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數學二次函式的圖象和性質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核心要素包括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關於九年級數學二次函式的圖象和性質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這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下冊的一節探究課。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配合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作圖,觀察、歸納出二次函式的性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力求體現"主體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引探"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置性作業,前置作業是前一天發給學生的,主要涉及如何作圖、一次函式和反比例函式的性質等問題。我的設計目的就上讓學生在複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從函式影象來研究函式性質的。應該說這樣設計既讓初三同學複習了舊知又使他們體會到如何研究函式,從哪些方面研究函式,從思維層面鍛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第二部分是學習探究,探求活動前先讓一名同學讀了學習目標,讓大家帶著目標去探究。探究活動一是讓學生在座標紙上畫出二次函式y=ax^2的圖象。

  畫圖的過程包括列表、描點、連線。列表過程是我引導學生取點的,其間我引導大家要明確取點注意的事項,比如代表性、易操作性。這樣學生在下一個環節就能遊刃有餘。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順利地畫出了函式的圖象。緊接著我讓學生按照學案的要求自主探討當a>0時函式y=ax2的性質。探究活動二是獨立畫出函式y=-2x^2的圖象,然後是自主探討當a<0時函式y=y=ax2的性質。探討函式的性質主要從開口方向、對稱軸、增減性、頂點座標和最值方面入手,讓學生從特殊函式來歸納總結一般函式的性質。應該說探究活動二在活動一得基礎上讓學生鍛鍊了自我學習的能力,學生們完成的很好。探索活動三是小組合作活動。觀察自己畫出的兩個圖象,它們代表函式y=ax^2的兩種情況,找出a的符號不同時他們的相同點、不同點和聯絡點。這個環節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在談論中體會分類思想。小組討論完畢後我讓學生展示他們的成果,大部分學生躍躍欲試,他們討論的很全面,出乎我的預料。這裡面還有個知識點我是用幾何畫板演示的,就是通過改變a的值讓學生們觀察圖象的開口方向和開口寬度。幾何畫板在此起到了突破難點的作用,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掌握幾何畫板對自己的教學是多麼的有利。第三部分是課堂檢測。最後五分鐘時我讓學生們獨立完成課堂檢測部分題目。

  課堂檢測共出了四個小題***基礎題***一個應用題***選做題***,下課鈴聲響了,大部分的同學還沒有完成選做題,所以我就讓同桌交換試卷,公佈前四個基礎題的答案。從當堂的反饋來看,絕大多數同學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達到了學習目標中的要求。

  我的優點主要包括:

  1、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培養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落實。

  2、能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尤其是能用幾何畫板等軟體突破重難點。

  我的不足之處表現在:

  1、知識的生成過程體現的不夠具體。在活動一中,雖然引導學生選點和列表,但是沒有在黑板上演示作圖的過程,雖然說明白了選點的注意事項但是學生還是被動的接受,他們不一定能理解為什麼要選那個點。

  2、作圖的過程沒必要放到課堂上來。可以事先在前置作業中讓學生作圖,在課堂上讓學生彙報作圖中遇到的困難,這樣教師再去訂正,效果要好很多。有時候就是要讓學生經歷“錯誤”的過程,這樣他們才會懂。正所謂“我聽到的,我會忘記;我見到的,我會記住;我做過的,我會理解”。

  3、課堂上講的太多。讓學生自主觀察總結是完全能收到好的效果的,但是我都替學生總結了,學生還是被動的接受。其實這還是思想的問題,說明我沒有真的放開手。真正讓學生有了空間,他們也會給我們很大的驚喜。

  4、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老是打斷學生。提問一個問題,學生說了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引導他說出下一半,有的時候是我替學生說了,這樣學生的思路就被我打斷了。破壞學生的思路是我們教師最大的毛病,此頑疾不除,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5、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不夠。其實在演示幾何畫板的過程中,學生在a>0的情況下能得到a越大開口越小,a<0的情況下a越小開口越大。但是綜合起來學生就困難的多了。這個時候不妨讓大家小組討論完成知識的總結。有這樣一種說法:你我各一個蘋果,交換之後,你我還是一個蘋果;你我各有一種思想,交換之後,你我卻有了兩種思想。這很形象地說出了合作學習的好處。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問題在分組討論中得以共同解決。正所謂:“水本無波,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只有真正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才能培養學生成為既有創新能力,又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公民。

  ***二***

  這節課,我對教材進行了探究性重組,同時放手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去經歷、體驗、內化知識的做法是成功的。通過充分的過程探究,學生容易得出也是最早得出了圖象的性質,藉助直觀圖象的性質而得到二次函式的性質。花費了一番周折,說明去掉這個中介,直接讓學生從單調性來接受二次函式性質是困難的。

  真正的形成往往來源於真實的自主探究。只有放手探究,學生的潛力與智慧才會充分表現,學生也才會表現真實的思維和真實的自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的一切教學都要圍繞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做文章,真正讓學生理解、掌握真實的知識和真正的知識。

  首先,要設計適合學生探究的素材。教材對二次函式的性質是從增減來描述的,我們認為這種對性質的表述是教條化的,對這種學術、文字狀態的知識,學生不容易接受。當然教材強調所呈現內容的邏輯性、嚴密性與科學性是合理的。但是能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識才是最好的。如果牽強的引出來,不一定是好事。

  其次,探究教學的過程就是實現學術形態的知識轉化為教育形態知識的過程。探究教學是追求教學過程的探究和探究過程的自然和本真。只有這樣探究才是有價值的,真知才會有生長性。要表現過程的真實與自然,從建構主義的觀點出發,就是要尊重學生各自的經驗與思維方式、習慣。結論是一致的,但過程可以是多元的,教師要善於恰倒好處地優化提煉學生的結論。追求自然,就要適當放開學生的手、口、腦,例如本文中的“走向”問題,“向上爬”、“向下走”等,如果是講授注入式,我們就聽不到學生真實的聲音了。

  最後,教師在學生探究真知之旅上應是一個促進者、協作者、組織者。要做善於點燃學生探究慾望和智慧火把的人,要善於讓學生說教師要說的話,做教師想做的事,這就是一個成功的促進者。數學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共同成長與發展的過程。真正的知識不全是由教材和教師講授的途徑獲取的,其實學生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如本課例中的“走向”問題,“同向變化”等,這為函式性質的得出做了很好的鋪墊。要徹底拋棄“唯書論”“唯師論”,與學生一起去探究協作,尋覓適合學生自己的真知才是最有效的教學。要開展成功的探究,教師要科學設定問題情景或問題素材,使探究的問題具有層次性和探究性,適時、適勢、適度地用教學機智調控課堂。例如本課中,學生老是得不出二次函式性質的內容,其中引導的過程就是充滿機智的過程。在教學設計中,要預設多種意外和可能,這樣探究真知的過程就會艱辛並順利展開。這才是一個成功的組織者。

  ***三***

  優點:1、上課一開始,我就注重對所學過的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有關知識、平面內如何確定點的座標、以及各象限內點的座標特徵和關於y軸對稱點的座標特徵的複習。使學生在畫二次函式圖象時描點找得很快、很準確。在講解拋物線的概念時,出示了同學們很感興趣的姚明投籃的照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得出a不同對拋物線圖象和性質的影響,在學生畫完三個圖象後,教師採用“問題導學”式教學方法,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觀察、發現、歸納、反思等數學活動,得出二次函式y=ax2的圖象和性質,在教學中,由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列表、描點、連線繪製出二次函式的圖象,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和綜合分析歸納的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發現其中的規律。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並說明理由。如在畫出圖象後,提問學生“我們可以從圖中觀察到什麼”。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了學生觀察、綜合分析的能力,增加了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也培養了他們善於與人交流,合作,肯於負責任的良好個性品質。

  3、教師適時地總結、深化,提高認識水平。教師在不斷地總結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抓住時機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這幾個基本函式的學習上一節課經歷了從例項抽象概括出函式概念,本節課由函式的解析式畫出函式的圖象,總結出函式的性質,再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中,深化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具備反省思維的能力。

  4、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作用”,其中“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起了重要作用。只有教師創造性的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一旦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創造性的時候,學習過程便充滿美的魅力,成為學生積極進取、自我完善的過程。

  不足:對y=-x2的讀法,教師讀的不規範,沒有注意小的細節。在總結二次函式性質時,對於開口寬度,我在備課時用a的絕對值來表示的,a為負數時與a為正數時正好相反,一個學生說對了,但不是老師要的答案,我當時沒有多想,就說他說的不對。忽略了不同的說法。另外老師提出問題後,給學生去分析、歸納、總結的時間還不夠,因此本節課中教師有包辦現象。

  得到的啟示:

  反思這節課,從課前準備到課堂實施再到課後作業效果和檢測,我得到如下啟示:1、對教材的處理要靈活,要考慮到前後知識的聯絡。2、學生是變化的,要能及時準確的瞭解學生情況。3、要不斷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向其他老師學習。4、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課堂實效。5、加強個別輔導。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