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學術論文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當今社會,環保教育意義深遠,它關係到我們的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環保滲透 綠色先行
[內容摘要]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當今社會,環保教育意義深遠,它關係到我們的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環保教育應從小抓起,基於幼兒的年齡特點,應通過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本文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在遊戲中開展幼兒環保教育。
[關鍵詞]遊戲;環保;活動區;幼兒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霧霾、沙塵暴不斷奪走我們的藍天,環保意識也逐漸在每一個公民的心中紮根,幼兒環境保護教育的開展刻不容緩。只有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養成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習慣,才能讓未來的中國更加綠色、更加環保。基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對幼兒環境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應講究靈活性和創新性,可以利用遊戲寓教於樂,讓每一名幼兒都從遊戲中瞭解環保的意義,用行動成為地球的捍衛者。
一、在遊戲中滲透環保教育的意義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遊戲是一種自由、自發、自主的在假想中反映現實的活動,能較好地滿足幼兒生理髮展、社會性發展、自主性創造性的需要,並使幼兒的好奇心、興趣等情感在遊戲中得到滿足。遊戲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到快樂,還可以讓他們和同伴相互交流。這些行為常常伴隨著模仿與衝突,因此記憶也更加深刻。良好的遊戲教育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改善不良性格。如果教師可以在遊戲中正確引導,就可以引導幼兒培養健康的生活學習習慣,鍛鍊環境保護行為能力。
由於各種遊戲可以刺激幼兒的各項感覺器官,加深他們對於事物的理解和記憶,從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識,也就可以在潛意識裡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遊戲也可以激發幼兒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比如通過飼養小動物、種植植物等方式,讓幼兒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再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感受這些動物和植物的生活環境,加深幼兒對生態環境的理解與認識,培養他們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
二、將環保教育滲透在活動區遊戲中
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區遊戲,可以充分發掘幼兒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讓他們在感受環境、情景的同時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和教師產生互動。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與環保相關的區角活動情境,激發幼兒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從而滲透環保教育。比如,各班級可以創設“種植飼養區”,為了讓幼兒學會保護大自然,可以請幼兒飼養些小動物或種植些植物,通過直接體驗,學習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吸引幼兒關心、理解生命迴圈的特點和價值。在幼兒對動物的名字、外形等關心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畫畫、剪紙等方式製作這些小動物,和它們交流、玩耍,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小動物,還可以利用童話故事教導幼兒保護這些小動物生存的家園,讓他們體會森林、自然對小動物的重要性,從而自覺、主動地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再如,在開展活動區遊戲時,班級可設定“材料超市”,動員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可樂瓶、盒子、螺絲、鈕釦、紙芯、報紙等等,利用這些環保物品作為遊戲替代或使用材料,慢慢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廢紙、舊紙箱、吸管、塑料瓶等可以重複利用,可以引導幼兒形成廢物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意識,還可以使他們養成不亂丟垃圾、分類回收垃圾的習慣。在美工區活動時,可以利用單面列印的廢紙給幼兒畫畫,或利用顏色、質地不同的廢紙進行拼貼畫操作;在建構區活動,可以利用廢舊紙箱、可樂瓶、邊角木塊等進行建構、拼搭遊戲;在運動區活動,可以利用舊報紙製作紙球、紙棒、紙飛機等,讓幼兒進行運動,還可以收集裝修廢舊材料油漆桶、水管、輪胎等,把這些物品投放到運動區,幼兒可以進行平衡、跳躍、鑽、跑等動作練習;在數學區,可以利用廢紙盒對幼兒進行大小、形狀、顏色的排序練習,或者利用舊吸管進行拼圖、數數練習等等。在活動區遊戲時,利用廢舊材料,通過豐富多彩的遊戲,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引導,幼兒深刻意識到資源的稀缺性,能幫助他們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樹立環保意識。
三、將環保教育融入主題活動遊戲中
幼兒園提倡以主題活動作為主線,強調活動的整體性和靈活性,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各個主題活動有機融合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和要求,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更注重幼兒的體驗和感受。將環保教育內容融入到主題活動遊戲中,可以避免活動的單一和枯燥,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比如,大班主題活動《美麗的春天》,教師可以結合主題活動相關內容,在遊戲中滲透環保意識教育。晨間、午餐散步環節,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一花一草,傾聽鳥兒的叫聲,觀察螞蟻、蚯蚓、蝸牛等小動物,在自然輕鬆的環節中不僅瞭解了春天植物的特徵,而且滲透了環保教育。為了幫助幼兒瞭解春雨的特徵,我們帶孩子去觀雨、聽雨聲、玩“踩雨”遊戲,孩子們在遊戲中萌發對大自然的好奇和熱愛,也只有熱愛大自然,他們才能真正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在中班,教師藉助“愛鳥周”開展系列活動,幫助幼兒認識鳥類與人類生活環境的關係,瞭解一些保護鳥類的具體方法,教師在美術創作、歌表演等藝術活動中,引導幼兒設計環保服裝,並穿上自己設計的服飾,打扮成可愛的小鳥,表演歌曲《我和小鳥做朋友》等,讓幼兒在扮演角色和表演遊戲中,萌發和小鳥成為朋友的願望。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中的社會活動“城市美容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查閱資料、觀察圖片、做遊戲等環節,瞭解環保工人的工作,感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城市美容師平凡的勞動,活動之後可以在幼兒園開展體驗遊戲活動“幼兒園美容師”,請幼兒來整理活動室、給幼兒園的花草澆水、除草等等,通過反覆參與體驗與教育幫助,幼兒構建了關於環境保護的知識體系。
四、將環保教育與親子游戲結合
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領路人,應時時刻刻成為孩子的榜樣,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也要在家長的協助下才能更好地得以開展,因此,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環保意識教育時,也應得到家長的支援,讓他們瞭解到環保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更利於幼兒環保意識的形成。可以適當開展一些與環保相關的親子互動遊戲,例如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利用廢棄物變廢為寶,還可以讓幾組家庭進行比賽,增加遊戲的趣味性。通過讓孩子和家長一起表演各式各樣的舞臺劇,利用扮演樹木、動物等體會大自然所處的情景,對環保問題有更深刻的感受,在這樣的親子游戲中,家長可以更加直觀地瞭解孩子的成長和變化,充分體會環保教育的迫切性。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幼兒環保意識的培養,做到言傳身教,用行動影響孩子。父母的良好習慣可以影響到孩子,讓孩子意識到保護環境應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可以鼓勵家長利用雙休日等帶孩子親近自然,讓孩子在欣賞大自然美麗景色之餘,培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然後瞭解環境汙染的狀況,從而不斷深化環保理念。在父母的鼓勵和督促下,幼兒環保意識會有更大提高,令幼兒環保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幼兒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只有對他們開展好環保教育,才能有利於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利用遊戲開展環保教育,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率的教育方式,教師應堅持不懈,從小事著手,一步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養成幼兒的環保習慣,為幼兒打下堅實的環保基礎,為後代營造乾淨、健康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劉 焱.兒童遊戲通論[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2]江秀霞.給孩子一個綠色的夢――淺談幼兒教育的環保教育[J].華夏教育,2012,***8***.
篇二
環保中的道家思想
【摘要】道家思想源遠流長,“無為”之樸,順其自然,常常在華夏兒女的日常生活實踐中得到體現,而面臨當今的變幻莫測的自然環境和國際環境,道家的思想又會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發和鞭策。
【關鍵詞】善待大自然;自然規律;清靜無為;返樸歸真;和諧
***一***保護大自然與道家思想
目前一個十分嚴峻而無法躲避的問題,已經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那就是遍及全球的生態危機!它已經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持續發展,當人們終於清醒過來時,問題已經嚴重到非糾正、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在社會生產力迅猛增長的同時,卻伴之以對自身賴以生息、繁衍的大自然,進行肆意無度的攫取和掠奪,以致造成了危及自身存在的嚴重環境危機!自有人類存在之日起,大自然就慷慨大度地賦予我們所需要的一切,我們本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態予以回報;但事實恰恰相反,我們的作為卻是無度的揮霍和無情的踐踏!道家強調人與自然的平等,人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而要與自然和睦相處。
如果人都能以正確的態度去善待大自然的一切,並持之以恆;那麼,“保護自然環境”將不會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而是發人深省的全人類的自主自覺的行動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應該怎樣處理好人與自然、與一切生靈之間關係的問題。總的來說,我們認為這應該以道家思想為原則,把環保看成是一種為人處世,認識到人和大自然互為依存的平等關係。就其本質,人與天地本是有機同構的整體,相互感應,互為因果,須臾難分,共同構成了豐富多采、無限美好的大自然。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至今日,人類確實已經具備了在與萬物相處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力度,從這個角度看,如果人類與萬物相爭,無疑也佔據優勢;但千萬別忘了我們人類仍處於大自然普遍規律的制約之中,在這同時也必須有賴於同萬物休慼與共、互相共濟,才得以共存,才有可能謀取自身的發展。如果忘卻了,乃至疏忽了以上的基本點,妄自尊大,最終必將自食惡果!“讓世界充滿愛”,不僅應該指向人類,也應該愛及自然界的萬物。所以說《老子》的內容是由一種“無中生有”的宇宙生成說***道***和“清靜無為”的處世哲學***德***而構成的,在先秦諸子中最抽象,似乎可以包容一切,併為各種不同角度的解釋留有餘地。[1]
***二***提高個人修為與道家思想
清靜,在這裡主要指的是心神寧靜;無為指的是不輕舉妄動。具體地說,就是《道德經》所說的“少私寡慾”。這種清靜無為以養神長壽的思想,一直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浸透到養生學中養精神、調情志、氣功導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老子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到,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但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老子主張無慾、無知、無為,回覆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 這方面我認為蔣錫昌的說法不乏參考價值,“無為者言其因,無不為者言其果”[2]道家“樸”的思想在現如今可以合理加以運用,萬物以其自然規律發展,而非按照人類的主觀意志去支配,在我國經歷了歷史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昌盛時期,再次提倡人類低碳生活,節約出行,減少廢氣排放,多種樹等等舉措,減緩厄爾尼諾現象,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生態文明,其實可以認為是提高個人修養的必修課。
在我前段時間對道家思想的學習中體會到生態觀強調人要與生態自然萬物同生共運,強調天、地、人之間的自然生態平衡關係而不是有今天無明日的消極利用思想,應注意可持續的長遠發展,因此道家思想提醒人們關愛自然保護自然,希望道家思想中的生態觀念能夠在我們中間擁有強大的生命力,互相轉達從而用實際行動可以相互影響,最終能夠產生更好的生態效益。生態危機是當今人類發展的最大威脅,那麼今天如何才能改善人與自然的關係有力的進行環境保護呢?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就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問題。而道家學說倡導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與現今提倡的生態文明、和諧發展,環境保護等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那麼時至今日我們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呢?那無疑是崇尚自然,自然而然。道家思想認為“道”的法則就是自然而然的,而人的活動也應按自然規律進行。人與自然萬物是有因果關係的,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是存在於人和自然之間的。自然不只是被動的受體,不是任人恣意掠奪和任意索取的,它也可能報復人類。當然可能是以某種不為人知的方式和無生命和主觀跡象的現象實現。因此,人不能以征服者自居,不能自以為最尊貴,更不應該認為自己是主宰,尊重自然其實也就是尊重人類自身。人的生命存在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如果生態系統失去平衡,人就不能物竟天年,所以人必須敬畏自然,保護環境。和諧共處,返樸歸真。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無為原則的具體詮釋。關於“不言之教”,黃登山先生認為:“所謂不言,就是不妄言。教化人民,不在乎教條政令的有形督導,而是在於潛移默化的無形引導。”由此可知,“行不言之教”的意義是,管理者透過身體力行而非空言妄語作為管理的首選之道。[3]
我們應充分挖掘道家無為思想的精髓,對它做出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詮釋,並使其落實於操作層面,這可以說對當今和將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說:“所謂‘無為’,並不真的就是要求管理者無所作為,放棄管理的責任,而是‘為無為’,行‘無為之為’。”[4]
***三***道家思想對未來的啟發
環境保護任重而道遠,我們既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求思想資源,更要建立一系列實在的制度,和一些科學的量化標準和評價尺度。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學習傳統文化、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歷史使命是炎黃子孫的責任。作為二十一世紀初的新學人,大學生於內心深處必須具備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功底和素養,以培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達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的。道家思想內涵深厚、功力無限,大學生如果全面理解、把握、運用道家“無為”思想,那麼大學生精神的培養、知識的增加等各方面的效果將是顯著的,道家思想對大學生髮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試圖展現人的自然稟賦,賦予人社會生存的能力,同時塑造和拓展一個人的精神世界。王坤慶先生說:人擁有一種獨立的精神生活能力,教育是挽救非精神存在者的一帖良藥,克服其非精神的本質的一條捷徑。[5]在精神生活受到擠壓的背景下,這這一原則提升教育價值和人生價值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的。在此,我們應以道家思想為本,提高自身修為,建立和諧社會,歸還大自然的健康,並且時刻注意言行有“道”。
結 語
大學生可以運用此類思想,進行量的積累,踏實學習,一步一個腳印,表面看來無所作為,實質上是暗自努力,“無為”狀態達到“無不為”的結果。培養大學生遵從客觀現實的理性精神,克服主觀盲目性。腳踏實地的學習、工作態度要求我們正確認識社會現實,不能被社會假象所迷惑。現代很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對社會沒能正確認識,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中精神處於盲目跟從狀態,盲目追趕時代潮流,如染髮、高消費,沒有一種真正的客觀現實精神。道家的思想可以培養一種“道法自然”的客觀理性精神,面對現實,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以不變應萬變的勤奮學習精神去面對社會現實,而不是盲目追求曇花一現的事物,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提高修為。
【參考文獻】
[1]李零.《說“黃老”》,原載《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輯,後收入《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284頁。
[2]蔣錫昌.《老子解詁》,成都古籍出版社,1988年.
[3]黃登山著.老子釋義[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0.9.
[4]黎紅雷著.人類管理之道[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80.
[5]王坤慶著.精神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看了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