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自考論文

  許多數學教師對撰寫教學論文感到迷茫,甚至有牴觸情緒,分析原因,惰性、無從入手、半途而廢是主要原因。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沒有積累,沒有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動起筆來就力不從心,更談不上用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範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全文如下:

  【論文題目】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建議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應該注意小學數學課堂對話這一教學模式,以教學對話為切入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對話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幾點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對話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根基,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教師應該以教學對話為切入點,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過分注重教師引導

  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模式下,教師引導式的話語佔據了過多的課堂時間。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較多,教學任務較重,所以數學課堂的教學時間就顯得尤為寶貴,以至於不少教師為了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跟上學校制定的教學進度,不得不採用引導式的數學提問方式。

  雖然引導式的提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可是因為有了教師的導向,所以學生的思維會不自覺地跟著教師的導向走,不能有效地鍛鍊學生的獨立性和發散性思維。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不多,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教師不得不點名,讓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來回答問題,以保證回答的正確率。所以說,在這樣的教學對話中,學生真正能收穫的東西並不多。

  2.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不少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師提出的問題針對性不強,學生沒有探討的慾望和積極性。長此以往,這必然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消極作用。此外,部分教師不能準確地表述問題,以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經常會出現教師生氣、學生沉默的尷尬情況。除此以外,小學生比較害羞,如果教師不鼓勵他們的話,他們一般不會主動回答問題,這也是造成當前課堂對話教學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3.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在當前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課堂上經常看到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而學生“呆若木雞”地聽、被動地記筆記、死記硬背知識點。在這樣高壓的學習氛圍下,學生的學習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改善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模式的建議

  1.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其實,這也是高質量的課堂對話教學模式的要求。學生只有暢所欲言,才能真正表達自己的想法。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於快速發育期,他們經常會湧現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但卻“非同凡響”的想法。因此,教師必須鼓勵和保護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讓學生能夠自由成長,不能給學生設定太多的條條框框,否則只會約束學生思維的發展,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

  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因為年齡等原因,能較快地接受教學情境內的知識。舉例來說,在教學加減法內容的時候,筆者就通過教學情景,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筆者首先營造一個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學生們,今天老師七點鐘就起床了。起床之後,我收拾房間、洗漱、整理東西,一共用了半個小時。接下來,同學們,你們可以幫老師計算一下,我是幾點出門的嗎?”筆者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學生不僅能夠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學生得出答案之後,筆者又讓小組進行討論每一個小組成員每天花在上學路上的時間。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模式對於學生的學習效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筆者相信,只要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師一定能夠真正利用好課堂對話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