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邏輯詞義辨析與物件範圍的界定

摘 要: 哲學邏輯是20世紀中期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對哲學邏輯詞義的理解學者們還很不一致。概括起來大致有三種不同的觀點:一是認為哲學邏輯是哲學,它是一門與邏輯有關的哲學學科,它研究由邏輯所引起或提出的哲學問題;一是認為哲學邏輯是邏輯,它是與哲學有關的邏輯學科,研究具有較為明顯的哲學背景與哲學意義的概念的邏輯問題;一是認為哲學邏輯既是哲學,又是邏輯。關於哲學邏輯詞義的這些不同看法,其原因在於未能把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這兩個不同的名詞區分開來,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都是現代哲學與現代邏輯相互滲透的產物,它們密切相關,但又是兩門不同的學科,各有自己特定的研究物件與範圍。要促進這兩門不同學科的確立與完善,必須嚴格區別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這兩個不同名詞的詞義。

  關鍵詞: 哲學邏輯;邏輯哲學;詞義;辨析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哲學邏輯和邏輯哲學的研究在國際哲學界、邏輯學界蓬勃興起,國內邏輯學界也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介紹、引進國外哲學邏輯和邏輯哲學的研究成果,目前對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的研究,從總體上講,國內仍處於消化、吸收並嘗試進行創造性研究階段。哲學邏輯和邏輯哲學這是兩門密切相關的學科,二者都是現代哲學與現代邏輯相互滲透的產物,但它們是兩門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研究物件與範圍。然而,由於“哲學邏輯”至今是一個充滿歧義的詞,不同的學者對它有不同的理解,並在很不相同的意義上使用它,冠以“哲學邏輯”之名的書籍五花八門,因而,和邏輯哲學在詞義上發生了混亂。為了進一步推動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的研究,促進這兩門新興學科的確立與完善,因此,有必要對哲學邏輯的精確涵義及與邏輯哲學的關係作一番梳理與辨析。

  一 哲學邏輯詞義的歷史演變

  最早[論\文\網 LunWenNet\Com]明確使用“哲學邏輯”一詞的是英國著名數學家、哲學家、邏輯學家羅素。他在《我們關於外在世界的知識》一書***1929***中,指出:“數理邏輯,除了它的初創形式之外,就連最現代的形式也不直接具有哲學上的重要意義。在初創以後,它就屬於數學而不屬於哲學了。我將要扼要論述的,是數理邏輯的初創形式,只有這個部分才真正稱得上哲學邏輯。往後的發展,儘管沒有直接的哲學意義,但是對哲學研究有很大的間接用處。”①他還認為,哲學邏輯的真正物件乃是為各種命題和推理所共有的邏輯形式,哲學邏輯乃是對邏輯形式的研究。以往的哲學由於被語言表面的語法形式所矇騙,未能認清其隱藏著的真正的邏輯形式,而犯了許多重大的哲學錯誤。

  可見,羅素對“哲學邏輯”一詞的詞義只給予了初步界定,而未加闡釋。後來的英國著名學者斯特勞森賦予了“哲學邏輯”以明確的含義。1967年,斯特勞森編輯出版了一本題為《哲學邏輯》的文集,該文集收入了弗雷格、格拉斯等學者的相關論文,他為此書撰寫了一長篇序言,在序言中,斯特勞森闡述了他對哲學邏輯的觀點。他把整個邏輯領域區分為兩部分:“邏輯是關於命題的一般理論。它有形式的部分和哲學的部分。”分別叫形式邏輯和哲學邏輯。在他看來,形式邏輯研究命題之間的可演繹關係或蘊涵關係,它要以系統的方式排列有關這種蘊涵關係的各種規律;而哲學邏輯則要研究形式邏輯產生的哲學背景和哲學預設,以及由此引出的一系列哲學問題,例如: 究竟什麼是命題? 說一個命題為真是什麼意思? 命題聯結詞的準確性質,特別是出現在條件命題中的蘊涵的準確性質是什麼? 意義概念應當怎樣加以分析? 真理概念和分析性概念應當怎樣加以分析? 指稱和述謂*** *** Predica2tion***的區別與聯絡是什麼? 哲學邏輯學家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回答有關語言和各種語言表示式的性質與功能等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這樣一些問題:實際的言語活動模式;意義理論;語言交際的特性與條件,等等。②

  很明顯,在斯特勞森那裡,“哲學邏輯”其實質不是邏輯,而是某種形式的哲學,是對與邏輯有關的哲學概念和哲學問題的仔細探究,它的成果和方法有直接或,間接的哲學意義。在斯特勞森觀點的影響下,英國哲學家大都在哲學意義上使用了“哲學邏輯”一詞。例如,格雷林在《哲學邏輯引論》一書中指出:“哲學邏輯是哲學,儘管它是提供邏輯學知識,對邏輯問題很敏感的哲學,但它是哲學。”他甚至認為,在“哲學邏輯”這一名詞中,“邏輯”這一字眼的作用會引人誤解,因為,哲學邏輯並不是關於邏輯的,也不是邏輯學。正是基於這些看法,格雷林的《哲學邏輯引論》所研究的主要是:命題;必然性、分析性與先驗性、存在、預設與摹狀詞、實在論與反實在論, ③等等。與格雷林同為英國牛津大學講師的沃爾夫拉姆在***出版的《哲學邏輯導論》一書中,沃爾夫拉姆也闡述了他對哲學邏輯的看法。在他看來,哲學邏輯是關於論證、意義與真理的研究,它的主題與形式邏輯相關,但其研究物件不同,它不像形式邏輯那樣處理有效論證,它只檢驗已經建構好的邏輯系統中的基本概念。根據這種觀點,沃爾夫拉姆在書中主要研究了指稱與真值、必然真、分析與綜合、存在與同一、意義問題,等等。④在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籌劃,法國哲學家保羅·利科主編的《哲學主要趨向》*** 1979***一書中,所沿用的都是這種意義上的哲學邏輯概念。

  然而,數理邏輯誕生以來,數理邏輯成果被廣泛運用,大批應用邏輯分支如同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很多哲學家與邏輯學家關注了這一情況,賦予了哲學邏輯以邏輯的含義。眾所周知,在邏輯發展史上,萊布尼茨最早提出了創立數理邏輯的理想,他為此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卻未能獲得成功。

  1930年哥德爾證明了謂詞演算的完全性,數理邏輯才算真正創立。但是,有一部分邏輯學家不滿意已有的數理邏輯系統,認為它們存在嚴重的“缺陷”和“不足”,於是著手“修改”或“擴充”已有的一階邏輯。他們或者創立了一些修正以至替代它們的新邏輯分支,例如直覺主義邏輯,相干和衍推的邏輯,多值邏輯,自由邏輯等等,或者應用已有的一階邏輯工具於哲學、語言學等專門領域,創立了帶有濃厚應用色彩的多種邏輯分支,例如,模態邏輯、時態邏輯、道義邏輯、認知邏輯等等。

  這些新的邏輯系統或分支在20世紀20—30年代開始出現,在50—70年代繁榮興旺起來,以至最後形成了一個新興的邏輯學科群體。⑤因此,相當的學者越來越傾向於用“哲學邏輯”一詞專指這個新興的學科群體。例如,美國邏輯學家萊斯徹在1968年出版的《哲學邏輯論集》中闡述了他對哲學邏輯的看法。他指出,現代邏輯的發展有兩個方向:一是數學方向,即數理邏輯,它是現代邏輯發展的主流;另一個方向則是哲學邏輯,它是對一些相關的哲學領域,比如本體論、認識論領域、倫理道德與規範概念等的邏輯研究,這些研究的共同特點是它們與數學並無直接聯絡,而往往具有較為明顯的哲學背景與哲學意義,故稱為哲學邏輯。⑥在他看來,模態邏輯、時態邏輯、道義邏輯、認知邏輯等等,就是哲學邏輯研究的主要內容。他所構造的哲學邏輯就是由這些研究內容所組成的學科群體。

  關於哲學邏輯的詞義,也有許多學者是在哲學與邏輯的雙重意義上來使用。例如,柯比和古爾德合編的《當代哲學邏輯》以及馮. 賴特的論文集《哲學邏輯》都屬於這一型別。在他們看來,哲學邏輯既指對邏輯所產生或引起的哲學概念和問題的哲學研究,也指這種研究所建立起來的新的邏輯。前者是非形式的,後者則是用形式化方法構造的形式系統。恩格爾則把前者叫做“非形式的哲學邏輯”,後者叫做“形式的哲學邏輯”。

  二 哲學邏輯物件的界定

  根據上述對哲學邏輯詞義的歷史考察,關於哲學邏輯的詞義,國外學者是在三種不同的意義上使用的:一是哲學邏輯是哲學,是一門與邏輯有關的哲學學科,它研究由邏輯所引起或,提出的哲學問題;一是哲學邏輯是邏輯,它是與哲學有關的邏輯學科,研究具有較為明顯的哲學背景與哲學意義的概念的邏輯問題;一是哲學邏輯既是哲學,又是邏輯。

  仔細考究這些關於哲學邏輯詞義的不同看法,可知其原因是未能把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區分開來所致。我們知道, 20世紀現代邏輯與現代哲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兩者的相互滲透,由此出現了“哲學的邏輯化”與“邏輯的哲學化”兩大趨勢,並進而形成了“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等新興的交叉學科。⑦哲學的邏輯化趨勢主要表現在現代西方分析哲學和語言哲學的興起,芬蘭最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馮·賴特在其名著《20 世紀的邏輯和哲學》中指出:“20世紀哲學最突出的特徵是邏輯的復興,它是哲學發展的發酵劑。這一復興是從本世紀開始的。最初以劍橋和維也納為中心,後來擴大到整個分析哲學運動,這一復興與之交匯,這是邏輯學登上哲學舞臺的標誌。”20 世紀以來,哲學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物件既不是本體論,也不是認識論,而是語言問題,哲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就是語言分析,而語言分析的基本工具就是現代邏輯,因此,在國際哲學界形成了哲學的邏輯化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對一些哲學概念進行精細的邏輯分析成為一些學者關注的熱點,哲學邏輯也就應運而生。邏輯的哲學化趨勢是在現代邏輯的基礎上,在對邏輯的哲學反思中形成的,主要表現為對邏輯本身的整體性的哲學思考或研究以及對邏輯特別是現代邏輯發展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的哲學分析。由於現代邏輯本身是一個不斷髮展的學科群體,也由於現代邏輯發展中的哲學問題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還由於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視野,因此,邏輯的哲學化趨勢是多元的。當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剛登上學術舞臺的時候,我國年輕學者陳波就密切關注其研究動態,在國內介紹並引進國外學者在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研究上的成果,並在一系列相關論著中,明確主張嚴格區分哲學邏輯和邏輯哲學。

  在我看來,哲學邏輯是邏輯,是20 世紀20 - 30 年代開始興起, 50~70年代蓬勃發展的一個新興邏輯學科群體,它們以數理邏輯***主要指一階邏輯***為直接基礎,以傳統的哲學概念、範疇以及邏輯在各門具體科學中的應用為研究物件,構造出各種具有直接哲學意義的邏輯系統。邏輯哲學則是哲學,它在邏輯和哲學中都具有自己的起源,因而包括兩部分內容:首先,邏輯哲學要研究邏輯學本身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學問題,例如邏輯究竟是什麼,蘊涵與推理有效性的關係,邏輯真理和邏輯悖論等等;其次,邏輯哲學還要研究如何在哲學研究中引入現代邏輯的工具,利用它去解決傳統的哲學爭論和哲學難題,例如意義問題、真理問題、存在問題等等。
  三 哲學邏輯的研究範圍

  辨析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的詞義,可知兩者有著不同的研究物件,這種不同的研究物件,決定它們有著不同的研究範圍。以數理邏輯為直接基礎,以傳統的哲學概念、範疇以及邏輯在各門具體科學中的應用為研究物件的哲學邏輯,其研究範圍包括兩大子群,一是異常邏輯*** deviant logic*** ,形式上表現為經典邏輯的擇代系統*** alternative systems*** ; 一是應用邏輯*** app lied logic*** ,形式上表現為經典邏輯的擴充系統*** extendedsystems *** 。

異常邏輯亦稱非經典邏輯***non-classic logics*** ,它們是相對於經典邏輯而言的。經典邏輯包括命題演算、謂詞演算和關係演算,是建立在下述基本原則或假定之上的: *** 1***外延原則,即它在處理語詞、語句時,只考慮它們的外延,並認為語詞的外延是它所指稱的物件,語句的外延是它所具有的真值;如果在一複合語句中,用具有同樣指稱的但有不同涵義的語詞或語句去替換另一語句或子語句時,該複合語句的真值保持不變。這就是著名的“外延論題”⑧。與此相聯絡,一階邏輯是建立在實質蘊涵之上的真值函項的邏輯。*** 2***二值原則,即在一階邏輯中,任一命題或真或假,非真即假,沒有任何命題不具有真假值。***3***個體域非空,即量詞毫無例外地具有存在涵義,並且單稱詞項總是指稱個體域中的某個個體,不允許出現不指稱任何實存個體的空詞項。4. 採用實無窮抽象法,因而在其中可以研究本質上是非構造的物件。凡是因否棄其中某一個原則或假定而建立起來的邏輯理論,都屬於異常邏輯。具體來說,這包括多值邏輯、相干和衍推的邏輯、直覺主義邏輯、偏邏輯、自由邏輯、量子邏輯等等。

  多值邏輯就是由否棄真假二值原則而建立的邏輯理論,它可以形式定義如下:一個系統是n值的,僅當n是系統的特徵模型值的最小數,當然這裡的n必定大於2。隨著n取大於2的不同值,多值邏輯就有不同的形態。例如,當n = 3 時,就得到最簡單的多值邏輯:三值邏輯。在盧卡西維茨所構造的三值邏輯中,被經典邏輯奉為金科玉律的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不再是普遍有效的規律。三值邏輯還可擴充套件成有窮多值甚至無窮多值邏輯。將多值邏輯應用於物理學領域,導致了量子邏輯的創立,後者被用來刻畫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測不準特性。⑨

  相干[論文網 , A與B之間有某種共同的意義內容,使得由A邏輯地推出B,並且這種推出與A, B的真值毫無關係。A與B之間內容上的相干還有其形式表現,即A 和B至少有一個共同的命題變元,這就是著名的相干原理。A衍推出B,既要求A與B相干,又要求A與B有邏輯的必然聯絡,所以衍推邏輯是相干邏輯,又是模態邏輯。在直覺主義蘊涵中,則用直覺蘊涵代替實質蘊涵,A直覺蘊涵B,是指存在某些構造***例如P*** , 把它與A 相連線之後能產生B。這就是說,“如果A則B”要求A與B有一定的關係,亦即要求有一個過程,當把這個過程與證明A的過程配合起來之後,可以證明B真。在相干邏輯和直覺主義邏輯中,許多經典邏輯的定理不再成立。

  應用邏輯則是利用經典邏輯的工具,去分析某些具體學科特別是哲學中的概念或範疇而建立的邏輯分支。所以馮·賴特說:“哲學邏輯有時定義為運用邏輯分析傳統上哲學家所關心的概念的結構。”“我把哲學邏輯描述為構造形式系統以精確闡釋我們在某些話語領域內的概念直覺。我認為,本世紀20多年來的發展表明:構造此類系統實際上可以在哲學家傳統上感興趣的任何領域內進行。這些系統可以稱為相關領域內的‘邏輯’,例如,時間的邏輯,因果的邏輯,行動的邏輯,規範的邏輯,或者偏好***優先***的邏輯。”

  應用邏輯又可以分為三組:本體論的邏輯,認識論的邏輯和倫理規範的邏輯。

  本體論的邏輯是以傳統哲學本體論的概念、範疇以及相關問題為研究物件的邏輯理論。具體來說,它包括模態邏輯、時態邏輯、存在邏輯、部分和整體的邏輯、萊斯涅夫斯基的本體論、構造主義的邏輯、唯名論唯實論意義上的本體論等等。模態邏輯是關於必然性和可能性的邏輯,或者說,是研究含有“必然性”、“可能性”的命題的邏輯特性及其推理關係的邏輯分支。它分為正規的和非正規的兩種型別。一個正規模態命題邏輯系統是經典命題邏輯的重言式集的一個擴集,擴集滿足兩個條件:

  ***1***口***p→q*** → ***口p→口q***在S中有效;

  ***2***在S中,從有效公式出發, 經使用分離規則, 代入規則,必然化規則,所得到的仍為有效公式。這裡提到的必然化規則是:

  若┝a,則┝口a。時態命題是研究時態命題的邏輯特性及其推理關係的邏輯分支,它試圖把涉及時間因素的命題之間的推理關係系統化,為涉及時間因素的精確討論和嚴格推理提供工具。從形式上看,時態命題邏輯系統T是不同於正規模態命題邏輯的,是經典命題邏輯重言式集的另一種擴集,它滿足下述兩個條件:

  ***1*** G***p→q*** → *** Gp→Gq***和P→GPp在T中有效;

  ***2***在T中,從有效公式出發,經使用分離規則,代入規則和時間性概括規則,所得到的仍為有效公式。

  存在邏輯是關於存在及其同類概念的邏輯理論,它研究這些概念的性質,探討諸如“存在是不是謂詞”等問題,這種邏輯歸根結底不僅依賴於純邏輯的思考,而且依賴於本體論的思考。

  認識論的邏輯是以傳統認識論所研究的概念、範疇為物件的邏輯理論,它們與知識的獲得、接受、傳遞以及對於某一知識的態度例如懷疑、斷定、相信等等有關。具體來說,它包括問題邏輯、知道邏輯、相信邏輯、條件句邏輯、內涵邏輯、歸納邏輯***證據、確證、接受的邏輯***等。⑩

  倫理規範邏輯:倫理學屬於廣義哲學的一部分,傳統哲學特別是倫理學要研究諸如權力和義務、應該、允許、禁止、需要和要求、決定和選擇、動機、效果與行動等概念和範疇。倫理規範的邏輯就是與這一類哲學概念和範疇相關的邏輯理論。

  具體來說,它包括道義邏輯、命令句邏輯、行動邏輯、優先邏輯等等。

  注:

  ①羅素:《我們關於外在世界的知識》,東方出版社1992 年版,第36頁。

  ②P. F. Strawson: Philosophical Log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7年版,第1頁。

  ③格雷林:《哲學邏輯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年版,第17頁。

  ④ S, Wolfram: Philosophical Logic: An Introduction, 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 ***版,第8頁。

  ⑤陳波:《邏輯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頁。

  ⑥N. Rescher: Top ics in Philosophical Logic,D. Reidel PublishingCompany, 1981年版,第21頁。

  ⑦胡澤洪:《邏輯的哲學反思》,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年版,第34頁。

  ⑧王路:《邏輯與哲學》,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頁。

  ⑨熊明:《一階邏輯的內涵語義》,《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6年第6期。

  ⑩閆景強:《一個以實踐確證論為基礎的認知邏輯系統KJB》,《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