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館地域文化保護與旅遊發展的關係淺析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世界經濟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有計劃、有目的的旅遊成為了許多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運動的開展和旅遊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保護生態為宗旨而開發的生態旅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民俗博物館地域文化保護與旅遊發展的關係淺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民俗博物館地域文化保護與旅遊發展的關係淺析全文如下:
摘 要:民俗是各個民族及社會群落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穩定的民間文化習俗,是傳統文化在地域、時代間的傳承。作為保留著大量傳統文化藝術的民俗文化,富有很高的精神價值。民俗文化的保護與推廣,由於零散而十分艱辛繁瑣,博物館化的儲存與利用則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方式。面對市場化的環境,民俗博物館必須處理好文化保護與經濟生存兩方面的複雜關係。
關鍵詞:民俗博物館;地域文化保護;旅遊發展;關係分析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民俗博物館的數量非常稀少。改革開放之後,各地均開始大量地興建民俗博物館。尤其在經濟發展之後的如今,在消費化的旅遊,民俗博物館更是如雨後春筍一樣地出現,在民俗旅遊的經濟動力及壓力倒逼之下,民俗文化的商品化、同質化、庸俗化,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完好的保護與傳播。
1 當代民俗文化儲存傳播現狀
1.1 當代民俗文化儲存傳承面臨的形勢
我國曆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傳承歷久而彌堅。但是,近代進來,受到西方文明經濟文化的衝擊十分巨大。建國以後,在漫長的時間裡,又面臨嚴峻的國內及國際形勢,文化傳承出現斷層。改革開放以後,雖然文化傳統開始復甦,但是又面臨高速的經濟發展導致的拜金主義、唯利主義思潮的衝擊,同時城市化的發展與廣大鄉村地區的逐漸凋零,也使得民俗文化自然存在的土壤被破壞。
1.2 當代民俗文化儲存傳播的主要形式
當前,民俗文化與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播主要依靠以下幾種形式:民俗博物館、生態博物館、民俗文化旅遊。民俗博物館強調民俗風物的儲存保護、利用展示與組織特色活動進行民俗文化的傳播,常常利用傳統文物古建等為依託,如福建閩西的土樓民俗博物館。生態博物館往往以至今還存在的社會群落為依託,他們還居住在古來的村落中,按照古老的習俗與生態在生存,這往往也是民俗旅遊的一種主要形式。
民俗文化旅遊則涵蓋面極廣,而且往往與地域的自然生態景觀旅遊相結合。以產業化的民俗旅遊業來看,大多數都是以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古建等為主要依託開展活動。
2 民俗博物館文化保護傳播與發展旅遊的相互關係
當前的民俗博物館,事實上有兩大類,一類是依託文物的傳統博物館,一類是功利性極強的“人造民俗館”。前者是當前的主體,但是其往往在旅遊策劃上下的功夫不足,缺乏主動參與市場競爭並弘揚傳統文化的精神,在運營上往往是低調地等待參觀者上門。而在民俗風物展示中,往往也以單調的文物及風物展示為主,缺乏如同生態博物館那樣的“接地氣”,使得民俗展示成為了一種抽象的概念,使得參觀者無法深刻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人造民俗博物館,在底蘊上有很大欠缺,開業時由於宣傳與人們的好奇心理,往往能火爆一段時間,之後則客源不斷流失,甚至難以生存。傳統民俗博物館,還要擔負較重的文物保護工作,在旅遊經營上,所下的精力往往不足,旅遊活動組織時往往缺乏內涵,甚至只是以文物撐場面,但畢竟不是個個都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無法將內涵展示出來,終也只會流失客源,導致經費短缺。而依賴政府,畢竟不是長久的發展之道。
因此,發展旅遊、自力更生、生存並求發展,要與落實保護、展示底蘊、提高內涵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處理文物保護與開拓市場之間的關係。
3、結語
民俗博物館作為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播的重要途徑,應該認識到其不僅僅是單調的保護而展示,還應該將之形成一種文化景觀與氛圍,並利用民俗旅遊進行民俗文化推廣與傳播。
- 民俗博物館地域文化保護與旅遊發展的關係淺析論文
- 盆栽山楂樹怎麼種植
- 製作感恩的賀卡圖片步驟方法
- 何大齊先生書法作品
- 關於時間哲理句子是
- 孕婦吃枇杷的好處有哪些
- 紅心蘿蔔怎麼拌好吃易做又美味
- 咖啡灌腸能排毒嗎
- 我讓父母感動的一封信
- 很透徹的一句話經典說說
- 不尋常的春天作文
- 夏季汽車養護車內異味怎麼辦
- 環保手工小製作圖片大全
- 甜瓜大棚種植技術詳細分享
- 今年流行美甲款式高清圖片
- 世界上足球比賽最大的比分是多少
- 兒童優秀水粉畫作品欣賞
- 一年級慶元旦繪畫作品
- 隸書字型鋼筆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 煤炭運輸合同協議書範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