體,解決了霍金一直想努力解答的重力問題,這個理論必須建立在宇宙必須有9、10甚至是大於11個的維度中,而人類身處的三維世界可能僅僅是真正的宇宙的其中一個膜……為數眾多的世界各地科學家正在太空和地球做相關的實驗來證明弦論以及從實驗來證明從而支援霍金的黑洞理論和量子理論。
據英國媒體2014年1月24日報道,英國著名科學家斯蒂芬·霍金教授再次以其與黑洞有關的理論震驚物理學界。他在日前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承認,黑洞其實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
在這篇名為《黑洞的資訊儲存與氣象預報》***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and Weather Forecasting For Black Holes***的論文中,霍金指出,由於找不到黑洞的邊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黑洞的邊界又稱“視界”。經典黑洞理論認為,黑洞外的物質和輻射可以通過視界進入黑洞內部,而黑洞內的任何物質和輻射均不能穿出視界。
霍金的最新“灰洞”理論認為,物質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時間以後,又會被重新釋放到宇宙中。他在論文中承認,自己最初有關視界的認識是有缺陷的,光線其實是可以穿越視界的。當光線逃離黑洞核心時,它的運動就像人在跑步機上奔跑一樣,慢慢地通過向外輻射而收縮。
“經典黑洞理論認為,任何物質和輻射都不能逃離黑洞,而量子力學理論表明,能量和資訊是可以從黑洞中逃離出來的。”
霍金同時指出,對於這種逃離過程的解釋需要一個能夠將重力和其他基本力成功融合的理論。在過去近一百年間,物理學界沒有人曾試圖解釋這一過程。
對於霍金的“灰洞”理論,一些科學家表示認可,但也有人持懷疑態度。美國卡夫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約瑟夫·波爾欽斯基 ***Joseph Polchinski***指出,根據愛因斯坦的重力理論,黑洞的邊界是存在的,只是它與宇宙其他部分的區別並不明顯。
其實,早在2004年霍金就曾做出過類似表示。當年7月21日,霍金在“第17屆國際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大會”上指出,黑洞並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數物理學家以前認為的那樣,對其周遭的一切“完全吞噬”,事實上被吸入黑洞深處的物質的某些資訊可能會在某個時候釋放出來。
1973年,霍金稱自己通過計算得出結論,黑洞在形成過程中其質量減少的同時,還不斷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發出輻射。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但是,該理論提到的黑洞輻射中並不包括黑洞內部物質的任何資訊,一旦這個黑洞濃縮並蒸發消失後,其中的所有資訊就都隨之消失了。這便是所謂的“黑洞悖論”。
這種說法與量子力學的相關理論出現相互矛盾之處。因為現代量子物理學認定這種物質資訊是永遠不會完全消失的。30多年來,霍金試圖以各種推測來解釋這一自相矛盾的觀點。霍金曾表示,黑洞中量子運動是一種特殊情況,由於黑洞中的引力非常強烈,量子力學在此時已經不再適用了。但是霍金的這種說法並沒有讓科學界眾多持懷疑態度學者信服。
現在看來,霍金終於給了這個當年自相矛盾的觀點一個更具有說服力的答案。霍金稱,黑洞從來都不會完全關閉自身——霍金輻射,它們在一段漫長的時間裡逐步向外界輻射出越來越多的熱量,隨後黑洞將最終開放自己並釋放出其中包含的物質資訊。
霍金的學術研究
1.時光機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繼日前承認外星人的存在後,又發表一個驚人論述:他聲稱帶著人類飛入未來的時光機,在理論上是可行的,所需條件包括太空中的蟲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不過,霍金也警告,不要搭時光機回去看歷史,因為“只有瘋狂的科學家,才會想要回到過去‘顛倒因果’。”
據英國媒體報道,物理學家霍金在拍攝的一部有關宇宙的紀錄片時提到,人類其實能建造出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並且能夠進入未來。霍金甚至說,自己是因為擔心別人把他當成“怪人”,所以才不敢亂說話,也不願意多談有關時光機的東西,直到透過紀錄片後才敢大方討論。
2.時間縫隙
至於時光機的關鍵點,霍金強調就是所謂的“四度空間”,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蟲洞”。霍金強調,“蟲洞”就在我們四周,只是小到肉眼很難看見,它們存在於空間與時間的裂縫中。
他指出,宇宙萬物非平坦或固體狀,貼近觀察會發現一切物體均會出現小孔或皺紋,這就是基本的物理法則,而且適用於時間。時間也有細微的裂縫、皺紋及空隙,比分子、原子還細小的空間則被命名為“量子泡沫”,“蟲洞”就存在於其中。
3.回到過去
而科學家們企圖穿越空間與時間的極細隧道或快捷方式,則不斷在量子天地中形成、消失或改造,它們連結兩個不同的空間及時間。部分科學家認為,有朝一日也許能夠抓住“蟲洞”,將它無限放大,使人類甚至宇宙飛船可以穿越;另外若動力充足加上完備科技,科學家或許也可以建造一個巨大的“蟲洞”。
霍金指出,理論上時光隧道或“蟲洞”不只能帶著人類前往其他行星,如果蟲洞兩端位於同一位置,且以時間而非距離間隔,那麼宇宙飛船即可飛入,飛出後仍然接近地球,只是進入所謂“遙遠的過去”。因為在4度空間中,10分鐘也許是n小時。不過霍金警告,不要搭時光機回去看歷史。
4.飛去未來
史蒂芬·威廉·霍金表示,如果科學家能夠建造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那麼宇宙飛船必然會因為不能違反光速是最大速限的法則,而導致艙內的時間變慢,那麼飛行一個星期就等於是地面上的100年,也就相當於飛進未來。
霍金舉人造衛星為例,指衛星在軌道執行時,由於受地球重力影響較小,衛星上的時間比地上時間稍快。由此,霍金就設想出一艘大型極速宇宙船,可在1秒內加速至時速9.7萬公里,6年內加速至光速的99.99%,比史上最快的宇宙船阿波羅10號快2000倍。船上的乘客就是變相飛向未來,作出名副其實的時間旅行。
5.四度空間
即使是在太空中,萬物也都有時間的長度,在時間中漫遊,意味著穿越該“4度空間”。
霍金舉例指出,開車直線行進等於是在“1度空間”中行進,而左轉或右轉等於加上“2度空間”,至於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下行進,就等於進入“3度空間”。穿越時光隧道就是進入“4度空間”。
6.外星人論
斯蒂芬·霍金在美國探索頻道2010年4月25日播出的紀錄片《跟隨斯蒂芬·霍金進入宇宙》中說,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類不應主動尋找他們,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他們接觸。霍金在片中向觀眾介紹他對是否存在外星人等宇宙未解之謎的看法。“真正的挑戰是弄明白外星人長什麼樣,”霍金說。在他看來,外星生命極有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級生物的形式存在,但不能排除存在能威脅人類的智慧生物。“我想他們其中有的已將本星球上的資源消耗殆盡,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太空船上,”他說,“這些高階外星人可能成為遊牧民族,企圖征服並向所有他們可以到達的星球殖民。”霍金認為,鑑於外星人可能將地球資源洗劫一空然後揚長而去,人類主動尋求與他們接觸“有些太冒險”。“如果外星人拜訪我們,我認為結果可能與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那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2015年7月20日,史蒂芬•霍金啟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外星智慧生命的搜尋行動。該行動將通過掃描宇宙的方式進行搜尋,歷時十年,並將耗費一億美元。這個名為“突破聆聽”***The Breakthrough Listen*** 的專案,將由俄羅斯矽谷企業家尤里•米爾納全額出資。此次的地外智慧生命搜尋行動,也將是人類史上最權威、最全面和最深入的科學搜尋,旨在發現任何地外生命的跡象。
7.星際移民
霍金在2010年8月接受美國知識分子視訊共享網站BigThink訪談時,再曝驚人言論,稱地球終將毀滅,而人類要想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類如果想一直延續下去,就必須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遲早會滅亡。霍金說:“人類已經步入越來越危險的時期,我們已經歷了多次事關生死的事件。由於人類基因中攜帶的‘自私、貪婪’的遺傳密碼,人類對於地球的掠奪日盛,資源正在一點點耗盡,人類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不能將賭注放在一個星球上。”
8.大眾明星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發行,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餘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深,在西方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Unread Bestseller***,有學者曾指這種書之所以仍可以如此暢銷,是因為書本嘗試解答過去只有神學才能觸及的題材: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2001年10月又一部作品《果殼中的宇宙》***The Uniierseina Nutshell***出版發行。該書是《時間簡史》的姐妹篇,以相對簡化的手法及大量圖解,訴說宇宙起源。2006年,他在香港透露正與女兒合撰一套類似《哈利波特》,但主題是理論物理學而非魔法的小說。
霍金亦試圖通過通俗演講,將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交流,除了常在英國及美國發表演說,他90年代曾兩次到訪日本,2002年8月曾到訪杭州發表《膜的新奇世界》***Brane New World***,2006年6月在香港科技大學發表《宇宙的起源》時,哄動一時,被戲稱受到“搖滾巨星”級的接待。霍金的聲望,令他多次獲邀到外地演說,常獲國家元首接見。
霍金曾指,大眾會好奇一位殘障人士,為何會想到這麼多宇宙論,令他成了大眾媒體的寵兒。事實上,他在“星艦奇航記”中的電視系列劇“銀河飛龍”飾演過自己,與愛因斯坦及牛頓一起打橋牌;他亦曾在美國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演出”,拯救劇中的女孩。其形象也在卡通片《飛出個未來》中的一集裡出現。卡通片《居家男人》中則有與其類似的角色***Steve***對其進行了滑稽的模仿。
北京時間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
9.學術賭注
霍金喜歡就一些科學命題,與其他學者開賭,一時成為科學界美談。
能否發現希格斯玻色子
霍金跟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戈登教授打了個賭:CERN不會發現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希格斯與其他同事經過漫長年代的潛心研究,等待了48年,才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也稱為“上帝粒子”。
10.黑洞是否存在
集一生精力研究黑洞的霍金,曾擔心黑洞可能只是理論上的概念,而現實中根本不存在。他為免到時自己變得一無所有,1975年他與另一名物理學家索恩***Kip Thorne***開賭:究竟黑洞是否存在。
11.裸奇點的存在
1991年,霍金又要求開賭,這次索恩與他站在同一陣線,對賭一方是物理學家裴士基***John Preskill***。當時的命題是,奇點應該被黑洞圍繞,但沒有被黑洞包圍的“裸奇點”***naked singularities***是否存在。
霍金與索恩押注:裸奇點並不存在,隨即與裴士基立下賭據,誰輸了要向對方送上一件用來“遮蔽裸體”的T恤衫,寫上適當的服輸字眼。霍金於1997年修正他的理論,指出裸奇點有可能存在。
12.公式闡述英格蘭隊奪冠
當地時間2014年5月28日,英國倫敦,英國物理學家、宇宙學家霍金出席新聞釋出會,闡述其通過科學公式計算的英格蘭隊如何能夠在2014世界盃上獲得冠軍。霍金此前就英國對如何獲得世界盃冠軍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研究。
首先,三獅軍團需要在海拔500米以下的球場比賽,而當氣溫提升僅僅5攝氏度時,他們的奪冠機率就會下降59%!其次,英格蘭隊在當地下午3點比賽時會提升三分之一的機率奪冠,身著紅色比賽球衣則會提升5分之一。
上面是基於自然因素的分析,霍金教授還從球隊的技戰術分析了三獅軍團的前景,他認為打4-3-3將會比4-4-2更為管用。基於英格蘭和巴西的地理位置,長途飛行會讓英格蘭的奪冠機率下降22%。
最後,霍金教授還將問題延伸到了裁判,他的分析指出英格蘭在歐洲裁判的手下會有63%的贏球機率。“歐洲裁判會更同情英格蘭隊,而不是蘇亞雷斯。”,對於英格蘭小報普遍擔心的太太團會讓球員分心的因素,霍金教授稱完全沒必要擔心。霍金教授總結稱,“英格蘭奪冠的機會可以概括成以環境,生理,心理,政治以及戰術等方面綜合資料的影響。”
英格蘭隊每每在世界大賽上遭遇點球魔咒,霍金教授對此也有具體分析,“球速是非常關鍵的,所以球員在罰點球的時候最好助跑3步,這和點球擺放沒有關係,如果這套理論早點傳播出去,恐怕瓦德爾就不會錯失1990年世界盃的那記點球。”另外,霍金教授提到,好的角球主罰者會有84%的點球命中率。
在釋出會的最後,霍金教授開玩笑稱不會把金錢放在投注英格蘭隊上面,他還是會繼續研究宇宙空間問題,以及其他慈善事業。
2016年4月13日,霍金微博宣佈了一項外星探索計劃,將製造可達到光速1/5的“奈米飛行器”。
霍金的人物評價
史蒂芬·威廉·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出生於伽利略逝世三百週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榮獲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席,這是自然科學史上繼牛頓和狄拉克之後榮譽最高的教席。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斯數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