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論文

  高師院校的非師範專業已成為推動就業率的主要動力,將就業作為指揮棒的心態已嚴重影響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在教學過程中就業與論文寫作的衝突日益凸顯,如何準確把握學生的心態並結合其心理需求適時調整傳統的論文指導方式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社會責任工商管理論文

  一、我國大學生社會責任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造成上述社會責任意識偏差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社會責任教育缺失難咎其責。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往往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基礎課程集中安排在大一大二學年,大三大四則安排專業課程的教學和實踐,這就意味著大學四年有一半的時間思想政治教育處於真空狀態,使得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難以有機結合。此外,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看,主要課程有《毛澤東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法律基礎》等,這些課程的開設非常必要,但均屬於通識性教育,缺乏與學生專業的結合,學生難以獲得感性認識、思想共鳴,以及對未來職業中責任意識的深刻思考。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社會責任培育的特殊性

  目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所開設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資產評估、財務管理等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熟悉企業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具有較強實際工作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管理人才。與其他專業不同,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角色是一個“管理人”,他們不僅支配自己的個人行為,還掌控著其所管理的部門、企業、單位等組織的組織行為。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講公民責任,更要講企業責任、政府責任等組織責任。作為未來的組織管理者,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社會責任培育的意義非凡。

  三、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在社會責任培育中的角色

  1.明確學生認知主體

  大學生社會責任培育中的認知主體應定位於學生自己,而家庭教育、學校培養、社會影響則是影響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形成的不可或缺的情境資源。

  2.重視家庭培育基石

  在大學生社會責任培育中,應倡導、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家長亦要以身作則,並從家庭責任入手,逐步放大到社會責任,加強學生責任意識培育,塑造健康人格。

  3.發揮學校培育功能

  大學是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不少大學生由於剛剛脫離家長的管束,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學校需要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善惡、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因而,在大學生社會責任培育中,學校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催化促進作用,應努力營造良好的師資、制度、文化氛圍,抓住責任教育,不斷落實、完善德育工作。

  4.整合社會培育資源

  如今的大學校園不再是不可企及的象牙塔,高校環境正逐步走向社會化,並體現出更多的公共性,呈現出滲透、開放、融合的發展態勢。在對社會現象的觀察思考中,大學生看到了真善美,也接觸了假醜惡,進而影響了他們對社會的認知和判斷。因而,在大學生社會責任培育中,應大力整合社會資源,通過弘揚社會正氣、完善監督約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意識。

  四、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社會責任培育的路徑

  在家庭、學校、社會三種社會責任培育資源中,學校對大學生的影響最為直接,且在資源整合中發揮著最為有效的能動作用。因而,應以學校為基礎培育情境,探尋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社會責任培育路徑,並在現有工作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具體而言:

  1.創新責任培育內容

  一是要與時俱進,合理開發新課程,豐富課程設定,形成集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等為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體系;二是要在社會責任意識培育中融入職業責任教育。如在會計專業開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角色認同和責任體驗;三是要在課程進度安排上,根據大學生意識發展階段,合理安排課程設定,從大一到大四將人文教育貫穿始終。

  2.改革責任培育方法

  一是要改變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及教育循序漸進的客觀規律,通過為學生營造良好情境,鼓勵他們主動地去豐富自身的社會道德體驗,並從反思、重建中,獲得逐步深化的社會責任認同;二是要豐富責任培育方法,擯棄傳統的灌輸說教模式,以學生需求為導向,以他們喜聞樂見的名師講座、專題研討、文藝匯演、社會實踐等形式,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社會責任意識弘揚和培育。

  3.促進培育資源互動

  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教育服務功能,即學校應在學生、家長和社會之間發揮資訊溝通、資源整合的平臺服務功能,在為大學生營造社會責任認知情境中,應促進家庭、學校和社會資源的有效互動;二是要從家庭、學校、社會的訴求出發,創新資源互動手段。如建立家長論壇、邀請企業進行文化宣講、組織社會公益活動等,並且要持之以恆,實現制度化、長效化,使大學生通過全方位的自我感受增進責任認知。

  範文二:經濟發展促進工商管理論文

  1工商管理的發展史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生產能力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許多複雜的產品和工程都需要大規模的調整分工,這便對管理方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為規範、統一、多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在現代管理中強調的是系統化、理論化和重視人才、重視組織、重視能力、重視資訊的管理理念,不斷地將效率與效果有機結合.為了能夠更好的貫徹這種管理理念與管理手段,各國逐漸配備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我國工商管理的結構逐步完善,與之相匹配的管理設施也逐漸形成.

  2工商管理的基本職能概括

  工商管理可以規範社會經濟的發展軌跡,工商管理的自身管理理念存在著對市場經濟的調控與規範.市場經濟的發展本身並不存在規則的發展規律,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行為與現象採取一定的管理方式,這樣能保證有序的經濟發展.我國自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後,融入了國際經濟發展規律中,國內企業與國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我國也提倡引入外來資金來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這樣頻繁的國際經濟相互交流階段,如果沒有相應的市場管理手段和工具,將對本國經濟發展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因此,現代學者認為,工商管理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保護網,政府需要通過工商管理對市場經濟作出巨集觀的調控,並對市場經濟中的行為與現象進行指導與規範,將不規則的市場發展在規範的工商管理理念的引導下,使商家得到更多的利益、消費者得到更多的權益,社會經濟將會更平穩的發展.

  3工商管理的工作特點分析

  3.1工商管理是一種行政管理手段

  工商管理的管理方式是以一種積極的行政管理手段對市場經濟發展環境進行維護,營造出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與其他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區別是,工商管理部門沒有獨立的資金和專案,其責任是維護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創造出一個有利於市場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軟環境,特別是在我國,市場開發、生產、交易、競爭的關係十分密切,在融為一體的市場大環境下,更加使工商管理的職能得到有效發揮.只有在市場經濟大環境進行規範後,才能使投資、交易、競爭增加,進而能夠使我國市場經濟得到更快速的發展.

  3.2監督的手段與方式較多

  我國的工商管理主要是行政處罰和行政指導相結合的一種管理方式.通過巨集觀調控來加強對市場經濟的監督.在我國頒佈的各種法律法規中,對工商管理工作的執行管理條款佔據了一半以上,這充分說明了國家對工商管理的重視,加強執法力度,對市場經濟中不規範的行為依法行使處罰權力,並利用工商管理中的理論管理加以輔助,有效維護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3.3管理的範圍較廣

  工商管理在管理過程中,不僅僅包含市場經濟中的有形市場,例如生產市場、經營市場等,還包括了市場經濟中的無形市場,例如競爭市場、合作市場、交易淘汰市場等.

  3.4與消費者關係密切

  上文中有提到,工商管理的職責是維護市場經濟的秩序,並建立起良好的市場經濟軟環境,而這些舉措最終的目標是更好的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工商管理的管理職責中,多數是以消費者權益、市場經濟的秩序為主,工商管理在對市場經濟做出調控維護時,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3.5工商管理屬於日常性管理工作

  日常性管理工作是深入到市場經濟內部的一種管理方式,工商管理工作的日常性與突擊性的結合十分密切,因為只有將監管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完成監督管理工作,也能夠更好的將市場經濟發展做到規範化.

  4工商管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4.1規範了市場經濟主體的進入準則

  工商管理工作能夠對市場主體的行為有效規範、對市場主體的經營正確引導、對市場主體的經濟次序合理維護等方面都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從而使市場主體的准入制度更加合理化、規範化.我國的經濟市場中通過多層審批和嚴格審查為準入標準進行審批登記.隨著工商管理准入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只要到當地的工商管理部門註冊申請並進行登記,便可以獲得准入資格.工商管理部門對於准入機制需要嚴格審查,並制定明確的審批程式,審批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制定的審批程式進行審批,這樣才能夠保證市場主體的質量,並且在管理過程中積極培養優良的企業為市場經濟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工商管理部門規範了市場經濟主體的進入準則後,首先對規範市場十分有利,其次可以維護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軌跡,最終能夠保證我國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

  4.2強化了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監督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對規範和監督市場行為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企業的商標註冊管理進行有效的監督,使市場的主體在經營和競爭過程中都符合工商管理的規範理論,從而使市場中的主體在一個良好、健康、穩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得到積極的發展.工商管理工作在強化市場經濟和監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4.2.1針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需要實施有效的監督在市場經濟中,難免出現壟斷性和不正當性的競爭行為,工商管理部門需要對此進行有效的監督,為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營造一個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良好氛圍,這樣可以使我國市場經濟主體在投資、經營、競爭方面得到更好的平臺,以飽滿的熱情對市場經濟積極投資建設,有效保障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4.2.2積極保護社會主體的商標權需要加大對商標的保護力度,因為商標是企業和商品的標誌,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今天,商標的作用越來越大,在針對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的違法行為中需要進行嚴厲的打擊.商標能否得到保護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也能夠對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次序起到維護作用.

  4.2.3對於行業分類的監管體系的完善工商管理體系中,對於行業分類的監管需要進一步完善.例如,針對行業風險及信用等級等行業進行分類監管,能夠使監管體系更加完善、細化,使各行業的監管更加具有針對性.

  4.2.4加大對虛假廣告的治理工作有效治理虛假廣告是對整個市場環境淨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對於規範市場也十分重要,有利於促進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

  4.3促進社會經濟中各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工商管理通過自身的行政管理職能,對市場主體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不僅能夠使市場經濟在各方面共同發展,還促進了市場中的各種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能夠使經濟資源合理調控,還可以為國家相關政策的實施提供正確的引導,一方面增加了市場監管的控制力度,另一方面也對穩定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4.4有效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與法律的權威性

  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中對於工商管理的職權賦予了很大的空間.因此,工商管理的監管範圍大、監管事項多,而且需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執行,這樣,不僅加大了執法力度,讓工商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同時也保障了國家的法律法規的實施和貫徹,對國家法律法規的權威性進行了很好的維護.工商管理工作不僅是監督、處罰,還需要進行行政教育,對經營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市場經濟得到有效的保護.另外,在商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大監管力度,積極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引導消費者正確利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5結論

  綜上所述,工商管理具有調節市場經濟、維護國家法律法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作用,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穩定、健康的發展.因此,相關部門需要重視工商管理的建設工作,促進工商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工商管理能夠更好的維護社會經濟市場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市場的健康、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