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課堂有效教學,即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在課堂的空間範圍內,通過師生的互動,最終體現為學生學習的成功經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但學生是否有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學生的進步不能僅限於知識的掌握,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不能單純只靠訓練,而要靠個性化的思維。但知識轉換為解題技能要依靠訓練,這種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技能和學業成績。余文森教授認為:“教學的有效性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從時間上來說,學生的發展有當下發展和終身發展。”任何一個有效教學必定要促進學生當下發展,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會有影響。課程改革至今,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反思,進入追求有效教學階段,應該是課程改革臻於成熟的階段。
        一、有效教學呼喚教師的觀念轉變
        “有效教學”的研究意味著教學視點的變革與研究方法的轉型。意味著衝破傳統的教學研究的束縛,立足於新的教學研究的視點展開。這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有效教學”的研究有助於促進課堂教學的轉型。從“教的課堂”轉型為“學的課堂”,創造“有效學習”的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可以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催生嶄新的課堂教學的創造。“有效教學”的研究有助於聚焦學生成長的評價。教學,不是教師的表演。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有助於學生成長的教學”,就是說,“學生成長”成為公認的衡量教學成效的標準。“有效教學”是關注學生成功的活動。因此,“有效教學”的研究應當致力於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新理念下,教師教育指向正在發生著從“傳遞力”向“創造力”的轉變。教師的作用正在發生著從“控制者”向“引領者”的轉變。一味強調教師的控制作用,學生惟命是從,言聽計從,是難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的。這樣,如何發掘教師的實踐智慧,藉助教師“支援”和“幫助”作用的發揮,用引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教學藝術去替代教師發號施令的教學技術,成為促進教學行為轉變的關鍵。“支援”不等於“放任自流”,“支援”的教學行為大體包括建議、發散性提問、氣氛調節、肯定性評價、情感支援等。可以說,“有效教學”研究中教師的角色作用不再是單純的技術熟練者,而是“反思性教學”專家。
        “有效教學”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為此搭建平臺,做好鋪墊,在課內深入到學生,抓住全員參與、及時反饋和個別輔導,促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優化,學生的學習將會更自信,更精彩。
        二、從課堂教學入手,實施有效教學
        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概念入手來進行分析,必須把握三個要素,即學習效率;學習結果;學習體驗。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保證有效必須牢牢把握這三個要素,才能得以實現。 
        1. 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要求教師把握有效教學的規律,即初中學生已經能獨立閱讀和思考問題,這時就要讓學生“先學後教”,讓學生通過自學後,有相當多的問題(行成性問題)通過已有的知識能予以解決,從而提高了學生自學的興趣,但也有一些問題(本堂課要解決的新問題即生存性問題)尚不能解決,學生之間形成相互討論合作的學習模式,也許通過合作學習即可以解決新的問題,但也有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時,學生中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心理需求即產生,這就是孔子所言之“憤”產生,學生此時渴求教師的點撥,教師的“教”便自然而然的產生,學生的興趣便油然而生。 
      2. 增進學生的學習結果
        增進學生的學習結果是教學的永恆追求,也是有效教學的價值所在,教師的教一定是在學生學的基礎上展開的,一定要在“懂、深、透”上下功夫,將知識轉化的能力、技能,實現物理的教學目標。即注重當下知識,更注重長遠發展。
        3. 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
        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是所有學科追求的精神、心理價值,真正的體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成為學習動力源泉,親歷學習過程的愉悅,從而昇華學習結果。適當的負面體驗有助於學生頑強拼搏、堅忍不拔的學習毅力的形成。這些體驗遷移到今後的學習、工作中,將受益無窮。
        三、注重實驗教學是課堂有效的根本途徑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直觀、有趣的物理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鞏固學習興趣。大量的物理概念、規律、原理都是通過實驗發現、總結、歸納得出的。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中,關鍵在於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能力、科學的觀察方法是物理實驗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進行實驗觀察中,包括觀察現象、觀察操作、觀察過程、觀察資料等。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提出相關教學內容的問題,採取邊講邊實驗法、開展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等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求知慾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學習熱情被激活了,學生被深深地吸引到課堂學習上來,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進行“電與熱”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問題:導線和電爐絲串聯,為什麼電爐絲熱得發紅,而導線卻幾乎不發熱呢?換句話說,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的多少跟什麼因素有關?教師隨後進行演示實驗,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進行觀察:將通電鎳鉻合金絲以及銅絲放在煤油中,放出的熱量能使溫度計發生變化。然後引導思考,最後分析現象得出“在電流和通電時間一定的情況下,電阻越大,放出的熱量越多”的結論。又如,在“電功率與安全用電”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家裡的保險絲被燒斷後,如何選擇保險絲進行更換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並討論如何選擇。之後,教師把粗細不同的保險絲串聯接入電路中,通電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現象知道如何選擇保險絲更換。只有這樣,觀察效果才最佳,否則毫無目標地觀察,結果什麼也觀察不到。當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達到預期的學習結果,教師要肯定與表揚,這顯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而言,一次好成績的取得不容易,教師的一句表揚和讚美,或是一種信任的目光,都會給他們以無窮的力量,使他們興奮不已。教師應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充分信任、尊重、愛護他們,善於發現,善於引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堅定他們克服困難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