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小時候故事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也是我們需要了解的,瞭解故事對他們造成了什麼影響,因為這件事讓他有什麼啟發,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中國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中國名人小時候的故事1:白居易——從居難到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出身貧寒,自幼聰慧,十六歲來到京都長安。為了提高寫詩的水平,曾親自去拜訪享有盛譽的老詩人顧況。
顧況是位性情開朗的人,初見白居易其貌不揚,再一看他送來的詩稿上的落款:居易,便開玩笑說:你叫居易,長安這地方米貴,居住起來可不易呀!
老先生邊笑邊翻白居易的詩稿看,當看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心中一動,讚歎道:“好詩裡好詩!”又對白居易說:“能寫出這般好詩,在長安居下去,也不難了。”
白居易初到京都,便嶄露頭角,並非偶然。他是一位極勤勉的青年詩人。據他寫給元稹的信記載,他從小立志“為雲龍,為風鵬”,幹一番事業。為了實現他的巨集圖,他“苦節讀書”,白天學習做賦,夜晚刻苦讀書,中間抽時間學作詩,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由於唸書吟詩太勤,口舌磨出了瘡;由於日夜秉筆揮寫,臂肘磨出了硬繭;由於埋首案犢,身體顯得清瘦,由加熬費精力,未老而齒衰發白,由於讀書太多,眼睛常常發花。他虛心求學,“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
一年春天,白居易與元棋等人一起騎馬遊春,兩人以對詩為遊戲,你一首,我一首,竟然自“皇子破”至“昭國裡”二十里之間,途中不斷地此唱彼和。一起遊春的好友樊宗憲、李景信想插話、吟詩,也沒有機會。他們對白、元的詩才真是讚佩不己。
對此,白居易發了一通感概。他說:理解我的人把我當作詩仙,不理解我的人把我當作詩魔,都有道理。勞苦精神,化費氣力,連朝接夕,不知其苦,這不是魔是什麼?花時宴罷,月夜酒酣,一吟一詠,不知老之將至,即使是以彎鶴當馬遨遊於海上仙山,也比不過這種生活的歡樂,這不是仙又是什麼?
是的,自居易可以稱之為詩仙,又可以稱之為詩魔。詩仙是由詩魔變來的,而其法門便是勤奮、刻苦,再加上由勤奮與刻苦而產生的詩的靈感。
中國名人小時候的故事2:賈平凹:人生需要凳子
賈平凹是我國著名作家,每當講起自己的成長曆程,他總是感慨的說:沒有凳子,你永遠看不到夢想,更別說擁有它。
都快8歲了,父親才送他去讀小學。那年秋天,他蘸著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圍牆上畫了一個四角的亭子,幾棵高樹,還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鄰居說,這孩子畫得不賴,將來當個畫匠吧。他以為,他將來能當走村串戶的畫匠了,就有意無意地留心看畫匠幹活兒。那年,有一個人給他大舅家畫牆圍子,也畫了一處水,還題了“桂林山水賈天下”幾個字,他明知道那個“賈”字錯了,但沒敢講出來。
就在他還不能確定是否能當畫匠的時候,父母又發現了他的另一個“長處”。有一次他和隔壁的男孩兒,剪下許多貓貓狗狗的紙樣,拿著手電鑽進雞窩裡“放電影”。在浪費了好幾節電池之後,父親去公社找放映隊的人,看能不能給他找下一個營生,哪怕打打雜、抱抱片子什麼的都可以。後來公社倒是給了他們村一個名額,不過,不是給了他,而是給了村支書的兒子。
眼看當畫匠無望,又當不成放電影的,父母盤算著該讓他回家種地了,並預謀著要為他訂下鄰村的一個女孩兒。就在這時候,他竟然稀裡糊塗地考上了縣裡的高中。父親一下子發了愁——上吧,不但會誤了田地的活兒,而且還會錯過鄰村的女孩兒,更要緊的是,村裡邊從來沒有誰考上過大學,於是父親堅信,自己家的祖墳也不會有這根草。
父親說,別上了。母親見他支支吾吾的,說,上吧,走一步算一步。他考上了一所三流的專科學校。那時,學校辦著一份自己的報刊,一個月要出一兩期的,他常常見有同學的文章在上面發表。
他想,在畢業之前,自己要完成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一定要在校報上發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變成鉛字。他開始瘋狂地寫東西,寫完後,就拿去讓教寫作的老師看,有得到讚許的,就投給校報編輯部。到後來,老師也不願給,他就埋下頭來自己琢磨。他為此許多的書,也瀏覽了不少報刊。然而,投給校報的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他不想把這些凝聚著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向本市的日報社投去幾篇,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的文字竟然出現在了日報上。再後來,他的名字相繼出現在了省內外的報刊上。從此以後,他在文學創作方面更加勤奮了,因為他發現,他還有著一項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這個人就是賈平凹,在一次筆會上講出了上面的經歷。講完後,他頗有感慨地說,這個世界上更多的人,是被別人安排著過完一生,被安排著學哪門技術,被安排著進哪個學校,被安排著在哪個單位上班……卻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安排一件事情去做。人在這時候,最需要有一隻凳子,你站上去,才會發現,你還有著許多沒有挖掘出來的才能和智慧。而這隻凳子,就是突然闖進你心中的一個想法,一個念頭。
最後,他笑著說,沒有這個凳子,你永遠看不到夢想,更別說擁有它。
中國名人小時候的故事3:金嶽霖的故事
金嶽霖十幾歲的時候,按照邏輯推理出中國俗語“金錢如糞土,朋友值千金”有問題。他發現,如果把這兩句話作為前提,得出邏輯結論應該是“朋友如糞土”。“朋友如糞土”,這樣的發現,也只有享受思維的樂趣的人,才能獲得。
1955年,金嶽霖離開北大,調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另一位副所長告訴他應該坐在辦公室辦公。他在辦公室待了一上午,也沒弄明白如何“辦公”。有的人簡單,有的人有趣,又簡單又有趣的人,只有金嶽霖。
金嶽霖曾細心地去分辨“愛”與“喜歡”兩種不同的感情或感覺。他說,愛是父母、夫婦、姐妹、兄弟之間比較自然的感情;喜歡是朋友之間的感情。二者經常是統一的,那就是既是親戚又是朋友。
金嶽霖某日打電話給陶孟和,陶的服務員問他:“您是哪位”。他忘了,答不出來,於是說:“不管它,請陶先生說話就行了。”因為他不好意思說“我忘了”。可那位服務員說“不行”!他請求兩三次,還是不行,只好求教於王喜***金嶽霖的洋車車伕***。王喜也說“我不知道”!金嶽霖說“你沒聽見人說過?”車伕說:“只聽見人家叫你金博士。”一個“金”字才提醒了金先生。
在西南聯大時,聽金先生課的有個學生叫林國達,是位華僑。他喜歡提一些很怪的問題。有一次他問了一個邏輯上不錯而意思卻不對的話,請金先生解釋。金嶽霖想了一想,反問道:“我問你一個問題:‘Mr.林國達is perpent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國達君垂直於黑板***,這是什麼意思?”一下子把學生問傻了。因為這句話邏輯上沒有什麼錯誤,但林國達也不能垂直於黑板。
1926年,金嶽霖留學回國後,先受聘於清華大學教授邏輯學,並受校方委託創辦了清華大學哲學系,擔任系主任。當時的哲學系只有金嶽霖一個教師,也只招到沈有鼎一個學生,當時一師一生,號稱一系,成為美談。
徐志摩當年曾描寫過金嶽霖與一位名叫麗琳的西方女子“初到北京時的妙相”、“老金他簇著一頭亂髮,板著一張五天不洗的醜臉,穿著比俄國叫花子更襤褸的洋裝,蹩著一雙腳;麗琳小姐更好了,頭髮比他的矗得還高,腦子比他的更黑,穿著一件大得不可開交的古貨杏花黃緞的老羊皮袍,那是老金的祖老太爺的,拖著一雙破爛得像爛香蕉皮的皮鞋……
雖則那時還在清早,但他們的那怪相至少不能逃過北京城裡官僚治下的勢利狗子們的憤怒和注意。黃的白的黑的乃至於雜色的一群狗哄起來結成一大隊跟在他們背後直嗥,意思是說叫花子我們也見過,卻沒見過你們那不中不西的破樣子,我們為維持人道尊嚴與街道治安起見,不得不提高了嗓子對你們表示我們極端的鄙視與厭惡!在這群狗的背後,跟著一大群的野孩子,哲學家盡走,狗盡叫,孩子們盡拍手!”
中國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的人還:
1.名人小時候讀書的故事
2.名人小時候的故事3個
3.成功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4.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5.名人小時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