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相關論文

  小學語文教育應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加強文學教育;讓教育迴歸生活,不斷滲透創新教育,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不斷上水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初探》

  摘 要:語文是學習、工作的基礎和工具,語文教師必須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能力,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全面發展

  語文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乃至各種能力上起著重要作用。素質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於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活潑、主動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教育,體現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原則。素質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主張學生生動活潑地自主學習語文,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不是督促學生做大量應試篇章或練習冊,而是要積極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多寫課外筆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習慣和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從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一、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小學生素質發展

  與傳統的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更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為社會的發展而服務。因此,語文教學的目標應圍繞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去設定,變單一化為多元化,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乎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要充分深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和智慧訓練,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科學思想和科學作風的教育等,促使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2***重視小學生的美育教育,培養審美能力。美育對人的修養與陶冶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不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義而且在語言文字上是相當美的。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我們很好的利用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機地滲透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形成對美好純潔事物的嚮往,對祖國美麗山川景物的熱愛,對人物的崇高品質和堅貞精神的讚歎,對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對醜惡事物的憎恨等等,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感染和啟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醜惡的能力,培養他們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審美觀和審美理想。

  ***3***加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當今社會非智力因素對一個人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現在對心理因素的培養呼聲越來越大,教育要面向現實,面向未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心理因素的培養。注意對學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競爭意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4***加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在教學中要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鍛鍊,增強學生的體魄和體能。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中腦、眼、耳、口、手並用,在身心和整體活動中協調其身體器官的和諧發展,以利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既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重要陣地。小學生年齡小,自制能力較差,對世事的接觸較少,對五彩繽紛的世界有很強的注意力。教師要讓學生樂中學、學中樂。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一般採用課端激趣、課中持趣、課後達趣等形式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獲取新知的慾望。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生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而長期養成的一種學習的自覺、自動的行為傾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培養學生具備以下良好習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加強學法指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教學方法的改革。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小學語文進行中,要特別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強化學法指導,力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開啟語文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教給學生預習方法,促使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講課前,提出深淺恰當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在課前就能根據要求動腦、動手、動口,初步領會課文內容。找出疑難問題,上課時再聽老師講解,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學習也就積極主動了。

  其次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一是讓學生學會理解詞語。二是讓學生理解句子。因為理解句子是讀懂課文的基礎。在教學時,老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學生自覺能力。通常採用抓關鍵詞理解句子和結合上文理解句子。三是讓學生學會分段和歸納段意。分段和歸納段意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學生掌握其方法規律。就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記敘文而言,分段一般按時間順序、按空間變換、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按問題或事物的不同性質、按總分關係的結構、按空行為標誌等劃分;概括段意一般按縫合法、摘引法、取主法、標題法、合併法等進行。四是學會歸納中心思想。通常從課題人手、從理解作者議論和抒情的部分人手、從理解時代背景等方面進行歸納。五是教給學生自己評價學習效果。讓學生學會自己出一份試卷考自己,出題前教師把出題的原則和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感受答題難,出題更難。這樣不僅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梳理知識、分析總結,鍛鍊了思維能力,真正達到了複習的目的。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