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之渙生平簡介

  王之渙是生於盛唐的大詩人,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王之渙生平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之渙生平簡介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早年由幷州***山西太原***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 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誌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王之渙的詩

  王之渙是盛世唐朝的一位大詩人,一生之中寫出了大量的詩作,而且很多詩作都被當時的人們廣為傳頌,被譜成了曲在當時傳唱。王之渙的詩流傳到今天的數量不多,只有區區六首,但是就是這區區六首詩歌卻奠定了王之渙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在這六首詩歌中最出名的要數|《登鸛雀樓》和《涼州詞》。

  王之渙的詩雖然流傳到今天的僅僅有六首,但是卻以自己詩作的浪漫主義氣息和氣勢磅礴的意境征服了後世的讀者,讓這些詩作廣為流傳,特別是《登鸛雀樓》和《涼州詞》更是膾炙人口,世人皆知。特別是《登鸛雀樓》中的那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

  王之渙的詩都是非常大氣的,可以稱得上是氣勢恢巨集,意境開闊,熱情洋溢,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王之渙的詩作都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王之渙的詩用詞非常的簡樸,看不到豪華的句子,更加看不到生僻的用詞,就是那麼平時,那麼不經意的幾個字就能夠立刻抓住讀者的心,讓讀者怦然心動,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是讓王之渙的詩作更是散發出無窮的藝術魅力。就像是在《涼州詞》中的那句“黃河遠上白雲間”,短短的七個字就勾勒出了黃河磅礴的氣勢,讓人們彷彿看到了黃河水與天相接滔滔不絕的氣勢。

  總而言之,王之渙的詩能夠流傳至今,並且得到人們的喜愛,被現代人廣為傳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的。

  王之渙的邊塞詩

  王之渙是生於盛唐的大詩人,盛唐的環境讓詩人更加的契合那個時代,使得詩作繁榮,雖然王之渙流產至今的只有六首詩,但是這六首詩卻毫無疑問的讓王之渙這個名字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王之渙的邊塞詩尤其出名,在其流傳至今的六首詩歌中有三首是邊塞詩,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涼州詞》。

  《涼州詞》這樣寫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寥寥二十八個字,寫出了邊塞的苦寒,更寫出了戍邊將士們的思念家鄉,但是為了祖國的***不得不戍守邊疆的心境。在這首詩中沒有戍邊苦楚的叫苦連天,也沒有絲毫的頹喪的感覺,而是充滿了積極的意義,採用白描的手法,讓人們看到了一幅邊境講述戍邊的畫卷。

  “黃河遠山白雲間”開篇一句就寫出了黃河彷彿是從天上傾瀉而下的恢弘氣勢,讓人感覺到了磅礴的大氣,奠定了整首詩的意境。讓整個詩作,雖然苦字在裡面,但是絲毫看不到幽怨的小家子氣。“羌笛何須怨楊柳”這一句則寫出了戍邊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在這句裡作者用一個“何須”一個“怨”字委婉的表達了將士們的離別家鄉之苦,而且也說明了戍守邊疆是一個戰士應該做到的責任,沒有必要怨氣沖天。“春風不度玉門關”則說明了邊塞之地實在是一個苦寒之地,那裡是連春風都不願意去的地方。

  通過王之渙的邊塞詩《涼州詞》可以窺見王之渙的邊塞詩實在是恢弘大氣之作,也可以看到能夠流傳到今天,至今仍然廣為傳頌,一定是具有頂尖的藝術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