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發展現狀淺談論文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以及整個文明程度的天然尺度。建國60年以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殊教育的性質發生了改變,從救濟、慈善的社會福利性質轉變為國家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國特殊教育發展現狀研究》

  摘要 在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基於2001年以來《中國教育統計年鑑》、《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鑑》和《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年鑑》官方公佈的資料,通過對殘疾學生入學狀況、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狀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隊伍發展狀況以及特殊教育學校經費狀況的梳理和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大陸地區殘疾兒童受教育人數不斷增加,但城鄉地區的差異正在逐漸增大,未入學的殘疾兒童人數仍然較多;特殊教育學校數量增加顯著,但地區分佈不平衡,縣鎮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較差;雖然特殊教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但在普通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人數有緩慢下降的趨勢;各級政府財政投入逐年增加,但地區差異加大,特殊教育財政投入結構不均衡;特殊教育教師總量不斷增長,但穩定性不強,與需求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

  關鍵詞 特殊教育 殘疾兒童 隨班就讀 特殊教育學校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以及整個文明程度的天然尺度。建國60年以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殊教育的性質發生了改變,從救濟、慈善的社會福利性質轉變為國家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規體系也日益完善;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少年數量逐年增加,殘疾人學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多種形式的中等、高等職業教育以及殘疾人的康復訓練等也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本研究在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基於2001年以來《中國教育統計年鑑》、《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鑑》和《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年鑑》官方公佈的資料,通過對殘疾學生入學狀況、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狀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隊伍發展狀況以及特殊教育學校經費狀況的梳理和分析發現,總體上講,我國特殊教育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殊教育體系和格局初步形成,特殊教育學校數量顯著增加,殘疾兒童少年入學人數逐漸提高,各級政府的特殊教育財政投入逐年加大,特殊教育教師總量不斷增長,但我國特殊教育發展也仍然存在著問題和挑戰。此外,10年來我國特殊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些趨勢、變化和特徵,也需要引起特殊教育專家、學者和行政領導的重視,以便能夠有效促進特殊教育的健康發展。

  1 在校殘疾學生數不斷增長,但近三年有下降的趨勢

  總體而言,10年來殘疾兒童少年在校生人數在逐步增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2008年的修訂、全國特殊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一系列特教政策法規的頒發與落實促進了特殊教育事業迅速發展,進一步保障了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利。2001年殘疾兒童少年在校生人數為38.64萬人,2011年,在校生人數則為39.87萬人,在校學生人數最多時達到42.81萬人見圖1。

  通過對資料的進一步分析發現如下特點。首先,不同殘疾類別的殘疾兒童教育存在較大差異。智力、聽力和視力三類殘疾兒童的義務教育狀況相對比較好,其中,智力殘疾學生佔在校殘疾學生總人數的六成左右。但三類殘疾兒童中的重度、極重度和三類殘疾以外的其他殘疾類別的兒童,如孤獨症、重度肢殘、腦癱、多重殘疾兒童等義務教育的入學問題明顯。其次,近三年來,殘疾兒童少年在校人數有下降的趨勢,從2009年的42.82萬人降到2010年42.56萬人,再降到2011年的39.87萬人。如果各級政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殘疾兒童少年在校人數會有繼續下降的可能。第三,女童在校人數不僅增長很慢,而且所佔在校學生總數比例偏低。2001-2011年間,在校女童佔比最高是2005年的35.53%,最低是2001年的33.77%,總體而言,歷年女生佔殘疾兒童在校生人數三成多一點。《中國教育統計年鑑》資料顯示,2010年普通小學在校生人數為9940多萬人,其中女生人數為4595多萬人,女生佔在校生人數的比例為46.23%,而2010年殘疾女生佔在校殘疾學生人數的比例為34.60%。如果殘疾兒童中男女性別比較均衡,則說明女生佔殘疾兒童在校生人數的比例偏低。第四,城市地區殘疾兒童少年在校人數逐年增長,農村地區殘疾兒童在校人數有逐步減少的趨勢。此外,五年級以後,年級越高,殘疾兒童在校生人數則越少,而且有急劇下滑的趨勢。如何能夠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殘疾學生的輟學率,特別是儘快提高殘疾女童的受教育機會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

  2 特殊教育學校數量增加顯著,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增加顯著,縣鎮特殊教育學校招生規模偏小

  自2001年以來,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數量不斷增長。截至2011年,我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1767所,與2001年相比,10年間增加了236所,平均每年增加23.6所。通過對資料的深入分析發現,各類別特殊教育學校增長趨勢不同。2001年之前,傳統的盲校、聾校和培智學校增加比較快,同時,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數量穩步增長,到2011年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佔五成。國家近幾年新建的特殊教育學校都是以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為主,許多改建、擴建的盲校、聾校和培智學校也轉為綜合類的特殊教育學校,因此,未來特殊教育學校的趨勢是由服務於單一類別的殘疾學生物件逐步轉向為服務於多類別的殘疾學生,以便於滿足各類殘疾學生的受教育需求,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從特殊教育學校增加的數量上看,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表現在東中西部之間、城市城區和農村鄉村之間的發展不均衡。從全國各省特殊教育學校分佈來看,東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相對較多,河北、山東和江蘇等特殊教育學校數量上發展較快,基本都超過百所特殊教育學校。中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地區之間發展差異較大,有些省份比如河南特殊教育學校相對較多,而有些省份特殊教育學校則相對比較少。儘管國家實施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以來,新建和改擴建特殊教育學校約1182所,顯著緩解了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資源的匱乏,但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據瞭解,目前我國仍然還有200多個縣或地區沒有特殊教育學校,而絕大部分都分佈在中西部地區。

  其次,從特殊教育學校招收規模上看,在校殘疾學生的人數增長緩慢。從2001年到2011年期間,從數量上看,特殊教育學校總數和在校殘疾學生人數都在增長,但增長速度是有差異的。特殊教育學校總數從1531所增加到1767所,而在校學生總數從11.02萬人到17.35萬人,平均每所特殊教育學生數僅從72人增加到了98人。特別是從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問,特殊教育學校淨增加了149所,但在校殘疾學生平均人數僅從91人增加到了98人,特殊教育學校在在校學生平均規模不足100人。教育部特殊教育專家組2010年對全國特殊教育學校的調查資料表明,省市級的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數都遠遠高於100人,而縣鎮特別是農村的特殊教育學校則規模偏小,有的特殊教育學校就僅招收二、三十個殘疾學生。殘疾兒童少年教育本身就投入大,成本相對較高,如果再加上規模過小,即使各級政府大幅度提高殘疾學生的生均經費標準,也很難保障特殊教育學校的正常運轉。因此,如何調動特殊教育學校的積極性、適當擴大招生規模是需要各級政府認真對待和加強研究的。

  第三,從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上看,特殊教育學校之間差異較大。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近幾年各級政府都加大了特殊教育的投入,大多數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都有了改善。但也加大了各地特殊教育學校之間的差異。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專家組2010年對全國特殊教育學校的調查資料,大多數省級或市級特殊教育學校基本都是視窗學校,辦學條件都遠遠高於縣級特殊教育學校。有些省級或市級特殊教育學校的硬體條件已經達到或甚至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特殊教育學校的硬體條件。但是相當數量的縣鎮級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則相對比較差,不僅教育教學環境和設施有待改善,殘疾學生的生活輔助設施如食堂、澡堂等條件簡陋,而且在中部和西部地區,有些特殊教育學校甚至仍然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危房面積。根據對2010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鑑》相關資料的分析,中西部省如甘肅、青海、雲南、內蒙古和湖北等省的一些特殊教育學校校舍建築仍然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危房面積。儘快加大中央政府對特殊教育的財政支援力度,特別是提升縣鎮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促進特殊教育學校之間的均衡化發展則是未來特殊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3 普通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人數有逐漸緩慢下降的趨勢,附設特教班規模在萎縮

  總體而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安置特點是普通學校安置為主體,特教學校安置為骨幹。從2001年到2011年期間,在校殘疾兒童少年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在普通學校就讀見圖2,2001年在普通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人數佔比最高,達到了近70%,隨後逐漸走低。儘管2007年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就讀人數有了大幅增加,但隨後有了緩慢下降的趨勢。特別是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三年間,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學生人數分別為25萬人,25.57萬人和22.18萬人,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附設普通學校特教班的在校殘疾學生人數一直都不多,在十年間基本是每年大約有4-6千人,所佔比例偏小。但從2007年到2011年近五年資料看,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的在校人數分別從0.50萬人降至0.34萬人,有萎縮的趨勢。

  近幾年,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國家加大了對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的投入,地方政府舉全力實施對原有特殊教育學校的改建或擴建,中央政府則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的財政支援。特殊教育學校在我們國家特殊教育發展中確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加大投入,改善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非常必要,但不能因此忽視在普通學校學習的廣大殘疾學生的教育需求。殘疾兒童在普通學校就讀看起來簡單,但做好確實不容易。由於涉及到普通教育體系的方方面面,諸如普通學校教師編制、待遇、能力等問題,而且也涉及到普通學校環境調整、工作量評估、普通兒童家長態度等等,確實給教學、管理帶來很多挑戰。另一方面,國家制訂在特殊教育政策時沒有把殘疾兒童在普通學校就讀附設在普通學校的特教班和隨班就讀放在與特殊教育學校這種教育形式同等重要的位置給予關注。通常談到發展特殊教育,較多關注的是要建特殊兒童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高等院校,很少能夠考慮到眾多在普通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需求。因此,普通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很少能夠得到經費的支援,普通學校教師也很少能夠接受到特殊教育培訓,在普通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也很難得到其所需要的特殊支援,甚至都很難得到所需的盲文版教材、大字版的教材等。長此以往,在普通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人數必然要下降。如果國家特殊教育政策不調整,未來在普通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數會進一步減少,會使我國在校殘疾兒童學生數大幅度降低,從而會嚴重影響殘疾兒童義務教育的有效實施。

  4 各級政府財政投入逐年增加,但總量仍然不足且地區差異加大,投入結構不均衡

  特殊教育學校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長,體現了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重視與支援。特殊教育學校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由2001年的13.25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65.44億元,淨增52.19億元。特殊教育學校國家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的增長則體現政府對特殊教育支援力度,由2001年的9.66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59.97億元,淨增50.31億元,增幅非常顯著。但殘疾兒童由於其特殊的教育需求,相對普通兒童來說,班額小、教師需求量大、所需教學輔助裝置花費大,教育成本相對較高,因此特殊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與特殊教育事業發展需求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

  首先,各級政府對特殊教育投入總量仍然不足。《中國特殊教育發展報告2012》研究表明,特殊教育學校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全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教育經費合計支出的比例為0.35%,而我國臺灣地區特殊教育經費約佔教育經費的4%-5%左右,相比之下,特殊教育經費投投入所佔比例偏低。根據2010年國家教育部組織的特殊教育專家對特殊教育學校生均經費標準的調查表明,特殊教育學校由於學生人數少、又大多是寄宿制學校、成本相對較高,縣鎮級的特殊教育學校大多都很難配足配齊教師、開足開好教育部頒佈的特殊教育學校課程綱要規定的課程,學校的正常運轉非常困難,亟需各級政府出臺政策加大對這些特殊教育學校的支援。

  其次,特殊教育財政投入地區差異大。從國家特殊教育學校生均教育經費來看,2010年全國均值3.89萬元,但各地財政投入不均衡,東西部相對較高,中部凹陷。生均教育經費全國最高的是西藏自治區,達到12.33萬元,最低的是安徽省,僅為2.24萬元。從各省設立的特殊教育專項經費投入來看,東部地區的省級特教專項經費最高的達6,600萬,而西部地區有些省根本沒有設立省級特教專項經費。從生均公用教育經費標準來看,有些省份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是同級普通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的10倍,也有些省份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與同級普通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基本相同,地區差異很大。

  第三,特殊教育財政投入結構不均衡。目前有近60%的殘疾學生就讀於普通學校,但特殊教育財政投入幾乎全部用於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普通學校殘疾學生得到的特殊教育經費支援較少。2006年對一片、二片、三片部分地區隨班就讀學校的調研結果表明,無論是哪一片地區的隨班就讀學校,隨班就讀工作經費都非常短缺,有高達16.05%隨班就讀學校從來沒有接受過特殊教育撥款,有38.46%隨班就讀學校偶爾收到很少量的專項經費。因此,隨班就讀學校亟需各級政府給予財政支援。

  總之而言,特殊教育財政投入總量增加顯著,但特殊教育財政投入與特殊教育事業發展需求相比仍顯不足,各地區特殊教育財政投入存在較大差異。儘管中央政府對西部特殊教育大力支援,但西部特殊教育的發展仍然滯後,而且中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夾心”地區特殊教育財政投入增速比較緩慢,有些地區甚至落後於西部地區。因此,加大對西部地區特殊教育財政投入的同時,也要適當加強對中部落後地區特殊教育的支援力度。

  5 特殊教育教師總量不斷增長,但穩定性不強。與需求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

  從總體上看,特殊教育教師隊伍不斷壯大。2011年,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職工人數已經突破了5萬人,為殘疾兒童受教育權利的實現提供了師資保障。隨著殘疾兒童少年在普通學校就讀人數的增加,在普通學校從事殘疾兒童教育教學的隨班就讀教師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儘管如此,特殊教育教師的總體數量與特殊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相比仍然嚴重不足。2011年對特殊教育學校校長的調查結果表明,所調查的特殊教育學校中,雖然學年度新增教師1142人,但仍有75.6%的學校,教職工總量無法滿足日常教育教學需要,導致有些學校不能開足國家頒佈的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中的課程。此外,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共有1142名代課教師,大約佔全體教職工總數的2.2%,說明現有特殊教育學校體制內的教職工總量不足。《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年鑑》資料顯示,全國至少仍有12.65萬名學齡殘疾兒童未入學,如果其中44%2011年在校殘疾學生總數中有44%的學生是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未來就讀於特殊教育學校,則特殊教育學校將新增約5.56萬名殘疾學生,按2012年實施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中“學校教職工人數按照盲校、聾校師生比1:3.5,培智學校師生比1:2”的標準計算,至少也需要新增1.58萬個教師按1:3.5師生比計算,這些新增特殊教師如何解決需要及早做好準備。此外,未入學的學齡殘疾兒童也將有一部分要去普通學校就讀,也會需要很大數量的隨班就讀班教師,這些普通教師的特殊教育知識技能的培訓也需要及早規劃。

  此外,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隊伍每年變動相對較大。資料顯示,2010年全國特殊教育學校新增教師占上年教師總數的10.05%,但調出或自然減員的教師人數比例則也達到了5.50%。因此,如何提高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的吸引力、穩定特殊教育隊伍也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6 未入學學齡兒童四成多在西部,保障中西部殘疾兒童義務教育任務艱鉅

  近10年來,在全國普通中小學校、中小學生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殘疾兒童少年在校生人數總體增長。但殘疾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普及率仍然相對不高,截止2011年,我國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為72.1%,與我國普通小學99.27%、初中97%的入學率普相比,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入學率仍然較低。《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年鑑》資料顯示,2011年全國發現未入學學齡殘疾兒童少年人數為12.65萬人,其中82%集中在中部、西部地區。

  在未入學學齡殘疾兒童中,入學原因存在較大的地區之間差異。大城市地區未入學原因多是由於殘疾兒童殘疾程度較重,像重度肢體殘疾、腦癱、孤獨症、精神殘疾和多重殘疾等佔一半還多。而農村地區未入學原因則大多是由於家庭貧困、交通不便或沒有特殊教育學校等。

  由此可見,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任務還十分艱鉅。大城市地區面對的是三類殘疾以外的其他類別殘疾兒童以及三類殘疾兒童中殘疾程度比較重的殘疾兒童的入學問題,而農村及鄉鎮地區則應該努力擴大所有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