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撰寫與發表

  學術,是指對於方法的學習,而學術論文是對我們的知識相能力進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希望你們喜歡。

  學術論文發表

  1、確定自己的學術論文專業和分類方向。

  2、查閱期刊,尋找合適自己學術論文的相關期刊,並對其規範性,合法性,及專業程度進行綜合的瞭解和考評。

  3、尋找代理機構或者雜誌社。在此雜誌之家網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確認其合法性,正規性了,對於這些機構,雜誌社也要做一個全面的瞭解和考評,並作出慎重的結論。

  4、達成協議,支付定金。然後按照編輯或者審稿專家的意見對學術論文進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後,付清餘款。學術論文成功發表之後,雜誌社或者相關機構會給你寄去樣刊。

  6、收到樣刊,確認自己的學術論文已經成功發表。***記得確認期刊是正刊,併到知網去查詢下有沒有被收錄***

  撰寫經濟的學術論文

  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摘要] 起始於美國的次貸危機硝煙依然未去,越演越烈,波及歐亞許多國家,2010年起歐洲國家也開始陷入危機,整個歐盟都受到債務危機困擾。此次次貸危機也將影響到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這種影響儘管當前並未顯現,但可能會大大改變中國的經濟形勢。鑑於此,本文對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經濟危機 中國經濟 影響

  一、前言

  2007年7月,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這場危機對全球銀行業、金融市場帶來巨大沖擊,花旗、貝爾斯登、美林、摩根、瑞銀等一大批著名金融機構,都因次級貸款發生鉅額虧損,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以低價收購,成為危機發生以來第一家倒下的大型金融機構。全球股市出現大幅下跌和劇烈動盪,因次貸問題引發的金融市場危機還在加劇。據有關研究機構估計,次貸危機的損失可能超過7萬億美元,為了緩解市場危機,一些國家央行通過注資、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統緊急“輸血”,一場全球範圍的救贖行動正在上演。在這一背景下,此次危機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時至今日,儘管距美國金融危機已經近2年,然而在美國金融危機向更深層次、向全球演進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我們不僅僅要應對因美國金融危機造成的在美國直接投資的損失,更要應對因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衰退甚至全球經濟大蕭條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因此,研究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對我國防範次貸危機的風險,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消極影響

  ***1***國內金融市場動盪

  美國金融危機必然會使其國內資金供應變得緊張,一方面,會直接加劇國內金融市場的動盪;另一方面,外部市場的持續動盪會從心理層面影響經濟主體對中國市場的長期預期,勢必會有一部分國際投資從我國流出。2009年1月份,全球股市有5.2萬億美元市值被蒸發,其中,發達國家市場跌幅為7.83%,新興市場平均跌幅為12.44%,中國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這將會對我國的金融市場和經濟造成衝擊,尤其是在當前我國股市經過了長時間的熊市,房地產市場處於下行壓力的敏感時期,海外資金的突然抽出,可能會有扳機扣動效應,同時美國金融模式和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對我們的金融改革和發展造成影響。這將使我們的金融改革面臨更加困難複雜的局面。

  ***2***出口增長放緩

  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可以說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們國家的居民消費習慣是高儲蓄低消費,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國外需求,美國是我國重要的貿易出口國,其獨佔了我國出口貿易中的50%。只要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中國出口就有可能明顯放緩。2008年10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了19%,11月陡然下滑至-2.2%。時光進入2009年,降幅從個位數擴大至兩位數,5月份達到了-26.5%,創下了當年月度最低值。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外貿出口也曾經一度遭受重創,但當年外貿出口仍實現了0.5%的增長。2009年,中國出口累計降幅達到16%,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最低點。全年貿易順差1960.7億美元,減少34.2%。 一石激起千層浪。出口的寒意迅速波及工業生產,隨後又影響到企業利潤、財政收入,一批企業生產停頓、銷售下滑,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

  ***3***境外投資風險加大

  次貸危機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和貨幣緊縮,無疑加大我國企業走出去的融資風險和投資經營風險。而且,隨著次貸危機的不斷深入,投資者的風險厭惡和離場情緒會引起更高等級的抵押支援證券的定價重估,從而危及境內金融機構海外投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如今,次貸危機還沒有結束,它對我們中國經濟有何影響還需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觀察。然而,可以明確的是,在現階段必須高度重視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影響,防止外部環境惡化作用於國內整體經濟執行。

  ***4***我國就業萎縮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全球經濟委靡造成我國許多行業發展的不景氣,從而對我國就業問題造成了很大影響。首先遭受衝擊的是東部沿海地區出口企業和產業部門。其次是製造型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然後是農民工和低技能勞動力最容易遭受衝擊。最後,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增長下行,對城鎮新增就業也產生了擠壓。一方面,在一定的就業彈性下,經濟增長率的下滑必然導致就業增長率的下降;另一方面,我國很多進出口企業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導致企業經營困難,部分企業倒閉,從而造成企業企業用工需求出現下滑,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速下降。受衝擊較大的行業部門,其就業形勢將會相對嚴峻。房地產、金融證券、進出口行業是整個金融危機中被捲入最深的領域,相當多的企業也放緩了招聘計劃。

  ***5***外匯儲備面臨風險

  美聯儲採取連續調低聯邦基金利率的措施來應對次貸危機,導致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大幅貶值。我國擁有外匯儲備資產2萬億的美元,美國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美元相對於人民幣快速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國際購買力的顯著縮水。一方面由於美元是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最重要的計價貨幣,美元大幅貶值直接導致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額升。由於價格上升的幅度超過了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升值幅度,這客觀上向中國巨集觀經濟注入了外生性通脹壓力,推動國內資本品價格的上升,影響人民幣有效匯率的穩定,導致中國外匯資產實際購買力下降,產生更大的投機泡沫;另一方面給中國的貨幣政策運用、巨集觀調控帶來很大困難:

  2.積極影響

  次貸危機在帶給我國諸多不利因素的同時,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凋。

  ***1***在次貸危機下,美元大幅度貶值,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也不斷下降,這為人民幣及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在全球流動性釐乏而中國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允許外國金融機構和著名企業到中國資本市場上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債券,也是擴大中國資本市場廣度、深度和國際影響力的明智之舉。

  ***2***全球資本市場在次貸危機下不得不進行價值重估,使得眾多跨國金融機構大幅虧損,從而為中國機構投資者提供了開展海外投資與兼併收購的良機。在危機衝擊下,發達國政府也改變了過去對新興市場國家股權投資一貫持有的懷疑與抵制態度。

  ***3***在次貸危機中,歐洲金融部門的次貸損失雖然比美國要小,但是法國等金融機構卻在金融市場其他領域遭遇重大損失,日子並不比美國好過多少。在歐美金融機構面臨的這種形勢下,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歐美市場的緊張,主權基金一度被寄予厚望。由於我國主權財富基金此前較少涉足次級抵押貸款支援金融產品,因此次貸危機對主權財富基金的負面衝擊有限,卻為我國主權財富基金提供了難得的投資機會。這也就是我國機遇的另一個層面。

  ***4***次貸危機為我國經濟提供了實施結構性調整的外部機遇,有助於促進我國政府改變出口導向發展戰略,以及緩解目前的國際收支失衡。各方面因素表明,出口導向發展戰略已經不可持續,然而,向內外平衡發展戰略的轉型意味著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遭遇利益集團的強烈抵制。次貸危機的爆發則使得調整變得緊迫而必然,對外資外貿政策的調整有助於緩解當前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格局,促進資源更加合理地分配以及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三、結語

  總之,次貸危機不僅給中國金融機構帶來了在全球金融市場加快發展的機遇,同時也警示相關的風險。時至今日,次貸危機的影響依然深遠存在。研究次貸危機對我國的警示意義就在於要從源頭上控制風險,保證市場資訊的公開對稱,保持有效的監管力度,這是對我國警示意義的第一個層面。另一個方面來看,我國金融機構參與全球金融市場,同樣存在涉足次貸市場的風險,且也有在其他金融領域遭受損失的風險,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歐的金融機構教訓都十分深刻,這一點無疑警示中國金融機構拓展國際市場首先需要健全風險控制制度。

  參考文獻:

  [1]侯同娣 陳曉奕:目前我國A股市場大幅調整原因淺析.華商,2008***6***

  [2]藍慶新: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中國國情國力,2008***4***

  [3]陳斌:金融產品創新視角下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證券市場導報,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