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發表一篇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對某個科學領域中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後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理論文章。如果,那到底要怎麼做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這方面的資料,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一、確定自己的學術論文專業和分類方向。

  二、查閱期刊,尋找合適自己學術論文的相關期刊,並對其規範性,合法性,及專業程度進行綜合的瞭解和考評。

  三、尋找代理機構或者雜誌社。在此雜誌之家網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確認其合法性,正規性了,對於這些機構,雜誌社也要做一個全面的瞭解和考評,並作出慎重的結論。

  四、達成協議,支付定金。然後按照編輯或者審稿專家的意見對學術論文進行修正。

  五、收到用稿通知後,付清餘款。學術論文成功發表之後,雜誌社或者相關機構會給你寄去樣刊。

  六、收到樣刊,確認自己的學術論文已經成功發表。***記得確認期刊是正刊,併到知網去查詢下有沒有被收錄***

  關於情緒的學術論文

  關注情緒,撫慰情感

  [摘 要] “情緒教學”可以起到引導、訓練的教學效果,讓小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數學素養以及塑造美好的心靈. 所以積極的、啟思的引導方式會帶動學生的興趣和快樂感,互換角色的匯入則會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探究新知,而怡情的匯入則是情感上的撫慰,能讓學生自發探究、自主獲得.

  [關鍵詞] 情緒教學;小學數學;匯入對策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教”和“學”的主體,也是有情緒、有情感的人,因而課堂教學活動不是單純的數學知識的探究、數學資訊的交流,也會有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情緒的溝通、情感的交流. 而且據現代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因素中情商往往會佔到四分之三的比重,這是因為積極的、向上的情緒可以帶動人們內心最深層的動機和慾望,讓人的知識能力、品德意志都朝更高的目標前進.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可以採用“情緒教學”和積極引導、啟思引入、怡情培養等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參與情感體驗活動的積極性,也會讓課堂更加和諧、高效地進行. 下面,筆者就課堂匯入中“情緒教學”的應用談談自己不太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積極引導,快樂學習

  奧地利著名教育家布貝爾曾經這樣說道:要想真正擁有明顯的教育效果,往往不能依靠教育目的或教育意向,而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的相互接觸. 尤其是積極的情緒接觸,無疑可以讓學生在興奮、快樂的狀態下學習,避免消極、被動情感所帶來的缺乏信心、缺乏興趣等負面情緒的影響. 因而,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面地考慮學生的情緒、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並採用積極引導的匯入策略,讓學生在學習開始就有良好的、輕鬆的、高興的情緒體驗,萌發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無壓力感,更樂意地參與數學教學過程.

  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數學“找規律”時,由於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對簡單的兩種不同事物的組合搭配規律問題進行研究,所以我在匯入時就安排了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引入,讓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而且有很強的“我能行”的情感要求. 首先,我問學生當早晨鬧鐘響了你會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學生有的會說洗臉,有的會說上學等,答案五花八門. 當我給出答案:早上起床應該是先穿衣服,而且會為不知道怎麼搭配穿著而煩惱時,學生們笑得非常開心,有的學生甚至開始說:“我會搭配,我的衣服都是自己選擇的. ”這時我說:“同學們這麼有愛心就來幫幫老師吧,給老師提供最多的搭配方案好不好?”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 “好”. 接著,我將五件上衣、三條褲子和一條裙子的圖片貼上在黑板上,學生就開始積極地進行搭配重組. 當然,這其中應考慮到要求――最多的搭配方法,所以學生也會對自己的搭配種類進行思考、探究. 並且,在愉快的情緒中和想要快點幫助老師合理穿衣的心態下,全面參與到由具體生活到抽象數學的探索和交流活動中,最後會得到數學規律中的不重複和不遺漏原則.

  啟思匯入,鼓勵發現

  著名的思想教育家孔子曾經提出了質疑是思考的開始,也是學習的開端的觀點. 的確,當疑惑在頭腦中形成時,我們每個人都有想解開它的慾望,而這一點在小學生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 尤其是當學生在對事物展開研究之前,發現自己所固有的認知中居然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會更加強烈. 其內心的整個情緒都被為什麼佔據,迫切地想要在奇妙的探究過程中解疑解惑. 因此,教師可以採用啟思、質疑的情緒教學,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發現欲,以及靈敏的思維.

  如,教學第五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一上課我就採用啟思匯入,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的疑,從而讓學生專心致志、興致盎然地開始認識新的數學知識. 首先,我出示了學校旁邊的一塊三角形空地,並對學生說:老師剛剛接到學校通知,讓我對這塊空地進行測量,看看面積有多大,能不能用作籃球訓練基地. 我想聽聽大家有什麼好的測量意見. 學生看到這個問題時都感覺很為難,因為可以輕易地測量出三條邊的長,但不能計算出面積是多少. 此時,學生既有一種想要建立籃球場的慾望,又有一種束手無策感,從而對將要進行的三角形求面積的教學活動產生迫切的心態,同時夾雜著求疑解惑的需求. 這時,我對他們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相信大家都想解決這個問題,對不對?”學生高聲回答“對”. “好,現在老師這裡有很多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大家動手拼拼看,看能不能拼成我們以前熟悉的可以計算面積的圖形. ”學生馬上開始調動自己的思維,看看什麼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接出以前熟悉的圖形. 在這個動手過程中,他們會發現兩個重合的三角形才能組合成規則的圖形,且拼成的圖形是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此時,我會豎起大拇指鼓勵他們真棒,學生在被認可的鼓勵話語中,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而且這種採用啟思的匯入可以讓學生感覺到一種壓力,一種解答疑惑的必須感. 而當學生的情緒中出現堅毅的克服難題的主動性時,探究數學問題就變成了自覺的需要,而且在成功解答問題後會更加開心和快樂.

  角色互換,素養提升

  課標要求:學生是課堂的核心,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 而在過去,課堂由教師主宰著,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學習主動需求都是一種限制. 所以,現在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就採取角色互換的匯入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樹立起自己就是學習主人翁的意識,那麼對於課堂中高效的學習和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都有積極、重要的作用. 不但可以讓學生在情感上有成功感、滿足感,而且在實際教學中也會有很多思維的火花、驚喜的發現,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會得到培養.

  例如,我在教學五年級的“分數的性質”一課時,就結合實際安排了角色互換的匯入活動. 課堂開始,我先拿出36本作業,邀請一位同學代替我給大家進行分發,要求是全班學生分成的三個組中,第一組得到的數目是總數的三分之一,第二組則得到總數的六分之二,第三組得到總數的九分之三. 當學生看到要自己來完成這個發作業的任務時,眼睛都睜得大大的,互相商量著每一組具體需要發多少個作業本,有的開始利用小棒來進行實驗,有的則用數字進行計算……此時,沒有過多的匯入語言,學生自動進入角色,開始了數學自主探究的動手過程. 經過小組內的合作,學生紛紛舉手表達了自己願意來完成這項任務的意願,於是我請他們上來演示並談談自己的發現.   生1:我通過對36先三等分後取其中的一份,然後再對36六等分後取其中的兩份,接著對36九等分取其中的三份後發現,取出的數字都是12.

  生2:我是通過畫圓,以圓為整體,分別對其九分之三、六分之二、三分之一後進行研究,發現它們都可以看做是圓的三分之一,所以在對作業本進行發放時,只要每個組都發36的三分之一,即12本就可以了.

  當課堂進行到這裡,學生在合作觀察、動手探究中已經對新知有了一定的體驗和收穫.

  怡情引導,情感昇華

  心理學家布魯納在自己書中曾寫道:學生建立最好的學習動機,就是源於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材料或是內容感興趣. 如果一個教師可以運用怡情匯入,在課堂開始就給學生建立愉快的學習情感、感興趣的學習氛圍,那麼學生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學習激情也會被迅速點燃. 並且,教師所提供的數學內容十分有趣,學生就會在內心豐富情感的帶動下,更好地完成數學知識的認知過程.

  例如,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我就先出示了學生每天都佩戴的紅領巾,並給大家簡單講解了紅領巾的由來,告訴他們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寄予了祖國對大家深深的期望,期望他們可以好好學習、茁壯成長,將來可以報效祖國. 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我的介紹後,內心充滿了濃濃的愛國情感. 不但樹立了愛國思想,也有了堅定的學習信心和勇氣. 接下來,我讓學生感知紅領巾有幾個角,國旗上的星星有幾個角、課桌有幾個角等生活中的事物,然後通過觸控活動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通過比較活動認識角的兩邊和角的關係等數學資訊. 在愉快的活動中,我發現學生比平時更加用心,小組之間的交流更加和諧而高效,學生之間的凝聚力也在增加. 我相信,在這堂課上,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數學的知識和能力,還有更多的情感體驗、責任體驗,能實現數學知識獲取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的昇華.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需要,希望自己可以成功地發現、積極地探究,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情感需要更為強烈. 所以,要讓喜愛交往、喜愛展示、喜愛鼓勵、喜愛發現的小學生高效學習,就要關注其情感,撫慰其情緒. 通過教師積極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啟思引導可以讓學生在疑惑中學習,而採用怡情匯入則會讓學生的情感上升到責任的高度,角色互換會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這樣的課堂活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都處在活躍的狀態,能夠合理聽取別人的意見,吸收並思索不同的觀點,虛心共勉讚揚與互評. 這樣,不但可以滿足整體的情感需要,還可以提升學習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