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異同介紹

  文藝復興是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異同,希望能幫到你。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異同

  說起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總覺得是些高大上的事兒,而實際上,那是一些有血有肉的人,幹得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兒。那些事發生在歐洲的14-17世紀,大約是中國的明朝和清朝初期。文藝復興以向古代文化致敬的名義,由義大利人率先開展,是一場反神學的文化運動。宗教改革是德國人馬丁·路德領導的,說相信上帝就可以得救,其實質是幫助民眾擺脫教皇的欺壓。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發生在資本主義萌發剛出現的時候,都反封建、反教會,對人們思想解放和資本主義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藝復興裡的人和作品可是大大有名,但丁的《神曲》、薄丘伽的《十日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這些作品追求自由平等,散發著人文主義的光輝。而宗教改革的導火索是因為教皇要籌錢蓋教堂,所以大量出售“贖罪券”,宣揚出錢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推銷者告訴顧客,他投了錢,他父親的左腿已經邁出了煉獄的火焰,可他父親的右腿還在火裡,讓他繼續加錢。顧客回答:“不必了,我父親並沒有右腿!”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又有所不同。文藝復興強調以人為中心,而宗教改革強調以神為中心,說人們可以避開教會直接跟上帝對話。文藝復興藉助了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遺產,而宗教改革藉助的是《聖經》的原始教義。文藝復興主要集中在文化領域,促進了後來自然科學的發展,而宗教改革掃蕩了封建勢力,屬政治領域運動。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是歐洲建築史上的一種重要建築風格,是在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在十五世紀出現在義大利,之後漸漸傳播到歐洲各地,並逐步形成了有著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

  在對神權至上和對人本主義的肯定之下,建築師主要是想通過藉助古典比例重新塑造理想中的古典社會的和諧秩序。因此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是講究比例和秩序的,它們都有著嚴謹的平面構圖和立面,同時多數建築也有著從古典建築中繼承而來的柱式系統。文藝復興時期建築一大特點就是對比例有著極高的要求與追求,比如說必須是2或3的倍數,並且習慣使用對稱的形式,用尺規作圖,以正方形和圓形構圖為主,同時反對哥特式。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成就主要表現在教堂建築、城市和廣場和園林上。教堂建築在繼承和發展了古典傳統的基礎上讓造型更加富麗堂皇,但有時也會失去本該有的真實性和尺度感。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們一方面採用著古典柱式,一方面又對其進行大膽創新和靈活改造,將不同的建築風格與古典柱式相融合,同時還將很多科技成果應用到了建築上,比如繪畫上的透視規律、施工機具等。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代表人物主要有伯魯乃列斯基、萊昂阿爾伯地、伯拉孟特、米開朗基羅等,他們都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

  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跨越的過渡時期,而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主要包括了自然哲學和人文主義思想兩個方面。

  人文主義思想的核心是用人權來反對神權,推崇個人價值與個人尊嚴,宣揚人的本性就是要追求幸福,這是人的權利。薄伽丘、愛拉斯謨等人對教會神權進行了無情的鞭撻,提倡人們擺脫封建束縛並發展資本主義。這種哲學思想是進步的,但也掩蓋了資產階級與人民群眾的矛盾,有著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侷限性。

  在自然哲學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們肯定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對超自然神的宗教觀念進行了駁斥。並有一些哲學家認為物質是一切事物的基礎,自然哲學家們在闡述自己的哲學觀點時,還表現出辯證法思想。他們拒絕了二重世界的神學,並說明了時間和空間都是無限的。文藝復興的哲學家們還試著用對立統一和聯絡的觀點來看問題,布魯諾更是認為研究和觀察事物的矛盾是認識自然祕密的首要前提。哲學家們確定認識才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和世界的可知性,還試著進一步探索認識的發展過程。

  但也不可否認,這一時期的自然哲學家還有著經院哲學的歷史痕跡,因此他們雖然基本站在了唯物主義角度,但他們的哲學還是以泛神論的形式,並且包含著神學唯心主義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