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零件加工基礎知識_機械零件加工基礎知識有哪些

  機械零件加工涉及特別廣泛,大到航天航空的零件製造,小到手機零件模具的製造,都跟零件加工有關。下面由小編向你推薦機械零件加工基礎知識,希望你滿意。

  機械零件加工方法的基礎知識

  機械加工方法主要有:車、鉗、銑、刨、插、磨、鑽、鏜、衝、鋸等方法。

  還可以包括線切割、鑄造、鍛造、電腐蝕、粉末加工、電鍍、各種熱處理等。

  車:有立車、臥車;新裝置有數控車, 主要加工迴轉體;

  銑:有立銑、臥銑;新裝置有數控銑,也叫加工中心; 主要加工槽和外形直線面,當然也可以兩軸或者三軸聯動加工弧面;

  刨:主要加工外形直線面,正常情況下加工出來的表面粗糙度沒有銑床高;

  插:可以理解為立起來的刨床,非常適合非完整圓弧加工;

  磨:有平面磨、外圓磨、內孔磨、工具磨等; 高精度表面的加工,加工出來的工件表面粗糙度特別高;

  鑽:孔的加工;

  鏜:直徑較大、精度較高的孔的加工,較大工件外形的加工。孔還有很多加工方式,如數控加工、線切割等。

  鏜:主要是通過鏜刀或者刀片鏜削內孔;

  衝:主要是通過沖床衝壓成型,可以衝圓或異形孔;

  鋸:主要是通過鋸床切割加工,常用於下料工序

  機機械零件加工成本核算的基礎知識

  機加工價格核算是進行外協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機加工價格核算的準確性會直接營養產品的加工、生產以及銷售等,可謂之重中之重。

  價格包含哪些方面

  1、材料費:材料的採購成本、材料的運輸費、採購中產生的差旅費等。

  2、加工費用:各工序中的工時費、裝置折舊費、水電費、刀具、工裝、量具、輔料費用等。

  3、管理費用:固定成本攤銷、管理人員工資攤銷、場地費用、回扣、差旅等。

  4、稅費:國稅、地稅等。

  5、利潤

  價格核算的簡易方法

  以產品材料費用為基礎進行簡單估算。***以加工難易度劃分***

  1、簡單的:材料費50%、加工費用 30% 、管理費用 5%、稅收17%、自己的利潤 8% 。

  2、高附加值的:材料費10%、 加工費用 40%、管理費用 5%、稅收17%、自己的利潤 28% 。

  3、高科技的:材料費10%、 加工費用 20% 、管理費用 10%、 稅收17%、自己的利潤 43%。

  價格的核算方法

  根據零件的數量、尺寸、精度要求等計算加工費用;

  1、鑽孔加工

  深徑比不大於2.5倍的直徑25MM以下按鑽頭直徑*0.05 ;

  直徑25-60的按鑽頭直徑*0.12***最 小孔不低於0.5元***。

  深徑比大於2.5的一般材料收費基價*深徑比*0.4收取 。

  對孔徑精度要求小於0.1MM或對中心距要求小於0.1MM的按基價*5收費 。u

  對攻絲收費標準按絲錐直徑*0.2收費***以鑄鐵為標準,鋼件另*1.2***。

  在批量加工時以標準基價*0.2-0.8收取***根據批量大小與加工難易程度***。

  2、車床加工類

  一般精度光軸加工 長徑比不大與10的按加工件毛坯尺寸*0.2收費***最底5元***。

  長徑比大於10的按一般光軸基價*長徑比數*0.15 。

  精度要求在0.05MM以內的或要求帶錐度的以一般光軸基價*2收取 。

  一般階梯軸***風機軸,泵軸,減速器軸,砂輪軸,電機軸,主軸等***以一般精度光軸加工 基價*2收取。

  階梯軸如有帶錐度,內外羅紋,的按一般精度光軸加工 基價*3收取。

  一般用途絲槓按一般精度光軸加工 基價*4收取。

  價格核算的工藝問題

  1、應當包含材料費、加工費***採用何種加工價格就不一樣了***、裝置折舊費、工人工資、管理費、稅等。

  2、重要是先斷定工藝,即加工方法,然後根據工藝來盤算工時,由工時來斷定單個零件的基礎加工費用,再加上其他的費用。工藝是個很複雜的學問啊 一個零件採用不同的工藝,價格有差其它附,各個工種加工工時基礎價 。

  3、其實各種工種的工時價格並沒有固定的,會根據工件的難易,裝置的大小,效能的不同而不同,當然要害的有看你的量是多少了,不過一般來說它都有一個基礎價,在基礎價之間浮動。

  機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基礎知識

  加工精度是加工後零件表面的實際尺寸、形狀、位置三種幾何引數與圖紙要求的理想幾何引數的符合程度。理想的幾何引數,對尺寸而言,就是平均尺寸;對錶面幾何形狀而言,就是絕對的圓、圓柱、平面、錐面和直線等;對錶面之間的相互位置而言,就是絕對的平行、垂直、同軸、對稱等。零件實際幾何引數與理想幾何引數的偏離數值稱為加工誤差。

  1 、加工精度的概念

  加工精度主要用於生產產品程度,加工精度與加工誤差都是評價加工表面幾何引數的術語。加工精度用公差等級衡量,等級值越小,其精度越高;加工誤差用數值表示,數值越大,其誤差越大。加工精度高,就是加工誤差小,反之亦然。

  公差等級從IT01,IT0,IT1,IT2,IT3至IT18一共有20個,其中IT01表示的話該零件加工精度最高的,IT18表示的話該零件加工精度是最低的 ,一般上IT7、IT8是加工精度中等級別。

  任何加工方法所得到的實際引數都不會絕對準確,從零件的功能看,只要加工誤差在零件圖要求的公差範圍內,就認為保證了加工精度。

  機器的質量取決於零件的加工質量和機器的裝配質量,零件加工質量包含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兩大部分。

  機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後的實際幾何引數***尺寸、形狀和位置***與理想幾何引數相符合的程度。它們之間的差異稱為加工誤差。加工誤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誤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誤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2 、加工精度的相關內容

  ***1***尺寸精度

  指加工後零件的實際尺寸與零件尺寸的公差帶中心的相符合程度。

  ***2***形狀精度

  指加工後的零件表面的實際幾何形狀與理想的幾何形狀的相符合程度。

  ***3***位置精度

  指加工後零件有關表面之間的實際位置精度差別。

  ***4***相互關係

  通常在設計機器零件及規定零件加工精度時,應注意將形狀誤差控制在位置公差內,位置誤差又應小於尺寸公差。即精密零件或零件重要表面,其形狀精度要求應高於位置精度要求,位置精度要求應高於尺寸精度要求。

  3 、調整方法

  ***1***對工藝系統進行調整

  ***2***減小機床誤差

  ***3***減少傳動鏈傳動誤差

  ***4***減小刀具磨損

  ***5***減小工藝系統的受力變形

  ***6***減小工藝系統熱變形

  ***7***減少殘餘應力

  4 、影響原因

  ***1*** 加工原理誤差

  加工原理誤差是指採用了近似的刀刃輪廓或近似的傳動關係進行加工而產生的誤差。加工原理誤差多出現於螺紋、齒輪、複雜曲面加工中。

  在加工中,一般採用近似加工,在理論誤差可以滿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來提高生產率和經濟性。

  ***2***調整誤差

  機床的調整誤差是指由於調整不準確而產生的誤差。

  ***3***機床誤差

  機床誤差是指機床的製造誤差、安裝誤差和磨損。主要包括機床導軌導向誤差、機床主軸迴轉誤差、機床傳動鏈的傳動誤差。

  5 、測量方法

  加工精度根據不同的加工精度內容以及精度要求,採用不同的測量方法。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類方法:

  ***1***按是否直接測量被測引數,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直接測量:直接測量被測引數來獲得被測尺寸。例如用卡尺、比較儀測量。

  間接測量:測量與被測尺寸有關的幾何引數,經過計算獲得被測尺寸。

  顯然,直接測量比較直觀,間接測量比較繁瑣。一般當被測尺寸或用直接測量達不到精度要求時,就不得不採用間接測量。

  ***2***按量具量儀的讀數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數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絕對測量:讀數值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大小、如用遊標卡尺測量。

  相對測量:讀數值只表示被測尺寸相對於標準量的偏差。如用比較儀測量軸的直徑,需先用量塊調整好儀器的零位,然後進行測量,測得值是被側軸的直徑相對於量塊尺寸的差值,這就是相對測量。一般說來相對測量的精度比較高些,但測量比較麻煩。

  ***3***按被測表面與量具量儀的測量頭是否接觸,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接觸測量:測量頭與被接觸表面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量力存在。如用千分尺測量零件。

  非接觸測量:測量頭不與被測零件表面相接觸,非接觸測量可避免測量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如利用投影法、光波干涉法測量等。

  ***4***按一次測量引數的多少,分為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

  單項測量:對被測零件的每個引數分別單獨測量。

  綜合測量:測量反映零件有關引數的綜合指標。如用工具顯微鏡測量螺紋時,可分別測量出螺紋實際中徑、牙型半形誤差和螺距累積誤差等。

  綜合測量一般效率比較高,對保證零件的互換性更為可靠,常用於完工零件的檢驗。單項測量能分別確定每一引數的誤差,一般用於工藝分析、工序檢驗及被指定引數的測量。

  ***5***按測量在加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為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

  主動測量:工件在加工過程中進行測量,其結果直接用來控制零件的加工過程,從而及時防治廢品的產生。

  被動測量:工件加工後進行的測量。此種測量只能判別加工件是否合格,僅限於發現並剔除廢品。

  ***6***按被測零件在測量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分為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靜態測量:測量相對靜止。如千分尺測量直徑。

  動態測量:測量時被測表面與測量頭模擬工作狀態中作相對運動。

  動態測量方法能反映出零件接近使用狀態下的情況,是測量技術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