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簡短最新

  我們熟知的名人來到世上後發出的第一聲啼哭同其他的嬰兒並沒有任何不同,也根本不是什麼音樂之聲。他們後來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簡短的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歡迎大家前來觀看!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簡短篇1:羅丹

  法國大雕塑家羅丹***1840-19l7年***走進一座藝術博物館,銳利的目光被一座雕像所吸引。

  這座雕像取材於13世紀的一段史實:義大利比薩的君主烏谷利諾十分殘暴,人民對他恨之入骨,後來終於把他打倒。起義者為了讓他嚐嚐飢餓是什麼滋味,把他和他的兒子一同囚禁在一座荒山的高塔裡,不給吃喝,最後他們活活餓死在塔內。

  18世紀法國著名的雕像家加爾波,就創作了一座表現他們捱餓而死的雕像--他著力刻畫烏谷利諾捱餓的恐怖情狀:烏谷利諾的兩個兒子已餓死在他身旁。他肝腸寸斷,一隻手壓著肚子一隻手拼命在空中揮舞,似乎在呼救。

  羅丹全神貫注地一會,不無遺憾地搖搖頭,自言自語道:“啊!加爾波大師糟蹋了這一本來可以使人驚心動魄的素材。”

  羅丹的學生在一旁說:“老師,那麼,怎樣處理這一素材,才能使人驚心動魄呢?”

  羅丹沉思了一會說:“我決定要重新創作一座雕像。”後來,在人們面前出現了這麼一座塑像--烏谷利諾的一個兒子剛剛斷氣,另一個還在掙扎,他的一隻手死命地抓住父親的胳膊,頭仰著,似乎在作淒厲的喊叫,而烏谷利諾則充耳不聞,屈著身子,伏在已死的那個兒子身上,正準備低下頭去以兒子的屍肉充飢,但似乎又下不了口。他那瘦削的臉在抽搐,好像內心在作劇烈的鬥爭:獸性和人性的鬥爭。這個野獸一樣極其殘暴的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以親生兒子未寒的屍肉充飢,符合他的性格。但他又畢竟是人,多少還有點人性,所以在下口之前,又有一番猶豫,這也是符合情理的。

  羅丹的學生見了老師的新作,比較了一下加爾波的作品,評論說:“是的,羅丹老師的作品確實超過了加爾波的作品,因為加爾波只揭示了局部的真實;而羅丹老師則刻劃了暴君烏谷利諾這樣一個人,在這樣的特定環境中的飢餓的真實,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簡短篇2:霍金

  霍金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全身癱瘓卻依然熱愛科學研究,為人類的科學幾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很多人都為之感動,卻很少人知道,他小時候並不是很出眾,甚至有人認為他是個傻子。

  在霍金12歲時,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裡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物件……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執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髮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裡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簡短篇3:安徒生

  安徒生是全世界著名的童話家,他的家鄉在丹麥一個小鎮上。小時候,安徒生家裡非常貧窮,父親是個補鞋匠,母親幫人家洗衣服,家裡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安徒生的玩伴也都是些窮人家的孩子,那些有錢人都不允許自己家的孩子跟窮孩子一塊兒玩。有很多窮孩子從小就要幫家裡幹活,因此很多時候安徒生是一個人。

  有一次,父親看孤獨的在家玩,就說:“孩子,爸爸來陪你玩吧!”

  安徒生的家夠簡陋了,只有一間小屋子,破凳爛床把這個小小的空間塞得滿滿的,沒有給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動空間。然而,就是這麼一間破爛的小屋,父親卻把它佈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似的,牆上掛上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父親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時則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這些書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聯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櫥窗裡父親雕刻的木偶,根據故事情節表演起來。這還不能讓他感到滿足,他還用破碎的布片給木偶縫製小衣服,把它們打扮成討飯的窮人、沒人理睬的窮小孩、欺壓百姓的貴族和地主等,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編起木偶戲來。為了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親同意和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衝直撞的貴族和偽善的市長、牧師等人的生活,獲得各種感性經驗。

  安徒生在他以後的寫作生涯中能夠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童話故事,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譴責和鞭撻統治階級的貪婪、殘暴,都是與他小時候的這段生活經歷有密切聯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