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教學方法

  對於高三歷史的教學,要運用正確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高三歷史教學,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個艱難探索和學習的過程,它要求教師教法要得當,學生學法要正確,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經過多年的探討和不斷的實踐,逐步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即讀、講、練、改、評、補“六字教學法”,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練習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出樂教樂學的氛圍,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讀:簡單的說,就是讀課本。它是形成理解、分析、歸納、比較等學科能力的堅實基礎。我反覆告誡學生,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就好像在稀鬆的沙漠裡建高樓大廈。基礎知識就好像萬木之本,萬水之源。可是,如何能在一年的時間裡把5本歷史書啃熟,並能靈活運用,沒有一個符合學生實際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為此在讀的方面,我把它分為三個時期,三種方法來進行。

  第一個時期***即第一輪複習時間***:全撒網式讀書法。首先,背目錄。任何一本書都有目錄,教材尤具有較完善的目錄系統。目錄是課本內容綱要,熟知了目錄,也就是熟知了課本的主要內容。目錄系統本身就展示了教材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熟知目錄,答綜合性題目,就能根據事實間的內在聯絡組織材料。而且背目錄要從小到大,即從總體上分清人類歷史的幾大分期。再進入各章,背出各章的標題,要做到對各章的題目如數家珍,一字不漏。按順序背出各節裡的子目錄,這一般是黑體字或方框裡的字。做到這一步,整個高中歷史的總體和大多數重要的史實已按期所處的位置進入你的腦海,線索清楚,脈絡清晰,為你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接著,仔細閱讀課本,即不論課本的大字或小字都要仔細地讀,包括註解和圖畫上的小字。經過以上的閱讀,學生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就有了較完整的認識。為下一階段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個時期***即第二輪複習時間***:精度式閱讀法。此時應根據國家頒佈的《考試說明》的範圍,做到逐字、逐句、逐段地反覆閱讀,並且要善於思考詞與詞間、句與句間、段與段間的前後關係,弄清每一個知識點,做到完整地回憶課文,重點著眼於線索的整理記憶。

  第三個時期:為二模後的閱讀,主要是在重新複習以往做過的題目的同時,聯絡有關的知識點,回讀課文,旨在查漏補缺。

  講:即教師的講解。主要採取精講和粗講相結合的方法。高三的講解,不能像高一、高二年級對課文進行重新講解,問什麼呢?因為學生對高一、高二的歷史課本已有初步的認識,只不過相當零散、零亂,沒有形成系統的、框架體系。再加上時間緊迫,為此我採取了精講和粗講相結合的方法。精講:即對課文的重難點,對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及課文中的隱性知識講通講透;對課文的階段特徵、歷史現象的前因後果、相互關係進行細緻的分析、歸納,並且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絡,採取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方法,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路。粗講:指的是課文中的顯性知識,即只要學生熟讀課文就能掌握的基礎知識。

  練:這是高考是否成功的主要手段。如何才能達到在練習中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這是做題的最終目的,為此,我經過反覆的探索,並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了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①苦練基礎知識和重難點知識的題目。②注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題目的練習。③注重能培養學生各種歷史能力題目的練習。④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各種解題方法、技能的題目進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還必須限定學生各種題型答題的時間,各種題型應達到的分數,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改:即對學生做的練習進行細緻的批改。只有通過批改試卷,教師才可能得到真實的學情反饋,從而幫助教師發現教學中的遺漏,進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併為後面的講評提供素材和奠定基礎。為此,在批改的過程中,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①做好閱卷記錄,記下好的典型和錯的題例,作為講評的依據。②確立好講評的重難點,並對閱卷記錄進行認真的梳理,尤其找出帶有普遍性的“失”,以便集中糾正。這樣既可以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又可以找到教師教學的改進之處,及時補救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不足之處。③記錄每個學生的優缺點,為個別輔導提供可靠的依據。

  評:即對學生的練習、測試的講評。考試是測量學生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的手段,而試卷的講評是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尋求提高教育學質量有效方法的主要環節。若採取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的講評方法,不但浪費時間,而且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怎樣才能把講評課上得有趣味?我經過多年實踐探索,悟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①抓重點、難點。根據改卷時的記錄,抓住典型試題深入分析,重點講解錯誤的原因,找出糾正的具體方法。②注重各種題型解題方法的分析總結,找出具有規律性的解、答題的技能、技巧。如選擇題解題關鍵是“題眼”的確定和側重點的確立。材料分析題則側重於如何入手解題、如何根據題目的設問來解答和組織答案。問答題側重審題。除此以外,還必須注意把做題的理論知識教會學生,使學生轉化為自己的解題能力。③加強個別輔導。學生試卷中出現的錯誤是多方面的,有審題不當、概括不當、有效資訊提取不全、抓不住階段特徵、史論脫節、史觀錯誤或書寫不規範,字跡潦草等等,這些問題不可能一下子得到解決,每次講評,我主要針對一兩個最有普遍性的方面進行講解,然後才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使到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掌握。

  補:指的是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補救。它不是簡單的對學生的試卷進行講評和對錯誤的糾正,而是好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內容:1針對教和學的過程中出現的不足進行補救。從中可反省教學的得失,發揚優點,改進不足。2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鍼對性訓練和強化。如學生普遍感到材料解析題理解困難,教師可以多選材料題有意識的指導理解、加強訓練。如學生對問答題的切題點感到困難,教師可加強審題和答題的指導訓練。同樣,這種針對性訓練和強化也可以是針對個別學生的具體錯誤進行反覆的講解、訓練、指導,從而真正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提高。

  有關推薦:

  1.重要史實、史料的補充。

  史實的補充是為了幫助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或重要歷史現象形成更全面的瞭解和更完整的認識而補充一些必要的史實。如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就有必要將世界古代史上新航路的開闢和圈地運動的有關史實給學生適當介紹和補充。再如,講秦統一六國時就有必要將秦的“遠交近攻”策略給學生適當介紹,這樣有利於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秦統一六國的原因。

  史料的補充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加深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認識。如講西漢初期休養生息政策的結果時可引用《漢書·食貨志》的有關文字來說明西漢初期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情況。“至武帝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庚盡滿,而府庫餘財。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史料的補充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史料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基本歷史理論的補充。

  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要求中學歷史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1995年高考歷史科《考試說明》對考生的能力要求第8條規定:“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的本質,闡述歷史發展的規律。”《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是指導中學歷史教學兩個最權威的檔案,它們都明確規定了對學生掌握和運用歷史基本理論的要求,而這兩個檔案所要求的歷史基本理論的具體內容則是中學歷史教材上所沒有的,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具體史實給學生介紹和補充。

  3.相關學科知識的引入和滲透。

  重視相關學科知識的滲透和考查是近年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我們平時教學時就要重視將相關學科知識,特別是語文、政治、地理等學科知識引入和滲透進歷史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