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書的名言警句

  讀書時,我願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面前停留一樣。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的名言名句的能力有所提高。

  

  1*** 讀書就應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2*** 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終不知味也。

  3***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 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

  5*** 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6*** 書是益友——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7***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8***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後抉擇而入於自己所愛的較專門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9*** 少年好學,將成大器。***書摘***

  10*** 人生是沒有畢業的學校。***黎凱***

  11*** 科學的未來只能是屬於勤奮而又謙虛的年輕一代!***巴甫洛夫***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裡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瞭解。

  12***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鑑別力。——赫爾岑

  13*** 讀書時,我願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面前停留一樣。——愛默生

  14***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

  15***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益也。

  16*** 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但不讀書也並不見得好。

  17*** 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彌爾頓 17、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8*** 環境於人的影響極大,親師取友,問道求學是創造環境改進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們於潛心獨研外更要注意這一點,萬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動,專門只關門讀死書。

  19*** 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

  20***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1***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22*** 善讀者日攻,日掃。攻則直透重圍,掃則了無一物。

  23*** 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

  24***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25***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6*** 書是階梯——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7*** 書是良藥——劉向***我國漢代大學者***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28*** 書是麵包——高爾基說:我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30*** 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

  31*** 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愚昧是達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障礙,也就是人生髮展的障礙。

  32*** 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的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拓展延伸:勤奮學習的詩句

  1、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2、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三國志·魏書·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

  3、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

  4、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屈原

  5、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6、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孟浩然

  7、昨天喚不回來,明天還不確實,你能確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釗

  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9、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10、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

  11、志士惜年,賢人惜日,聖人惜時。——魏源

  12、聖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淮南子·原道訓》

  13、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文嘉《今日詩》

  1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15、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華羅庚

  16、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

  17、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魯迅

  18、勿謂寸陰短,既過難再獲。勿謂一絲微,既紹難再白。——朱經

  19、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曹植

  20、時而言,有初、中、後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稱;身而言,有幼、壯、艾之期。——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