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可信度與通貨膨脹目標制的關係分析論文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是貨幣政策工具與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連線點,它直接關係到貨幣政策的巨集觀調控效果。而貨幣政策是控制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與通貨膨脹之間的數量關係研究能為央行制定貨幣政策提供定量的科學參考依據,以有效地抑制和防範通貨膨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貨幣政策可信度與通貨膨脹目標制的關係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貨幣政策可信度與通貨膨脹目標制的關係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 文章論述了貨幣當局的政策可信度對真實經濟波動衝擊的辯證關係。認為,在貨幣當局選擇的是以貨幣總量等而非通貨膨脹作為中介目標的非通貨膨脹目標制條件下,公眾對其貨幣政策可信度必將下降,真實經濟受其拖累,加大產出缺口的波動。要破除這個困境,需要改變原先貨幣當局自身的多目標、易變動的政策策略。確立較低的通貨膨脹目標有助於提高公眾對貨幣政策信任度,使經濟朝著目標區方向發展。

  一、貨幣政策可信度含義

  貨幣政策可信度事實指貨幣當局言行一致。當公眾相信中央銀行履行其所作的承諾時,貨幣當局的政策對公眾是具備可信度的。從公眾總是理性的角度來說,可信度也可以解釋為,中央銀行事先宣佈其政策目標***例如通脹目標***,公眾的私人預期和該目標一致。反之,如果私人預期偏離了貨幣政策目標,不論這種預期是高於還是低於政策目標,貨幣當局都是缺乏可信度的。

  二、貨幣當局的政策可信度對真實經濟波動的衝擊

  根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模型,通貨膨脹預期會對長、短期真實利率產生影響。同時,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不僅未來的名義匯率而且當前的真實匯率都將會受到通貨膨脹預期及其粘性作用影響。這在後面所要提及的產出缺口受通脹預期是否穩定的影響中得到證實。如果貨幣當局具有政策可信度並實施了通貨膨脹目標制並設定了適度的通貨膨脹目標區,當公眾預期在通貨膨脹目標區內,短期內的名義利率將會對短期真實利率形成可預期到的直接作用。此時,在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條件下,公眾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可信度發揮作用,受意料外的通貨膨脹出現的影響,公眾會通過短期名義利率提升來補償短期真實利率。

  當貨幣當局公佈明確的通脹目標時,公眾會將對通脹的預期逐漸調整到與該目標一致。同易於變動的預期相比,貨幣當局的這種可信度消除了通脹紊亂的一個來源並對反映真實經濟變動的產出缺口變動產生較好的改進效果。

  對於通貨膨脹的波動和產出缺口波動關係,O.E.Svesson的二者關係權衡模型的研究結果表明:由於貨幣當局執行的是低可信度並易於變動的貨幣政策產生的通貨膨脹較大的波動,對應此時的貨幣當局設定較為寬的通貨膨脹目標區,造成的產出缺口波動的改進就越小。反之,如果貨幣當局嚴格執行公開、透明的高可行性度的通貨膨脹目標制時,較好地改進了產出缺口***此時對應較窄的通貨膨脹目標區***。

  這種貨幣政策可信度對真實經濟的影響,也可以藉助經驗的菲利普斯曲線來加以理論上的解釋。

  期中是t季節的通貨膨脹率,是外在的通貨膨脹衝擊隨機因素,則看作為t時期公眾的通貨膨脹預期。主要取決於現在和歷史的通貨膨脹。用公式表示為:=,期中貨幣當局不變的通貨膨脹目標,為公眾在考慮通貨膨脹預期時對貨幣當局的通貨膨脹目標賦予的權重,1-是對過去通貨膨脹考慮所賦予的權重。

  若=0條件下,則有=,據此來確定通貨膨脹預期。此時公眾對通脹預期完全取決於過去通脹,即表明在=0時,公眾認為貨幣政策缺乏可信度。故而可以作為衡量貨幣當局的通貨膨脹目標的可信度高低的一個指標。

  三、貨幣政策可信度與通貨膨脹目標制

  目前各國貨幣當局選擇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時,不少中央銀行選擇了以貨幣供應量、利率、匯率作為中介目標、而另外也有些中央銀行則放棄了上述中介目標,而選擇了以通貨膨脹作為中介目標。後者即是通貨膨脹目標制。其主要特點在於它以中央銀行公開的和透明的預測通貨膨脹成為該貨幣政策制度的標誌。

  通常貨幣當局的政策目標並非單一的而是多重的,其主要包括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彌補產出缺口,維持匯率穩定等。在現實中,通常會出現諸如貨幣當局在確定某項政策目標之後,由於國內經濟一些不可控意外因素衝擊;抑或由於參與到經濟全球化中去,各國經濟聯絡緊密性造成他國經濟的不穩定會傳遞到本國;也可能由於相關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協調義務等原因迫使一國貨幣當局放棄原來的貨幣政策目標,轉而尋求其他政策目標。毫無疑問,貨幣當局政策可信度在公眾中大打折扣。這種政策可信度喪失反過來會為以後的政策執行產生更高的成本。

  對於貨幣當局來講,如果選擇了向公眾宣佈明確的通貨膨脹目標,貨幣政策高可信度促使公眾產生了對政策連續一致的預期,由此公眾最終逐漸形成向目標靠近的通脹預期。此時如果當局受多重目標約束或者上述政策環境變遷轉而選擇其他目標,意味著貨幣當局企圖利用公眾的通貨膨脹預期採取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那麼公眾的理性會促使其重新確立通貨膨脹預期,結果使得實際通貨膨脹與原來所確立的最優通貨膨脹的偏差得以產生,進而影響真實經濟。破除這個困境的出路顯而易見,需要改變原先貨幣當局自身的多目標、易變動的政策策略。貨幣當局的通貨膨脹目標由政府來確定,而中央銀行僅具有獨立的操作許可權。

  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如紐西蘭、加拿大、瑞典、芬蘭、澳大利亞等國紛紛放棄了以貨幣總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轉而採用通貨膨脹目標制。從實踐結果來看,這些實施通脹目標制的國家在壞的通脹記錄改變和促進透明度方面效果明顯,同時也改變了過去實施貨幣總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當局所遇到的被動局面。

  促進貨膨脹目標制有良好的實施效果並使其達到和貨幣政策可信度對真實經濟改進作用的良性互動,一般認為除了要確定貨幣當局***主要是央行***的獨立性這一首要條件外,應考慮目標限制條件。其包括通貨膨脹目標在整個貨幣政策多目標中的地位以及目標區的設定。

  就通貨膨脹目標的地位而言,該制度最大特點就在於放棄了以多重目標的非通貨膨脹制而選擇以通貨膨脹為優先的貨幣政策目標。但是由於貨幣當局受到政府制定一些政策目標約束,必然為通脹目標政策堅定的實施帶來困難。特別在固定匯率制的實施一定程度上必然削弱中央銀行通貨膨脹目標地位。根據著名的“蒙代爾三角”原理,固定匯率制、資本自由流動、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可能同時達到。正是由於貨幣當局***中央銀行***要維持匯率不變造成央行放棄將通貨膨脹目標作為優先目標,其當然的結局就是公眾喪失對貨幣當局的政策可信度。而在匯率目標和通脹目標可以共存的盯住匯率制,貨幣當局也應該讓公眾確信在出現匯率目標和通脹目標衝突時,貨幣當局會堅持其優先目標通脹目標而不是匯率目標。

  貨幣主義學者認為在確立較低的通貨膨脹目標有助於提高公眾對貨幣政策信任度,使經濟朝著目標區方向發展。但這裡所強調通貨膨脹適度目標區具體確定存在一定的困難。經過經濟學家建議為達到穩定物價目標,目標區應在0~2%區間。從實踐的結果來看,歐洲中央銀行***ECB***設定了全球最低的通貨膨脹目標區***低於2%***,結果導致歐元區貨幣過緊,有引發通貨緊縮的風險。對發達經濟體而言目標區應為2%~3%,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快速發展的國家如果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則目標區要定的稍高些,比如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