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醫學教學專科畢業論文

  現代教學技術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已經深入到學校教學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基礎醫學教學質量提高思考 》

  基礎醫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礎,在當前許多臨床醫學科研中,基礎醫學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在醫學教育中抓好基礎醫學的教學工作,提高基礎醫學的教學質量,培養基礎醫學知識紮實的合格醫學生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

  一、抓好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

  ***一***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提高教學質量可以通過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這一有效途徑來實現[1]。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是示範性課程,必須有很好的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在建設過程中,教師隊伍會不斷優化,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同時通過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體系的建立,也會示範帶動其他課程建設的發展,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二***提高教師授課質量

  教師的授課質量是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2]。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加強自身學習,認真研讀教材並學習相關知識,既要熟悉本領域的最新資訊,也要熟練掌握其他領域的相關知識。應制定集體備課制度,使教師之間能夠相互學習,揚長避短。還要完善理論教學評估體系,這不但可以對教師的授課情況給予公正的評價,激勵教師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充分調動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使兩者之間形成良性迴圈。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主動學習,要想使學生主動學習,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重採用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開展課外研讀小組等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質疑、探究、合作中自主學習,形成師生間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教學空間。教師要通過介紹典型案例、先進前沿發展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充滿責任感和榮譽感,從而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

  ***四***注重骨幹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3]。注重骨幹教師隊伍建設,是對學校基礎醫學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人才資源儲備。要通過業務交流、資助服務、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促進骨幹教師隊伍快速成長,造就一批水平高、業務精、素質強的醫學教學、科研隊伍。

  二、強化實驗課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醫學學科的實踐性很強,實驗教學是醫學教育、醫學人才培養中的基礎環節。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藥衛生的進步,深入開展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通過實驗課程,對解決目前醫學教育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基礎知識掌握欠佳、技能操作薄弱、動手能力不強、不善於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等現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

  ***一***改進實驗教學的方法內容

  傳統的實驗教學課程大多是簡單的驗證理論教學內容,這種方法已不適用於當今的醫學教育。隨著醫學教育的深入改革,對醫學學生的培養已經從填鴨式教育轉向問題性、綜合性教育。實驗教學也應順應這一改革趨勢,摒棄傳統實驗教學專案中一些過時落後的單一實驗專案,加入一些動手性強的綜合性、開放性實驗。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入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二***加強實驗教學教師隊伍的培養

  一直以來,由於實驗教學依附於理論教學,處於次要地位,實驗教學的師資不被重視,實驗課大多是由青年教師來擔任,對於實驗教師的培訓也是少之又少,導致實驗教師的水平一般,很難提高。為了提高實驗教學的教學質量,應該重視實驗教學教師隊伍的培養,讓骨幹教師參與實驗教學,並定期對實驗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在實驗技能和操作方面不斷提高。

  ***三***完善實驗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應該完善實驗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加強對實驗教學的監管,注重制度化建設,力求使實驗教學更加規範、合理、有效。定時進行常規教學檢查,並不定時地進行抽查。全面瞭解實驗教學的相關資訊,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確保實驗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為更好地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絕對不拘泥於某一種方式,要結合實際,多種方式統籌使用,提高醫學教學質量[5]。

  ***一***傳統教學模式

  當前醫學教學的主要模式,它系統完整、條理清晰、知識面廣、資訊量大,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此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減少和避免了學習中的彎路。但它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於被動接受位置,學習能力的培養不足,知識應用和創新思維受到禁錮,與當前醫學前沿知識的結合不夠。可用於基礎理論的掌握學習。

  ***二***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以討論為主要方式,注重知識的維度,以及多學科之間的聯絡,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分責,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可以營造輕鬆主動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同時鍛鍊學生資料查詢、總結歸納、綜合理解、系統推理、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實現由教科書思維模式向提高解決臨床問題能力的轉變。但是此模式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前期準備工作,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不足,可在系統學完一部分內容後總結性地使用。

  ***三***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小組討論的模式實施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性、自主性、獨立性,從而使學生新知識的獲取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有利於整合運用基礎醫學知識,鍛鍊了學生多學科的整合運用能力,可使學生很快進入臨床實踐環節。但它也會出現知識的掌握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上也應和其他教學模式結合使用。基礎醫學的學習對於醫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只有熟練掌握了基礎知識,並能靈活運用,才能在臨床醫學學習中得心應手,才能將基礎及臨床學科有機結合,形成以疾病為主線的知識體系。這樣的醫學生,才是真正合格的醫學人才。

  篇二

  《 急診醫學教學中團隊模擬教學的應用 》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生的院前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顯得越來越重要。但在急診臨床教學中,醫學生普遍反映院前急救單項技能容易掌握,但在臨床中的綜合應用則較為困難。因為其不僅要求醫學生掌握的內容繁多,而且還需要醫學生具備一定的協調組織能力。為了提高急診醫學的教學質量,我們在急診院前急救教學中引入團隊模擬教學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豐富、方便的學習視窗,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處理複雜臨床情況的能力和團體合作能力,增強醫學生的綜合素質,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1開展團隊模擬教學的意義

  在傳統急診醫學中,院前急救教學模式是學生先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然後到醫院進行臨床階段的學習。因為院前急救技術如心肺復甦***CPR***、電除顫、止血包紮固定等課程是分開講授,學生“填鴨式”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歸納、分析,所以在遇到臨床實際問題學生們往往不知所措,不懂得學以致用。因此舊的院前急救教學模式不利於學生臨床思維和操作能力的培養,也不利於學生培養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目前,高等教育的趨勢開始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變。而舊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高等急診醫學教育的發展,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教學方法。

  團隊模擬教學是將學生們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根據臨床情況設定一定的情景,讓組員一起學習、交流、協調、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團隊教學的形式,不僅可以提高醫學生臨床操作技能,還可以提高他們相互溝通、協調和領導能力,為將來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急診院前急救教學中團隊模擬教學模式的嘗試

  針對以往急診院前急救教學存在的不足,我們嘗試引入了團隊模擬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們的臨床技能能力及相互溝通、協調和領導能力。

  2.1研究物件

  為我校2009級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四年級學生共139人。

  2.2教學方法

  所有學生均先系統學習急診院前急救相關的理論課程。帶教老師準備好物品,包括復甦球囊、電除顫儀、喉鏡、氣管插管、口咽通氣管、繃帶、夾板、止血帶等。每次帶教學生約20人左右,分成若干小組,每組6~7人,由兩名老師負責,每個老師負責一或兩個小組。教學先由老師示範動作,再通過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如在模擬病人出現心臟驟停需CPR,醫生接診後快速評估其意識;繼而10秒內判斷其脈搏和呼吸;然後吩咐助手啟動急救醫療服務體系***EMS***;接著開始胸外按壓,按壓和通氣的比例是30∶2,5個輪迴後10秒內評估其脈搏呼吸,根據患者的情況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期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輪換,嘗試不同的角色,然後由輪空組員互相指出缺漏或者錯誤的地方以及注意事項。在止血、包紮、固定、搬運的急救技術學習中,模擬病人出現多發傷,醫生除了做好本職工作迅速判斷病情,還應調配指揮各組員的行動協助搶救,組員之間也可相互商量,最後由教師作點評。

  3教學效果的初步評估

  我院對2009級臨床醫學本科學生的急診院前急救相關課程進行了團隊模擬教學,在課程結束後抽取139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採用無記名問卷。本次發放問卷139份,收回129份,問卷回收率92.82%。

  4討論

  對急診醫學急診院前急救相關課程採用團隊模擬教學,是臨床教學方式的一種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思路,穿插講解相關案例中的實際臨床處理。通過各組間的集體交流和教師指導,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了急診臨床思維,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鍛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領導能力,通過團隊間的合作和競爭,觀察成員個體在團隊中的表現,既能夠從中發現具備優秀組織協調、溝通合作及領導能力的學生,又可以指導綜合能力欠缺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團隊協作,藉助團隊的力量將個人能力發揮到最大化。

  這種教學方式,與新的教育理念中,“以學習者為中心”相呼應。團體模擬教學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構建知識體系。臨床事件的情景教學法給學生創造了實踐的機會,在逼真的環境中進行實踐,使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均得到鍛鍊。

  充分培養了學生應急和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醫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通過分工合作、互相學習,加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為廣大醫學生今後順利適應臨床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現代的醫學發展中醫療團隊非常著重三個關鍵部分:溝通、協調和諧及協作配合[4-5]。

  在團體模擬教學過程中,學生擁有的團隊意識、掌握的技能和態度情感狀況是被整體評價的。因此責任感、榮譽感、相互尊重和協助促使醫學生樂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同時也逐步採取更加恰當的表達形式,達到闡述的目的。團體模擬教學鼓勵學生學會傾聽,在解決問題時相互合作,是臨床溝通能力教學的一種有效形式。

  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並不是所有以團隊方式進行的訓練都是行之有效的。簡單重複的操作,並不能明顯提高團隊合作技巧,要確保團隊合作技巧的提高,必須給予及時的引導和反饋。因此,要求帶教教師的精心佈置和積極引導,才能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新的情境中得到充分的發展,才能達到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提供即時的反饋,隨時進行改進,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目前,團隊模擬教學的教學模式在急診院前急救的應用還處於摸索和發展階段,挑戰與機遇並存,需要廣大臨床醫學教育者的積極參與,需要急診教研室有計劃地、系統地策劃和支援,需要廣大醫學生的熱情參與。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團隊模擬教學的教學模式必將在急診醫學的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