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初三歷史教學方法

  三年時間轉瞬即逝,學生很快就已經進入到緊張的初三學習當中,很多學生不約而同地問了我同一個問題:“老師,要怎樣才能學好世界歷史?”面對學生的困惑,我更加需要好好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世界近代史課。最終,我總結了近兩年初三教學的得與失,現談談體會。

  一、專有名詞的解釋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

  “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線,掌握它對初三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如果要讓學生抓住這條線,首先就必須先明白什麼是資本主義。早在中國近代史當中,學生就已經接觸到“資本主義”,但更多的解釋是:“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經濟學或者經濟社會學的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下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都歸私人佔有,並藉助僱傭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1]這樣的解釋精準、專業,但到底什麼是資本主義,學生不僅沒有理解,反而接觸了更多的像“生產資料”、“經濟社會學”等陌生而專業的名詞。最終,不僅學生如墮五里霧裡,教師自己也覺得課很難上。

  正因為如此,所以在解釋“資本主義”這個名詞的時候,我先創設了一個情景:“我有錢、有機器***資本家***,為了賺錢,現在僱你們***出賣勞動力的人***為我勞動。哈哈,你們給我創造了大量的商品,但是我又把它們賣給了你,最終我就會越來越有錢,我的生產規模就會越來越大。”在此基礎上我又設定了一系列的問題:①你我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②生產出來的商品我是如何處理的?③如果我要進一步壯大實力,需要具備哪些有利條件?回答完畢之後,我們總結出:“資本主義的特徵就是僱傭勞動和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發展的必備因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制度、市場和原料”等。這樣以後只要學生看到僱傭勞動或者市場、勞動力等詞語時肯定就會想到資本主義。

  這樣的講解或許不是很專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生活化,不僅讓學生學得輕鬆,而且樂於學。

  二、抓住歷史發展的主線。

  ***一***設問滲透世界近代史的主線,即近代史就是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史***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

  在學生基本掌握資本主義的特點後,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在上課時設定一些問題了:文藝復興可以給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什麼?新航路的開闢滿足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那些需求?通過有意滲透,學生便會慢慢將近代史中的事件和資本主義進行聯絡思考,這時我們只需要在每次單元複習的時候用較專業的術語幫他們歸納總結即可。

  ***二***引導學生建立歷史發展的縱向線索,即以國家為單位,構建國別史框架***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

  國別史的學習主要以時間發展為線索,所以相對簡單易懂。因此先學國家歷史,既有利於強化學生對此國曆史的整體理解,又有利於減輕基礎較弱學生的壓力,提高他們的信心。

  下面以英國的發展為例。

  第一步,學生整理近代史中跟英國有關的事件。這一步我們要求學生把中國歷史中他知道的相關事件寫出來。***學生很快總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東印度公司、三角貿易、鴉片戰爭。***

  第二步,設問:英國資本主義要發展,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者有利環境?***政府支援、先進技術、市場、原料、資金。***

  第三步,將第一和第二步進行對應連線。***資產階級革命——政府支援;工業革命——先進技術;東印度公司、三角貿易、鴉片戰爭——市場、原料、資金。***

  第四步,利用大括號形式整理歸納,嚴格規範學生的用語和書寫***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

  當學生逐步掌握了各國基本史實後,我們就可以把英國、美國等詞語換成“世界”讓學生去套用總結了。

  三、藉助翔實的歷史文字、資料資料,設定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資料的應用,不僅在於它是否翔實,更在於它是否適用這節課,是否能激起學生的思考和共鳴。如講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時,最初我採用直接講述法:一戰的原因就是“資本主義各國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老舊殖民地之間的矛盾”,然後解釋。結果,學生卻更困惑。後來,調整後我只給了兩則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說。材料如下:

  材料:1914年,英國殖民地3350萬平方千米;俄國約為1740萬平方千米;法國為1060萬平方千米;而19世紀80年代以前德國沒有殖民地,到1914年前後,他的殖民地僅為英國的八分之一。

  設問:20世紀初,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畢,德國要怎麼辦?

  準備工作就緒,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國家,他本人就是這個國家首腦,然後結合國際形勢為本國尋找出路。隨著學生逐漸感興趣,他們的討論越來越激烈,最終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德國想要發展更快的話,肯定要對外擴張掠奪,肯定會和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衝突。這時我再進行總結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及時練習,訓練讀題技巧。

  練習是最後的一個環節,也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只講不練是不能鞏固知識的,但是練習題也不能隨便處理,見題就用,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是慎重選題,材料要新穎,因為是初三,從中考的要求入手更好***最好能是中考原題***。適當的練習不僅能達到及時鞏固的目的,而且能讓學生自己再一次學著理解資料,獲取知識,真正達到提升能力、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