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長教育論文
家庭教育質量的關鍵主要在於家長的素質,家長素質所包含的諸多成分中,家長的教育觀念是核心成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試析在牧區小學教育中發揮家長的重要作用
論文關鍵詞:教育質量 家庭教育 共性教育 個性教育
論文摘要:教育是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共舉才能成功的大事。小學是人生習慣、心態等養成的關鍵階段,但學校主要實施的是共性教育,所以家庭個性教育是葉它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補充,因此家長必須學會正確處理孩子從學校帶回的細節問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孩子的健康人生塑造才有保障。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既是孩子長知識的階段,又是孩子長身體的階段,還是奠定孩子人生品性根基的階段。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小學階段教育的重要性。這個時期孩子收穫如何,將直接影響他的終生。因而家長要善於配合、支援學校教育,以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具有奠基性,學校有責任對家長進行培訓。
本來無憂無慮的孩子,隨著父母充滿希望的視線走進學校,揹著沉重的書包,在傾盡心血的父母的期待中,小學階段很快就過去了。可是在同樣的環境,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教育方式下,為什麼結出不同樣的果實。幾年以後,孩子們之間漸漸有了差距。有的孩子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幹,個子長高了,身體結實了,更加充滿自信;而有的孩子學到了知識,卻面色蒼白,身體變得贏弱;還有的孩子沒有了笑聲,失去了自信,對讀書感到厭倦,甚至沾染上了不良習氣……
作為從事小學教育多年的我,對這個過程耳聞目睹許多,同時也思考和實踐許多。最終從常理中尋求到了答案,即教小學教育必須有家長的精心主動配合。現今,牧區教育中,家長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導致教育質量一直上不去,針對這些情況,我談談教育中家長作用的重要性。
牧區教育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我區各地牧區學前教育發展不平衡,學前教育形勢不容樂觀,許多地方仍處於“起步階段”,個別地方甚至處於“死角”。這種情況制約著與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當前影響我區牧區學前教育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機制上的原因,也有牧民自身素質和認識上的問題。家長沒有意識到學生上學的重要性,往往把四五歲的兒童謊報年齡,往學校一塞就完事,兒童在沒有任何學前教育的前提下就開始小學課程,由而教學質量很難提高。
其次,現在在牧區小學中,家長不支援教育,到學校不問學生學習的好壞,而是看孩子是否吃飽,是否受到欺負而已。由而教師的負擔很重,從生活到學習上都得操心,加上一般班級的人數都比較多,老師無法在方方面面,都讓每一個學生和家長佩服滿意。同時,學生由於年齡的緣故,也無法完全理解老師的某些做法,因此誤解便油然而生。誤解如果不解除,如骨鰻在喉,做什麼事情可能都沒有心情,兒童雖沒有成人反應那麼激烈,但是影響亦非淺,同時小學教育是共性教育,關注每一個是不太可能的,孩子總有被忽略的時候。這種情況處理的好壞,可能影響孩子對老師以及一項活動本身的態度,厭惡某個老師,牴觸某項活動。雖然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祝福別人萬事如意,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卻是不如意十之八九。教書育人,教書的同時,更重要的可能是育人。但是育人不僅是學校的責任,而且還有家庭和社會,尤其是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待的時間最多的地方,所以家長的育人角色非常重要,甚至比老師還要重要,因為那是面對面、一對一的直接的教育,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果。 再次,學生的厭學情緒往往反映了家長對教育缺乏興趣。部分家長送子女上學並非因為他們有這種需求,而是由於受到政府、行政措施的限制。在問及學生家長為什麼送孩子上學的問題時,我們屢次聽到這樣的回答:孩子不上學家庭要挨罰,所以都上學。這個回答也許不能完整反映牧民的想法,但其中透露出這樣一個資訊,那就是,對一些人而言,子女上學並非出於“我要上學”的意願,而出於“要我上學”的無奈。家長的教育觀念對子女的學習態度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尤其在他們處於需要家長為之做決定的年齡段的時候。子女年齡漸大,學習興趣是增加還是減少,無疑受更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但家長的態度依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厭學、逃學在小學階段發生率較低,在小學生中比較嚴重。由於部分牧民不支援年齡較大的子女繼續上學。我縣教育部門面臨著最棘手的問題就是:“雖然我縣2010年兩基,驗收進入國檢,但問題是,現在還是有輟學生,很多農牧民不願子女上學。”
最後,不少家長認為:“養子過學堂,養女各爹孃”,把青少年的教育責任全推脫到學校身上,分裂了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三方面聯合教育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作用,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家庭是孩子最早踏入的“課堂”,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人格造就。因此,家長必須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把握有效的教育時機,採取相應的教育方法,塑造孩子的優良人格。
在小學裡的很小的偏差,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矯正,就可能因為當時的“差之毫釐”,而造成孩子成年以後的“失之千里”。教育是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共舉才能成功的大事。小學是人生習慣、心態等養成的關鍵階段,但學校主要實施的是共性教育,所以家庭個性教育是對它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補充,因此家長必須學會正確處理孩子從學校帶回的細節問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孩子的健康人生塑造才有保障。在此,我呼籲,小學教育中,家長應充分而正確的發揮自己的協助作用,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將來。
篇二
淺談家長與老師的教育衝突
【摘要】教育的效果取決於教師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孩子邁入學校,家長和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健康成長、學業成才。然而,在這一共同目標的背後,雙方卻上演了一幕幕的矛盾衝突。直接影響學校、老師的正常工作,阻礙了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長。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在與家長的交往中不斷摸索、學習、反思再實踐,才能把家長與教師的教育衝突降到最低。
【關鍵詞】家長;教師;衝突;原因;緩解
1.經常聽到某些家長責怪老師,也聽到老師埋怨部分家長。靜思默想,這個學期,我碰到家長與父母發生衝突的情況已有兩次了
例一:一天學生黃某某和同桌打鬧,無意中把窗上的一塊玻璃打成了碎片。班主任通知家長到校處理事情,共同教育孩子。而該學生家長則認為,老師要求家長負責安裝玻璃,是故意為難家長。該家長又認為,孩子在家很聽話,怎麼在老師眼中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呢?
例二:一天下午上第一節課前,一學生家長氣沖沖地領著女兒找到班主任,質問道:“我女兒額頭上的傷口怎麼弄的?”後經老師瞭解情況,是放學時她的女兒和一位同班同學在操場上互相推打,不甚將她的女兒被推倒,致使額頭蹭出了血。班主任及時通知雙方家長,竭力協調。而該家長的態度是:只要女兒的額頭上留下傷疤,一定要把學校和老師告到教育局。
近年來,家長和教師的教育衝突屢屢發生,經過教學實踐多年,導致老師和家長矛盾衝突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
1.1老師的“描述”與家長的印象有出入;家長了解基本上是孩子的生活方面,按時上學、回家、吃飯、睡覺,家長感覺孩子“很乖”,而在孩子的學習方面關心不多或無能力關心。當學習成績一出來,家長就責怪老師教學水平差,當老師指出孩子學習存在的問題,家長難以接受。家長和老師繁忙的工作壓力會導致互相錯位,甚至語言不和互相責備。
1.2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責任;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後,想要什麼樣的成品,學校就應該把他變成什麼樣。一旦孩子變成了“次品”,老師就成了家長眼中的“犯人”。
1.3家長太溺愛孩子;現代的孩子多半是獨生子女,有的是爺孫輩一起生活,對孩子無節制的溺愛與袒護,什麼都肯讓孩子吃,惟獨不肯讓孩子吃點虧。
1.4老師居高臨下、好為人師。
作為教師,職業習慣造成居高臨下、好為人師的心理,而急於抱怨學生、指責家長。如果效果不佳或家長稍有配合不力,老師往往遷怒於家長,結果很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 2.教育衝突在我們身邊已是屢見不鮮。如何緩解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教育衝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請家長到校或跟家長聯絡,要找有權威和肯負責的一方;從開過幾次家長會中,我總結出:有的家長認為到學校丟面子,不肯來;有的幫著孩子遮掩缺點;有的對孩子表現出無奈。這析的家長的孩子,開會後是沒有一絲進步的。所以,找孩子的哪一位家長必須經過思量,這也是避免家長與老師產生矛盾的方法。
2.2通報學生問題要講究方法;對教師來講,要及時跟家長通報有關情況。在問題初見端倪時就要跟家長溝通,不要等到某孩子有了這樣那樣的錯誤或考試成績很落後時,才急急忙忙與家長聯絡。如果家長感到突然,就容易和老師發生衝突。在給家長反映問題時,一定要先傳遞正面資訊。如果教師一上來就用負面住處對家長進行狂轟濫炸,就很可能引發家長的防禦心理,產生衝突。
2.3假如遇到正在氣頭上的家長,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容得下家長的“惡語”,穩控好家長,耐心分析家長這一行為產生的好處與壞處,讓家長權衡利弊,三思而後行;如上述案例二中的家長,可以提醒她:“你領著孩子來告學校和老師,你究竟想為孩子做些什麼呢?告完了,孩子就學會自我保護了嗎?”如果家長“火”勢太猛,就不要當場給予決斷,還是要和氣地對他說:“希望再考慮你的想法和做法,今天我們就談到這裡,我還有課……”。
2.4老師應把家長看作是與自己一樣的教育者,而不是單純的受教育物件;教師首先應該注意傾聽家長意見,瞭解他們的教育目標和風格,充分肯定家長的教育價值,並在工作中改進自己的方法。我曾經給趙某某的媽媽說:“我感覺貴公子數學成績一直上不去,原因是平時沒有真正把乘法口訣記住。”這句話意思很清楚,沒有責怪、實事求是。家長很感謝老師的關心,並配合老師教好孩子。
2.5教師不能歧視學生,體罰學生;《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不準體罰學生。老師要避免好心辦壞事,讓家長抓住老師的軟助骨,引起衝突。老師歧視和體罰學生,學生往往討厭學習、討厭老師。顯而易見,這是一個惡習迴圈。天底下有哪位老師喜歡自己的學生討厭學習、討厭老師呢?不管發生了什麼矛盾,只要你從心眼兒去愛你的學生——家長的孩子,處理事情就不會偏離多少軌跡,矛盾會小而化之。
教師與家長的交往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社會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更要努力加強個人修養,以豐富的常識,博大的胸懷,忘我的工作精神,來贏得家長的依賴和敬重,就能把家長與老師的矛盾降到最低度。
篇三
中美兩國中小學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中的角色比較
[摘 要] 現如今,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已經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採取種種形式加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聯絡。家長能否有效地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美國中小學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中主要扮演著學習者和支持者、主動參與者、決策者等角色,而我國中小學家長則主要是以學習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參與學校教育的。從法律體系、學校管理體制和思想觀念方面分析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以期對我國中小學家長參與教育向縱深發展提供借鑑。
[關鍵詞] 美國;中國;中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
一、美國中小學家長
在參與學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在《美國教育目標2000》中明確規定,所有學校都要加強與家長、社會的合作,使家長更多地關注青少年兒童在社會、情感意識和學業方面的成長與進步。① 而家長所扮演的角色,決定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家校合作以什麼樣的方式開展。
1.作為學習者和支持者
家長作為學習者,參與再教育活動,學習如何教育子女。以這種角色和身份參與孩子教育是家長參與的傳統模式,也最常見,往往受到教師、家長和學校管理人員的偏愛。家長在活動中一般會感到輕鬆自在,其角色作用不受到別人的威脅。在這類活動中,家長與教師的面談經常只限於討論個別孩子的教育問題***通常是學習和紀律問題***,而與學校整體教育工作無關。家長只對自己孩子的進步感興趣,學校則要求家長盡最大的努力來促進其孩子進步。教師與家長的關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聯絡性質大多是單向的,由學校安排,家長一般處於被動。家校雙方的交流是這些活動的主要特色,參與目的主要是學校得到家長對其孩子教育的支援,家長在活動中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和方法。
也許,美國的家長在學習和幫助教師方面不一定比我國的家長更熱心,但是由於學校積極創造條件,家長可以通過許多渠道學習如何幫助孩子的功課,在許多方面支援學校的工作。在美國中小學的校園網上,有大量家長教育的資訊。隨便瀏覽某個美國中小學的校園網,一般都有家長和教師聯誼會***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PTA***這一欄,其中一定有各類家庭教育的網路資源。除了網上家長教育,學校是家長教育的基地。1992年,卡內基基金會準備了一份特別的報告,題為《入學準備:一項國家的使命》***Ready to Learn:A Mandate for the Nation***。該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如果要讓所有的兒童都為進入學校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必須優先做好七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二個方面就是培養稱職的家長,在每一個州發起一種以學校為基礎的家長教育計劃。具體到學校方面,鼓勵家長參與學習的方法有:***1***借PTA會議之機,在小組內向家長解釋如何用合作學習法教授課程;***2***邀請家長參加教師的在職培訓;***3***主動與所有家長聯絡——包括家訪。此外,他們還利用下面的方法向家長提供更多資訊:定期出版學校和班級的時事通訊;在整個學校和社群***包括銀行、商場、市政府/鄉政府***展示學生作品;組織學生展覽和課程節日;在家長會上展示學生的成長記錄袋。②
所以,如果說美國的家長能夠成為積極的學習者與支持者,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美國的學校為他們創造的條件。
在支援的範圍上,美國的家長對教師的支援不僅僅是提供教具和所需設施、資訊,還能參與學生的評價、課程改革、學校日常事務等。
對部分家長來說,與孩子的教師、諮詢者和其他教職員保持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參與,而且是他們追求的唯一一種參與形式;但對另一些家長來說,這只是起步,他們會從這類活動中獲得參與的勇氣和經驗,從而在學校教育中充當更積極的角色。
2.作為主動參與者
科默***Comer,1993***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在開展“學校發展專案”***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的學校中,有10%到15%的家長作為志願者為學校服務。
參與教學,豐富學校教育資源。家長志願者是學校豐富的課程資源,他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整體、全面發展。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許多移民的孩子在課堂上往往需要更多的單獨輔導。同時,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有意識地分層教學能更好地照顧孩子的需要。許多家長志願者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特長,他們往往會被邀請在課堂上輔教甚至主教某些課程。③
家長通常參與策劃、協助組織全校性大型活動。對校運會、藝術節、慶祝會以及郊遊等,家長們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援,包括參與設計活動方案,幫助編輯印刷相關宣傳單,裝飾活動場所,以及一些具體的服務、安全維護工作。在這些活動中,一方面,家長髮揮了支援學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與孩子共同的遊戲,使家長更瞭解孩子的發展狀況,從而有效地促進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此外,也減少了家長對孩子舉行活動的安全問題等方面的擔憂。
家長為子女積極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美國輿論普遍認為,由於拘泥於標準化、程式化教育,很多中小學權力過分集中,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盛行。為改變這一狀況,一方面,作為努力改革學校教育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建立了一系列的責任制度。這種責任制度允許家長以及更廣泛的社會人士參與學校教育目標的制定,允許他們瞭解、掌握學校教育的情況,從而發揮他們的監督職能。另一方面,在改革學校教育管理的呼聲中,許多家長紛紛在其子女所就讀的學校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學校教育管理。他們與學校管理工作者、教師聯手管理學校,一起研究解決學校教育所面臨的、特有的各種問題,共同承擔對下一代的正規教育的結果。家長的參與,完善了學校教育管理,在教師、家長和學校管理工作者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嶄新的協作關係。
籌措經費,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家長們常常幫助學校籌集經費,填補政府經費削減留下的漏洞,包括教學用具、清潔用具、科技裝置、教學資料甚至教師工資。據統計,近年79%的家長為孩子就讀的學校捐款,39%的家長一年至少捐100美元,11%的家長一年至少捐300美元。基層PTA為了籌集教育經費,可謂盡心盡力,除了鼓勵會員捐款,收繳會員費,組織會員向親朋好友、公司同事集資外,還會想出各種辦法。比如,向家長售商店或餐廳的優惠券;組織一些學生競賽活動,讓家長根據學生的成績相應給予獎勵作為對學校的捐贈,如跳繩比賽,約定每跳多少下就為學校募捐多少錢。這樣既為學校募集了經費又激勵了學生的愛校情感。有了PTA的支援,學校與教師的壓力大大減輕,教師能更專注於學生的教育成長。對家長而言,為了讓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環境,他們不會吝惜捐款***這些錢是可以抵稅的***。當然,所有這些捐款都由PTA統籌安排,其賬目受到嚴格的審計,而且要向家長、教師公開。④
3.作為決策者
家長參與學校決策的全過程,包括決策形成、決策執行和決策監督等。
鼓勵家長教師協會或其他家長團體的成立,以充分反映和代表家長的利益。所有團體都吸納家長成員參加,並確保其接受諸如政策、課程、預算、學校改革行動、安全及人事等方面的適當培訓,所有的管理機構,都給予家長平等的代表權。在設定學校目標、開發或評價學校有關專案與政策時,允許家長以合作者身份參與,並促進家長參與學區、州及全國的委員會,討論有關教育問題的解決。PTA、家長顧問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是家長參與學校決策的組織形式,其中PTA是最普通的組織形式。學校PTA往往會派出家長代表與學校負責人組成理事會,共同計劃、管理學校的各項活動,以確保學校的教育政策與行為切實符合學生的利益,並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家長們通過研討小組討論學校系統的政策和實踐、與教師合作採用的方法以及學生成績通知書、家庭作業、學校中的社團等問題。家長們積極幫助學校確定教育目的、具體領域的目標以及學生所學課程,在課程的適當性、課程修訂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供學校參考。另外,家長們為了一種專門的問題而組建的團體,是家長影響學校決策過程的另一種形式。
二、中國中小學家長
在參與學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我國的家長基本上扮演的就是學習者與支持者的角色。具體的參與方式有家長會、家長學校、書面聯絡、電話聯絡、個別家長約見等。家長確實應該作一個虛心的學習者,學習教育兒童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即便是高學歷的家長和學校教師,也未必懂得育人之道。為了配合學校的教育改革,家長也需要學習新的知識。
那麼,他們是不是積極的學習者與支持者呢?此外,他們又能在哪些方面支援教師與學校呢?
陳錚家校合作問卷調查的研究結果⑤顯示,7***%的家長沒有班主任或其他任科教師的電話或電郵,3***%的家長不能在家輔導子女的學業,35%的家長認為自己不需要補充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49.3%的家長不願意義務為學校服務,31%的家長覺得自己在家長會上沒有發言的機會,79.2%的家長沒有參加過學校的家長學校。至少有一半的家長不是,或沒有機會作一名積極的學習者和支持者。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沒有能力或不願意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不願意義務幫助學校;有的則是學校沒有創造條件讓家長參與學習與服務,家長沒有機會向學校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參加家長學校。尤其是大部分家長沒有教師的電話或電郵,又怎能經常與教師保持聯絡呢?
需要指出的是,家長的支援基本上是一種不直接參與教學與教務的外部支援,而且一般是被動的。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學校和課堂是教師的領地,除非得到允許,家長不能進入。95.2%的教師都不願意家長坐在教室裡幫助維護課堂紀律。當問及為何時,有的教師反問道“他***指家長***坐在教室裡,那要我做什麼?”而在美國,家長這樣做很正常。在英語裡,這些家長叫做“Room Representative”***家長參與課堂的代表***。他們在課堂上幫助教師做很多事情,比如給學生唸書,幫助學生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維護課堂紀律,遇到特別活動時給學生製作專用服裝等。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