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本科生畢業論文

  一直以來,高校會計專業在高考報考時都受到了大量考生的青睞,眾多高校都競相開設了會計專業進行招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會計制度國際協調的策略研究

  摘要:分析了我國會計核算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指出應當正確對待會計制度的中國特色與國際化的問題,提出了我國會計核算制度國際協調的策略。

  論文關鍵詞:會計制度,國際化,國際協調,協調策略

    1、 我國會計核算制度改革面臨的新形勢

    1.1 國際一體化的發展

    國際一體化程序不斷加深,主要表現為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所佔的金額和比例都大大超過世界各國平均水平。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已經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程序當中,這種環境要求中國的會計制度與國際協調。進行國際貿易要了解國外企業的會計報表和會計制度,會計作為一種商業化的語言,如果貿易雙方國家的會計方法和會計程式相差很遠,各個貿易伙伴很難藉助於會計語言進行溝通,無法通過財務報表瞭解和掌握對方的資歷和信用,就會制約國際貿易的發展。為此,我國的會計制度需要進行國際協調。

    1.2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挑戰

    入世將促進會計資訊國際化,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普遍存在著因國家雙重身份而導致的複雜產權關係。國家既是社會管理者,又是最大的企業投資人,這種複雜的經濟關係導致了會計制度的巨集觀利益導向。如何將會計資訊國際化的要求與會計制度的巨集觀利益導向適當地嵌合在一起,成為加入世界組織對中國會計制度的主要挑戰。

    2、 正確對待會計制度的中國特色與國際化

    2.1會計國際化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迅猛發展,一國的經濟發展發須融入國際經濟潮流,任何國家如果要脫離世界貿易市場和資本市場而謀求自身的較高水準的發展都是難以實現的。而會計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自然扮演著重要角色。推進會計和會計標準的國際化,為全球貿易往來和資本流動減少或者消除“語言”上的障礙和成本,無疑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特別是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和應用,深刻影響著會計資訊從輸入到加工處理、再到傳遞和使用的全過程。可以說,資訊科技革命為會計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援,並加速了會計國際化程序。因此,在當今世界經濟加速發展和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會計國際化已成為不容迴避的客觀事實。

    2.2會計的中國特色

    任何國家的會計,從歷史的角度看都是適應該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在此過程中,會計受到來自經濟、政治、法律及社會化等方面的諸多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所以理論上只有當這些環境相同或相似,兩個國家的會計體系就可能存在比較顯著的差異。中國的會計改革不可能只考慮國際化的一面而完全放棄對中國國情的具體考慮,政治體制與社會文化方面的環境是顯而易見的,中國的總體經濟發展狀況、人口狀況、經濟結構狀況等都將決定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必然且必須有其特殊之處。

    3、會計核算制度的國際協調策略

    對於我國經濟大發展的今天,我們不應該被動消極地接受其他國家協調的結果,而應積極地參與到會計國際化程序,利用國際會計資源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既要密切關注國際會計協調發展和動向,充分借鑑吸收有益的技術和經驗,又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不簡單照抄國際會計準則。同時我們更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際會計協調的程序中,施加我們的影響,使國際會計準則也能解決面臨的一些特殊會計問題。具體措施如下:

    3.1密切關注會計國際化的發展和動向,結合我國的國情進行吸收借鑑

    會計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會計國際化是個過程,不能硬性要求各國直接採用現成的國際會計準則,而是瞭解各國環境,研究各國存在的特殊問題,不斷調整、改進、完善國際準則,使之適合各國的實際情況。

    我們對會計國際化的態度應當是:立足於我國國情、立足於我國當前的會計背景,積極地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除非相關的國際會計慣例與我國的法律法規存在衝突或明顯不切合我國實際。我們需要繼續關注國外會計準則的最新發展,密切關注國際會計準則建設和國際會計協調的步伐,研究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資訊需求,與我國的實際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國際會計資源解決我國的現實問題,同時推進會計國際化程序。

    3.2積極主動地參與會計國際化程序,施加我們的影響

    會計國際化的程序是各國日漸趨同的過程,也是各國爭奪利益的過程。首先,我們要全面認識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機制,認真研究如何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新架構下發揮我們的作用,從而使國際會計準則更多地兼顧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和需求。一方面,我們應當更加全面、廣泛地參與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工作,包括對徵求意見稿積極提出意見、利用ISASB會議的開發機制參加會議和提供觀點、派人到IASB工作等;另一方面,在積極參與會計國際協調的同時,反映我國的特殊情況,儘可能地對國際協調施加我們的影響,以便在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機制的新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其次,要加強區域間會計合作,積極地與經濟背景相似、經濟發展水平相等具有相似特徵的國家開展區域間溝通、對話和合作,以提高我國在國際會計準則制定中的影響。

    3.3努力做好各項配套工作

    為配合上述基本對策,我們還應努力做好以下幾項配套工作:

    ***1***、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

    ***2***、積極推進現行會計準則和制度的落實。

    ***3***、加強公司治理,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管理與控制體系。

    ***4***、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著力培養精通國際會計人員的人才。

    ***5***、加強審計準則國際協調。

  參考文獻:

  [1] 欒甫.會計制度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馮淑萍.中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J].上海會計,2003,***1***

  [3]郭泳清.新中國企業會計制度變遷研究[M].大連:東北大學出版社,2003

  範文二:淺談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

  【摘要】:隨著教育部正式發文提出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高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各院校紛紛提出了各自鮮明的教學宗旨,進行了教學改革。然而教學改革絕非換個名稱,冠以改革兩字就能實現華麗變身的,如果僅僅是換湯不換藥,那麼教學改革只能淪為空談,甚至成為一件興師動眾卻事倍功半的事。本文以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為例,從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著手,通過分析在該課程教學改革中摸索出的一些教學方式方法,提出了一些心得和建議,以供同仁參考。

  論文關鍵詞: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改革

    一、傳統教學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任務的設計和完成基本上只依靠課堂教學來實現,而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又主要是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由於成本會計大量表格示範和計算的特點,使其課堂教學中對於教材的依賴性強,教師在分析眾多資料在表間的結轉關係時,容易給學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課堂氣氛的渙散。使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卻並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一 些問題:

    1、 知識點的掌握限於“教條分割”,不能做到系統化掌握

    成本會計課程相對於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有其鮮明的特點,其一就是費用歸集與分配、產品成本計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個事項有多個方法的情形,如材料費用的分配就有產量比例法、定額消耗量比例法、定額成本法、實際重量法等,其中定額消耗量比例法的費用分配率又可選用實際耗用量或實際消耗材料成本除以定額消耗量等不同形式。學生普遍存在著單個計算方法掌握較好,而對於各個方法產生的原理不能歸納出共性,也未能對各個方法在最終產品成本資訊形成中發揮的功用形成系統化的認識。

    2、對於大量的計算方法的教學過於機械

    由於成本會計學相對於其他會計專業課程計算量大、計算方法多樣化,加之受課時限制,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注意力基本上集中於公式、單個計算方法的機械灌輸,不注重公式推導和其原理的分析,對於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絡與比較未加以引導,也漠視了對計算過程的賬務體現。例如,對於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問題採用就題講題,要求學生掌握各種處理方法的多個公式,其結果給學生造成是學數學而非會計課程的錯覺。

    3、 掌握成本核算流程限於“紙上演算”

    計算量重與大量的圖表運用是成本會計課程相對於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而言的又一特點,產品成本的構成涉及料、工、費等多個專案,因其承擔的物件不同而有不同的歸集、分配和結轉程式,其間需要藉助各種費用計算表格完成繁多的資料處理。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著把費用分配和產品成本核算視為純粹計算的情形,而不能很好地將單個分配表計算結果如何與記賬憑證對應,也未能很好地掌握不同分配表、產品成本計算單如何與賬簿結轉對應關係。例如,製造費用採用年初計劃分配率法分配時,各月末的賬務處理在“紙上演算”中經常遭到忽略;輔助生產費用的互動分配法的掌握經常只侷限於算式求解,而對於分配表中費用的轉進轉出往往判斷失誤。

    4、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的僵化

    成本會計課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閉卷考試的傳統形式,考核內容基本上是對書本知識的直接考察。實驗環節的評分也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體現在平時成績中,對總評分起決定作用的仍舊是卷面成績,而閉卷考試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擊性,不能起到應有的以考助學的作用。

    二、針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的課程改革

    1、按照能力本位為原則的模組式教學

    根據製造企業發展的需要和成本會計職業崗位對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必須要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採用倒推的方法來構建教學體系。我們先把成本會計職業崗位分級,由各級別成本會計崗位的工作過程導向成本會計職業崗位能力標準,再導向成本會計課程內涵。在遵循夠用、實用的原則的基礎上,兼顧了課程的系統性、知識結構的完整性以及教學漸進性,把整個課程體系按成本會計職業崗位構成的能力為主線有針對性地選取教學內容。詳見教學模組順序及學時安排。

    表1教學模組順序及學時安排

    模組

    內 容

    總課時

    理論課時

    實踐課時

    一

    成本會計基礎知識

    4

    4

    二

    要素費用的核算

    10

    6

    4

    三

    綜合費用的核算

    9

    7

    2

    四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核算

    4

    4

    五

    產品成本計算的方法

    18

    14

    4

    六

    成本報表的編制和分析

    5

    5

    七

    綜合性案例***或課題***

    6

    6

    合 計

    56

    40

    16

    上表中模組七綜合性案例***或課題***括號內的課題是針對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的有別於會計專業學生所做的案例,主要以輔助於計算機相關軟體製作的專案。

    2、在模組教學中融入專案教學

    在深入研究《成本會計》課程特點及製造業成本會計崗位實際工作過程和任務的基礎上,本人探索出一種“基於工作過程的專案導向,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即:針對製造業成本會計崗位工作過程,設計相對應的教學專案;對各專案內容的知識、能力、職業道德素質提出要求,融“教、學、做”為一體,實施專案教學。具體的模式設計如圖1所示。基於工作過程設計教學模式的目的在於改變傳統的學科體系結構化內容的學習,而轉向有利於與工作過程相關內容的學習;採用專案導向組織教學,旨在促進學生在具體實踐中建構知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職業技能。

    成本會計崗位工作過程及任務 專案教學內容

    圖1 專案導向圖

    三、課程改革中總結出的教學方法

    1、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本課程不僅作為會計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課,而且也是資訊專業的知識能力課,而這門課因為計算方法多,程式繁雜,並且要讓學生對工廠生產這一陌生的事物有清楚的認識也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各種專業的學生對其產生興趣都不容易。因為在教學中採取引導啟發式教學就甚為重要。首先用貼近生活的引導型案例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感興趣,然後針對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使得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對於資訊專業的學生,本人在課堂上往往結合他們的計算機課程對他們提出一些要求,每學習完一部分內容之後都會佈置他們去利用計算機知識把成本的一些計算程式結合起來更有效快捷的計算出結果。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而對於會計專業的學生,考慮到以後他們將直接面對這些企業的生產崗位,因此採用在課堂播放一些介紹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的視訊資料,以及帶學生到實訓基地觀摩等方法來增加他們對產品生產流程及要素費用消耗的感性認識,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企業的生產過程和所學知識之間的銜接。

    2、案例教學的新方式——教師和學生都是主導者

    首先教師在採用案例教學時充當了新案例的編寫者的角色。在各類案例,比如引導案例、教學案例和閱讀案例等的引用上,本人開始嘗試就目前學生就業比較集中的各類行業來作為新案例的物件,如收集或通過調查自己編寫一些諸如服裝廠、五金機械廠等行業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從而為學生以後真正的走上社會打好基礎。

  比如本人組織學生經過對學院實習基地某螺絲廠的進廠房調查和聽取生產車間主管的詳細介紹,並利用所取得的一些資料,編制了關於此類相關工廠的教學案例,而正是因為這是自己深入瞭解的,在教學上更容易擺脫教條的束縛,可以更生動的讓學生了解相應的生產流程。因此在典型教學案例確定的基礎上,應儘可能爭取到更多相應型別的企業作為實習基地,就成本會計課程而言,可以將諸如企業有哪些生產部門?產品要經過哪些工序加工?動力等費用是怎樣由外部進入並且被內部消耗的等具體問題作為認知提示羅列在實習指導手冊中,使學生明白該聽、該看、該問什麼,真正對以後的成本核算學習形成有利支撐。

    其次學生也成為了案例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組自己收集或者按照自己碰到的實際的生產情況***不少學生的家庭是私營企業***作為素材,就成本計算的某一方面做出一個案例,不要求案例達到多大的規模,但必須具有案例的標準而不僅僅是一道習題。因為是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部分,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動力。在規定的時間內每組學生都上交了一份很不錯的製作精美的PPT案例,並且能夠流利的講解整個計算的每個環節,通過對自身案例的講解和對別組同學案例的提問,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計算的過程,還鍛鍊了自主思考、合作、語言表達等等多種能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模擬實訓教學

    本課程模擬實訓往往取自真實企業的實際生產工藝流程,讓學生直接面向現實企業的會計、財務、審計等問題,能真實的瞭解各個過程中的具體的計算方法。比如組織學生去試點單位浙江省某五金廠瞭解整套工藝流程,並整理出一套加以修改過的資料,然後作為教學用的實訓資料讓學生使用。這樣學生就能根據比較生動的介紹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整個流程,然後自己去理解並尋找相應的方法計算出最終的產品成本,而不是像以往的單純用教科書上的實訓,造成學生對流程似懂非懂,做整套案例完全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甚至有可能只是充當了計算的角色。

    模擬實訓也應改變傳統的先理論講授,再實際操作的做法,而是將成本會計基本理論、知識、方法儘可能融在成本會計分項實訓中講授。具體做法是:***1***依據各專案教學內容,設計多項實訓任務,在任務驅動下,先分發有關經濟業務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和各種帳頁;***2***每個任務下設四個崗位,依次是:根據原始憑證分析資料並計算資料→稽核資料並填制原始憑證***費用分配表***→稽核原始憑證並編制記賬憑證→稽核記賬憑證並登記賬簿,由四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分別完成;***3***在各個崗位的技能實訓中,當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實訓出現困難時,教師再適時引匯出相關理論、知識和方法,並進行講授。學生掌握後,再繼續實訓。

    比如,在組織“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這一專案實訓時,設計“材料費用分配”任務,任務下設四個崗位進行分項技能實訓:

    ①根據各車間“領料單”上所列的金額及用途分析並計算出應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材料費用金額;

    ② 稽核金額並填制“材料費用分配表”;

    ③ 稽核“材料費用分配表”並據以編制記賬憑證;

    ④ 稽核記賬憑證並據以登記基本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明細賬。

    在前面兩個崗位實訓中,當學生髮現有的領料單***教師有意安排***上註明某種材料為兩種以上產品共同耗用時,必然出現實訓困難:無法計算出應分別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材料費用金額,進而也無法填制“材料費用分配表”。此時,教師即可引匯出“材料費用分配方法”這一內容進行講授。學生掌握後,再繼續實訓。

    實訓中,為了能夠全面掌握各項技能,學生崗位進行適時地輪換,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四個崗位的操作。整個實訓過程,學生可以共同討論,凝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通過這樣一種教學的組織方式,能夠真正融“教學做”為一體,做中教,做中學,使學生從“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4、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程序

    除了理論和模擬實訓外,課程還設定了課外實踐教學環節,我們組織學生走出去到工廠、到車間、到真實的工藝過程環境和真實的會計工作環境中,在企業、車間師傅和會計科室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實訓,實現教、學、做的有機結合,以及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學生實習包括:

    ①瞭解企業存貨收入、發出和結存等具體環節的工作;

    ②瞭解企業產品結構、功能和特點以及生產工藝流程、流水線各崗位的操作;

    ③瞭解成本費用核算崗位各項具體工作;

    ④瞭解企業文化。

    5、靈活機動的教學考核體系

    由於這門課有不同專業的教學物件,因此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靈活的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靈活的考核體系可以擺脫以往主要看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定一個學生的學期成績的做法,更利於對學生自學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考核。所謂教學過程考核體系就是注重形成性考核,多設實踐環節,以能力測試為中心。比如針對資訊專業的學生,可以採用平時教學中對他們佈置的專業銜接的小課題的製作完成情況,加以在期末時適當的卷面考核測試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來最終評定非會計專業學生的總成績。而對於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採用分組完成案例的選取和講解情況,加以期末理論和案例相結合的卷面考核,從而最終來考核他們對於專業課的掌握情況。參照表2考核表格。

    綜合性案例或課題考核50%

    期末考試40%

    平時素質10%

    課題完成情況

    ***資訊***

    綜合性案例

    ***會計***

    閉卷筆試

    團隊合作、上課情況等

    表2 學習情況考核表

    通過表2可以看出課程以平時的實訓成果、期末考試成績以及學生的其他素質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素質進行評定。

    雖然本人在《成本會計》這門課的教學中總結了一些經驗,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如何更好的把握不同學生的掌握進度,如何更好的與現實掛鉤等等都很有待提高,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曾豔:《高職高專成本會計教學模式改革》,企業導報 2010年01期

  2、馬建英:《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探析》,教育與職業 2010年27期

  3、胡穎森 彭銳:《淺析高職高專成本會計教學模式創新》財會月刊 2009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