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有效教學的最大效益

      有效教學已成為當下新課程改革程序中研究的共同價值取向,其宗旨是優化和釋放課堂教學中各種要素的潛力,以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筆者認為,實現有效教學,要堅持如下三種追求:
        一、堅守本真的路徑
        1.引發生命的動力。
        教師的職業動力,直接決定著其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只把這個職業看成是謀生的手段,那麼他對教學工作必將缺乏激情,有可能導致課堂教學行走在無效、甚至是負效的沼澤地,總體有效性難以達到理想的境界。如果教師將教育事業看成是實現生命價值的舞臺,那麼他對教學工作會懷有熾熱之情,教學的效果不言而喻。所有在教學領域裡有傑出建樹的教育工作者,如錢夢龍、李鎮西、李吉林、魏書生等著名特級教師,他們無不視教學為自己的生命,
        他們都對教學懷有一種朝聖般的熱情,在不斷追尋教學夢想的過程中展現生命的絢爛,他們是有效教學的楷模。
        2.確立終極的方向。
        在實施有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方向堅定明確,而不至於在各種時髦的教學理論中迷路呢?為此,我們教師必須要追根刨底發問求索: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作為富有個性生命體的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方法是最適合學生也是最有效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實現有效教學的終極方向。我們要深人學習古今中外的經典論著,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帕夫雷什中學》、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長、經驗改造”論、孔子的教育論斷、現行的《新課程標準》等,認真吸取其中的理論精華,並進行自主意義上的建構,從而確立自己教學工作的終極方向。
        3.執意求真的態度。
        隨著新課程的深人實施,“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現象大為改觀,但隨之又產生了為片面追求課堂氣氛而濫用“合作互動”學習方式以及過度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現象。一位小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雲房子》中“雲朵像花兒慢慢地開著”這句話的意思,設計了相應的多媒體動畫讓學生欣賞。筆者認為,這裡教者所謂的“精心”設計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可謂得不償失。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直接品讀文字,自主體會雲朵的美麗:像雍容的牡丹、爛漫的玫瑰、熱烈的牽牛花……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又使文字的意境得到了個性化的開發。因此,有效教學的設計要本著求真的態度,堅決摒棄標籤式的教學花招,
        一切服從於學生素質的發展。    
        二、高揚人性的大旗 
        1.將“人”字大寫。
        教育工作的物件是學生,是一個個朝氣蓬勃的生命體。要想使教學內容最終有效內化為學生的素質,就必須調動起學生自身的情感、思維、意志等內控機制,讓學生自主內化。因此,教師心中始終要裝有學生,將學生這個“人”字大寫。目中無“人”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教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對教師職業價值的讚譽,更是社會對教師職業方式的期待。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成功,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寬容學生的錯誤,期待學生的成長,都應成為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邏輯起點。 
教師要善於運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學生向善樂學。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除了關注知識本身的邏輯體系外,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將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基礎、經驗、情商、智商、個性、習慣等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緊貼最近發展區為學生“量體裁衣”。
        2.以發展為本。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由於分數始終統領著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無邊的題海中苦苦掙扎。這樣的教學,培養的只是學生的解題技能,對學生長遠的發展並無裨益。有效教學追求的絕不只是學生的分數,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一生可持續發展的素質,時刻為學生陽光快樂的生命作奠基。要引導學生建立自信之骨,培養學生有仁愛之心。要讓學生通過教材這個例子,學會質疑、學會探究、學會合作,掌握學科思想、形成科學精神、積澱人文情懷。
      3.顯綠色智慧。
        有效教學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生態圈,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成長。作為這個生態圈建設者的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綠色智慧使其教學行為符合標準的生態指數,為學生營造綠色、無汙染的生態環境。教學的綠色智慧是對教育學原理深刻的把握和藝術性的運用,是人本理念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最佳調遣和適用。在這裡,沒有歧視懷疑、粗暴挖苦,也沒有家庭貧富、成績優劣、相貌美醜之差別,每個學生都享有受教師尊重的權利。,綠色智慧是對生命的精心呵護、對錯誤的寬容、對潛能的激發、對學困生的信任和期待,從而充分激勵每一個生命體張揚自己的個性。綠色智慧閃爍著理性的光輝、流淌著溫情的溪流。上海育才中學成功教育的理念就是“綠色”智慧的典範。他們總是充分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成功,總是用放大鏡去尋找學生的優點。
         三、彰顯精緻的理念
        精緻是有效教學對教師職業精神和教學態度的要求,是對課堂教學的精益求精的追求。
        1.精巧預設。
        如果教師課前不進行精巧預設,那麼教學重點就難以突出、教學難點就難以突破,面對課堂中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如果教師不能應付自如,課堂教學就很有可能變成信馬由韁的東拉西扯。楊九俊先生說,彈性的教學來自於精心的準備。要切實做到教學目標準確、教學內容主次明晰、呈現方式多樣、呈現時間恰如其分、情境創設新穎生動、探究慾望巧妙引發、課堂作業“以一當十”、教學語言精練煽情,還包括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生成情況進行預計和準備,這些都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教學才智進行精雕細刻,從而創造出融藝術性、科學性於一體的最優化的教學預案,讓課堂教學做到活而不亂、形散而神不散。
        2.精美課堂。
        有效教學的課堂,是建立在教師精細預設的基礎上的,是學生個性張揚和教師精妙點撥、水乳交融的過程。有效教學的課堂,應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像一件珍貴的藝術品,用細節鑄就品質;像一套名牌服裝,用料、做工都極其精細講究;像一條精美的項鍊,串起它的每顆珍珠都是精緻璀璨的。
        3.精心反思。
        為了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教師還要善於在課後對已完成的教學進行精心反思。反思的內容可以結合教學例項,圍繞一個專題進行系列性的深人思考,如“怎樣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問題、如何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對課堂節奏把握的藝術、教師提問的技巧、過渡語的設計”等;也可以是對課堂中出現的某個問題或困惑的質疑、追問;還可以是對教學成功經驗的總結。
        總之,反思是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精益求精的自主完善。為使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學反思沙龍、讓教師編寫教學反思集等,讓教師體驗到自己有效教學的能力在反思中不斷提高的樂趣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