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期末論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是針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而形成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特質和總體精神面貌的一些根本觀點和看法。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理論探討
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是針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而形成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特質和總體精神面貌的一些根本觀點和看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無疑要從創立這一哲學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字研究入手,而馬克思、恩格斯文字研究是由其文字、文獻資料的儲存、收集、整理、翻譯、出版、闡釋和宣傳構成的,不僅在文字的編輯、理解、翻譯上存在著爭議,就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係理解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發展演變的形態理解方面,人們也往往存在很多分歧。但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字文獻研究所具有的上述特點不應成為否定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後總體上具有客觀確定性、真理普遍性、邏輯一貫性而且具有完整系統性的理由。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思想演變發展的主線和基本的邏輯框架,勿以偏離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立場和基本原則主張的非基本理論、非基本觀點和方法、對非正式文字的研究取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及對正式文字主體思想的研究,勿把馬克思後來明確放棄或已經予以更新改造的思想文本當做體現馬克思主題思想或基本思想的文字,勿把馬克思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前那些在舊哲學影響下形成的思想和邏輯視為貫穿馬克思一生的核心思想和邏輯。
馬克思自1845年以後所建構和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和“一塊不可分割的整鋼”,具有整體一體性和邏輯一貫性,任何割裂與肢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的以偏概全理解方式都必然會曲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甚至會背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宗旨和本質理論特徵。因此,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顯然就應有一個整體性或總體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作為基本的理論支撐和方法論支撐。確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就是要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比較以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邏輯的發展演變進行科學地梳理,以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特質和總體精神面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一個科學的總體的認識和根本觀點。為此需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整體一體性的一系列原則和方法,需要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變革以及“馬克思哲學”的“顯性邏輯”與“隱性邏輯”的邏輯結構轉換,並在此基礎上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什麼、不是什麼的問題。同時,還需要我們既反對絕對理性主義的教條主義,也要反對主觀主義、相對主義的“幽靈化”和歷史虛無主義,並要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和形態變化絕不是庫恩所說的“正規化革命”。
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前人思想中孕育產生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其思想確實有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亦即有一個由“前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哲學”到“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哲學”的變化。搞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及其哲學革命變革,正確理解把握這一革命變革前後的“馬克思哲學”的“顯性邏輯”和“隱性邏輯”變化,對於我們正確理解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哲學的理論本質非常重要,是我們搞清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哲學”是什麼、不是什麼的關鍵。
正是通過《神聖家族》、《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的思考,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唯心主義哲學思維方式進行了徹底批判,才最終告別了思辨唯心主義絕對理性主義邏輯,從而以立足革命實踐的實踐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思維方式取代了思辨唯心主義哲學思維方式,創立了與黑格爾唯心辯證法正好相反的革命的唯物辯證法與歷史辯證法思想。作為創立馬克思主義的成熟時期的馬克思所突出強調的顯性邏輯是革命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而絕不是對黑格爾抽象思辨的主觀唯心辯證法的抄襲。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唯有實踐才為我們提供了認識的基礎和可能,脫離實踐尤其是脫離人民大眾的社會歷史實踐來談論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談論主客對立統一關係,所談論的一切問題和物件就必然是抽象的虛幻臆想。費爾巴哈哲學仍然不過是“黑格爾思辨哲學的分支”,其骨子裡總是有些唯心主義的東西始終與唯物主義的表層話語體系如影相隨,他實質上是在宣揚人們的物質觀念決定人們的思想和觀念這種唯心主義。費爾巴哈根本不理解革命的批判的實踐——尤其是作為人類社會歷史前提的物質資料生產實踐,更不知道需從生產方式來把握理解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從人們的現實生活狀況來理解人的現實的存在和人的本質屬性,他實際上把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實踐、階級鬥爭實踐及真正改造客觀世界的人民群眾的實踐排除在外了,甚至把億萬人民群眾劃到他的人的視野之外了。
應當說,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所說的“人就是人的最高本質”、“人的類本質就是人自由自覺的勞動”、一切從人的“類本質”出發的費爾巴哈人本主義邏輯是明顯的顯性邏輯,但這一現象在1845年之後寫作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有了根本改觀。此時馬克思創立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即區別於一切舊唯物主義的新唯物主義,是實踐唯物主義或歷史唯物主義,而且是立足於主客辯證統一的革命實踐——因而是最具有辯證法的革命性和能動性的辯證唯物主義,也只有這樣,對於一切物件和問題,我們才能在實踐的基礎上按照人類實踐的各種關係視角和事物的本來面目來認識和理解。因此,馬克思哲學唯物主義也是對包括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在內的一切舊唯物主義哲學的革命性顛覆和否定,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與舊唯物主義哲學絕不可相提並論、混淆不清。作為體現馬克思哲學本質特徵的顯性邏輯只是1845年之後的馬克思思想邏輯主線,而絕不是在此之前的馬克思思想邏輯主線,在此之前,它們只是作為與構成其思想資源的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相矛盾的隱性邏輯隱含在他的思想著述中,並逐步孕育發展成熟的。
1844年之前的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的確是以倫理人道價值的批判和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的批判為顯見的主題批判或顯性邏輯批判。但到了1845年之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倫理人道價值的批判和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的批判雖然依然存在,不過這種批判原有的顯明地位或主題地位顯然已被他的唯物史觀的科學實證批判所取代、所遮蔽了,它們已經退居次要的、非顯現的、背後隱約可見並內在地包含在唯物史觀科學實證的理論批判和革命批判之中了。把馬克思哲學或馬克思主義片面地歸結為道德哲學或人道主義哲學,尤其是用這種人道主義哲學和道德哲學來反對工人階級最終戰勝資產階級、以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工人階級革命和工人階級領導的革命專政,顯然是違背馬克思主義本質精神、科學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是極端錯誤和有害的。
馬克思主義既不是把所謂抽象理性、絕對理性神化的絕對理性主義,不是從抽象的道德、人道價值和抽象人性論或什麼人的抽象理性、絕對理性出發的人學理論、“類哲學”和“價值哲學”,也不是一味迷信實踐從而把實踐予以抽象化和神化的“實踐哲學”。早在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就把自己的政治哲學和倫理學宣稱為“實踐哲學”,近現代以來,各種哲學理論被冠以“實踐哲學”、“類哲學”、“生存論或存在論哲學”和“人道主義道德哲學或價值哲學”的更是不勝列舉,但這些哲學都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去甚遠,有的甚至風馬牛不相及。
反對將馬克思主義“幽靈化”和“虛無主義化”,是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胡塞爾現象學把“自我意識”進行了脫離實踐的絕對神化和“自在自為化”,把它設想為與人的社會實踐無關但卻每每作為“先入之見”的“意向性”而賦予認識現象和物件以“情感的感性意義直觀”和“理智的觀念之本質意義直觀”,這難免有先驗主義、神祕主義的主觀主義和實用主義之嫌。伽達默爾的現代詮釋學為代表的現代西方哲學和後現代哲學更是將這種“自我意識的意向性”肆意神化和濫用。他們把某些哲學家主觀意向性的東西說成了現實生活世界的事實和事實關係本身,由此而對現實生活世界進行了任意的歪曲和人為粉飾,抹殺和否定事物的本質聯絡和必然性聯絡,抹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掩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社會危機的深刻社會根源。“後現代馬克思主義”不少人以這些東西來“消解和重構馬克思主義”,有意抹殺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科學性、工人階級階級性、人民性以及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的現實性指導意義,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辯證歷史決定論,把馬克思主義進行倫理人道價值的幽靈化包裝,反對工人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迷信崇拜這種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支配的自私自利的“自我意識實踐”,撕裂現實生活世界的辨證統一關係予以“碎片化”的處理,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把生活現象的某些片段孤立地予以抽象化、絕對化、神化並上升到作為一切理論出發點的哲學理念,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認識關係和價值關係的不同視角來理解生活世界所形成的有機統一的哲學世界觀理論之不同表述割裂對立起來,這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嚴重割裂和誤解,同時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既反對絕對理性主義也反對非理性主義的相對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科學態度的背離,其實是退回到形而上學思辨哲學單純概念和精神現象的分析論證中去了,是以頭腦虛幻的所謂“理念”、“理性”這些純思想符號的批判取代馬克思主義科學現實的革命批判。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和形態發展絕不是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客觀普遍的客觀真理性,不是歷史主體帶著某種“先入之見”任意地置身“歷史場域”的某一“位相”或立場根據自己需要“互動主體地”隨意理解、選擇、設計、解構、建構或重構,以圖解自己的“在場生活圖景”和“歷史圖景”,以適應“時代和歷史的語境”之需要不斷地“退場”和“出場”,以至歷史地形成前後相互矛盾的馬克思主義“異質性”的不同“理論正規化”。如果這樣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確立的基本思想理論都當做“傳統的教條”、“異己的存在”逐一排斥,完全否定,把自己的“先入之見”、利益需要和價值需要帶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那實際上就是以個人主義、主觀主義、唯心主義先驗論、相對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否定一切的“否定辯證法”來取代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歷史辯證法和革命實踐辯證法,是將馬克思主義“碎片化”、“虛無化”、“幽靈化”並將歷史主體自身也同樣虛無化了。“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一些代表人物就是這樣以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來不斷“消解”和“解構”馬克思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原則和基本理論的。
藉口認識主體及認識客體的變動不居性,認識主體“前見”的主觀性以及多元認識主體交往實踐認識關係的複雜性、主體間性和價值關係多樣性、變動性,西方現代詮釋學對認識主體、認識客體、主客關係以及認識的“歷史語境”、“場域”作出了否定其同質性、客觀確定性、歷史必然性和連續性的片面理解,認為它們只有不確定性和異質差異性,只有非本質的外在偶然聯絡,根本談不上具有總體性和整體確定性。於是後現代學者只講個性偶然性,只講差異和“碎片化”,只講主體理解的主觀性和變動性,只講懷疑和否定一切,只講不斷地消解、解構和重構,以這樣的所謂“解釋學迴圈”來反對本質主義、理性主義、基礎主義、邏格斯主義和歷史決定論,這就完全陷入了主觀唯心主義的相對主義、虛無主義、個性絕對自由和唯意志論,當然也要把馬克思主義非現實主義化、非客觀真理化而使其陷入主觀主義的相對主義、虛無主義的“幽靈化”狀態。按照這種“幽靈化”的消解性解構和重構,有多少人解讀馬克思主義,就有多少種完全異質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態”,甚至連馬克思本人都不會有一定理論特質成熟而確定的理論形態。如此一來,馬克思主義就被解釋成個人隨意解釋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和烏托邦空想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的、革命的現實社會批判也就自然被解釋成純觀念、純心理的所謂“理性批判”和“意識形態批判”了,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也就只需作“文化的、人性化的、富有合作性的改良”也就夠了,這樣人類歷史也就只能終結於資本主義歷史階段了。但是,哲學的批判難道僅僅是這般因人而異的思想遊戲、語言遊戲嗎,現實社會客觀存在的事實、社會矛盾、階級矛盾以及歷史發展的規律是理論家們說“消解”就能夠“消解”沒的嗎?恐怕遠遠不是。
然爾,馬克思主義本質性、靈魂性的東西,它最為根本的思想和基本理論結論,就是以唯物史觀為基礎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現實社會批判和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主張,它的發展創新和理論演變絕不是庫恩所說的“正規化革命”。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能夠相互通約並且邏輯前後一貫的馬克思主義同一理論正規化發展的不同理論階段,或者說是同一理論正規化在其各個發展階段所表現出的不同理論型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本質上仍然屬於馬克思主義,而且保持著馬克思主義本質靈魂性的東西,仍然一脈相承地堅守著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根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理論主張。一句話,它不是與馬克思主義格格不入、不可通約的那種完全不同的“新的理論正規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規化革命”是相對於馬克思主義之前的舊的傳統思想理論而言的,是相對於各種非馬克思主義而言的,而絕不是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也不斷髮生著庫恩所說的“正規化革命”和理論質變。庫恩的“正規化革命”與“不同理論正規化不可通約”思想割裂了思想理論的批判繼承關係和歷史聯絡、現實聯絡,把不同理論正規化說成不同科學家、思想家群體完全立足於不同立場和視角並採取不同方法而建構的具有完全不同核心理論範疇、相互之間不可通約對話、性質也完全不同的理論,這實際上是割裂了思想家、科學家及其思想理論的歷史聯絡,否定了他們之間通過對話進行理論競爭的可能,因而恰恰是反歷史主義的,也是容易走上歷史虛無主義的。
***作者為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該文原發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刊物《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全文25000字,曾被《新華文摘》2013年第15期摘轉,作者在摘編時作了個別文字的修改***
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是針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而形成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特質和總體精神面貌的一些根本觀點和看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無疑要從創立這一哲學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字研究入手,而馬克思、恩格斯文字研究是由其文字、文獻資料的儲存、收集、整理、翻譯、出版、闡釋和宣傳構成的,不僅在文字的編輯、理解、翻譯上存在著爭議,就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係理解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發展演變的形態理解方面,人們也往往存在很多分歧。但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字文獻研究所具有的上述特點不應成為否定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後總體上具有客觀確定性、真理普遍性、邏輯一貫性而且具有完整系統性的理由。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思想演變發展的主線和基本的邏輯框架,勿以偏離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立場和基本原則主張的非基本理論、非基本觀點和方法、對非正式文字的研究取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及對正式文字主體思想的研究,勿把馬克思後來明確放棄或已經予以更新改造的思想文本當做體現馬克思主題思想或基本思想的文字,勿把馬克思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前那些在舊哲學影響下形成的思想和邏輯視為貫穿馬克思一生的核心思想和邏輯。
馬克思自1845年以後所建構和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和“一塊不可分割的整鋼”,具有整體一體性和邏輯一貫性,任何割裂與肢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的以偏概全理解方式都必然會曲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甚至會背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宗旨和本質理論特徵。因此,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顯然就應有一個整體性或總體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作為基本的理論支撐和方法論支撐。確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就是要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比較以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邏輯的發展演變進行科學地梳理,以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特質和總體精神面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一個科學的總體的認識和根本觀點。為此需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整體一體性的一系列原則和方法,需要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變革以及“馬克思哲學”的“顯性邏輯”與“隱性邏輯”的邏輯結構轉換,並在此基礎上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什麼、不是什麼的問題。同時,還需要我們既反對絕對理性主義的教條主義,也要反對主觀主義、相對主義的“幽靈化”和歷史虛無主義,並要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和形態變化絕不是庫恩所說的“正規化革命”。
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前人思想中孕育產生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其思想確實有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亦即有一個由“前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哲學”到“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哲學”的變化。搞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及其哲學革命變革,正確理解把握這一革命變革前後的“馬克思哲學”的“顯性邏輯”和“隱性邏輯”變化,對於我們正確理解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哲學的理論本質非常重要,是我們搞清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哲學”是什麼、不是什麼的關鍵。
正是通過《神聖家族》、《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的思考,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唯心主義哲學思維方式進行了徹底批判,才最終告別了思辨唯心主義絕對理性主義邏輯,從而以立足革命實踐的實踐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思維方式取代了思辨唯心主義哲學思維方式,創立了與黑格爾唯心辯證法正好相反的革命的唯物辯證法與歷史辯證法思想。作為創立馬克思主義的成熟時期的馬克思所突出強調的顯性邏輯是革命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而絕不是對黑格爾抽象思辨的主觀唯心辯證法的抄襲。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唯有實踐才為我們提供了認識的基礎和可能,脫離實踐尤其是脫離人民大眾的社會歷史實踐來談論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談論主客對立統一關係,所談論的一切問題和物件就必然是抽象的虛幻臆想。費爾巴哈哲學仍然不過是“黑格爾思辨哲學的分支”,其骨子裡總是有些唯心主義的東西始終與唯物主義的表層話語體系如影相隨,他實質上是在宣揚人們的物質觀念決定人們的思想和觀念這種唯心主義。費爾巴哈根本不理解革命的批判的實踐——尤其是作為人類社會歷史前提的物質資料生產實踐,更不知道需從生產方式來把握理解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從人們的現實生活狀況來理解人的現實的存在和人的本質屬性,他實際上把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實踐、階級鬥爭實踐及真正改造客觀世界的人民群眾的實踐排除在外了,甚至把億萬人民群眾劃到他的人的視野之外了。
應當說,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所說的“人就是人的最高本質”、“人的類本質就是人自由自覺的勞動”、一切從人的“類本質”出發的費爾巴哈人本主義邏輯是明顯的顯性邏輯,但這一現象在1845年之後寫作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有了根本改觀。此時馬克思創立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即區別於一切舊唯物主義的新唯物主義,是實踐唯物主義或歷史唯物主義,而且是立足於主客辯證統一的革命實踐——因而是最具有辯證法的革命性和能動性的辯證唯物主義,也只有這樣,對於一切物件和問題,我們才能在實踐的基礎上按照人類實踐的各種關係視角和事物的本來面目來認識和理解。因此,馬克思哲學唯物主義也是對包括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在內的一切舊唯物主義哲學的革命性顛覆和否定,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與舊唯物主義哲學絕不可相提並論、混淆不清。作為體現馬克思哲學本質特徵的顯性邏輯只是1845年之後的馬克思思想邏輯主線,而絕不是在此之前的馬克思思想邏輯主線,在此之前,它們只是作為與構成其思想資源的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相矛盾的隱性邏輯隱含在他的思想著述中,並逐步孕育發展成熟的。
1844年之前的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的確是以倫理人道價值的批判和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的批判為顯見的主題批判或顯性邏輯批判。但到了1845年之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倫理人道價值的批判和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的批判雖然依然存在,不過這種批判原有的顯明地位或主題地位顯然已被他的唯物史觀的科學實證批判所取代、所遮蔽了,它們已經退居次要的、非顯現的、背後隱約可見並內在地包含在唯物史觀科學實證的理論批判和革命批判之中了。把馬克思哲學或馬克思主義片面地歸結為道德哲學或人道主義哲學,尤其是用這種人道主義哲學和道德哲學來反對工人階級最終戰勝資產階級、以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工人階級革命和工人階級領導的革命專政,顯然是違背馬克思主義本質精神、科學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是極端錯誤和有害的。
馬克思主義既不是把所謂抽象理性、絕對理性神化的絕對理性主義,不是從抽象的道德、人道價值和抽象人性論或什麼人的抽象理性、絕對理性出發的人學理論、“類哲學”和“價值哲學”,也不是一味迷信實踐從而把實踐予以抽象化和神化的“實踐哲學”。早在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就把自己的政治哲學和倫理學宣稱為“實踐哲學”,近現代以來,各種哲學理論被冠以“實踐哲學”、“類哲學”、“生存論或存在論哲學”和“人道主義道德哲學或價值哲學”的更是不勝列舉,但這些哲學都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去甚遠,有的甚至風馬牛不相及。
反對將馬克思主義“幽靈化”和“虛無主義化”,是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胡塞爾現象學把“自我意識”進行了脫離實踐的絕對神化和“自在自為化”,把它設想為與人的社會實踐無關但卻每每作為“先入之見”的“意向性”而賦予認識現象和物件以“情感的感性意義直觀”和“理智的觀念之本質意義直觀”,這難免有先驗主義、神祕主義的主觀主義和實用主義之嫌。伽達默爾的現代詮釋學為代表的現代西方哲學和後現代哲學更是將這種“自我意識的意向性”肆意神化和濫用。他們把某些哲學家主觀意向性的東西說成了現實生活世界的事實和事實關係本身,由此而對現實生活世界進行了任意的歪曲和人為粉飾,抹殺和否定事物的本質聯絡和必然性聯絡,抹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掩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社會危機的深刻社會根源。“後現代馬克思主義”不少人以這些東西來“消解和重構馬克思主義”,有意抹殺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科學性、工人階級階級性、人民性以及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的現實性指導意義,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辯證歷史決定論,把馬克思主義進行倫理人道價值的幽靈化包裝,反對工人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迷信崇拜這種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支配的自私自利的“自我意識實踐”,撕裂現實生活世界的辨證統一關係予以“碎片化”的處理,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把生活現象的某些片段孤立地予以抽象化、絕對化、神化並上升到作為一切理論出發點的哲學理念,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認識關係和價值關係的不同視角來理解生活世界所形成的有機統一的哲學世界觀理論之不同表述割裂對立起來,這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嚴重割裂和誤解,同時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既反對絕對理性主義也反對非理性主義的相對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科學態度的背離,其實是退回到形而上學思辨哲學單純概念和精神現象的分析論證中去了,是以頭腦虛幻的所謂“理念”、“理性”這些純思想符號的批判取代馬克思主義科學現實的革命批判。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和形態發展絕不是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客觀普遍的客觀真理性,不是歷史主體帶著某種“先入之見”任意地置身“歷史場域”的某一“位相”或立場根據自己需要“互動主體地”隨意理解、選擇、設計、解構、建構或重構,以圖解自己的“在場生活圖景”和“歷史圖景”,以適應“時代和歷史的語境”之需要不斷地“退場”和“出場”,以至歷史地形成前後相互矛盾的馬克思主義“異質性”的不同“理論正規化”。如果這樣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確立的基本思想理論都當做“傳統的教條”、“異己的存在”逐一排斥,完全否定,把自己的“先入之見”、利益需要和價值需要帶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那實際上就是以個人主義、主觀主義、唯心主義先驗論、相對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否定一切的“否定辯證法”來取代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歷史辯證法和革命實踐辯證法,是將馬克思主義“碎片化”、“虛無化”、“幽靈化”並將歷史主體自身也同樣虛無化了。“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一些代表人物就是這樣以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來不斷“消解”和“解構”馬克思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原則和基本理論的。
藉口認識主體及認識客體的變動不居性,認識主體“前見”的主觀性以及多元認識主體交往實踐認識關係的複雜性、主體間性和價值關係多樣性、變動性,西方現代詮釋學對認識主體、認識客體、主客關係以及認識的“歷史語境”、“場域”作出了否定其同質性、客觀確定性、歷史必然性和連續性的片面理解,認為它們只有不確定性和異質差異性,只有非本質的外在偶然聯絡,根本談不上具有總體性和整體確定性。於是後現代學者只講個性偶然性,只講差異和“碎片化”,只講主體理解的主觀性和變動性,只講懷疑和否定一切,只講不斷地消解、解構和重構,以這樣的所謂“解釋學迴圈”來反對本質主義、理性主義、基礎主義、邏格斯主義和歷史決定論,這就完全陷入了主觀唯心主義的相對主義、虛無主義、個性絕對自由和唯意志論,當然也要把馬克思主義非現實主義化、非客觀真理化而使其陷入主觀主義的相對主義、虛無主義的“幽靈化”狀態。按照這種“幽靈化”的消解性解構和重構,有多少人解讀馬克思主義,就有多少種完全異質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態”,甚至連馬克思本人都不會有一定理論特質成熟而確定的理論形態。如此一來,馬克思主義就被解釋成個人隨意解釋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和烏托邦空想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的、革命的現實社會批判也就自然被解釋成純觀念、純心理的所謂“理性批判”和“意識形態批判”了,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也就只需作“文化的、人性化的、富有合作性的改良”也就夠了,這樣人類歷史也就只能終結於資本主義歷史階段了。但是,哲學的批判難道僅僅是這般因人而異的思想遊戲、語言遊戲嗎,現實社會客觀存在的事實、社會矛盾、階級矛盾以及歷史發展的規律是理論家們說“消解”就能夠“消解”沒的嗎?恐怕遠遠不是。
然爾,馬克思主義本質性、靈魂性的東西,它最為根本的思想和基本理論結論,就是以唯物史觀為基礎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現實社會批判和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主張,它的發展創新和理論演變絕不是庫恩所說的“正規化革命”。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能夠相互通約並且邏輯前後一貫的馬克思主義同一理論正規化發展的不同理論階段,或者說是同一理論正規化在其各個發展階段所表現出的不同理論型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本質上仍然屬於馬克思主義,而且保持著馬克思主義本質靈魂性的東西,仍然一脈相承地堅守著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根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理論主張。一句話,它不是與馬克思主義格格不入、不可通約的那種完全不同的“新的理論正規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規化革命”是相對於馬克思主義之前的舊的傳統思想理論而言的,是相對於各種非馬克思主義而言的,而絕不是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也不斷髮生著庫恩所說的“正規化革命”和理論質變。庫恩的“正規化革命”與“不同理論正規化不可通約”思想割裂了思想理論的批判繼承關係和歷史聯絡、現實聯絡,把不同理論正規化說成不同科學家、思想家群體完全立足於不同立場和視角並採取不同方法而建構的具有完全不同核心理論範疇、相互之間不可通約對話、性質也完全不同的理論,這實際上是割裂了思想家、科學家及其思想理論的歷史聯絡,否定了他們之間通過對話進行理論競爭的可能,因而恰恰是反歷史主義的,也是容易走上歷史虛無主義的。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期末論文
- 護士求職十字好看的簡歷封面圖片
- 關於個人鼓勵的勵志空間說說
- 標準車輛長期租賃合同範本
- 房子玄關裝修設計圖片大全
- 汽車的宣傳廣告詞
- 經典有個性的優美句子
- 有關成功的作文開頭
- 最好的學習英語的方法
- 被楊辣子蜇傷怎麼辦
- 膝上型電腦提示更換電池怎麼辦
- 美德少年個人事蹟材料
- 正規安裝施工承包合同模板
- 經常胃酸是什麼原因
- 職工車輛停放管理制度範文
- 廣西金線蓮的種植技術
- 芭蕾舞二級考級的視訊
- 女人經期痛經吃什麼水果緩解
- 簡單又健康的跳繩運動減肥法
- 醫院護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