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本科畢業論文

  醫學影像技術在近十多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泌尿系統中醫學影像技術的應用 》

  1材料與方法

  1.1理想造影劑材料種類:理想造影劑分兩大類,一類為原子序數高的物質,例如鋇、碘製劑等,稱為陽性造影劑;另一類為原子序數低、密度小的物質,例如氧氣、空氣、二氧化碳等稱為陰性造影劑。其中X線用造影劑:水溶性有機碘類對比劑,按在溶液中是否分解為離子,又分為離子對比劑和非離子對比劑;按滲透壓分高滲透對比劑、低滲透對比劑和等滲透對比劑。MRI用對比劑:靜脈內使用的細胞外釓類對比劑、錳類對比劑等。

  1.2理想造影劑應該具備的條件:

  ***1***原子序數高,與人體組織對比度高,顯影清晰。

  ***2***沒有毒性、刺激性,副作用要小。

  ***3***理化性穩定,能久儲不變質。

  ***4***容易吸收與排洩,不在體內儲存。

  1.3現代醫學成像檢查技術在泌尿系統中有以下幾種基本分類方法:

  ***1***普通X線成像:測量穿過人體組織、器官後和X線強度。

  ***2***磁共振成像:測量人體組織中同類元素原子核的磁共振訊號。

  ***3***超聲波成像:測量人體組織、器官對超聲的反射波或透射波。

  ***4***核素成像:測量放射***物在體內放射出的r射線。

  ***5***光學成像:直接利用光學及電視技術,觀察人體器官的形態。

  ***6***紅外、微波成像:測量體表的紅外訊號的體內的微波輻射訊號。

  1.4醫學影像檢查成像對泌尿系統病變常用檢查方法檢查前的準備在泌尿系統X線檢查前,除急診外,病員都應該作好下列準備工作:***a***禁食和禁水攝片前六小時禁食。如作靜脈造影,術前應該禁止飲水十二小時,夏季等按具體情況而定。***b***清除腸道內糞便和積氣。

  ***1***傳統X線腹部泌尿系平片檢查和造影檢查檢查應該包括腎臟、輸尿管和膀胱及尿道,常規取仰臥前後位投影,側位片不作常規,有時用於結石或其它陰影的鑑別。臨床適應症常用於尿道狹窄、畸形、憩窒、瘻管、腫瘤及前列腺肥大等。臨床禁忌症是尿道急性炎症及外傷出血的病人。尿路造影檢查包括排洩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

  ***A***排洩性尿路造影:也稱靜脈腎盂造影,是當前我們二級甲等醫院最廣泛採用的一種造影檢查方法,造影前需要碘過敏試驗和臨床醫生護士常規操作準備好後,先行腹部平片檢查,下腹部用壓迫帶,通過不同方式在靜脈內注射造影劑後根據患者情況而用不同時間間隔攝取雙腎實質和腎盞、腎盂的顯影影象,得到滿意影像後去除壓迫帶,攝取泌尿系統的腎臟、輸尿管和膀胱及尿道全程影象。

  ***a***臨床適應症腎臟及輸尿管疾患如結石、結核、腫瘤、腎盂積水及先天性畸形等。

  ***b***臨床禁忌症對碘過敏者;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肝功能不佳;甲亢及高熱急性傳染病和泌尿系炎症;腎功能不良等。

  ***B***逆行尿路造影是通過膀胱鏡,將輸尿管導管經膀胱輸尿管口插入腎盂,由輸尿管導管注入造影劑,使腎盂、腎盞充盈,同時一部份造影劑迴流充盈輸尿管和膀胱。臨床適應症主要是檢查腎盂、腎盞和輸尿管的病症。臨床禁忌症尿道狹窄或尿道急性炎症;嚴重膀胱疾患;嚴重血尿和腎臟、輸尿管急性炎症;嚴重心血管疾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等。

  ***2***X線、B超穿刺腎盂造影和膀胱造影檢查包括:***a***X線穿刺腎盂造影檢查又稱順行性腎盂腎盞造影。腎盂積水的患者,經常規的靜脈腎盂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不能得出明確診斷時,可考慮採用穿刺腎盂造影來明確診斷。又可以常規B超腹部掃描器檢查定位,採取府臥位穿剌腎盂造影檢查。***b***在常規X線或B超掃描器檢查下腹部盆腔部,取常規仰臥體位,定位穿剌膀胱造影檢查。系將碘化鈉或氣體注入膀胱內,以顯示膀胱的形態、大小與鄰近器官的關係。臨床適應症膀胱腫瘤、憩室、結石、炎症或先天畸形;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腫瘤,輸尿管囊腫等。臨床禁忌症膀胱大出血,尿道嚴重狹窄,尿道和膀胱有急性損傷等。

  ***3***腎血管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包括腹主動脈造影、選擇性腎動脈造影及間接法腎靜脈造影。***a***臨床檢查方法:通常採用經股動脈穿刺插管技術,腹主動脈造影時將導管未端置於腎動脈開口稍上方,快速注入含碘對比劑並連續攝片;選擇性腎動脈造影及間接法腎靜脈造影時將導管選擇性插入腎動脈快速注入含碘對比劑並分別在動脈時相及靜脈時相連續攝片。***b***臨床適應症主要用於檢查腎血管性病變,是診斷怪胎動脈病變的金標準,用於顯示腎靜脈病變以及腎臟惡性腫瘤化療栓塞術前瞭解腫瘤血供情況。

  ***4***多排螺旋CT診斷檢查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檢查是泌尿系統影像學檢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增強後定位片採集方式,於延時的定位片上做出相當於常規泌尿系造影的顯示。包括平掃、增強掃描、腎血管CT血管造影、CT尿路造影和CT灌注成像。CT成像與傳統X線攝影相比,具有以下特點:***a***具有較高的X線利用率。***b***能顯示人體某一體層平面上的器官或組織的生理和解剖結構。***c***能分辨人體內器官或組織密度細小的變化。CT掃描適應範圍:***a***顱內疾病如腦外傷、出血、梗塞、腫瘤、感染、變性和先天性畸形等的診斷m時也可診斷某些脊椎、椎間盤和椎管內疾病。***b***對眼耳鼻喉疾病如眼眶、鼻竇、鼻咽、喉部、中內耳疾病等診斷很有幫助。***c***檢查胸部可早期發現肺癌及肺-胸膜和縱隔的原發和轉移瘤,但需在胸部平片和體層攝影基礎上有目的地進行。***d***與B超結合檢查腹部和盆腔疾病。

  ***1***多排螺旋CT掃描技術:根據檢查需要確定掃描範圍,全泌尿系統掃描範圍自腎上極至膀胱及尿道。常用平掃和靜脈團注含碘對比劑的增強掃描。多排螺旋CT平掃是泌尿系統CT檢查最常見使用的技術,可顯示病變的形態、密度、位置、多平面重組和曲面重組影象能清楚顯示病變與鄰近結構的關係。CT平掃對泌尿系統X線陽性結石最敏感。對少數泌尿系統X線陰性結石不能檢出,所以單純的平掃檢查對病變與範圍、數目和性質判斷有一定侷限性,必需要藉助造影劑增強檢查。

  ***2***多排螺旋CT多時相增強掃描技術:在靜脈團注含碘造影劑後30S、2RAIN、和5RAIN分別行雙腎區掃描,可以獲腎皮質期、腎實質期和排洩期增強影象;15至30MIN後行全泌尿系統掃描,能獲得延遲期增強掃描影象。排洩期主要用於觀察雙側腎盂、腎盞和輸尿管及膀胱尿道的形態結構大小收縮排洩功能。

  能進一步確定多排螺旋CT平掃所顯示的病變數目和範圍,顯示診斷大多數泌尿系統疾病***如先天性發育異常,腫瘤和腫瘤樣病變、炎症、外傷、腎乳頭壞死、腎小管擴張、移植腎臟的評估、尿路梗阻性病變等***,並有助於對病變進行鑑別診斷,尤其是對臨床血尿病因的確定很有幫助意義。但對於腎功能受損者應慎用大劑量碘造影劑進行多排螺旋CT多時相增強掃描,而且多時相增強掃描的掃描範圍更大,覆蓋範圍接近生殖腺器管很近的區域,必須特別注意降低X射線照射的劑量。

  ***3***多排螺旋CT特殊檢查技術1.包括腎血管CTA:靜脈內團注含碘對比劑後分別在腎動脈、腎靜脈期行腎區薄層掃描獲得各向同性的溶積資料,應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MRICTP顯示腎功能動脈和腎靜脈影像,主要用於無創傷性診斷腎動脈病變***如腎動脈狹窄和腎動脈瘤等***,腎靜脈病變以及腎臟惡性腫瘤經化療栓塞術前瞭解腫瘤血供情況。

  ***4***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其理論基礎為核醫學的放射性示蹤劑稀釋原理和中心容積定律,靜脈內團注含碘對比劑行同層動態掃描,獲得時間一密度曲線,該曲線反映了對比劑在器官中濃度的變化,間接反映器官的灌注量,計算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過時間、對比劑達峰值時間、表面通透性等引數,主要用於腎臟腫瘤的分級、分期和缺血性腎病的腎功能評估。CT腎臟灌注成像能對積水腎腎皮質髓質的各灌注引數值與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測定的腎小球濾過率有良好的相關性。

  ***5***MRI診斷檢查:MRI是泌尿系統CT和超聲檢查的重要補充方法,常有助於病變的進一步定性診斷。包括平掃、增強掃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尿路造影和MRI灌注成像。MRI具有以下影像特點:***a***以射頻脈衝作為成像的能量源,而不使用電離輻射,因而對人體安全、無創。***b***影象對腦和軟組織分辨力極佳,能清楚地顯示腦灰質、腦白質、肌肉、肌腱、脂肪等軟組織以及軟骨結構,解剖結構和病變形態顯示清楚、逼真。***c***多方位成像,能對被檢查部位進行軸、冠、矢狀位以及任何傾斜方位的層面成像且不必變動病人體位,便於再現體內解剖結構和病變的空間位置和相互關係。

  ***d***多引數成像,通過分別獲取T1加權像、T2加權像、質子密度加權像以及T2*W1、重T1WI、重T2WI,在影像上取得組織之間、組織與病變之間在T1、T2、T2*和PD上的訊號對比,對顯示解剖結構和病變敏感;5.除了能進行形態學研究外,還能進行功能、組織化學和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MRI臨床應用:MRI是利用生物磁自旋原理,收集磁共振訊號重建影象的新一代成像技術,可使某些CT掃描不能顯示的病變成像顯影,顱內疾病特別是鞍區、後顱窩和脊髓病變的顯像優於CT,所以MRI臨床應用:***a***直接於顯示心臟大血管內腔,觀察其形態和血流動力學變化,可在無創傷條件下進行。

  ***b***骨關節和肌肉系統疾病和顯像比CT清楚。***c***對縱隔、腹部和盆腔疾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對肺臟和胃腸道疾病的診斷作用有限。***C***MRI優點:MRI和CT相比較,有以下優點:***a***除顯示解剖形態變化外,尚可提供物理和生化方面的資訊,其應用前景更加廣泛。***b***軟組織的解析度比CT高,影象層次豐富。***c***可取得任意方點陣圖像,多引數成像,定位和定性診斷比CT更準確。***d***無骨骼偽影干擾,並可直接顯示心腔和大血管影像。***e***消除了X線幅射對人體的危害,且無碘劑過敏之虞。***D***MRI缺點是:***a***成像速度比CT慢、費用高。***b***骨骼和鈣化病變的顯像不如CT有效。***c***安裝假肢、金屬牙託和心臟起搏器等病人不宜行此項檢查。***d***可出現幽閉恐怖徵。

  2結果

  由上述可知醫學影像學檢查成像對泌尿系統常用檢查手段診斷與鑑別診斷要點如下:

  2.1影像學診斷中存在“同徵異病和異片同病”的現象。

  2.2在診斷和鑑別診斷中要注意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的優勢和互補作用,密切結合患者相關的臨床資料。

  2.3醫學影像學結果有三種情況:肯定性診斷、否定性診斷和可能性診斷。隨著先進的對比劑及成像技術的不斷研究和運用,合理選擇上述各項影像檢查技術,嚴格遵循正常腎功能患者和腎功能不全患者碘對比劑、釓對比劑的安全使用原則,高度關注對比劑腎病的預防和治療,放射影像學各種檢查手段將在針對泌尿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斷和實踐應用中將會發揮更大的協肋作用。同時機器的維護與保養是病人安全檢查的基礎,合理用藥是病人安全檢查的先決條件,輻射防護是病人安全檢查的根本,規範作業是病人安全檢查的核心,只有靈活運用上述放射影像學各種檢查手段才能做出正確的檢查報告供臨床醫務工作者需要。

  3討論

  總之,隨著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已形成了包括X線、CT、MRI、超聲、核素顯像等多種成像技術的檢查體系,隨著醫學影像檢查成像技術裝置的日益完善和發展,影象解析度的顯著提高,影象質量明顯提高,根據腹部泌尿系統解剖部位和體位的不同,疾病的病變、病理性質時間和發展過程不同,要求我們需要運用不同影像成像技術和檢查方法的各自優勢和限度,明確它們的適應範圍、診斷能力和價值,進行比較及綜合考察應用研究,只有這樣,才能針對腹部泌尿系統病變不同疾病,合理、有序、有效地選用一種或綜合應用幾種成像技術和檢查方法。

  其次由於人體有些組織***如泌尿系統病變***吸收的X線能力近似乎沒有太大區別,缺乏天然對比,透視或平片檢查不易辨認,必須利用人工的方法將造影劑人為引入人體內,形成內臟及組織與周圍組織的密度不同,從而在醫學影像檢查技術顯示泌尿系統病變在其形態結構大小及排洩收縮功能上表現不一樣,因此造影對比劑在泌尿系統疾病的放射影像檢查中得到廣泛運用,使得泌尿系統病變的臨床影像診斷從解剖形態學深入到器官生理功能分子學的影像水平,給患者和臨床醫生在最低花費、最小耗時的情況下,獲得準確的影像學診斷報告資料,達到臨床醫生診斷和治療目的要求。

  篇二

  《 探討醫學影像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

  1裝置與人員的不平衡

  三級甲等醫院高速螺旋CT,大場強MRI,各類彩色多普勒超聲裝置均已成為常規配置。就裝置投入和規模來看,不同區域間的醫院已經拉近了距離。但另一方面,相關從業人員的水平、能力並未縮短差距。產生的直接後果,就是裝置利用率不平衡,臨床服務效能不平衡,患者得到的服務也不平衡。所以,醫學影像要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就要將重心放在學科建設上,放在人才培養上,內外兼修,正本清源,均衡放展。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通訊與網路技術,加強業務幫建和交流。也有人建議,建立多中心的影像資料庫,實現適時線上服務與區域內的資源共享[5]。

  這裡,有一個成功的實踐案例和大家分享,2012年4月,位於陝北的延安大學附屬醫院***三級甲等***、延安市洛川縣醫院***二級甲等***、洛川縣槐柏鎮中心衛生院,建立了基於雲端計算技術的遠端PACS系統。三地所有資料適時上傳系統伺服器實行統一管理。在“雲”端下,所有終端完全資料開放。在實地測試中,鎮衛生院技術人員***因規模限制,不設診斷人員***,對一位當地村民拍攝DR胸片。

  由位於縣醫院放射科值班人員進行診斷,發現左上肺異常高密度影,不能排除活動性結核灶。線上發出會診要求。位於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的影像醫師,立即調閱患者影像,確定系機化性病灶。該村民留在當地觀察治療,無需轉診。在15分鐘內完成診斷與會診過程。雲端計算使得大型資料的傳輸與管理,更為便捷,使醫學裝置與人員不平衡現狀的改善成為可能。

  2質量與標準的不平衡

  與其他臨床學科不同,醫學影像的裝置研發集中於幾家全球性的供應商,由於多年來激烈的競爭態勢,其質量的進步日新月異。但同時,由於裝置技術標準並非來自於統一的行業協會,加之它們的技術路線有同質性,又有差異性。以MRI為例,GE、SIEMENS、PHILIPS等公司的裝置都會有一套標準命名。同樣的自旋迴波序列,名稱就有三個。

  當然,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應當一分為二,公司間的競爭存在雙刃劍效應,即:一方面,各公司間的競爭及必要的商業保護,可以不斷提升診斷裝置的效能,有助於疾病的準確、有效診斷和預後評價;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可能會給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全國性的學術會議上,有時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某分會場舉行學術報告,聽者要搞清楚,是關於頻譜CT內容***GE裝置***,還是於雙能CT內容***SIE-MENS裝置***,選聽和自身裝置相同的學術內容,可能才有收穫。

  這也成為近年來學術會議的一大特色。技術解決問題的辦法關鍵是保持兩者間的平衡。另外,中華放射學會等行業組織在這一方面,也可以做一些指南性的引導和規範。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消除不利影響。使醫學影像學術研究儘可能迴歸學術本體範疇內。當然,從業人員,也要努力瞭解不同裝置的技術本質和技術特色。實際上,許多醫院的裝置引進,走的也是多品牌策略,以加強技術的互補性。

  3診斷與治療發展的不平衡

  在診斷方面,新技術、新業務不斷推出和湧現,顯示出相當的活力。以PET-CT、能譜CT、功能MRI為代表一批新技術,將醫學影像的臨床應用推舉到從未有過的高度。醫學影像作為一種可靠工具,也日益成為臨床研究的頗具活力的平臺。同時,由於缺乏重視和引導,在影像治療方面的推進工作,仍然相當滯後。

  一些有特色的業務服務,如影像引導下活檢與治療技術,未得到有效的普及。131I放射治療,經濟、便捷、費用低,是美國的甲狀腺疾病治療的主流技術,在我國推廣之路卻舉步維艱。這種現狀與當前公立制醫院的生存現狀存在直接的關係,由於公共投入的不足,各級醫院的執行壓力迫使其在考核專業中,將經濟效益擺在了頭等位置,造成了學科建設中的馬太效應。

  糾正這一現象的根本就是要寄望於公立制醫院改革的持續深入,要不斷增加對前沿性技術的扶持和傾斜,適度增加投入。有條件的醫院,特別是正在由臨床型向臨床科研型轉化的醫院,可以建立新技術基金,以科研帶動臨床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通過促進學科間的交流和互動,釋放內在的創新潛力。比如,針對甲狀腺疾病治療的“三架馬車”,即藥物、手術及內放射治療,可以組建聯合性的診療中心,將這三種方法進行科學整合,由權威專家對患者進行客觀評估,選擇合理的治療措施。

  跨學科臨床醫療整合是現代醫學發展的趨勢,它能給患者提供最優質、高效和集約化的服務,體現了對患者的最大尊重。總之,以上問題的形成和存在,既有系統性的,也有結構性的。只有正視其存在,用科學的態度和辯證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由易到難,把握平衡,標本兼治,多管齊下,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