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靈剪紙談大同地方美術特色專業建設論文

  ***山西***廣靈剪紙作為中國漢族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動的構圖、傳神的表現力、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與染色、精細的包裝製作工藝,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在中國剪紙中佔有重要地位。2009年,廣靈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部分申報專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從廣靈剪紙談大同地方美術特色專業建設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從廣靈剪紙談大同地方美術特色專業建設全文如下:

  山西大同地處塞外,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是北魏建都之地。大同地方美術領域寬廣,門類眾多,有著名的雲岡石窟的石刻藝術,佛教明建華嚴寺的彩塑藝術,三教合一的懸空寺的建築藝術,大同土著的煤雕藝術,九龍壁的琉璃浮雕藝術,廣靈剪紙藝術等等。作為地方院校的大同大學的美術專業應該承擔起繼承和發揚地方美術的任務,同時作為特色專業進行研究與實踐,使我們的專業學生和地方美術共同發展,得到雙贏。這裡就廣靈剪紙進行研究和分析,使之成為美術專業特色課程之一。

  廣靈剪紙又俗稱“窗花”,其歷史悠久,是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它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它是一種以陰刻為主的點彩剪紙。在全國品類繁多的剪紙中,風格別緻佔有較高的藝術地位。這種剪紙是用薄薄的宣紙,用鋒利的雕刻刀,刻下來,再點染上顏色而完成的。在農村裡,把它貼在窗戶上,作為逢年過節時的點綴和裝飾,所以也叫窗花。在本地人眼裡,剪紙和窗花是沒有區別的。

  因此,近年來出版的一些廣靈剪紙的集子,有的題做剪紙,有的又稱作窗花。剪紙和窗花,都是勞動人民所創造的,並有很高成就的民間藝術。窗花是貼在窗戶上的裝飾,也可以說它是一種直接從農家的窗戶上成長起來的民間藝術,主要流行在農村和小鎮。因此窗花的內容也就以反映農民生活為主體,首先以花卉、戲曲人物、耕種、餵豬、養雞為窗花的基本題材;其次就是象徵吉祥、頌祝福利、反映農民生活願望的圖案,把美麗的自然風物,組成吉祥圖案。

  從創作形式上大致可分為“單幅”***每幅畫面是獨立的***、“雙幅”***採取對稱形式的***、“多福”或成套的***如四人組成的戲劇,八幅組成的《八仙過海》,十二幅組成的《十二生肖》,二十四幅組成的《二十四孝》等***、“角花”***貼在窗戶四角的四幅三角形組成的圖案,或將一個整體分作四幅八幅剪開分貼***及“大幅”多是利用圖案的重複與對稱,在構圖上多系圓形***五種。因為刻制窗花的目的是為了裝飾窗格子,於是就產生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既要把窗戶裝飾得美觀,也不要妨礙外面光線的透入,這才能符合使用上的需要。所以在製作窗花時必須多處鏤空,不能保留大片的“面”,道理便在這裡。在廣靈窗花剪紙中主要有單色剪紙和染色剪紙,一般單色窗花因為紙厚色度強,容易妨礙光線投射,面的部分需要改用線來表現;由於廣靈剪紙主要的特色就是用宣紙來雕刻染色,紙質本身就透明,又有色彩的幫助,所以染色時,有些畫面可以不鏤空。透明和鏤空,成了廣靈窗花在形式上的一個特色。

  廣靈窗花藝術是以裝飾為目的的平面圖案與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圖案的意味特別強烈,圖案的形式大都左右對稱,上下均衡,或四面都採用均衡的形式,除了粘在窗戶四角的窗花,很少用反覆或對比的形式。也因此一般的窗花就不同於繪畫要求線和麵的豐滿,要求畫面的集中。人物小品、動物植物等圖形,雖然不受一般窗花圖案性所束縛,構圖更生動自由一些,但也要具有圖案的意味,線與面之間,不能距離太大,在著色上也是一樣。染色窗花的著色,鮮豔固然重要,色調也常用對比色。廣靈窗花大多是每兩幅或四幅成一組,來求吉利,以成雙成對貫穿著傳統的吉祥觀念,這也是廣靈窗花的一個特色。

  廣靈地處塞外,氣候比較寒冷,在農村裡,為了室內能大面積採光,向陽的窗戶都開得很大,寬敞得相當於大半堵牆。市井富裕的人家可以通過窗櫺雕刻成複雜的花紋來美化這道大窗。而一般的農戶家裡的窗戶就簡陋了很多。窗櫺只是一個方格,上面糊上一層白紙而已。所以窗花的尺寸有大型單色粗線條的剪紙圖案和小型彩色細緻的戲劇人物。尺寸長短也不相等,大約根據窗格來定,一般頭號的高度大約有四十到五十釐米,二號約三十三釐米,三號約二十一釐米,四號約十五釐米,小號六到九釐米。每幅寬度約為長度的二分之一。

  廣靈窗花的製作工序,一般可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取樣。無論是業餘的剪花,或是職業性的刻畫,都是先繪圖與薰樣,就是先要完成畫稿,然後把畫稿放在紙上刻剪。如果不是用新畫稿,就把舊樣子和一張等大的宣紙疊加,平鋪在小木板上,用清水噴溼,再放到油燈上燻烤。薰到全黑,再揭去原樣,底紙就薰成有圖案的印版。把這張陰版放在一疊白紙上面,便可以進行剪刻。第二道工序是刻剪。用剪子剪時,首先要把裁好的幾張紙的四角和中間空隙處釘牢再剪,遇到對稱花樣,可以用對摺法,折起來再剪,既省力又均勻。用刀刻時把紙放在有軟皮底的長方格盒子裡,並且把它固定好,使每一張紙都不能移動,然後在用刀刻。一般刻簡單的窗花,用平刃刀,細緻的人物用尖刃刀和小圓刀,先刻裡面,再刻外面。第三道工序是染色。

  廣靈窗花以陰刻為主,實大於虛,面多於線,這是為了點染著色方便。在廣靈又流行這樣一句話“三分刀工七分染”,染色是廣靈窗花的特點。廣靈剪紙的染色一般用白色宣紙為原料,以白酒調品色點染,因品色用白酒調過,色彩只向下沉,不向外溢,一次可透染四十多張宣紙。一般要一色幹後再染第二色,以免潮溼串色。染出的顏色都很鮮豔,但經過一定時間,色彩的火候退了,就出現一種古樸質感。那種別具一格的色彩美,又是廣靈窗花情趣別緻的一個重要方面。

  廣靈窗花在藝術上的成就,完全取決於剪法與刻法技藝的高低。畫稿無論咋樣精美,如果剪手或刻手不好,往往就會弄得很拙劣。相反,畫稿並不好,只要遇到剪刻高手,也可能剪下得很精緻。所以,產生一副精美的窗花,不僅依靠優秀的畫稿,更依靠剪刻的高手,在點染上面,還要依靠高明的著色。

  總之,廣靈剪紙***窗花***藝術,因為發生成長都在民間,所以在內容形式上基本是樸素健康的,反映了農民的直覺印象、淳樸的情感,在藝術的趣味上,洋溢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氣息。設色鮮豔明快、和諧統一,也充滿著田園風味。而廣靈窗花在形式上的特點,經過幾輩人的不斷創作和改進,形成了濃厚的地方色彩,獲得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藝術成就。近年來,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全面開展,社會文化環境日趨成熟,藝術市場日漸活躍,民間剪紙藝術也在不同領域有所發展。尤其是隨著旅遊產業的壯大,剪紙藝術市場也在大步向前推進。剪紙藝術研究所的成立、小型剪紙企業的建立等,都促進了剪紙藝術的不斷髮展。

  作為大同地方美術的廣靈剪紙,在以自身規律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和美術專業教學進行結合,注重內涵發展。目前,高校都在做特色專業的建設與規劃,注重應用性,突出地方特點。大同大學是一所多學科地方院校,辦學立足山西北部,培養學生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重視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積極配合當地企業和文化產業的需求,進行校企合作,以求共同發展。大同大學美術學院是大同市內唯一的專業院系,也有義務承擔起宣傳和發展地方美術的責任。

  目前已經把石刻和小型旅遊紀念品的開發作為大同美術特色專業課程進行研究和建設,介於廣靈剪紙的藝術特點和地域性,我們應該先了解廣靈剪紙的發展歷史、藝術特徵、製作流程等理論知識,把它納入大同美術的特色課程範圍內,然後和廣靈剪紙研究所聯絡,進行校企合作,進行研究開發,安排專業的剪紙藝術家來我校進行教學,作為特色專業進行研究和實踐,這樣會更好地宣傳和發展廣靈剪紙,同時把剪紙藝術和美術專業結合起來會對傳統剪紙有一個突破性的發展,會給廣靈剪紙帶來更美好的發展前景,也能使我們美術專業的學生真正掌握一門傳統的地方美術,同時為地方產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好相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