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歷史歐洲各國的宗教改革試題及答案

  在考試快要到來的時候,我們作為學生應該做出什麼樣的複習準備工作呢?下面請欣賞網路編輯為你帶來的高二下冊歷史歐洲各國的宗教改革試題,希望你能夠喜歡!

  

  一、選擇題

  1.在“九十五條論綱”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教皇的財富今日遠超過最富有者的財富,他為了建築一個聖彼得堂,為何不用自己的錢,而要用貧窮信徒的錢呢?”這句話反映了***  ***

  A.教皇聚斂財富,實力雄厚

  B.天主教徒忠實於自己的信仰

  C.歐洲教會熱衷於建造教堂

  D.路德反對教會的腐朽貪婪和對德意志的經濟掠奪

  解析: “九十五條論綱”出現的直接原因是教皇到德國兜售贖罪劵,而路德反對他對德國的經濟搜刮。由題中材料可知路德反對富有的教皇用貧窮信徒的錢去修建聖彼得堂,應該用教皇自己的錢。

  答案: D

  2.德國電視臺曾舉辦過“最傑出的德國人”的評選活動。宗教改革先驅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給出的理由不正確的是***  ***

  A.他於1517年貼出“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他主張人人有權閱讀《聖經》

  C.他主張靈魂能否得救在於心中的信仰

  D.主張神職人員要潔身自好,不能結婚

  解析: 馬丁•路德允許神職人員結婚。A、B、C三項都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動與思想。

  答案: D

  3.卡爾文的學說在西歐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廣泛傳播,主要是由於他學說中的***  ***

  A.“因信稱義”     B.“因行稱義”

  C.“先定論”     D.“進化論”

  解析: 卡爾文所宣傳的“先定論”,要靠每個人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成敗中去體會,適應了“當時資產階級中最勇敢人的需要”。

  答案: C

  4.卡爾文宗教改革和英國宗教改革的相同點是***  ***

  ①從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藝復興運動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 ②都反對羅馬教皇權威 ③都主張《聖經》是信仰的根據 ④改革的領導者都是國王***或君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瑞士卡爾文宗教改革的領導者不是國王,英國宗教改革的領導者是國王亨利八世,所以排除④。

  答案: B

  5.英國宗教改革中的“清教徒運動”中的“清教徒”們要求***  ***

  ①主張純潔教會,清除舊教影響 ②提倡勤勞儉樸的生活

  ③遵奉嚴格的道德準則 ④改革國教保留的舊教殘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題意在考查學生綜合歸類、組合複合選擇的能力。依據教材辨析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

  答案: A

  6.天主教實行的內部改革的實質是***  ***

  A.放鬆對教徒的管理     B.加強天主教會的專制

  C.緩和階級矛盾     D.順應時代潮流

  解析: 從天主教繼續強化異端裁判所和網羅狂熱分子看其實質一目瞭然。

  答案: B

  7.“無論什麼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材料集中體現了馬丁•路德的哪一主張***  ***

  A.教權高於王權 B.教士是由教徒選舉出來的公僕

  C.世俗統治者的權力應當高於教權 D.國家權力為神所授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世紀權力都有權來管他”可知C項更為貼切。A項與此相反;B、D兩項與題意無關。

  答案: C

  8.馬丁•路德、卡爾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響包括***  ***

  ①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②建立了以國王為首腦的教會

  ③否定了羅馬教廷的權威 ④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歐洲宗教改革的影響的分析能力。注意結合史實分析各項。建立以國王為首腦的教會只符合英國,故排除含②的選項。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羅馬天主教會鼓吹“因行稱義”的修道信條。所謂因行稱義,是指一個基督徒靠其行事修為而成為符合上帝意願的人,靈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須絕色棄欲、積功行善,諸如持齋、守貞、安貧、乞食、忍讓、施捨、服從教會、遵守教規、購買贖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徑。

  材料二 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說。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需靠個人虔誠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會的繁瑣儀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給人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為,全憑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

  材料三 卡爾文主張“信仰得救”。他認為得救在於信仰而不在於善行;而且得救與否取決於上帝預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為選民和棄民;選民發財致富,萬事順利,死後進入天堂,棄民則相反。

  請回答:

  ***1***根據上述材料,指出馬丁•路德和卡爾文的基本主張的共同點是什麼?與羅馬天主教會的主張有何不同?他們為什麼要提出這些與天主教會不同的思想?

  ***2***概括宗教改革與社會變革的關係。

  解析: 第***1***問將馬丁•路德和卡爾文主張進行比較即可得出答案。原因可從當時經濟及階級狀況分析。第***2***問從宗教改革對社會制度的影響即經濟、思想、階級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共同點:馬丁•路德和卡爾文都主張信仰得救***因信稱義***。不同:羅馬天主教會主張因行得救***因行稱義***。原因:動搖天主教會的神學統治和權威,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民族教會。

  ***2***①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天主教會被剝奪的財產很大一部分落到新興資產階級手裡,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③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的人

1.2016年黔南州高二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

2.2016年錦州市高二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

3.2016年無錫市高二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

4.2016年泉港一中高二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