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曲樂理基礎知識有哪些

  一首好聽的歌曲總是離不開編曲,那麼,編曲需要哪些基礎樂理知識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編曲需要的基礎樂理知識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編曲需要的基礎樂理知識

  1.分解和絃

  如果善用分解和絃,相當於開發了一個和絃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決定鍵盤部分總是彈些三和絃、七和絃的很僵硬呢?通過開發分解和絃,上行、下行、刪去一些音、加上一些音——任何好聽的組合方式,這樣開發出的琶音們雖不在節奏上有明顯作用,但往往是一段好旋律的開始。並且,由於這是從和絃演變來的旋律,它也會妥妥地位處和聲進行中,不必擔心“跑調”。

  圖中例子的前4小節和後4小節就是僵硬的和絃與靈巧的分解和絃的效果對比。

  2.和絃轉位

  以根音為最低音的和絃叫原位和絃,如果以三音、五音或者七音為最低音的時候叫做和絃轉位。轉位時通常“被轉位”的音會產生八度變化,聽上去更靈氣的同時,八度的調整也能豐富編曲的頻譜,使整體聽上去更加悅耳。

  圖中例子用的是C, D, Eb, F和聲進行,同樣是前4小節與後4小節做了對比。感興趣的你可以開啟DAW或在鍵盤上試一試,感受其中的不同。

  3.低音的變化

  最常見的貝司編曲方式就是走和絃的根音,由於其樂器的音域特性,通常也是扮演最低音的角色。那麼貝司老走低音這種尋常的,或者說不動腦子的路線,肯定是難以出彩的,何不試試多嘗試一些變化呢?

  3a

  步驟1:舉例來說明,例中的鋼琴部分在不斷重複C和絃,聽上去十分枯燥。除了改變和絃,我們可以嘗試從低音部分入手。

  3b

  步驟2:前兩小節,貝司走根音,演奏C音;接下來兩小節,講C音降至A音,與鋼琴部分構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和絃——Am7b5 ***A-Eb-G-C***和絃。

  步驟3:鋼琴部分的和絃保持不變,我們將貝司演奏從A音變為Ab,就得到了Abmaj7 ***Ab-Eb-G-C*** 和絃。然後,繼續試驗,彈F、升到G、再到C音……富有靈氣的貝司線開始顯現出來。如果你不確定究竟哪些音在調上,可以試試從那些和聲內的和絃中挑出音來演奏。

  4.模式≠音階

  “模式***mode***”可能對於你來說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概念,但它能讓你對音樂有一個全新的視角。音階的概念大家都很熟悉,從簡單的小調音階、大調音階到各種不同地域、人文、演奏樂器所相關聯的音階。但模式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其實很簡單:C調大調音階***C D E F G A B***,太常見不過,有什麼好研究的呢?如果你試試將演奏開啟的音換一換位置,不從C開始呢?

  開啟工作站,先彈奏C調大調音階***C D E F G A B***,然後從D開始彈奏,或者F開始。這種音階用作極簡音樂的loop會非常適用。

  5.單音也可以很有魅力

  寫旋律是比較苦的差事,但如果節奏足夠牛掰,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彈一個音就足矣。

  試著在主歌部分就彈一個音,在橋段加一些音引入副歌。這種方法能讓你集中能量於節奏律動和音色音效上,而不是總把籌碼壓在旋律創作上。

  6.借用和絃/調式互換

  借用和絃***borrowed chords***意為“同一主音,但不同調式”的使用。怎麼理解呢?舉個例子,C大調包括C D E F G A B這幾個音,它組成的所有三和絃為C, Dm, Em, F, G, Am, 和Bdim,但如果我們將其中一個C大調的和聲進行中將某個和絃置換成C小調和絃呢?例如一個C大調的1-6-4-5級四個和絃***C、Am、F、G***組成的樂段中,將Am換做Ab和絃,聽上去就更有意思了。

  7.複合和絃

  將普通的小三和絃或大三和絃組合在一起,能得到更豐富的複合和絃。

  最經典的複合和絃組合:我們將C大調的一級和絃 ***C-E-G***用作第一個和絃,再找一個與其根音構成純五度關係的大調和絃,即G major ***G-B-D***。兩個和絃一起演奏,我們得到了Cmaj9和絃***C-E-G-B-D***。

  8.音程跨度

  在寫旋律的時候想要營造一種戲劇化效果或吸引聽眾的注意,我們可以試試拉長兩個相鄰音符間的音程跨度。最經典的就是1音和6音的使用了。這能將你帶入一個全新的音域,帶來更多的變化和創造力。

  9.五聲音階

  明明有12個音放著不用只用5個,貌似限制了你的發揮?其實五聲音階好用地超出你的想象!寫出洗腦的旋律全靠它你造嗎?在此就不做舉例了,在你的鍵盤上彈一彈,編曲的時候用一用,你就知道它的功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