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木耳的生長環境
地木耳 即 地皮菜。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一般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暗黑色,有點象泡軟的黑木耳。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地皮菜生存範圍很廣,對氣溫的適應幅度非常大,從寒冷的南極洲到炎熱的沙漠,從5000米以上的雪山到火山熔岩流過的地方,它都能生存、繁衍。耐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許多連草都難以生長的地方也能旺盛生
地木耳細胞群顯微照
地木耳細胞群顯微照長,即使休眠幾十年,一遇水又馬上恢復生機。而且地皮菜喜鈣,是多鈣性土壤的指示植物。石灰岩喀斯特岩溶地區,北方黃土地區等但凡含鈣豐富地區,均有大量生長。在荒漠草原等含鈣高汙染小的地區擁有可觀的生物量。
地耳、地皮菜《本草綱目》釋:地踏菇屬地耳、石耳這類,形狀如木耳,氣味甘、寒、無毒,明目益氣,現代醫學研究,地踏菇味甘性寒,清熱涼血,並輔助降壓之功效,地踏菇是現代家庭和賓館的理想菜餚。
地皮菜平常少見,但在大雨過後經常出現在不受汙染的山地草原上,因此,國外常稱其為fallen star或是star jelly,乃是誤認為其是由天上所降下來之故。河堤之上都可見其蹤跡,採摘最好在雨後 。餐廳業者則取名為情人的眼淚為一道極美味的菜餚。而原住民則稱其為上帝的眼淚。
地木耳生物習性
繁殖方式主要是異形胞將藻絲隔成若干個小段,叫藻殖段,極易從異形胞處斷離,每個藻殖段再通過細胞分裂長成長的絲狀體。這種以藻殖段進行繁殖的方式,也是營養繁殖的一種方式。可通過異形胞固氮。能食用。是人們數千年來常用野菜之一, 多生於含鈣豐富的環境中,如喀斯特岩溶地區、北方黃土區等含鈣豐富的環境,均有大量生長分佈。其生命力十分強悍,能以休眠對抗長期乾旱、高溫、寒冷和高輻射。並在雨水到來時及時恢復活力進行迅速生長繁殖。
清代王磐編纂的《野菜譜》中,收錄了滑浩一首歌詞《地踏菜》曰: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莊前阿婆呼阿翁,相攜兒女去匆匆。須臾採得青滿籠,還家飽食忘歲凶。"這首歌謠記述了地耳生長、充飢救荒的情景。可見,地耳自古以來,就是饑年重要渡荒的天然野蔬,不知拯救了多少勞苦大眾,是大自然恩賜之寶,它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地木耳的營養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質15克,高於雞蛋、木耳、銀耳等,總氨基酸含量也高於木耳、猴頭,另外含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51.2克,粗纖維3.9克、鈣406毫克、磷157毫克。鐵290毫克,均顯著高於其他藻類,是兒童缺鈣症的補充食物,對人體補鐵養血也極為有利。
地皮菜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是紫菜含量的19倍,此外尚含有海藻糖,蔗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醇、山梨醇等多種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