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發表一篇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目的是使工作更高效,結構更合理,那要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方法,謝謝你的閱讀。

  

  1、確定自己的學術論文專業和分類方向。

  2、查閱期刊,尋找合適自己學術論文的相關期刊,並對其規範性,合法性,及專業程度進行綜合的瞭解和考評。

  3、尋找代理機構或者雜誌社。在此雜誌之家網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確認其合法性,正規性了,對於這些機構,雜誌社也要做一個全面的瞭解和考評,並作出慎重的結論。

  4、達成協議,支付定金。然後按照編輯或者審稿專家的意見對學術論文進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後,付清餘款。學術論文成功發表之後,雜誌社或者相關機構會給你寄去樣刊。

  6、收到樣刊,確認自己的學術論文已經成功發表。***記得確認期刊是正刊,併到知網去查詢下有沒有被收錄***

  關於數學的學術論文

  推敲數學語言,發展數學素養

  摘要:數學是一門語言精煉、推理嚴謹的科學。對數學課本中語言文字及其表述方式的推敲和發掘,有利於學生多種數學能力的培養,也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點具體的做法。

  一、在不同讀法中比較推敲,提高閱讀自學能力

  在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又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現實而深遠的意義。通過幾年的教學嘗試,筆者覺得通過推敲數學語言的文字表述,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都有很大幫助,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教學平均數問題,教材中提出這樣的問題:“要求四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當於把四個杯子裡的水合在一起,在平均倒在四個杯子裡。”我提醒學生,為什麼用“相當於”這個詞,而不用“就是”這兩個字?學生一時不能理解。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如果是求是個人的平均身高”***書上的練習題***,學生的發言踴躍起來。一位學生說:求人的平均身高,不能把幾個人的身高都摞起來再平均分,所以只能用“相當於”,而不能用“就是”。通過對“相當於”這個詞的推敲,使學生們很快地理解了求平均數,不等於平均分,區別了不同的概念,找到了突破教學難點的切入點。

  二、深入推敲語言背後的寓意,培養質疑與反思的精神品質

  數學語言極其精準,往往在其表述的背後,隱含著一定的數學道理。如果能引導學生學會推敲其語言表述的背後寓意,能夠促進學生學會大膽質疑和勇於反思。

  比如,教學整數概念時,教材上有兩句話:“自然數和0都是整數。我們小學學的是大於0或者等於0的整數。”我說,前一句話已經說得很明確了,為什麼又加上後一句話?學生們經過認真的推敲,有的說,後一句話告訴我們今後我們還要學習小於0的整數。一句話道破了天機,博得了全體同學的熱烈掌聲。另一位學生補充道,這句話的意思也提醒我們,不能說整數只是0和自然數。這樣將課堂推向了高潮。

  又如,在進行加法運算律運用練習中有道題是7+39+43+61+8+32的簡便計算。我針對前面學生對“三個數相加”與“幾個數相加”的推敲,又提出討論:這裡為什麼不是三個數相加,而是很多數相加?學生總結說,這裡我們可以同時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所以可以是很多加數相加。通過再次推敲,學生們明白了不同的語境,決定了不同的語言運用,這樣使得學生對加法結合律、交換律的概念理解和運用得到了質的昇華。

  三、逐字逐句推敲,培養學生思維的周密性和靈活性

  在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時,我發現在要求學生通讀教材過程中,從文字到圖形,從例題到練習題,困難還是很多的。有些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公式的形成,需要一些感性手段的支撐。我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學會邊讀邊想,想問題,想疑惑,想難點。在讀的過程中,我又提倡學生動手讀,結合教材的提示,進行一些實際操作,邊動手邊想,提高預習效率。有些知識,前後聯絡很緊密,我就指導學生先做些複習舊知的功

  課,學會用原有的知識和 經驗來主動前移解決新問題。這樣逐字逐句分層推進,逐步引導學生學會預習。

  比如,教學乘法的意義,我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加以推敲,最後形成:乘法——一種運算——一種簡便運算——一種求和的簡便運算——一種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使學生對乘法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避免了死記硬背。

  四、由此及彼推敲,形成知識 網路結構

  數學知識之間往往是相互 聯絡的,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開展由此及彼的聯想與推敲,有利於學生自主地形成知識系統,自覺地整理知識,構建成較為合理的知識網路和認知結構。

  如教學乘法運算律***乘法結合律***的運用時,書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學過25×16的簡便演算法。我及時追問:我們什麼時候學過?誰能回憶一下,並舉一個例子。一位學生說,我們上學期學過***指一個數乘兩位數,有時改成連續乘兩個一位數,比較簡便***。接著他舉了一個例子:128×25,這道題與25×16的簡算有明顯的區別,25×16是把16拆開成兩個一位數2和8,或者4和4,而128×25不可以拆開成兩個一位數。其他學生一聽都笑了起來。我指著128×25問,這道題真的不能簡便計算了嗎?同學們經過思考,有的說,128×25=128×5×5。有的說,這樣算不簡便,可以把128拆開為128×25=32×***4×25***=32×100=3200。又有人說,128×5×5可以這樣想:128×25=1280÷2×5=640×5=3200***即把a×5變為a×10÷2***。這裡幾位同學的推理,很清晰地體現了這樣的整理過程:由我們學過——原來的簡便方法——一個數×5的簡算或者一個數×25的簡算——乘法結合律的運用,如穿珍珠一樣,引出了一個簡便運算的知識結構。

  綜上所述,筆者體驗到認真地尋找數學 語言文字敘述的關鍵詞語,精心 組織學生開展推敲討論、大膽質疑、溝通聯絡,既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滲透數學素質 教育,也能發揮出數學本身的教育功能和數學語言的魅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切實減輕教學負擔,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