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本科生畢業論文

  為適應複雜多變的市場及使用者使用需求,工業設計需要將設計、製造、分析、市場等不同專業學科的技術人員共同納入開發團隊,通過團隊合作和不同領域之間的知識融合碰撞,產生更具想象力的設計方案和解決方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冶金裝置設計與工業設計

  前言

  工業的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的重要的標誌,我國的工業程序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不斷地加快,大大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在工業發展中的冶煉方面的工作非常的重要,像是礦產等方面體現的尤為突出。隨著需求不斷加大,原有的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前的需求,面對於這樣的情形就要不斷地進行改革,通過改革的手段提升工業的發展。目前的冶煉裝置設計與工業設計是一個研究的重點方向,這一領域現階段出現了一些問題,只要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那麼行業就會取得很大的進步,希望這篇文章帶給大家更多地啟示。

  1 冶金裝置與產品技術創新成就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冶金行業內部評價指標合理選擇與量化設定是貫徹多元產品輸出的前提條件,更是決定企業發展活力的特定工序環節,涉及企業與技術創新潛質評價工作,目前還未做出標準規範要求,學術界因此對其提出各類校驗思路。此類評價工作具體針對冶金裝置檢修以及業內代表性產業資訊進行現場調研、對比。因為參與評價企業都與上市公司稱謂無緣,相應地存在部分技術成果保密現象,本文關鍵點便自然向大眾技術成員層面過渡,同時在適當時機下灌輸評價業務網路疏導經驗,令各類企業工作狀況與裝置維修頻率得到清晰呈現,為日後工業前景調整提供標準疏導線索。此類評價體系須藉助員工相關資訊輸入與真實性複查,才能順利完成系統軟體分析程式,保證對企業生產實力與業界競爭實力做出客觀驗證、排名;其中異質化定量指標依照計算模型設定,之後交由專業評價人員進行打分,利用加權求和計算判斷冶金企業創新產業規劃實力。

  實質上企業的管理和市場轉化能力增強過後,自然有精力向專門技術研發績效獎勵辦法進行適當的過渡轉移。畢竟此類產業隸屬集團公司,具有獨特的市場資源和地域優勢,同時保留系列產品的品牌和專門的銷售網路優勢。公司已建成的底薪加提成的市場營銷人員薪酬激勵機制有利於調動營銷人員積極性,提高銷售各項指標,但不利於新產品的銷售,缺乏對新產品市場拓展的積極性。不過,目前企業又在鼓勵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的推廣應用,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業務,提高營銷資源的利用效率。

  2 目前冶金裝置與工業設計改良經驗分析

  2.1 全面強化冶金工業設計知識要素的普及效率

  冶金裝置造價水準高且品種樣式繁多,加上使用環境特殊與功能單一,設計改良過程中需要注重實用功效,但是也會出現對人機工程學理念規則的忽視現象,如軋鋼機經常單方面界定軋機動力與工作速率,而整體形態未免顯得不夠美觀,特定關口檢驗質量不佳,經常錯過最佳維修時機而令產業流程運作前景一再潰敗。因此,有必要針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優質化裝置運作理念灌輸,嘗試透過根本途徑遏制裝置粗製濫造跡象,使得單機裝置與人工生產線靈活交接,贏取日後豐厚的業界優良口碑。這一方面的在我國推廣的屬於初級階段,在很多的研發機構對於這方面有的僅僅是初步的瞭解,沒有系統的培訓過,針對於一些問題以及狀態不是十分的清楚;在一些專業的大學,開設的課程採用的傳統的課本,對於新鮮的模式有很大的牴觸的情緒,畢業的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不能很好地理解當前的先進的設計理念,工作起來比較吃力。這方面的問題應該及時的發展,大學為了更好地發展各項事業,培養專業型人才,未來隨著行業的不斷髮展,對於人才的需求會更大,面對於這些方面的問題,大學教育有責任做好人才的培養。

  2.2 積極開展冶金裝置內在質量與外在形態結構同步跟進研究專案

  冶金裝置改造工程需要主動開放品牌競爭風尚與創新規範體制,雖然裝置產量有限且工作模式單一,但設計主體要做的就是提升先進技術銜接進度與工業生產線流暢運作質量,能夠贏取合理的知識競爭優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冶金裝置工業設計指標與其餘產業規範要求有著明顯區別,因為個體使用者需求與廠家技術經驗各異,在器械機組、基礎部件通用性很難做出協調,儘管長久以來規劃人員潛心改造,但是技術專案本身更新速率與外界影響效率深厚,使用者一時之間想獲得選單式完整服務待遇是不現實的。畢竟此類領域工業規範指標不夠健全,對於工廠裝置除錯僅僅限制在外觀色彩搭配與操作順序之上,人性化實用特徵不能清晰呈現、如軋製裝置距離地面高度會對操作人員產生相應的壓抑感官效應,千米作業長度也會令車間內人員過度滋生疲倦現象,色彩單一也會造成個體視覺損害結果。目前軋鋼生產單位已經具備數萬噸裝置,並且廣泛分佈在各類生產埠,單位設計思想與適用功能混亂交織。從中提出合理的設計方案是絕對合理的,只有在技術人員操作規則與職業道德素質完善前提條件下,各類工學和諧交織前景光芒才可順利綻放。

  例如:某鋼鐵有限公司一鍊鋼轉爐車間採用了本套除塵裝置,系統阻力明顯減小,通過測試研究,風機前負壓為資料為18-20Kpa,基本上能夠合理地應對轉爐除塵系統阻損能源耗量過高隱患危機,使得所配的風機能夠消耗很低的電量即可以滿足要求,從而為企業節省不必要的成本資金投入。通過採用環縫式可調喉口裝置替代原來二文系統,使得調節更加靈活,更能適應煙氣的波動性,通過利用自動控制,不僅保證了爐口的不冒煙,而且保證了煙囪排煙達到標準,受到了使用者的好評。通過將脫水器改造成旋流脫水器,脫水效果比較好,靠離心作用將水分從煙氣中脫離,而且由於風速較高,不容易粘灰堵塞,既節約了迴圈水也減少了清灰維修。但是,目前此類工藝技術與裝置協調效能還有待優化補充。因此,更加完善的控制系統開發是今後努力研究的重點。

  3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在冶金裝置與工藝模式改良上仍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難以保證各類工序的長久有效銜接,技術人員創新思維動力難以全面跟進。這篇文章針對於現階段行業的發展情況展開了詳細的討論,針對於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然後提出瞭解決的方案,在實踐的過程中在很多的方面取得了成功,還有很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探索,面對問題,正確的看待,發展的過程遇到問題就是前進的動力,企業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下不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那麼就會被時代所淘汰,退出歷史的舞臺,當前的發展趨勢就是非常的好,只要沿著這樣的模式向前發展,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去的更大的進步。

  篇2

  論園林城市與城市設計

  建立園林城市是我國近幾年開展的一項有關提高城市總體景觀和生態水平的活動,這項活動就是要把各個城市建設成為風景優美、品味高尚、生態健全的現代化城市。而這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城市設計urban design的進行。本文試圖對園林城市和城市設計的含義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初步探討。

  一、園林城市和城市設計都是城市文明不斷髮展的結果

  建設園林城市要求整個城市都園林化——建設城市大園林,這是城市文明發展到高階階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從最初的只用於交換和防禦,發展到越來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們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還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環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適程度達到最優化,城市設計由此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建設園林城市應該說是城市設計追求的根本目標;而園林城市的建設也必須通過加強城市設計來實現,二者一個是目標,另一個是手段。

  園林城市和城市設計目前都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十九世紀英國的霍華德曾經提出過田園城市的理論,應該說這個理論是城市文明發展程序中的里程碑,而這個理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則是以園林綠化為有機聯絡的城市構造原則。這個理論對以後的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理論和實務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其精神實質表現的是一種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園林城市的概念說到底是一種城市形態標準,這種形態應該說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斷髮展的必然結果。園林城市作為一種城市形態,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其概念:園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綠化作為基本的有機紐帶,藝術化地組織和構造城市空間的各個基本要素,使城市形體環境有最佳的美學和生態學效果。

  城市設計理論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創立的。當城市規劃學從空間地域規劃發展到融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的綜合性規劃學科後,就出現了一方面建築作力於微觀自我表現,另一方面城市規劃忙於跨學科巨集觀擴充套件的局面。兩極化的傾向忽視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築與建築的關係,冷淡了城市視覺環境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城市設計理論應運而生,在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之間的盲區——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學科。城市設計作為新興的邊緣學科,與其他邊緣學科一樣,其概念有多種解釋,但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城市設計就是以城市建築外部公共空間環境為物件,以人為主體,以整體效應為原則,以建立城市良好視覺效果和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為目的,融於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之中的中觀設計。城市規劃出於理性,城市設計則側重於感性;建築設計是對個體的操作,城市設計是對群體的組織。

  由此看出,園林城市與城市設計都是針對城市形態進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

  二、構造園林城市是城市設計應該追求的根本目標

  園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設計的根本目標,就在於園林城市這個城市的發展目標是城市文明發展的最高階形態。之所以這樣理解,主要有三條理由:

  第一,從城市發展的趨勢看,城市的產生是人類社會分工的結果,是人類努力擺脫自然完全束縛的結果。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開始意識到自己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開始"了在自己製造的人工環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歸真的歷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營造的因素主要是園林綠化,並以此來藝術化地構造城市空間的各個基本要素,所以園林城市是人們的理想目標。城市設計就是力圖使城市這個人工環境更多地引入人們對自然的追求,從而“建立良好的視覺效果和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

  第二,從園林城市的含義看,園林城市的“園林”絕不僅是指城市的園林綠化部分,同時也應該包括城市環境空間構成的各個基本要素。這裡的園林應該是一個大概念,就像造園時運用亭、臺、樓;閣、徑、石、池、溪構景那樣,把每一個建築、每一條道路等各種環境因素都進行藝術化的組織。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從古典園林中走上街頭,運用於整個城市,則擴大了園林的外延,這不能不說是城市設計的根本目的。

  第三,從城市設計的規律看,它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則、景觀集合原則、空間序列原則、環境氣氛原則、品味最優原則等都是園林城市所體現的基本要求。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視覺藝術之中的空間藝術的創作規律,而空間藝術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工藝品、雕塑、建築和園林等。園林又把建築、雕塑和工藝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綜合性的空間藝術。城市設計實質上是把構造園林的這些規律拓展到整個城市,它運用各種空間環境因素、設計符號語言來表達一種文化蘊意和價值取向,表達一個城市的“神韻”,都是在把城市從一般性的功能體和人類聚集體的物質為主的形態,昇華到更多地體現人類精神文化的高階形態。這些物質形態一般性功能的綜合地、藝術化地運用,是經過人類文明昇華了的自然,也就是說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來改善環境。就像營造園林那樣,城市設計所追求的,無疑是園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屬性。由此可以看出園林城市對於城市設計的根本意義。

  三、城市設計要以綠化為紐帶組織環境空間的基本要素

  視覺環境的優化是城市設計的首要任務。應該說,視覺環境對於人類所產生的心理的影響與環境汙染對於人類生理的影響同樣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事實說明,城市的視覺環境越來越成為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研究表明,人們長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鋼鐵積木”等環境中,極易產生壓抑、憂鬱、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這些問題只靠消除汙染問題是解決不了的。而園林綠化的生命系統特性在改善現代城市景觀環境方面,有著獨一無二的作用。綠色應該是現代城市的基調,是現代“城市畫卷”上的主色調,也必然應該是城市設計運用的主要手段。

  而且園林綠化的材料的“軟”性與生命性,恰恰可以抵消建築的“硬”質與無生命性給人們造成的心理不適,或者說可以形成一種對比,將這種對比進行藝術化的結構,就能形成優美的視覺旋律。所以也可以說園林綠化是城市有機體中的重要的“生命場”,發揮著整體環境協調作用,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畫卷”上來描繪最美好的景觀,理所當然的是“城市畫卷”上的“主色調”。繪畫是平面造型藝術,實際上城市設計也是一種造型藝術,是城市這個大空間的造型藝術,而造型藝術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韻。中國畫論對於傳神多有論述,西方繪畫也講究“肌理”、“調子”。面造型藝術,實際上城市設計也是一種造型藝術,是城市這個大空間的造型藝術,而造型藝術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韻。中國畫論對於傳神多有論述,西方繪畫也講究“肌理”、“調子”。如果說中國畫構圖“六法”中的“氣韻生動”是平面藝術構圖的重要原則,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園林綠化則是城市立體畫卷的生動“氣韻”,那麼以此為紐帶組織城市環境空間則必然成為城市設計的重要原則。

  園林綠化,還往往起著城市再設計的重要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城市設計還遠遠沒有展開,特別是一些向現代化國際都市目標邁進的城市,這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越是這樣,園林綠化則越有著重要作用。即使城市設計已經全面展開,園林綠化也仍然永遠是城市設計的拓展和完善。因為園林綠化可以根據建築、街道等景觀需要,用植物綠化來組織視線,分隔與聯絡空間,宜“掩”則“掩”,宜“露”則“露”,組織和導引方向,可以起到其他建築物、構築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目前,有的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有脫節現象,規劃劃出建設地塊,建築師只考慮建築問題,或僅僅考慮單體建築環境問題,而規劃上對於建築之間的關係則把握不夠,形成一些不協調的總體景觀環境。如有些重要街道兩側的許多現代化建築從單體上看,都很有特點,也不失為優秀設計,但是這些建築排列在一起,側有互相排斥的感覺,好像互不服氣、互不說話,穿著不同風格時裝的一群模特。這種情況只有靠園林綠化來化解和協調。試想通過高大樹木、開闊綠帶的遮掩或聯絡的處理,使人們在視覺上從“環境視”變換到“焦點視”,或從“焦點視”轉移為“環境視”,則必將緩解這種景觀的不協調。有時還可以用大樹、大草坪或代表某種含義的植物用作特殊的標誌,賦予環境以文化情境。比如,北京二環路天寧寺立交橋中央的一株古樹,就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手段完全可以在四維空間還有時間維,園林綠化的季相變化和生長變化等上最大限度地營造出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綜上所述,園林城市呼喚著城市設計,城市設計也應確立園林城市目標,這是建設一流的國際大都市的必然要求,規劃、設計、園林等各有關方面的工作者應該共同肩負起建設園林城市的歷史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