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的比較

  通過對中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發展階段的回顧和研究現狀的比較分析,找出我國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才能夠改進企業財務管理。下面小編為你分析中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的差別。

  :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現狀

  ***一***傳統財務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前***

  該階段典型的環境特徵是20世紀初股份制公司的崛起和30年代經濟危機的爆發,因而該階段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籌資管理、資金管理、內部控制、兼併重組和破產清算等方面。這一階段代表性的成果有:格林的《公司理財》、米德的《公司財務》、戴維的《公司財務政策》、李恩的《公司及其財務問題》、洛夫的《企業財務》、羅斯的《企業內部財務論》、施曼林巴赫的《財務論》、古川容一的《財務管理》等。這一階段主要是從企業外部而不是從企業內部決策角度研究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範圍較為狹窄,研究方法主要以描述性和定義性方法為主。

  ***二***投資財務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

  該階段典型的環境特徵是工業技術革新加劇、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和跨國公司迅速發展,因而該階段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公司內部的財務決策方面,注重對投資決策程式、方法和指標體系的研究。這一階段代表性的成果有:迪安的《資本預算》、馬柯維茨的《資產組合選擇》、米勒和莫迪利亞尼的《資本成本、公司財務和投資理論》、威廉·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等。這一階段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從企業外部轉向企業內部財務決策,投資管理成為研究重點,強調事前控制和資產管理,研究領域不斷開闊,研究方法主要以數理模型和定量分析為主,同時,強調財務管理理論與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

  ***三***現代財務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後***

  該階段典型的環境特徵是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資訊科技迅猛發展、金融市場趨於完善、金融創新日新月異、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和經濟風險日益加劇,因而該階段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內容向縱深拓展,涵蓋企業籌資管理、投資管理、 營運資金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等領域,集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評價於一體,更加註重企業財務戰略、跨國公司財務、企業風險管理和金融產品定價等新領域的研究。這一階段代表性的成果有:布萊克和斯科爾斯的期權定價理論、法馬的有效市場理論、詹森和麥克林的委託代理理論、梅耶斯的資訊不對稱理論和新優序融資理論、羅斯和斯賓塞的訊號傳遞理論、史密斯等人的財務契約論、哈里斯等人的企業治理結構學派等。這一階段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注重不確定條件下企業價值的確定以及市場有效性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等方面,充分重視風險報酬的權衡,研究領域百花齊放,研究方法以實證研究和數量模型的應用為主,同時重視規範研究與實證研究的結合。

  :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現狀

  ***一***關於財務管理理論結構研究起點的爭論

  財務管理理論結構的研究起點問題就是研究財務管理理論結構的邏輯推理的出發點問題,也即從何處開始著手構建財務管理的理論體系問題,這一問題關係到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根基,是構建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本源。在這一問題上,我國學者存在多種觀點,代表性的觀點有:湖南財經學院課題組***1991***提出的財務本質起點論,王化成***1994***提出的財務目標起點論,陸建橋***1995***提出的財務假設起點論,郭復初***1997***提出的財務本金起點論,王化成***2000***提出的財務環境起點論。關於研究起點的爭論反映了我國學者對構建財務管理理論本源的不同看法,觀點各異,也各有其合理性。作者傾向於認同學者王化成的觀點,財務管理理論作為一種社會科學理論,更應該注重對理財環境***包括經濟、政治、法律、科技、社會文化等巨集微觀環境***的適應性,只有如此,該理論才更加具有生命力,才能體現其科學價值。

  ***二***關於財務管理假設的爭論

  財務管理假設是財務管理理論邏輯推理的前提和基礎,是出於構建理論的需要而對財務管理實踐所作的抽象概括。學者王化成***1999***認為,財務管理假設是人們利用自己的知識,根據財務活動的內在規律和理財環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實依據的假定或設想[4]。我國學者關於財務管理假設也存在多種看法,代表性的觀點有:王廣明和劉貴生***1989***提出的三假設,陸建橋***1995***提出的五假設,王棣華***1997***提出的七假設,王化成***1999***提出的五假設等。關於財務管理假設的爭論表明學者們對於構建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結構邏輯前提的不同認識,但其中也有共同的觀點。作者認為,財務管理假設的唯一意義在於它是財務管理理論體系形成和推演的邏輯基礎,因而假設的提出應考慮構建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需要和客觀理財環境對財務管理理論的必然要求。

  ***三***關於財務管理目標的爭論

  財務管理目標既是財務管理實踐所追求的目的,也是財務管理理論所要解決的終極問題,其統領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前進方向,同時二者又服務於財務管理目標,是在考慮財務管理環境和研究財務管理假設的前提下提出的。我國學者關於財務管理目標同樣存在多種意見,代表性的觀點有:陳毓圭***1992***提出的利潤最大化、淨現值最大化、資本成本最小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劉貴生***1992***提出的現金股利最大化,陸正飛***1996***提出的長期資本增值,王化成***1997***提出的產值最大化,郭復初***1997***提出的所有者財富最大化,荊新等***1998***提出的企業價值最大化等。作者認為,財務管理目標應以明確性、可衡量、可達性、相關性和時效性為特徵,因而傾向於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觀點,它代表了企業未來現金流現值的最大化,這一點與西方理財目標是一致的。

  ***四***關於財務管理原則的爭論

  財務管理原則是指導財務管理實踐的總體思想,是約束財務管理行為的規範準則,其來源於財務管理實踐,又高於財務管理實踐,具有普適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徵,是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學者關於財務管理原則也存在多種爭議,代表性的觀點有:郭復初***1997***提出的六原則,陸正飛***1998***提出的六原則,王化成***2000***提出的七原則,劉恩祿***2001***提出的五原則,陳守忠***2008***提出的二十原則等。學者們關於財務管理原則的看法,或同或異,或抽象或具體,各有其科學合理性。作者認為,財務管理原則作為指導財務管理實踐工作的行為準則,應以指導性、適用性和約束性為建立原則的標準,既不能過於抽象也不能過於具體,因而財務管理原則的建立應考慮理財環境的要求和理財主體的特性,以系統論的思維建立一套分層次的財務管理原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