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的分類

  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素材來源於生活和真實,如實反映我們所看到的,因此,紀實攝影有記錄和儲存歷史的價值,具有作為社會見證者獨一無二的資格。小編現在給你說說方法有哪些。

  按資訊量

  “小品”型的紀實攝影——新聞攝影

  小品的特點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講述一個故事,反映一類社會現象,因此資訊量非常集中,而且通常採用比較誇張的手法,帶給人們直接的衝擊力。

  羅伯特·卡帕的《共和軍戰士之死》 [3]

  而新聞攝影也具有相似的特點,它講求時效,並且一張畫面就已包含了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的完整事件,同時由於新聞傳媒的內在競爭性,絕大多數的新聞照片都具有非常強的視覺衝擊力,因此,新聞攝影納入到這一類別。例如攝影史上的名作《共和軍戰士之死》***羅伯特·卡帕攝於1936年***和《李·哈威·奧斯瓦德遇刺》***羅伯特·傑克遜攝於1963年***。兩幅照片都各自向人們傳遞了非常完整的資訊,令人有"觸目驚心"的感覺。

  對於這樣的劃分,可能有很多人會提出異議,因為一直以來,儘管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有很多相通之處,但一向是被作為並立的兩個概念。我認為,新聞攝影應當屬於紀實攝影的一個類別,一幅照片通過大眾傳媒成為所謂"新聞攝影",它必定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的,是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的。況且今天是新聞,明天就將成為歷史,明天的明天也就成了文獻資料。我們把新聞攝影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也許是因為它強烈的時效性和所肩負的傳媒任務。我們也不能割裂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的血緣關係。

  對於"小品"型的新聞攝影,最基本的標準當然是要具有時效性,以及畫面內容的完整性,同時要能夠以足夠的視覺衝擊力傳遞重要的資訊。

  “電視劇”型紀實攝影——報道攝影、專題攝影

  電視劇會以較長的篇幅圍繞著特定的主題娓娓道來,演員的表演也不用像小品那樣誇張,更為接近日常生活。同樣,報道攝影或專題攝影不像新聞攝影那樣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攝影者也不會"被迫"用單獨一張照片來說明問題,他們可以更深入的挖掘主題,更全面、更詳細地表現被攝物件,用數量較多的、風格和形式統一的、成組的照片將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講述清楚。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甚至可以說這是紀實攝影的中堅力量。例如在《中國故事--當代中國紀實攝影》中,就收錄了近百位中國當代攝影家的近兩百組圖片。他們選擇了獨特的題材或根據自己的視角進行較長週期的專題性拍攝,每一組圖片都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讀這些故事,就像是觀看一部以真實題材為背景的電視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深度理解和感受社會生活中的各個層面。

  在評價標準上,報道攝影或專題攝影更重要的則是題材的選擇,要看攝影者是不是能以獨到的視角選擇有價值的主題,並能夠深入的挖掘到事情的本質,並以合適的方式表現出來。

  “電影型”的紀實攝影

  電影

  《衣索比亞士兵的腳》

  的篇幅長短介於小品和電視劇之間,它並不要求對一個故事娓娓道來,而是更主觀性、觀念化,更具有導演的個人色彩。在紀實攝影中同樣有這樣一類的作品,它們並不像新聞攝影那樣一張照片就包含所有資訊,也不像報道攝影或專題攝影那樣彷彿在講述一個故事。它們也許會圍繞一個主題,但照片與照片之間並不具邏輯性,它們富有攝影家的獨特風格,寫實的同時又具有強烈的寫意性或象徵性。例如廣為流傳的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拍攝的《衣索比亞士兵的腳》,攝影家沒有將鏡頭對準戰火紛飛,或是流血犧牲,然而一雙"飽經苦難"的腳卻毫不留情的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衣索比亞人民條件的艱苦。再比如《麵包師傅》,它源於攝影大師奧古斯特·桑德的《時代的臉孔》,其中的每一幀照片從表面上看都沒有情節上的關聯,每一個人物都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集合在一起卻展現了一個民族的性格,桑德也用他拍攝的日耳曼民族的眾生相為歷史做出了見證。

  紀實攝影

  在評價標準上,對於具有較多寫意性或象徵性的"電影"型的紀實攝影而言,關鍵在於恰如其分地把握寫實與寫意的尺度。因為對於紀實攝影而言,內容才是靈魂,過於追求形式到產生"霧裡看花"的效果,恐怕是有違其宗旨的。而象徵性是否能象徵的到位,也是需要揣摩的,這恐怕就要看攝影師的造詣了。

  這樣的分類不知會不會引起攝影界同仁的反感與批判,攝影是獨立的藝術形式,此時竟"落魄"到要借用其他的藝術樣式來說明問題,顏面何存啊?況且日後若舉行攝影大賽,徵稿時難道就註明"小品組"、"電視劇組"、"電影組"?這不是太滑稽了嗎?我想,之所以要進行分類,主要目的是在於分類以後能夠便於建立不同作品的評價體系,那為何不能借助其它的藝術樣式呢?況且僅僅是借用一種稱謂,只要能說明問題又有何不可呢?當然在稱謂方面我們可以再進行商榷。

  按主題

  重大事件

  汶川大地震紀實攝影

  這是一類對所發生的重要的、有影響力的事件進行的攝影,例如戰爭、政治事件、重大儀式、災害等等。毫無疑問,重大事件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甚至會影響人類歷史的程序,因此這些圖片無論對當世的還是後代的人們,都具有彌足珍貴的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足以幫助人們溫故知新,從攝影家敏感的視覺記憶中,找到前行的方向,或者少走彎路。

  百姓生活

  人類的社會不光有領袖偉人,同時還有凡人百姓;不止有刀光劍影風雲變幻,同時也有柴米油鹽平平淡淡。這一類攝影作品將目光投向最廣泛的

  賣藝的孩子 紀實攝影圖冊***13張***

  人類生活。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主流大眾還是邊緣個體,流行前衛也好,民俗風情也罷,善良的、罪惡的,高尚的、墮落的,歡樂的、痛苦的……都被凝結成一個個精彩的瞬間,被觀看,被感嘆,被學習,被思考……

  社會風景

  人類社會是整個自然環境的一部分,人的生存活動必然有其背景環境,包括自然的環境和人工的建築等等。這一類不同於單純的自然風光,與人的活動息息相關的風景也是紀實攝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攝影家對其進行的記錄不僅僅是像風光攝影一樣展現大自然的奇巧瑰麗,而是具有一種象徵性或是揭示的過程,多側面的表現人生。

  紀實攝影-社會風景

  對於"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社會風景"三個類別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從內容上有比較好的把握,或力拔千鈞,或細緻入微,或誠摯動人……真要分出個高低要注意不能流於俗套,同時當然要符合攝影這一藝術領域的審美標準--能夠通過形式感上的足夠衝擊力,帶給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

  按動機

  解海龍《希望工程》紀實攝影之一

  以攝影師的主要拍攝動機為分類的依據,大致可以將紀實攝影分為:社會紀實類***報道式***、文化記述類***文獻式***、人文紀實類***日記式***三大類。

  社會紀實***報導式紀實攝影***:

  以反應社會問題、關注弱勢群體,包括飢餓、貧困、疾病、戰爭等社會題材為主的,以期引起世人的關注,進而推動社會改革和發展的紀實攝影。代表作品:解海龍的《希望工程》。

  文化記述***文獻式紀實攝影***:

  陳錦《四川茶鋪》紀實攝影之一

  關注即將消失的文化遺存和傳統民俗,為後人留做歷史資料為目的的攝影作品。代表作品:陳錦的《四川茶鋪》。

  紀實人文***日記式紀實攝影***:

  以人與生活為主線,講述人的故事、表現人的情態、揭示人性本質,體現人文關懷,凝固生活細微,並以小見大見證社會變遷的攝影作品。代表作品王福春的《火車上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