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創新專科畢業生論文

  農業科技園是在一定區域內,以市場為導向,整合運用當代農業科技成果和農業生產設施,對農產品、新技術、新設施進行試驗、示範和生產,對農業生產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思考 》

  摘要:闡述了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關鍵技術的支援力度,保障食物安全;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發展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和智慧化種養,全面升級農業產業。

  關健詞:現代農業;科技;創新

  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和建設,健全鄉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完善農業技術補貼制度,促進先進適用技術到田到戶。建好現代農業示範區,推進糧食高產建立和標準化建立。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支援力度。

  1加快現代農業發展,迫切需要農業科技創新

  目前,農業正處於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的關鍵時期,建設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任務。當前,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但也必須清醒意識到,豐城市現代農業發展處於可以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風險挑戰。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推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必須更加依靠科技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

  1.1保障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科技

  近幾年來,豐城市糧食生產雖然年年有所增產,但農業基礎設施差,抗風險能力弱$比較效益偏低等問題依然存在。未來隨著國民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城鄉居民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保證糧食安全問題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解決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需矛盾,確保糧食安全,必須最終依靠科技創新,充分挖掘品種潛力,儘快突破農業生產中的重大技術瓶頸,大幅度提高農業土地生產率,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2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迫切需要農業科技

  近年來,農藥殘留$新增劑$防腐劑問題屢禁不止;此外,還有一些轉基因食品等由技術進步所產生的新問題。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總體要求,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發展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和智慧化種養,全面升級農業產業。

  1.3確保生態安全迫切需要科技

  目前,豐城市農業發展面臨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農業面源汙染不斷加劇,汙染物無害化處理能力低等問題,再加上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負面影響不斷加劇,資源環境對農業發展的約束日益加重。緩解資源環境壓力急需加強資源環境領域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大力發展節約型農業$生態農業$迴圈農業$低碳農業技術,加快開發清潔生產整合技術,建立實現.低耗$高效$持續/的農業發展模式。面對需求剛性增加,資源日益緊缺的嚴峻形勢,農業發展只有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才能確保糧食安全,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只有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才能改善生產生態環境,從而實現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戰略任務。

  2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迫切需要若干重大舉措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要明確農業科技創新方向,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依靠科技創新$科技推廣和農民培訓.三輪/驅動,發揮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雙軌/執行作用,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

  2.1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科技創新的歷史任務艱鉅。需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改進現有的科技管理制度,完善專案申報$經費分配和過程管理辦法,突出農業科研的公益性特徵,探索新的科研組織模式和有效資助方式,形成有利於農業科研基礎研究和公益研究健康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

  2.2著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針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需求,以奪取農業科技制高點$增強科技發展後勁,提高農業競爭力為目標,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2.3強化公益性農技機構改革,創新農技推廣機制

  強化農技推廣機構公益性職能定位,積極推行.三權歸縣/,明確職能任務,合理設定機構,科學核定編制,理順管理體制,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提高工資待遇,全面建立崗位責任制度。

  2.4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訓農村實用人才

  按照農業科技用人規律和基本需求,構建農業科研人才培養基地,加快構建$科學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和團隊。建立一套適應農業科技創新要求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的機制和制度,加大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力度。

  作者:餘輝1 羅海軍1 萬生根2

  篇二

  《 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基地實踐分析 》

  摘要:本文詳細介紹了金湖縣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基地的執行機制和取得的成效,並在此基礎上為展示基地今後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加強展示品種和技術的篩選等幾點思考。

  關鍵詞:科技綜合展示基地;執行機制;成效;思考

  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基地建設是江蘇省農委在新形勢下積極探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開創農技推廣新模式的重要策略,是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的重要舉措,更是促進科研院所成果轉化、產學研結合的重要平臺。金湖縣從2011年開始承擔江蘇省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基地專案,5年來,在揚州大學農學院楊洪程教授等多位專家的指導下,按照專案要求,共引進並展示稻麥新品種122個、各類新技術35項、新的物化產品22個。在專案實施過程中,金湖縣以稻麥良種為載體,以新品種、新技術展示與基地建設為核心,整合技術、人才資源,搭建技術支撐平臺,真正成為金湖農民看得見、摸得著,並展示農業科技實力的現代農業走廊和視窗。

  1基地的執行機制

  1***立足地理、環境優勢選好地址。本著“科學選址、綜合利用、相對固定、逐步完善”的原則,從2011年開始,基地建於金湖縣前鋒鎮淮勝村第六聯組,這裡生態環境優良,緊靠鹽金線,交通十分便捷,方便廣大技術人員與基層幹部群眾觀摩。基地面積20hm2,集中連片,土地統一流轉,管理相對獨立;基礎設施較為配套,農田乾渠已全部硬質化,基地田、路、橋、涵、閘、機具等配套,達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漬能排”的要求。各種機械裝置齊全,主要農業機械作業率達100%。

  2***科學合理佈局。為便於觀摩和農事操作,基地按照種植制度、作物佈局、品種與技術特點進行總體規劃,實行功能區,田塊佈局相對固定。將整個基地按展示功能分為四個區:一是新品種展示區。展示近年來新選育的省審或適合本區域種植的國審品種和進入到當年生產試驗的新品系,每個展示品種種植面積0.2hm2左右。按照良種良法配套的要求,以充分展示新品種的生產潛力與推廣優勢,讓種子經營者、農技人員、農民真正瞭解到每個適宜當地生態條件新品種的生產潛力;二是新技術展示區。在基地內集中示範展示省內外適合本區域推廣應用的各種農業新技術,並對單項技術進行整合配套,形成綜合技術體系,篩選出適合本區域推廣的新型高效安全生產技術模式,並讓農技人員和農戶瞭解該新技術在本地的具體應用表現,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推介依據。三是新產品展示區,主要對農業生產一些新型的物化科技成果進行現場展示,促進農業生產輕型、簡化、高效,明確物化技術產品推廣方向:四是儲備技術***成果***展示區。展示具有一定前瞻性、開創性的新農藝措施、創新技術進行關鍵環節的試驗,讓研發專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與地方推广部門農技人員一道,對新技術新成果進一步完善。

  3***強化管理,明確責任。金湖縣把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基地建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縣農委成立專案實施行政領導小組,組織基地所需人、財、物等生產要素的調配,協調解決專案實施過程中的矛盾和困難,定期檢查專案實施進展情況;縣農委明確1名副主任負責專案實施協調工作,解決專案實施中人員組織問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明確作栽站站長為專案首席專家,牽頭專案實施工作,抽調2名技術骨幹長期蹲點基地,負責具體落實工作,專案所在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抽調1名技術骨幹協助蹲點工作,同時,抽調3名同志負責跑點工作,縣植保站、土肥站、種子站、農廣校等協助做好基地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對蹲點人員實行“四定”責任制,即定課題、定目標、定人員、定獎懲,明確蹲跑點人員補助辦法,調動大家參與專案實施的積極性。

  2基地建設的成效

  1***為大面積生產確定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提供科學依據。金湖縣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基地建設5年來。基地四大功能區集中展示了一大批先進的農業科技成果;新品種展示區共展示來自各育種單位和種子經營企業提供的新品種***系***122,其中水稻79個、小麥43個。通過展示比較,水稻篩選的淮稻5號、南粳9108、皖稻153等品種佔金湖縣水稻種植面積85%以上;小麥篩選的寧麥13、揚麥16、鄭麥9023、淮麥30等品種佔金湖縣小麥種植面積的90%以上。新技術展示區共展示35項新技術,其中水稻21項、小麥14項,篩選出適合當地的主推技術如稻精確栽培技術應用面積2.5萬hm2,佔68%以上;麥秸稈機械全量還田面積3萬hm2,佔81%以上;小麥機械***條***播高產栽培技術2萬hm2,佔小麥種植面積的60%以上;秸稈還田小麥全苗壯苗技術1.8萬hm2,佔小麥種植面積的54%以上。新產品展示區展示新型生物農藥、稻麥壯秧壯苗和抗倒劑等22個,如抗倒劑矮壯豐和勁豐在稻麥生產中得到廣泛使用,且效果顯著。新技術儲備區圍繞精確化、機械化、實用化、輕型化栽培目標,組織各類專題試驗28項,其中水稻18項、小麥10項,基地通過28項專題試驗研究,熟化、整合、創新了一批增產增效顯著、具有推廣應用前景的新技術。水稻栽培上有精確定量栽培超高產技術、秸稈機械全量還田配套技,水稻缽苗機插高產栽培技術,小麥精確定量高產栽培技術、晚播獨杆栽培技術等。2014年,基地建立的雜交粳稻“甬優2064”超高產攻關田,全程應用水稻缽苗機插高產栽培技術,單產達864kg/667m2。創我縣稻麥兩熟制水稻生產歷史單產新高。

  2***為我縣農業科技培訓提供新陳地,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水平。展示基地集品種、產品和技術展示於一體,展示內容以新品種及配套高產、高效栽培管理技術、新型耕作技術為主,全方位多角度為農民提供可學、可看、可操作平臺,讓農民到基地隨時看到眾多的新品種與實用技術成果的陳列。每年針對每個品種,每項技術製作一個規範標識,簡要說明技術內容及適合種植模式,成果有對比展示,使農業科技成果變“抽象”為“具體”,從“無形”到“有形”,讓農民對新技術新模式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從基地建設開始,在稻麥關鍵生育期,都要組織農技員和種植大戶參加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發放免費技術資料,每年培訓農民在500人次以上,接待農民觀摩、諮詢100多人次,有效提高農民種植管理技術。

  3***提高了基層農技人員業務技能。長期以來,基層農技推廣人員一直是“理論強,實踐弱”,雖有較豐富的書本知識,但不能完全解決有難度的實際問題,缺乏開展試驗與實習操作的平臺。然而,通過開展展示基地建設,給農技人員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機會,他們親自制定方案,自己操作和動手管理,通過“親手做、親眼看、親耳聽”,切實提高了實踐技能與業務水平。同時在展示中,他們經常與科研院所高層次人才接觸,同步瞭解到國內外最新品種與技術成果,開闊眼界,拓寬思路,提高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

  3基地進一步發展的思考

  1***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展示基地的建設為進一步實現產學研結合和成果轉化提供了良好的視窗和平臺,但農業新技術、品種的推廣、貫徹到位和農民真正接受某項新技術等,都需要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對建立起來的展示基地要長期扶持,建立基地長效管理機制,制定各自的績效考評細則;要不斷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展示和創新應用,以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和功能。

  2***加強展示品種和技術的篩選。展示基地展示的品種要以集中示範當年進入生產試驗、近三年來新審定的品種為主;展示技術應該是比較成熟的、新穎的,特別是要突出其實用性。在確定展示技術時,應結合當地實際,選擇貼近農業生產實際需要,易於被廣大農技人員和農民掌握,幾年內在本生態區域具有大面積推廣前景,便於今後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的技術成果進行展示。

  3***充分地發揮展示輻射功能。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基地的一個重要作用在於技術、成果的展示、輻射推廣。為更好地展示,一方面,要通過印發基地工作資訊;另一方面,基地需要建立展廳,配備多媒體錄播設施,製作技術、成果宣傳課件,便於參觀學習人員不僅看到當時田間狀況,還能瞭解基地展示的全部內容。同時,利用移動互聯、雲端計算等現代資訊科技與裝備,搭建基層農技推廣資訊化平臺、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拓展推廣宣傳視窗。

  4***基地建設與基層農技員素質的提高緊密結合。基地的建設過程是鍛鍊和提高農業技術人員水平的過程;為提高全縣整體農技員隊伍,可以制定技術人員到基地輪流蹲點制度、考核獎懲制度,通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增強自身本領導業務素質。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分期分批挑選技術骨幹到與基地掛鉤的農業院校、科研院所進行培訓,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周振興,巫建華,韓梅,等.依託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基地打造現代農業“技術超市”—江蘇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探索[J].農業科技管理,2008,27***4***:74-77.

  [2]杜永林,葛自強.三新工程,將示範基地打造成農技超市[J].江蘇農村經濟,2013,***1***:66-68.

  [3]申秀平,周鑫.依託綜合展示基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J].農業科技管理,2010,29***2***:90-92.

  [4]錢惠明,謝正榮,陳群,等.崑山市科技入戶工程的現實意義與推進方略[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6***:13-14.

  [5]高山,範興奎.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J].農業科技管理,2007,***1***:84-86.

  作者:陸兆紅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