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資料大全

  快要期末考試啦?複習資料準備好了嗎? 下面就有小編來講解一下這部分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資料一:公輸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郢yǐng敝 輿yú犀兕xī sì 黿鼉yuán tuó 鮒fù魚 文梓zǐ 楄pián 守圉yù

  2.根據語境,給下列多音字注音。

  公輸盤bān 請說shuō之 見xiàn我於王 長zhàng木 禽滑gǔ釐

  3.解釋下面加點詞。

  ***1***起於魯 起:出發,動身。

  ***2***請說之 說:解說。

  ***3***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 胡:為什麼。已:停止。

  ***4***以牒為械 牒:木片。

  ***5***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用來……方法。

  ***6***不可謂知類 知類:明白事理。

  ***7***請獻十金 請:請允許我。

  不得 金:量詞,先秦以二十兩為一金。***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⑼子墨子:前一個“子”是夫子的意思。⑽何命焉為:“焉”與“為”合用,表示疑問語氣。

  ⑾吾義固不殺人 義:善良堅持道義。

  ⑿願借子殺之 子:對男子的尊稱,相當於您。

  ⒀不可謂仁 仁:對人親善,友愛。

  ⒁胡不見我於王 見:引見。

  ⒂文軒:裝飾華美的車。文,彩飾。軒:有篷的車。⒃敝輿:破車。

  ⒄短褐 褐:粗布衣服。

  ⒅何若人? 何若:什麼樣的。

  ⒆猶…之與…也:好像…同…一樣。

  ⒇宋無長木 長木:多餘的木材,形容宋國小而窮。

  ***21***善哉:好呀。

  ***22***雖然:雖然如此。

  ***23***九設攻城之機變 九:表次數多

  機變:巧妙的方式

  ***24***公輸盤不說 說:高興、愉快

  ***25***再拜:拜了兩拜。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吾知所以距子矣 距通拒 解釋為對抗

  ***2***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圉通御 解釋為抵擋

  ***3***公輸盤詘 詘通屈 解釋為理屈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子何命焉為? 先生有什麼見教呢?

  ***2***願借子殺之。希望藉助您去殺了他。

  ***3***宋何罪之有? 宋國有什麼罪呢?

  ***4***荊之地方五千裡,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裡,宋國土地方圓***不過***五百里,這好像彩飾篷車與破車相比。

  ***5***雖殺臣,不能絕也。

  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

  補充:思考問題:

  1、第一節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2、第一節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幾個動詞是什麼?反映了墨子怎樣的心態和精神?幾個動詞是“聞”“起”“行”“至”。這一連串的動詞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態和為了阻止楚宋之戰不辭勞苦的精神。

  3、墨子見到公輸盤,就請他幫助自己去殺人,而且進一步說可以‘“獻金”,其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真正的意圖在於步步激怒公輸盤,逼使他說出“吾義固不殺人”一類的話來。因為墨子料到公輸盤雖然在積極準備血腥的戰爭,但表面上必然會裝出堅持正義的樣子。公輸盤果然中計。

  5、聯絡全文思考,第一段為什麼略寫?

  文章各部分的詳略應隨主題的需要而定。本文是表現墨子怎樣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來的。所以不能過多地渲染楚國的準備情況和墨子赴楚的詳細經過,否則不僅會使行文顯得雍腫,而且容易沖淡主題。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公輸》選自《墨子•公輸》。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九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資料二:《孟子》兩章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畎quǎn畝 傅說yuè 膠鬲gé 拂bì士

  2.解釋下面加點詞。

  ***1***委而去之 委:放棄。去:離開。

  ***2***寡助之至 至:極點。

  ***3***天下順之 順:歸順,服從。

  ***4***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舉:任用,選拔。這裡是被選拔的意思。

  ***5***苦其心志 苦:使……苦惱。

  ***6***人恆過 恆:常常。

  ***7***而後作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8***而後喻 喻:明白,瞭解。

  ⑼七裡之郭 郭:外城。

  ⑽環而攻之而不勝 環:圍。

  ⑾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

  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這裡指限制。⒀舜發起於畎畝之中 發:起。指被任用。

  畎畝:田間、田地。

  ⒁舉於士 士:從獄官手裡釋放出來並得到作用。

  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任:責任,使命。也:語氣助詞,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頓,後半句將加以申說。

  ⒃勞其筋骨 勞:使┅┅勞累

  ⒄餓其體膚 餓:使……飢餓。

  ⒅空乏其身 空乏:使┅┅貧困

  ⒆行拂亂其所為:使他做事不順。拂:違背。亂:擾亂。

  ⒇所以動心忍性 動:使┅┅驚動;

  忍:使┅┅堅韌;

  ***21***徵於色:表現於臉色。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

  ***22***入則無法家拂士 入:在國內。

  ***23***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在國外。

  ***24***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親戚畔之 畔通叛 解釋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解釋為增加

  ***3***衡於慮 衡通橫 解釋為梗塞,不順

  ***4***人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 解釋為輔佐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是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

  ***3***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作戰就一定勝利。

  ***4***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到這樣的人身上。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這些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堅忍,增加他尚未具備的才幹。

  ***6***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懂得憂患使人生存發展,而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第二段。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四、補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內容

  1、本文論述了“人和”在戰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的主要觀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運用雙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心內容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境的磨練,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 本文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本文的論點是什麼?答: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 本文開頭所列舉的六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都是在經歷了一番艱難困苦之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3、在作者看來,一個人經受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將會有怎樣的益處?

  答: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個人昇華到國家,論證“死於安樂”的道理的句子是什麼?

  答: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五、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

  2.《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九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資料三:魚我所欲也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苟gǒu得 —簞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故不為苟得也 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闢也 患:禍患,災難。

  ***3***非獨賢者有是心 是:這樣。

  ***4***蹴爾而與之 蹴:用腳踢。 與:給予。

  ***5***妻妾之奉 奉:侍奉。

  ***6***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⑺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死生 如使:假如,假使。

  ⑻呼爾而與之 爾:助詞。

  ⑼萬鍾於我何加焉 萬鍾:這裡指高官厚祿。何加:有什麼益處。

  ⑽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棄。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故患有所不闢也 闢通避 解釋為躲避

  ***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 解釋為辨別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 解釋為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與通歟 解釋為語助助詞

  ***4***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 解釋為從前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原文填空。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

  通過某種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卻不採用:通過某種手段就可以躲避禍患,然而有人卻不採用。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只是賢德的人有這樣的思想,每個人都有,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3***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優厚的俸祿卻不分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那優厚的俸祿對於我有什麼益處呢!

  ***4***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叫做喪失了人生下來固有的善的本性。

  ***5***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輕蔑地吆喝著給他,***飢餓的***過路人也不會接受;用腳蹋著給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課文第一段。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 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四、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以什麼方式引出論點? 捨生而取義***人不能失其本心*** 比喻

  2、“魚”與“熊掌”分別比喻什麼? “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

  3、本文主要讚揚了什麼?批判了什麼?

  讚揚了“捨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

  為什麼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捨?

  因為這是侮辱性的施捨,受之有損人格。

  4、寫出一兩個你所知道的捨生取義的歷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五、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

  六、補充:精要筆記:

  孟子借魚和熊掌的比喻,闡明人生在世,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捨生取義”,那些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則是可恥的。

  ***1***孟子這段話的主旨,在於呼喚人們,要不為物慾所蔽,永葆一顆正義之心,做捨生取義的賢者。

  第一層:以魚與熊掌的取捨作比,說明“捨生取義”。

  第二層:講道理,對捨生取義的命題做正面闡述。

  第三層:講道理,對捨生取義的命題做反面論證。

  第四層:例證,先正面,不受不屑。

  第五層:例證,再反面,受之。

  第六層:總結,人應保持本心***義***

  ***2***本文大量的採用了對偶的句式。行文之中,兩兩相比,兩兩對照。

  九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資料四:《莊子》故事兩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鵷yuā chú 醴lǐ泉 鴟chī

  濠háo樑 鯈tiáo魚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惠子相樑 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於後代的宰相。這裡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2***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國:國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 止:棲息。

  ***4***安知魚之樂 安:疑問代詞,怎麼。

  ***5***是魚之樂也 是:這。

  ***6***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全:完全,確定是。

  ⑺於是鴟得腐鼠 於是:在這時。

  ⑻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 雲者:如此如此。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惠子相樑,莊子往見之。

  惠施做了樑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

  2.夫鵷 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鵝 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今子欲以子之樑國而嚇我邪?

  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樑國來“嚇”我吧?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5.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三、回答問題

  1、《惠子相樑》的主題是什麼? 諷刺了醉心於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淡薄功名利祿的態度。

  2、故事中的鵷、鴟、腐鼠各比喻什麼?鵷 比喻志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祿。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莊子》是莊周及其後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莊周,戰國時期的哲學 家,道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