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攝影藝術的感悟
攝影屬於造型藝術,訴之於視覺。與繪畫的造型性,空間性,靜止性等的共同點的存在是由於其藝術形象是在平面的空間上展示出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兩則關於攝影藝術的感悟,供大家參閱。
攝影藝術的感悟一:感受攝影 感悟修身
攝影是提煉生活、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攝影作品是攝影人主觀思想和立場觀點的具體反映,是攝影人的思想境界和內在涵養的影像呈現,攝影與工作生活息息相關,與修身厚德一脈相承。
聚焦光影與感恩情懷。攝影是光與影的有機結合,是山川風物與光影世界的瞬間定格。攝影的本質就是光影的變化,缺少光影效果的山川風物很難打動人心。只有寬闊的視野、理想的天候,當美妙的光線與神奇的景物組合在一起,才會拍出精品佳作。一幅好的攝影作品,是光影最佳結合的產物,是大自然的饋贈,由此聯想人生,人的一生,有成功、有輝煌,也有挫折和遺憾。但凡取得進步和成就,必須具備多種因素,除自身努力外,離不開組織和領導的關懷培養,離不開父母親朋的關心期盼,離不開戰友同事的協作支援。因此,我們感悟攝影,感受自然,要學會感恩,學會報恩,學會做人,立足本職,幹好工作,回報社會。
取捨光影與處世胸懷。攝影是親近自然、迴歸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活動,攝影人在用心記錄海納百川的虛懷包容、日出日落的生息延綿、百折不回的堅韌不屈中,寓情於景、勵志抒懷,調整平衡心態,感悟山水,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攝影注重“三分美”,拍攝的物體放在三分的黃金位置時拍出的圖片才最完美;攝影講究“側面全”,從側面拍攝才更能顯出作品的俏麗和雄偉;攝影需要“平視誠”,拍攝者與被拍者在同一高度才會得到更漂亮的畫面;攝影是一種“減法”藝術,需要保留最亮麗畫面,捨棄雜亂場景。引申到為人處事,也具有相同的道理。人與人相處要做到留有餘地,學會換位思考,注重平等交流,放大和學習他人優點,縮小和原諒他人缺點,樂觀豁達、胸襟坦蕩,交益友、走正道、幹正事,促進社會和諧。
追逐光影與實踐感懷。攝影是對光影意境追逐和捕捉的創造性勞動,是永遠在路上與永遠探索著的動態過程,是人們親近自然、享受創作、熱愛生活的表達方式。無限風光在險途,攝影人起五更、負重灌、攀險峰,看日出日落、覽山川江河,記錄歲月變遷,定格精彩瞬間,去別人去不了的地方,看別人看不到的美景。攝影人在參與創作的過程中鍛鍊身體、礪練意志、愉悅身心;在記錄多彩世界的環境中開闊視野、淨化心靈、沉澱思想;在品味創作的收穫中感悟生活、享受快樂、陶冶情操。同時,攝影講用心思考,以情取景,是對意志與毅力的考驗錘鍊,是人們追求完美意境的理想實踐,是不斷展現和超越自我的勞動過程。***的具體工作,會使我們拓寬視野、用心觀察,定好目標、專心致志,調整心態、學會取捨,把握重點、統籌兼顧,視工作為作品,攝影讓人更富有激情、更充滿活力、更樂觀積極,攝影使工作更有思路、更有創新、更有品位、更有質量。
攝影是一種心情,攝影是一種感受,攝影是一種寄託,攝影是一種修養!
攝影藝術的感悟二:感悟·攝影·藝術
舉起你的照相機,與自然對話,感悟它的博大、壯美、奇幻···
舉起你的照相機,與生活對話,體味它的情趣、苦澀、幸福···
舉起你的照相機,與人的心靈對話,體會它的崇高、憂鬱、堅毅···
舉起你的照相機,與藝術對話,感受另一個世界···
回顧一學年的學習生活是充實的。在攝影課堂教學中以及課下看到的書籍與同學踏秋攝影的過程中,我對攝影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認識:光是攝影的前提與靈魂,沒有光就不會有攝影。光對攝影主要有兩方面影響:一是在介質上形成影像二是對被攝主體的表現與塑造作用。為此我們對“光的性質”“攝影用光”進行了講解並且在課外實踐拍攝過程中又具體講解了測光還學習了透鏡成像,包括:基本光學原理,透鏡成像的基本概念,成像規律,透映象差等。對此,我們對攝像又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在實踐課程過程中我們瞭解了照相機的結構,拆裝膠片等基本技能。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對曝光,光圈,快門有了更為感性的認識。而技術的東西往往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散來了它在同一時代的光輝。
藝術才是永恆的。記得第一節攝影課上在光與影中我們靜靜觀賞著老師的攝影作品:有新疆姑娘的羞澀;西藏山川的巍峨;死人谷的寂靜;顛簸的旅途中,茫茫風沙裡的軍車;青海湖紅日下的牛角···聆聽注在頁尾的呢喃,似是對大自然吐露著愛意;像是對生活傾訴著熱愛!我第一次如此深切地體會到攝影藝術的魅力。在老師授課過程中我不僅僅學到了攝影的專業知識更多的是一種藝術創作者的人文思考:對生活的捕捉,對藝術的無限追求···
我是一個熱愛藝術的人;感性的東西很多我都喜歡:繪畫,音樂,影視等。還有或是無形的東西,豐富的感情我也喜歡:浪漫,激烈,感性,超然,憂鬱等。我沒有翻看字典或是專門找書籍看看上面對於藝術這一概念的解釋。其實沒必要,在我看來,即使白紙黑字寫著藝術是什麼,因人而異對它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我的腦海中藝術應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它是能體現個人情感並能讓這種情感傳染給他人讓別人心中有心靈的盪滌這才應是藝術。
我很喜歡藝術,我喜歡它的不拘一格,它的瀟灑,它的憂鬱···藝術給予我的一種人生態度:它不似天文數學般要求思維的縝密,一步步的推算直到光明的頂峰。它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是更加人性的東西,是靈魂的東西;
有時躺在床上,閉上眼,帶上耳機,靜靜傾聽音樂,讓整個房間都沉浸在那如綢緞般的溪溪泉流中,醉了···
有時泡在圖書館裡,看一幅美妙的畫作,感受那細膩的筆觸,感受那柔美的眼神,感受那起伏有致的曲線,妙啊···
生活得藝術是很美妙的,藝術中的人生觀我體味著多是對生活的一種觀察,體會與感悟;不管喜也好悲也罷,在吟唱或是勾勒或是拍攝或是記錄生活的陰暗與光明的過程中:把玩生活的那種感覺就是那麼美好!涉足自然,體味人生,表達情感是藝術家追求的:體會感悟的過程妙哉,妙哉!
攝影相對於繪畫是否藝術的東西少一些?我同意一個筆者的觀點:收集繪畫數收集夢幻,收集照片便是收集整個世界。當法國學術院在1839年買下達蓋爾的攝影術專利,並向世人公佈攝影術的正式誕生後,攝影對於繪畫產生了從未有過的壓力。但繪畫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攝影的優點也是缺點就是:真。它的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攝影藝術創造的束縛。怎樣才算是一幅好作品呢?“好作品”不代表“好看的作品”。自然是美麗的,山的磅礴,水的柔美,柳的飄逸,牡丹的嫵媚,風的靈動,它們渾然天成,“天生麗質”是拍攝者的好模特兒。可是在我看來風景拍攝是最難的;沒有足夠的經驗,沒有發現美的獨特視角是拍不出一幅好作品的。這樣也往往會陷入是一幅“好看的作品”的誤區。柏拉圖曾經說過“藝術不過是製造了真實之物的影子,而且是與真理隔著三層的影子的影子。”他對於藝術的態度有待商榷,但一幅好的作品凝聚著創作者的藝術直覺力,濃縮著智慧,充溢著活力的思維方式。從這一點上攝影是藝術的。
藝術在於創新,攝影需要創新:
·作品《喬丹》***美***P.H.福斯特:它的創新之處在於布光。臉部有些暗影,重點突出了他的眼神光與他手上的老繭;體現出喬丹的睿智與魅力。布光的別具一格讓我們看到了喬丹的內心世界。
·作品《羅伯特.阿爾特曼》***英***布拉德.威爾森:它的創新之處在於剪裁。拍攝者大膽裁人物前額,突出導演那雙深邃的眼睛,使照片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作品《水下人體》《擁抱》***美***霍華德:它的創新之處在於拍攝方式,表達情感的方式。將人體攝影放置於水中,使得表情與肌肉完全處於放鬆的狀態,婀娜多姿,飄飄若仙,具有特別的風韻。他的不斷探索與不斷創新使得他在攝影藝術上設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藝術需要想像,體會,溝通你我的心靈;攝影需要想象,體會。
·作品《老人》***英***N.加恩特:照片中只見斗篷下皺皮的鼻子與沒有牙齒的嘴脣和佈滿皺紋的下巴以及下巴上留存的幾根曲須。斗篷遮住了老人的眼睛;我們不禁要想這眼睛或深邃或痛苦或憂鬱或悲哀···想象的力量使這幅作品很有震撼力。
·作品《某女士》***美***R.吉普森:大特寫的人物臉部疊印著一個男人的剪影。這是一幅具有象徵意義的作品;它能讓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對其中心意思進行體會。象徵境界具有足夠的廣泛性和普遍性,它有助於環境的渲染和烘托具有指向詩情和哲理,體現巨集大的精神內涵,表現一種精神狀態。
老師的《古老與現代的對話》莊嚴肅穆神聖的金塔與遠處矗立的電視塔是拉薩獨有的人文景象。兩種文明間的碰撞,古老與現代之間的碰撞···深淵的內涵讓我對其印象頗深。
攝影是瞬間的藝術。
“攝影瞬間的背後是人的心靈和命運;攝影瞬間的背後是一種文化和心靈語言的產物。”古希臘哲人說過“你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新的水不斷流過你的身邊。”用這句話來形容攝影的瞬間特性也許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攝影有兩種手段:抓拍與擺拍。抓拍是最大限度的保持現實生活的原始狀態。擺拍則是對完美的追求;從構圖,色彩,光影等各方面考慮。以我來看,抓拍是拍攝的最高境界。國寶級的美國風光攝影大師亞當斯在拍攝《月升》時,為了達到最佳的光影和物體的組合。他默默等待最好的時機。老師在上課時教的經典例子讓我影響深刻《‘核’談》的精彩一刻便是對抓拍的完美詮釋。再如:《新疆姑娘》這幅作品人物神態的生動形象就要歸功於老師的抓拍技巧與經驗和敏銳的藝術直覺力。人物攝像的最大挑戰就是懂得被攝主體的心理,通過捕捉人物姿態與表情充分體現人物個性。
···
舉起你的照相機,與自然對話,感悟它的博大、壯美、奇幻···
舉起你的照相機,與生活對話,體味它的情趣、苦澀、幸福···
舉起你的照相機,與人的心靈對話,體會它的崇高、憂鬱、堅毅···
舉起你的照相機,與藝術對話,感受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