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探析論文
節奏是自然、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突變。是用反覆、對應等形式把各種變化因素加以組織,構成前後連貫的有序整體,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不僅限於聲音層面,景物的運動和情感的運動也會形成節奏。 節奏變化為事物發展本原,藝術美之靈魂。相對論變化的結果。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探析全文如下:
【摘 要】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小學音樂更是培養兒童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健全學生人格的重要手段。節奏是音樂的最重要的基礎,也是音樂旋律的“骨架”。所以,節奏在音樂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分析和探索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的訓練方法和方式,對於兒童音樂興趣的培養,兒童音樂素養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
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就是節奏。所謂節奏,就是音樂中音的長短、強弱的組織形態。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節奏感是音樂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著名的音樂教學家奧爾夫提出了“節奏第一”的口號。奧爾夫教學法特別強調節奏訓練,奧爾夫本人提倡音樂教學應該以節奏入手。由此可見,節奏的訓練對學生學習音樂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一、開展課堂遊戲訓練節奏
現代教育心理學表明,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參與體驗、身心投入活動中,才能使學生學習狀態達到最佳。處於小學學習階段的兒童,其身心特徵表現為喜歡錶現自我,活潑,愛動,對未知的事物表現很強的興趣。從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節奏教學任務來看,其表現為節奏結構簡單、生活化、常識化、場景化,且充滿律動感。所以,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的訓練應該充分把握小學生這些身心特徵,充分分析音樂教材,瞭解小學音樂教材中節奏教學的特點、任務,把節奏與生活場景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儘可能地聯絡生活實際,使理論化的節奏知識變成非常生動和形象的東西。比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玩律動方面的遊戲,通過肢體有節奏的運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滿足學生活潑愛動、表現自我、好玩等等這些的特點,也就達到訓練學生音樂節奏的目的。比如,教師可以採用奧爾夫教學法,將學生幾人分為一組,讓他們隨著節奏搖擺身體,或者拍手、跺腳等等。也可以讓學生排成一排或者圍成一圈,進行手的舒展和前後的踏步。再如,將全班學生以6人為一組、分別扮演時針、分針、秒針,模擬時鐘走動的快慢來感受節奏。還可以由教師自創一些節奏,由學生根據節奏通過肢體語言摹仿表演出來。甚至由學生自己打出一些即興節奏,由其他同學來模仿表演等等方式,都能有效加強小學生節奏訓練。
二、運用詩歌朗誦訓練節奏
詩詞不僅詞句優美,而且飽含深情,還能夠使人產生豐富的想象。對詩詞的朗誦,本身就必須把握一定的節奏,所以小學音樂中節奏的訓練還可以用朗誦詩詞這一方法。教師可以找一些學生熟知的詩詞,飽含深情地朗讀或者帶讀,增強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力。要注意的是,在朗讀詩詞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隨著朗讀的節奏,用手拍打出節奏,讓學生更形象、更直觀的感受到節奏。比如:
× ×. × × ×― | × ×. × × ×|
遠 看 山 有 色, 近 聽 水 無 聲。
× ×. × × ×― | × ×. × × ×|
春 去 花 還 在, 人 來 鳥 不 驚。
學生在朗讀自己熟悉的詩詞中,不僅強化了學生對節奏的形象把握,又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協調能力。
三、模仿生活場景訓練節奏
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去創造音樂,從中取材,以自然聲音、現象、場景等為啟發元素,經過教師的即興創作,把節奏融合生活中,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節奏教學中,使學生形象的理解節奏,掌握節奏。通過模仿生活場景訓練節奏,能夠使學生在輕鬆自如的心態中來學習節奏,把生活場景融入節奏教學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節奏的積極性,更有利於學生直觀明瞭的學會掌握節奏知識,加深了學生對節奏的記憶和理解。比如,在教學生如何認識音符時,可以讓學生先找出生活中一些動物的走路姿態,然後根據動物走路的節拍把音符形象化表現出來。引導學生模仿公雞走“咔、咔、咔、咔”,馬駒跑“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等。教師再根據學生模仿的節拍在器樂上彈奏出來。教師還可以從生活中不斷挖掘哪些聲音長與短不同的律動,引導學生用熟悉的“象聲詞”讀出來、拍出來。如:
***1*** × × | × ×|| 讀作:咚咚咚咚 ***模仿心跳聲***
***2***×× 讀作:嘀嗒***模仿秒針走動的聲音***
***3***××× 讀作:咚咚咚***模仿敲門聲***
四、使用各種樂器訓練節奏
用樂器訓練節奏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樂器,懂得樂器的一般特性,會使用樂器。在課堂上,讓多名學生拿不同的樂器,讓一個學生模仿或即興拍打節奏,然後由不同的學生用器樂演奏出來。或者由學生用器樂演奏一組節奏,然後由其他學生用手拍打出來。或者,一部分同學朗誦詩詞,由另一部分同學用器樂演奏配音。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可以用同一種器樂將聲音長短和變化的節奏即興演奏出來,然後由學生現場模仿。還可以利用器樂,結合生活場景,由教師彈奏不同音符構成的音樂,然後學生根據音樂,模擬各種動物的叫聲或者動作,這樣既活躍了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的動作反映能力,更重要的是,也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把理論性較強、專業性較強的音樂節奏知識演變成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的形式,把純知識性的東西通過表演、模仿、遊戲等形式表現出來,用“動”的東西表現“靜”的知識,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在輕鬆自如的環境中學。只有調動學生參與,在各種活動遊戲中感受節奏、學習節奏、創造節奏,才能學好節奏,打好節奏基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創作能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