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如何走進高校
高等學校是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因此,新中國成立伊始,黨和政府即在高校進行普遍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這是改造舊教育,建設新教育的題中之義,是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高校的實踐。當時,黨和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推動這一工作,為新中國培養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新型知識分子奠定了堅實思想基礎。對這一歷史程序進行系統梳理和研究,對當今高校的思想理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建立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平臺
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並頒佈的《共同綱領》提出了新中國教育發展的方向,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應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主要任務。為改造舊教育、建立新教育,人民政府在接管、接收公、私立高校時,廢除了原有法西斯式的訓導制度、特務統治和反動的政治教育,取消了“國民黨黨義”、“公民”、“軍事訓練”等反動課程。重視對高校師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是黨的優良傳統。早在蘇區中央局創辦的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延安的抗大、陝北公學均開設了馬列主義基本理論與黨的基本政策知識課程。新中國初期,在高等學校開設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就成為改造舊大學、建設新大學的重要措施。
1949年上半年,燕京大學自動添設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經濟問題、馬列主義基本問題、中國社會史、歷史哲學、共產黨宣言和聯共黨史等新課。1949年10月,華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員會頒佈了《各大學、專科學校文法學院各系課程暫行規定》,以“廢除反動課程***國民黨黨義、六法全書等***”、“添設馬列主義課程”、“逐步地改造其他課程”為各院系課程的實施原則;同時規定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包括社會發展簡史***、新民主主義論***包括近代中國革命運動史***和政治經濟學為文學院與法學院的共同必修課程,前兩門為各大學專科學校各院系共同必修課。這個規定還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文法學院的文學、哲學、歷史、教育、經濟、政治、法律等七個系的課目進行改造,各學科新增不少與學科相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的課程,這“是用新民主主義的、科學的、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用馬列主義觀點和方法,代替國民黨反動統治時充滿唯心論、機械論,以及封建、買辦、法西斯主義的反動課程的重大措施。”
1949年11月17日,剛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的華北地區及京津19所高等院校負責人會議,討論高等教育改造的方針,明確指出:當前課程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加強政治課學習。這確立了政治理論課在新中國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949年12月和1950年6月先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第一屆全國高等教育會議再次強調,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新型知識分子作為我們國家建設的新型骨幹,高校要進行革命的政治教育,肅清封建、買辦、法西斯主義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會議通過的並由教育部於1950年8月14日頒佈的具有法規性質的檔案《高等學校暫行規程》,把對學生進行革命的政治思想教育列為高等學校任務的首條。教會學校亦不例外。1950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在《關於天主教、基督教問題的指示》中明確指出:教會學校應遵守政府法令設政治課為必修課。之前,即5月19日,教育部頒發了經過政務院文教委員會批准的《北京師範大學規程》,規定政治課約佔本科各系全部課程的15%。同時強調,在文化業務課中,也應貫徹革命的思想與政治教育,並注重理論聯絡實際。這些規定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列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並予以法制化。
1951年6月,教育部召開高校課程改革討論會,針對當時存在的“把政治課與業務課對立起來”和認為“只有政治課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等錯誤的或片面的看法,進一步明確政治課與業務課的關係,強調政治課是各系科的基本課程,要著重於系統的理論知識的講授。9月10日,教育部就政治課問題向華北各高校發出指示:
***一***“各系擬定教學計劃時,應把思想政治課作為業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取消“政治課”的名稱,將《社會發展史》改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論》,與《新民主主義論》及《政治經濟學》同為獨立課目,並“應將上述三課目同其他業務科統一計劃”。
***二***將“政治課教學委員會改為各該課目的教學研究指導組,由教務長負責計劃、組織、督導檢查”。從此,在我國各高校,各門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目列入整個教學計劃,成為各系、各專業學生的公共必修課。
1952年10月7日,教育部在認真總結近3年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課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發出了《關於全國高等學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課程的指示》,具體規定了高校政治理論課課程門數、學時及其講授的次序。迄今,高校開設的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仍大致沿襲這一體系,只是名稱有所改變。同年底,教育部制定的中國語言文學、編輯、歷史學等三個文科專業的四年制教學計劃***草案***中,馬列主義基礎、新民主主義論、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等四門政治理論課,為專業主要課程,總課時480學時。1953年11月27日,高等教育部制訂的《高等學校培養研究生暫行辦法***草案***》,把馬列主義理論列入教學計劃。
上述情況表明,我國高校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程設定主要是依據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並結合當時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的情況而加以調整並發展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成為高校“進行經常的系統的政治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和根本方法”,[5]使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知識分子一開始就接受到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同時,在舊文科的改造中,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注意運用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的觀點與方法,構建馬克思主義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實現“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經濟、政治及國際事務”。
- 論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如何走進高校
- 電腦顯示器無法全屏怎麼解決
- 電臺情感文章文稿_文章
- 小橋流水人家教案設計
- 有趣搞笑的英語謎語精選***2***
- 怎麼用酣暢淋漓造句
- 五年級關於遨遊漢字王國的手抄報模板
- 最經典勵志個性簽名100句
- 教育孩子要節約糧食
- 慶六一晚會主持人主持詞
- 幼兒園班主任上半年工作總結
- 性功能障礙的治療方法有什麼
- 八年級下冊地理黃土高原練習卷
- 分手後的空間說說
- 小學生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精選
- 為武漢加油的人們簡筆畫要怎麼畫
- 紅燒排骨的材料和做法
- 市級初中開學典禮初三教師代表發言稿
- 完工產品成本的核算
- 科協領導會議上的講話稿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