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系統複習方法

  課後複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與遺忘鬥爭的有力武器。那麼如何抓好這一環節,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供大家參考。

  

  ***一***辦手抄報:建立系統的知能體系

  語文課是以課文和單元作為結構單位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採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課文教學結束馬上又轉入下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和訓練的能力是呈相對的一個個點狀或塊狀的,沒能形成大綱所規定的一個相互聯絡的系統的網路。

  語文複習則應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對一個單元、一個時段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訓練,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和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訓練和提高所規定的能力。

  基於此,每學完一個單元,我就讓學生以該單元的知識點為內容,辦手抄報。具體內容不作要求,由學生自己確定。選好內容再配上圖案,添上色彩,一張張精美的複習手抄報就誕生了。

  然後,老師從中挑選辦得好的,張貼在教室的牆壁上進行展示,學生就會主動去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了再鞏固、再瞭解。

  ***二***寫日記:推動綜合能力訓練

  訓練是複習課的主要教學活動形式。那些題海戰術、“炒冷飯”、機械性重複訓練等等,是訓練中的弊端。怎樣才能在複習課的訓練中提高複習效率呢?遷移,是以對過去教學內容和訓練能力的複習為基礎,向新的複習內容遷移,向其他方向擴充套件。

  這種複習方法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複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能力的做法。複習課實踐顯示,使用遷移的複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時,學完一個單元,我就讓學生寫複習日記。在寫之前,我要求學生必須將本單元的知識點寫進去,然後談談自己的看法、感受。學生在寫之前,必須複習教材。

  這樣雖然目的是複習,但形式不一樣,內容也有深華,學生樂於接受。但是,日記寫好後,老師必須選一些寫得好的在班上朗讀,指出好在哪裡,還要注意哪些地方。這樣既避免了機械的抄寫,又提高了習作能力。

  ***三***玩遊戲:彌補過去教學的不足

  由於教師對課文和單元所規定的教學重點和任務的理解不同,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時教學中,有一些該講的內容沒講是在所難免的。

  雖然在學生作業和輔導時教師已知道這些缺漏,因為要趕教學進度,有些也沒有或來不及補充講解。複習課上針對這些缺漏必須予以補充,以求得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掌握。這

  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和他們玩“擊掌傳袋”的遊戲。如教完十二冊一單元后,我讓每個學生根據第一單元的內容出一道題,然後告訴大家這個遊戲的具體玩法,一聽到玩遊戲,又能考別人,學生的興趣一下子來了,躍躍欲試。

  題很快出好了,並裝進了袋子,“擊掌傳袋”的遊戲正式開始。我一喊停,袋子在誰的位子上,誰就上來抽題,答對了可以回到座位上去,沒答對的,有上一個小小的懲罰,就是代替我擊掌,如此反覆,課堂氣氛出來了,知識也在不知不覺得到掌握。很多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多麼希望再上這樣的語文課。”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與技巧

  一、小學語文教師要狠抓學生的基礎。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好語文不容易,一定要從基礎抓起。漢字的書寫自有他的一套規律,偏旁和結構需要相對集中,教師教授的時候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並且讓學生自主去觀察,自己去感悟體會,從而把字寫好。

  寫好字的同時,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握筆和坐姿,並提醒學生要注意寫字衛生、擺放好文具等。在寫字的過程中,教師要親自做示範,尤其是學生不易寫好的筆畫及容易寫錯的部分,教師要做好表率作用,把字寫規範、寫端正,寫美觀。

  二、小學語文教師要抓好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課程標準也提倡學生多角度思考,有創意地表達。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的形式上進行創新,可以齊聲讀,也可以分組讀,還可以領讀,分角色朗讀等,萬變不離其宗,所有讀的形式都是為了達到提高閱讀質量,拓展思維空間的目的上。

  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方面會用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筆者建議教師在閱讀部分在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從而倡導合作、自主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另外,教師也要給與學生相應的指導。

  對於那些如果教師不進行梳理和傳達,學生就無法自主獲取知識和技巧的內容,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反覆嘗試,讓學生習得知識。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自己去反覆地讀,最終還是悟不出正向的東西,那隻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最終也沒有辦法達到教師的需求。

  當然, 學生也不能只是侷限於單純的地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教師還應該在領會內容和表達情感的過程中進行引導和解讀。教師也要下大力氣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問題的提出要有價值的思考價值,同時也能激發出學生的興趣。

  其次,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教師一起進行概括和總結,從而明確思考的軌跡,讓學生初步具備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的能力。

  教師在解答學生的提問時,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這生的閱讀實踐,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悟出答案。教師可以請不同的學生來回答同一下問題,通過分析和比較來得出正確的結論。還可以讓學生一問多解,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決的辦法。

  三、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一定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其寫作的自信心,讓其樂於書面表達,按照自己喜歡的形式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從而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而有趣的內容。教師讓學生嘗試在寫作中運用自己平進積累的語言材料,尤其是一些新鮮感強的詞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三年級是學生寫作的入門期,此時學生剛剛開始寫作,無從下手,不會寫作的情況很正常,教師要下大力度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不斷地對學生加以肯定和讚揚,從而使他們自發自覺地進行練筆,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讓學生學會了觀察,他們才會成為生活的有心人,從而獲得較為真實、深刻的第一手材料。到寫作的時候才會有話可說。觀察的方法就是利用的我們的五官來進行,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舌頭嘗,用鼻子嗅,用手去觸控……

  此時,教師可以藉助教具教學,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觀察的好習慣。從而積累大量的素材,等到寫作文用的時候就不發愁了。

  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語文庫的構建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沒有大量的詞語積累, 學生的習作很難做到妙筆生花。

  所以,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善於積累的好習慣。而三年級的小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所以需要教師有極大的耐心來肯定和督促學生,從而幫助他們積累好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積累本,專門記錄一些名言、古詩詞句和兒歌,並進行定期展出。教師還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比如定時開一下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等。

  教師要給學生多創造一些旅遊和外出的機會,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學生獲取了真實生動的素材,長此以往,就可以幫助學生不斷完善素材庫,使作文更加生動起來。

  最後,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保護並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維的翅膀,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一些情境,引發學生的想象。比 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編寫童話故事,

  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可以讓一個小組共同編一則故事,讓學生自主學習,獲得表現自我的絕佳機會。筆者在講授三年級的作文時,主要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信心為主,所以一般給學生的作文題目很寬泛,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自由發揮地寫作。

  初學寫作的學生寫作水平一定不高,教師在批改作文的時候,一定要善於發現文字中的閃光點,多給學生幾個小紅花,多讓學生髮言鼓勵,從而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有感情的作文才顯得充實而有內涵。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在行文中抒發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多寫一寫自己有話可說的題目,比如《說說我的心裡話》《我想對媽媽說》,讓學生能夠用文學這種筆法表達自己的喜悅、憂傷和委屈……

  教師也要下力度培養學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先從基本的字上,力求每個字都正確,再從用詞上,要準確,然後從句子上, 要通順,最後段落要規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