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宗教改革

  在運動的發起者是國王,這使得英國的宗教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自從14~15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結束以後,英國人開始了潛心發展自己的民族國家的歷程,特別是1485年開始的都鐸王朝。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概述

  在 運動的發起者是國王,這使得英國的宗教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 。

  自從14~15世紀的 英法百年戰爭結束以後,英國人開始了潛心發展自己的民族國家的歷程,特別是1485年開始的 都鐸王朝。這一王朝最著名的國王是 亨利八世***1509-1547***和 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他們兩位的統治時代正是16世紀 宗教改革的時代,而的序幕便是由亨利八世拉開的。

  從歷史上來看, 英格蘭從來沒有像 德意志那樣,深深捲入 歐洲和 教皇政治的旋渦,因而不像 德意志人那樣對腐敗的羅馬 教會抱有強烈的道德義憤和民族仇恨。重現實、重實際的精神性格使 英格蘭人不比德意志人那般熱衷於內心的信仰或體驗。所以,當亨利八世開始宗教改革時,其主要原因不是出於純潔信仰,而是出於現實政治和國家利益的需要,並且在 宗教改革運動中受新教影響,主要是受加爾文教的影響。

  運動的導火線是亨利八世的一場離婚案

  西班牙阿拉貢公主、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查理五世的姨母 凱瑟琳,她成為亨利八世的妻子,為他生了6個孩子,但只有女兒 瑪麗·都鐸一個長大成人。亨利八世很為王位繼承人傷神,於是,向羅馬 教皇提出與凱瑟琳離婚。教皇懾於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壓力,拒絕了亨利八世的離婚請求。結果,憤怒的亨利八世便開始了對抗教廷的活動。當時的歐洲在 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下,反教皇的情緒已經頗為普遍。亨利八世決定利用人們對教會的不滿,加強自己的統治。

  背景

  1 資產階級要求衝破封建 神學思想的束縛,要求宗教改革;

  2隨著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社會各階層反教會情緒不斷高漲;

  3日益強大的 王權力圖擺脫 羅馬教權的桎梏。

  結果

  亨利八世並不是一個天生的宗教改革者,起初他對英格蘭的宗教改革運動態度堅決,那就是把這些異教徒送上火刑柱。他還親自撰文抨擊 馬丁路德的異端邪說,教皇 利奧十世授予他“信仰捍衛者”的稱號;馬丁路德則將他斥之為“戴著王冠的蠢參謀長”。

  1527年,亨利八世聲稱愛上了王后的侍女安妮.博琳,要求與王后凱瑟琳離婚,公開的理由是沒有男性繼承人。亨利向教皇提出申請,要求離婚。但教會迫於 羅馬教廷的壓力6年都沒有批准。1533年,亨利自己宣佈與王后離婚並與安妮結婚。

  教皇的反應是將他開除教籍,雙方由戰友迅速變為敵人,亨利宣佈國王是英國教會***安立甘***的最高首腦,英國的宗教改革就這樣收場了。

  1553年,信奉 天主教的 瑪麗***1553-1558***繼位,她恢復天主教,殘酷迫害 新教徒,燒死異端達300多人,被稱為“血腥瑪麗”。

  1558年,信奉新教的 伊麗莎白***1558-1603***成為女王,並恢復了國教,在“血腥瑪麗”時代逃往 歐洲大陸的新教徒紛紛回國。並修改了教義教規:反對羅馬教會對各國教會的控制;反對教會佔有土地,出售贖罪券;不承認教會有解釋聖經的絕對權威;不承認教士溝通神與人的中介作用;認為聖經是信仰的最高準則,教徒能夠與上帝直接相通;要求用民族語言舉行宗教儀式,簡化形式,主張教士可以婚娶。 從16世紀60年代起,英國出現了反對國教會的“非國教徒”,他們主張依照加爾文教來“純潔教會”,要求清除國教會中的天主教教義和教規儀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