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頓號的用法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執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歡迎閱讀

  語文頓號約數間誤用的用法

  小河對岸三、四里處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宛延起伏,連線著高高的遠山。***1995年全國卷***

  [點撥]這兒“三、四”是約***概***數,不應有頓號。

  她看上去十七、八歲,一副瘦骨伶仃的樣子。

  [點撥]相鄰的兩個數字連用表示大概時,無須停頓,中間不用加頓號。“十七八歲”是相鄰兩個數字連用,表示大概年齡。既然是概數,數字之間就不能用頓號。如果用上頓號,便成了“十七”和“八”並列了,這顯然不符合原意。1993年高考上海卷的“十七、八個人”,1995年全國卷的“三、四里”的錯誤正在這兒。

  語文頓號並列數字之間缺頓號的用法

  這項任務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點撥]由“共同”可知“三四”並非一個班。不能缺頓號。

  語文頓號集合詞語間誤用頓號的用法

  “高招”期間,有關部門一定要把好大專院、校的收費關。

  [點撥]“大專院校”是集合詞語,已約定俗成,不能斷開。另如,“工農兵”“生動感人”“中小學生”“公檢法三家”等。

  這次“嚴打”的成功,和廣大公安幹、警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和公安幹、警家屬的支援是分不開的。

  [點撥]“公安幹警”是集合詞語,“幹”指幹部,“警”指警察。集合詞語是緊密結構,不能用頓號分隔開來,“中、小學生”,“大、專院校”,“指、戰員”“團員、青年”“關、停、並、轉”中的頓號都是不該用的,應該去掉。

  不顧內容層次的濫用

  來這兒參加冬令營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學生、廣西、雲南的大學生。

  [點撥]“中學生、廣西”中的頓號應改為逗號。

  分句之間誤用頓號

  今年春季,這個省……改道工程,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97年***

  [點撥]此句中的“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不是句子內部的成分並列,而是三個主謂句的並列,應該用逗號。動賓短語並列時同此,如“他常來這裡下棋、品茶、聽書”也錯。

  浦東展開了翅膀,她是那樣歡快、昂揚、奮發、正在向輝煌的明天飛去。

  [點撥]實際上三個分句,即“浦東展開了翅膀”,“她是那樣歡快、昂揚、奮發”和“正在向輝煌的明天飛去”。在第二個分句和第三個分句之間,應該用逗號而不是頓號。1997年高考全國卷中的“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是三個主謂俱全的短句,也不是句中詞語的並列,中間不能用頓號,應改為逗號。

  語氣詞後誤用頓號

  花園裡的花可多了,什麼海棠呀,玫瑰呀,米蘭呀……五顏六色,挺吸引人的。

  [點撥]名詞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號不用頓號。

  語氣詞後誤用頓號。

  花園裡的花可多了,什麼海棠呀,玫瑰呀,米蘭呀……五顏六色,挺吸引人的。

  [點撥]名詞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號不用頓號。

  聯合詞語不同層次的詞語之間用頓號

  上海的越劇、滬劇、淮劇、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在這次會演中,都帶來了新劇目。

  [點撥]不同層次之間都用頓號,必然使得句子脈絡不清,應用逗號以顯示層次。上例,“越劇、滬劇、淮劇”是一個層次,它和“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組成聯合片語,又是一個層次,二者之間都用頓號就顯示不出層次的區別,所以應將“淮劇”後的頓號改為逗號。

  並列詞語作謂語和補語之間用不用頓號

  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

  這個故事講得真實、動人。

  [點撥]上例中的“進步、識字、生產”是三個並列詞語作全句的謂語,三個詞語間的頓號都應改為逗號。

  停頓較小的詞語之間用頓號

  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點撥]並列詞語讀起來並不停頓或者停頓較小,又不會產生歧義,這時,中間就不必加頓號。“風、馬、牛”三個詞語之間停頓較小,不應該用頓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