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音樂論文的範文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得以形成的關鍵階段,大學音樂賞析教育與素質教育對於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網路音樂對大學音樂教育的影響

  【摘要】網路傳播是一種又方便又快捷,又輕鬆又有效率的媒介,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網路音樂成為了網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網民總人數居世界前列,通過網路這樣一個平臺,簡單、通俗易懂,流傳較廣的網路音樂,正快速傳播和流行。大學生是網路音樂的一個重要的聆聽群體及傳播群體,網路音樂即能夠帶給大學生一些正面影響,但也不乏許多負面影響,因此,網路音樂對大學音樂教育有著較大的影響。我們應該從根本上分析利弊產生的根源,積極應對網路音樂。

  【關鍵詞】網路音樂;大學;教育;影響

  一、網路音樂概況

  網路音樂顧名思義就是網路上傳播流行的音樂,這些音樂作品比較貼近生活,容易讓聽眾接受,簡單、通俗易懂,流傳較廣的網路音樂以歌曲為主。網路是一個方便、快捷的媒介,傳播速度相當之快,只要在網路上上傳歌曲,不出一會功夫,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聽到歌曲。藉助先進的網路技術和最新的音樂內容,網路音樂吸引了眾多網民,尤其是廣大青少年。

  據統計,我國網民總人數已經達到了2.5億人,居世界第二位。這充分證明了我國已經具備了龐大的網路音樂的傳播及受眾群體,這是網路音樂得以發展的一個必要前提。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網路音樂才能夠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音樂文化力量而存在。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任何熟視無睹或有意迴避網路音樂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網路音樂理應受到音樂界的關注及社會的廣泛注意。

  二、網路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網路音樂對大學生的正面影響

  大學音樂教育以音樂鑑賞教育為主,在欣賞教學過程中,大多選擇一些愛國主題、倫理道德的音樂作品,如比如二胡曲《光明行》、歌曲《十送紅軍》等等。而網路音樂與學校的音樂欣賞曲目相比,網路音樂具有節奏明快、旋律新穎、配器時尚的特點,再加上一些畫面、視覺上的效果,更能吸引青少年,尤其是好奇心較強的大學生。所以很多大學生更願意通過網路音樂來得到美的享受。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較強,他們喜歡暢快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意願,網路音樂便成了他們最親密“夥伴”。

  網路音樂的流行對我們的大學音樂教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了網路音樂,老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向學生髮送要欣賞的音樂資料,或讓學生直接下載網路音樂,使音樂學習更加靈活,更加輕鬆。

  ***二***網路音樂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網路音樂能夠帶給大學生一些正面影響,但也不乏許多負面影響。

  1、影響文化知識的學習

  目前,有一些網路音樂的內容,與我們大學校園所倡導的陶冶學生情操、博學而篤志的校園文化相違背,流行的網路歌曲大部分是愛情歌曲,大學生髮育正處在成熟期,一些大學生對異性產生前所未有的好奇和興趣,聽多了這樣的歌曲,自然會胡思亂想,沒有心思上課。有的學生對網路流行歌曲達到痴迷的程度,因而上課還會偷偷戴著耳機聽音樂,聽課也是心不在焉的,一腦門心思全在想著歌曲的內容。這樣長期下去肯定會影響學業,導致無心向學。

  2、侵蝕學生的價值觀

  大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穩定性。我們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類社會?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學習生活?這些問題都會涉及大學生的價值觀問題。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際上就是如何正確地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如何實現自身的價值,而一些格調低下、情趣庸俗的網路歌曲,含有消極、頹廢、不健康的內容,比如網上曾流行的的《老鼠愛大米》、《好男人都死哪去了》、《紅塵情歌》等等。這些流行歌曲使大學生變得哀怨纏綿、多愁善感、意志消沉,思想墮落,它們在不知不覺中毒害了大學生的思想,侵蝕了他們的價值觀。

  3、降低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

  有些網路音樂粗製濫造,歌詞及配器都達不到一定的藝術水準,大學生如果經常聽這樣的音樂,勢必會降低他們的藝術欣賞水平。

  三、積極應對網路音樂的思考

  網路音樂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既應該清醒的看到網路音樂對大學教育的負面影響,也應該看到網路音樂對大學教育的積極影響,在大學生中傳唱的網路歌曲也有許多內容健康、曲調優美的,同樣充滿了正能量。例如《時間都去哪了》還有龐龍演唱的《兄弟抱一下》、慕容曉曉的《黃梅戲》等等,我們應該從根本上分析利弊產生的根源,,積極應對網路音樂。

  ***一***重視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

  大學的校園文化是一個大學生存和發展的特質所在,學校要充分發揮好校園網站、廣播電視、報紙期刊、專題講座、學術報告等各類校園宣傳的活動對大學生進行引導與薰陶,培養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大學文化所沉澱的大學精神,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對師生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塑造自我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其次,可以用多種多樣的校園文體活動充實大學生的生活,各種學生社團儘量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可以展示自我的平臺,如詩歌社可以舉辦各種主題的詩會,交誼舞社團可以組織大學生們舉辦週末舞會等等,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使大學生們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二***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品位

  審美教育包含兩重含義,一是以審美媒介為教育手段,一是以審美心理和人生的塑造為教育目的。大學的審美教育更應該把握好這兩重含義。在音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判斷能力,使他們能真正的辨別美醜,能在紛繁的網路歌曲中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醜,這樣就可以增強他們面對不健康的網路歌曲的“免疫力”。教師在音樂鑑賞教學中可以試著避免從音樂本身來談音樂和評論音樂,利用音樂與其他藝術的關聯進一步拓展大學生們的視野,例如,我們可以從音樂與道德的關聯來認識音樂的純淨與質樸;從音樂與哲學的關聯來了解音樂作者在音樂創作中進行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可能性;從音樂與繪畫的關聯瞭解其他藝術對音樂的濡染和滲透,從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審美心理和審美品位,淨化大學生的靈魂。

  ***三***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多結合網路教學

  當代大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因此,在大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網路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也把自己新的理念及思想放於網路之上繼續傳播,可以說網路的出現,促進了各種藝術形式不斷結合與嘗試,並給我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藝術享受,教師利用網路教學,讓大學生們在音樂這個領域可以充分享受網路帶來的資源,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網路音樂,進行作品藝術特色評論,引導大學生自己去評判一首網路音樂的好壞。

  四、總結

  進入新世紀,大學音樂教育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尊重學生個體發展,倡導學生自主,個性,創造性發揮的理念為網路音樂教育這一新路徑上的延伸應用提供了新的教育發展的思想準備。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者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影響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我們應該充分的利用網路這種又方便又快捷,又輕鬆又有效率的媒介,讓大學音樂教育更好地為培養大學生品學兼優、德能並進的育人理念服務。

  參考文獻:

  [1]胡斌.網路音樂的多文化視覺研究[J].人民音樂,2002年.

  [2]曾遂今.音樂網路傳播與當代人的音樂觀[J].中國音樂,2006年.

  [3]侯琳琦.網路音樂――新興的藝術形式[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

  [4]姚琦易柯.網路音樂的現狀分析[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

  [5]楊春圃.網路音樂研究之檢討[J].蘭州大學學報,2005年.

  [6]康康.網路音樂傳播的特點及創作觀念[J].新聞愛好者,2011年.

  篇2

  淺談大學校園音樂文化的開發與建設

  【摘要】近年來,隨著建設和諧校園、人文校園、生態校園的不斷提出,大學校園音樂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受關注。大學校園音樂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陶冶學生性情、愉悅身心,而且能廣博其知識、完美其品格。因此,我們應通過加深對校園

  音樂文化的認識,大力加強大學校園音樂文化的開發與建設。

  【關鍵詞】校園文化;校園音樂文化;音樂教育;教育設施

  一、大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現狀

  我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總體上來說起步比較晚,近些年來,與以前相比雖然有了較大改觀,但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樂觀,仍存在許多問題。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重形式輕內容。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多流於形式和表象,隨意性很強,並沒有從根本上引起足夠重視,在認識上流於膚淺。“藝術教育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還普遍存在。2 發展不平衡。雖然有少數學校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大部分學校還存在不少問題,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不平衡。3 缺乏正確的研究理論作為基礎。校園音樂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通過隱性教育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由於我國音樂文化研究在我國的發展尚未成熟,學生學習興趣很高,但不知學音樂目的為何,也不知怎樣學、學什麼,學生不瞭解校園音樂文化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因此也阻礙了我國大學校園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二、大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地位、知識水平及年齡的不斷增長,大學生追求的不僅是知識,使他們更傾向於追求高尚的文化生活,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大學校園音樂文化的獨特效能滿足學生的這一需要,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提高其綜合素質、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極為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育功能。音樂是聽覺的藝術,也是情感的藝術。

  ***二***娛樂功能。校園音樂文化的娛樂功能在於學生通過音響的感知喚起人們美的感覺,感受到它好的內容和本質,從而引起人們愉悅和喜愛的那種性質,對學生的情緒產生調節作用。個人在這種集體音樂娛樂互動中,能夠以沒有壓力的方式演奏音樂、感受音樂、交流音樂、體驗音樂,從而獲得許多有利於精神健康和身心快樂的好處。

  ***三***導向功能。儒家音樂觀認為音樂的社會功能“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可高度概括音樂的導向功能。音樂的導向功能主要表現為思想導向、情感導向和行為導向。例如我們通過欣賞故事片《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它樸實無華的語言,真摯深沉的情感,加之優美動聽的旋律,表達了中華兒女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同學們通過欣賞這首樂曲在思想上能夠加深對祖國的認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並在行為中表現出愛國主義傾向。

  ***四***激勵功能。校園音樂文化同時具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能夠通過音樂的隱性教育,產生一種催人奮進的積極作用,激勵學生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加強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並激發每個學生巨大的學習和工作熱情。

  ***五***凝聚功能。校園音樂文化活動集體歌唱的形式、集體欣賞都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追求和樹立一種群體的共同價值觀,從而對青年學生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把青年學生的行為繫於一個共同的文化精神上,加強師生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榮譽感。

  ***六***環保功能。校園音樂文化的環保功能主要是指通過音樂文化的傳播,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影響青年學生的環保行為。

  三、大學校園音樂文化的開發與建設

  大學校園音樂文化在培養、塑造學生的優良品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大力加強大學校園的開發與建設,將音樂置於大學校園文化來認識,浸透於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充分利用大學校園的自身條件,開發學生的音樂潛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在音樂薰陶和實踐中學習、欣賞、體驗、感悟音樂,把音樂作為一種文化來學習,從而把青年學生培養成有文化、有素質、有品位的“文化人”。

  ***一***充分發揮普通音樂教育在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音樂教育涉及的知識較為寬泛,數、理、化、文、哲、史無不滲透。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應注重拓寬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欣賞音樂。

  ***二***高度重視研究在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校園音樂文化是影響學校、學生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它能影響廣大青年學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狀態。

  ***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設施在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中的傳播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逐步採用了各種先進的現代教育設施,我們應結合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加強校園音樂文化環境的開發和建設,創設濃厚的校園音樂文化氛圍。

  ***四***充分調動校園音樂文化活動在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中的促進作用

  音樂來源於生活,只能在實踐中才能體現音樂文化內在主體的精神品格。我們必須開發和挖掘學生的各種藝術潛能,開展多渠道、多途徑、高品位的校園音樂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校園、走向生活,在校園音樂文化中營造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舉辦“校園歌手大賽”、“校園舞蹈大賽”、“校園器樂大賽”等活動,以及舉辦積極健康向上的、高雅的大型文娛活動與節目慶典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愛好,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

  ***五***大力加強大學生藝術團在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中的帶頭作用

  大學生藝術團是學生文藝活動、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的重要載體,我們應大力加強大學生藝術團的建設。通過大學生藝術團的建立,堅持高質量的教學和管理,優化青年學生的審美意識,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讓那些高品位、優秀的音樂精品來薰陶和感染藝術團的青年學生。

  總之,大學校園的音樂文化建設是弘揚現代大學精神,建設人文校園、生態校園、健康校園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僅豐富了廣大青年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學生們的審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強化了與優良校風相一致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同時也滿足了廣大青年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大學生提高素質和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是高等院校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校園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校園音樂文化的開發與建設,為我們建設具有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特色校園文化的大學邁出新的一步。

  參考文獻

  [1]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2002

  [2]沈旋等,西方音樂史簡編[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篇3

  淺談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模式

  一、引言

  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和理念和不斷更新,對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模式、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中國大多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多數音樂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流於形式,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液比較注重,很難達到開展音樂教學課程的目的,對於學生氣質和個人修養的提升作用也不甚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探討全新的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和策略,對改善教學成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二、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意義

  當前高職院校音樂教學課程的開展作用和意義研究較為深入,其中最為明顯的當屬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用和對院校社會形象的改善作用。在高職院校教學中開展音樂教育可能能夠同時促進學生道德、文化、素質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發展和提升,對於個人修養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研究顯示,[1]音樂素養能夠促使高職院校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還可改善大腦思維的靈敏性和發散性,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個人素養、促使其各方面綜合發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對學校的社會形象改善作用顯著。作為向社會輸送高技術、綜合能力強的人才的基本平臺,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而開展音樂教育不僅能夠增強高職院校的競爭力,還可提升其社會形象及影響力,進而達到改善學生音樂知識和文化素養的目的。

  三、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儘管高職院校音樂教學課程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為明顯的問題有教學方法不明確、教學思想陳舊、教學目標不明確等。第一,教學方法不明確。教學方法不明確是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問題之一。現階段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模式僅僅是採用既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但是並不符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和院校特色。大多高職院校均存在此類問題,對於如何有效地開展音樂教學的研究尚淺,缺乏深入的、系統化的認知。

  另外,不同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的任務和目標並不能照抄照搬,從而導致教學方法不夠明確,且教學模式陳舊,難以真正滿意高職院校學生音樂教育的實際需求。第二,教學思想陳舊。教學思想陳舊是另一項比較常見的問題。對於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以及學生而言,均不夠重視非本專業意外的課程內容。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和教師均認為音樂教學與其應當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並無明顯關聯,而學好音樂課程對於自身專業成績的提升並無明顯影響,甚至會浪費自身專業學習的時間。[2]因而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和教師均忽略了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由此可知,陳舊的教學思想對於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順利開展無疑是一項重大的阻礙,亟待解決。第三,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目標不明確對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成效可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目前仍然存在較多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採用常規的教學模式的現象,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只是隨意敷衍,甚至很難考慮到學生真正的音樂學習需求。然而,教學目標不明確也會在另一方面影響高職院校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正因為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存在上述問題,因此急需對其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才能達到理想的成效。以下是針對某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經驗總結,以饗讀者。第一,引入競賽教學模式。競賽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引入的根本目的在於不斷改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教育成效。首先是開展教師和教師之間的競賽教學,請學生對最喜愛的教師進行評選,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其次是開展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競賽學習,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護理學生良性競爭,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成效,達到改善教學質量的目的。第二,引入音樂欣賞模式。將音樂欣賞模式引入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可以在無形中提升學生音樂美感,對節奏以及旋律的控制和感悟能力也隨之不斷提升。

  如在欣賞《感恩的心》樂曲的同時可以配上感恩父母、感恩愛人、感恩世界等主題的圖片;在欣賞《命運交響曲》時可以配上抗洪救災、地震等相關視訊,使學生在欣賞旋律的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樂曲的內涵,可顯著提升其精神境界。第三,突出特長培養。突出特長培養在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中具體的實施策略為:其一,根據不同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和音樂基礎進行分層級指導,對於學習興趣濃厚、音樂基礎較強的學生可教授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否則給予基礎的知識和技能指導;其二,建立完善的特長培養教學模式制度,首先通過完善考核制度和思想教育使學生意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然後根據考核結果實施突出特長培養教學模式。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上述分析可知,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須意識到音樂教育對學生和院校的積極意義才能明確對當前音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深入挖掘的重要性,也才能主動地對音樂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更為符合高職院校學生音樂學習的需求。此外,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工作者也應當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創新、積極探索,才能達到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李蕾.創新教學模式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5***13***:169-169.

  [2]劉昱.高職音樂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藝術教育,2015***6***: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