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小學語文教育在農村地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教學方法單一、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沒有獲得很好的有機統一,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很難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探析農村小學語文教育》

  摘 要:近些年來,農村基層學校的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替代了簡陋的磚瓦房;配套全新的桌椅替代了破舊的板凳;圖書、文體器材、教學儀器也與時俱進。但農村地區小學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師資力量、家庭環境因素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小學。筆者根據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經驗,為改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以及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在此提出了改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文教育 對策

  一、引言:

  農村地區的教育是國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十二屆三中全會都有提出要大力提高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小學語文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育在農村地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教學方法單一、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沒有獲得很好的有機統一,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從事農村基層語文教學多年,發現農村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均弱於城鎮學生,一方面教師的教學方法滯後,語文教育缺乏人文關懷,另一方面農村學生家庭貧困,難以給孩子提供課外語文輔導。因此,改變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提高教學效率迫在眉睫。[1]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育存在問題及其原因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育存在問題

  1.傳統的教學方法佔主導

  現行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主要任課教師佔主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以接受知識為主,與教師大多是進行單向交流,雙向交流不佔主導地位。教學資源相對簡單,通常是書本、黑板、筆、紙張,多媒體教學的功能未能真正發揮作用,多數情況下學生只是聽錄音、看視訊。

  2.小學語文教育缺乏人文關懷

  雖然“素質教育”以提倡多年,但是農村的小學語文教育仍擺脫不了應試教育模式,採用的教學方法只是用來應對考試。語言工具的訓練與人文教育未能得到有機統一,面對新教材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自覺替學生去發現,忽視了學生思考過程和方法的培養。[2]

  3.知識提供者單一

  在農村小學,語文任課老師成為學生唯一的語文知識提供者,家長缺乏足夠的知識水平和經濟條件給孩子語文知識的積累。而一般城市小學,所在校方會邀請知名教育者或者文學家給學生開展特色講座,進行文學薰陶;家長有經濟能力給孩子購買語文課外讀本,如安徒生童話等,這些都有助於豐富孩子想象力和文字感染力。

  4.缺乏學習興趣的培養

  大多農村孩子受學習環境所限,他們除了在學校能夠感受到學習氛圍外,其他場所都難以得到學習氛圍的薰陶,他們除了在學校一點學習時間,沒有任何可提供他們的學習場所,加之,家長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和對孩子學習重視不夠,缺乏對孩子學習的監督,致使孩子的學習興趣難以得到培養。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1.農村地區教育條件落後

  農村地區的經濟落後造成教育條件的落後,師資力量不足影響教育質量。受過正規師範教育的年輕老師不願意留在農村地區任教,導致農村小學教師年齡老年化,對於上了年紀的教師,雖然他們也在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也在不斷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思維、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但由於受年齡侷限和自身知識結構的老化,他們的教育方法還是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求。

  2.學生家庭經濟困難

  學生家庭經濟水平偏低,家長文化水平不高,業餘時間難以給學生做課後讀寫訓練,而小學語文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能力。農村學生家庭也沒有經濟能力給孩子聘請教師進行課後輔導,很少給孩子購買語文課外讀本,學生語文學習時間只在課堂中。此外,學生在業餘時間把精力放在玩耍和幫助家庭做家務上,語文基礎積累訓練不足。

  三、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對策

  1.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一般是主動的,通過提問學生來考察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而在開放式的教學體系下,要改變這種身份的限制,讓學生提問教師。在學生的提問中,學生

  必然要總結問題,只有具備一定的基礎才可能提出問題,教師通過為學生解答問題,解決了學生的疑惑,而且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問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另外,通過雙向交流、教學互動不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而且能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精心備課,將學生情感引入意境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一般故事簡短,語言表達易懂,但卻蘊含著動人的情感,而小學生由於年齡和心理的因素,對於課文中的情感因素,難以準確無誤的把握和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候準確把握,並通過有效的方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傳達給學生。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天冷極了,下著雪,而小女孩卻“光著頭赤著腳”在街上走著,這時可以讓學生想象,如果冬天你也不帶帽子,不穿鞋子在路上走是什麼感覺?通過想象的方法,讓學生理解課外思想內容,體會小女孩的悲慘生活。

  3.加強與家長溝通,共同督促提高學生語文水平

  農村小學的家長由於受教育程度低,家務繁忙,則把孩子完全交給學校,缺乏和老師交流溝通。因此,教師必須積極主動保持與家長聯絡,鼓勵他們督促孩子學習,儘量配合學校老師教學工作。小學語文教育中,字詞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之外需要家長適當監督孩子學習,教師和家長共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水平。尤其是對留守兒童,教師不但要關心他的學習,而且要多關注他的生活便且與其家長多溝通。

  4.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法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鳥的天堂》一課,我先讓學生談談:你知道什麼叫天堂?在你的心目中天堂是什麼樣的?然後放錄影片;瞭解“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後再引入課文讓學生預習課文。其次,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如:故事會、演講比賽、學當小導遊、小售貨員等。通過這些活動,既鍛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又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要改變這種面貌,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從觀念上徹底更新,樹立終生的信念,強化課堂對話意識,機智調控課堂,正確對待新課改,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曉榕.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運用環境教育的研究[J]. 考試周刊. 2011***45***

  [2] 李靜. 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能動性的策略[J]. 文學教育***中***. 2011***0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