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資訊科技論文題目

  計算機和因特網等現代資訊科技正全面影響著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方式,提高資訊素養,培養新一代掌握基本資訊科技的合格公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1、區域內開展網路教研的研究與實踐

  2、淺談資訊學奧賽輔導策略

  3、運用“分層教學”優化資訊科技課堂教學設計

  4、新課程演算法教學給我的啟迪

  5、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教學方法探討

  6、用網路學習評價平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演算法與程式設計”的學習困難的討論

  8、妥善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構建高效資訊科技課堂

  9、網路環境下資訊科技課引導學生有效利用網路的實踐研究

  10、網路化多媒體教室的預約管理模式

  11、中學生資訊科技課應注重資訊素養的培養

  12、 淺談資訊科技教師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13、資訊科技教學中實施和諧教育之我見

  14、演算法與程式設計之我見

  15、感悟資訊科技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16、高中新課程中《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究

  17、如何在新課程《演算法與程式設計》中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18、任務驅動教學法在WORD小報製作教學中的應用

  19、淺談小學資訊科技的課堂點評

  20、讓LOGO語言走進資訊科技課堂

  21、機器人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探究

  22、新課程下高中資訊科技與數學整合新探

  23、淺談資訊科技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的改變

  24、以情促興 以興促行 以行促果——談資訊科技課堂的情感教學

  25、以網路教學平臺為依託運,有效實施任務教學

  26、基於網路環境的校本課程教學模式研究—探究學習模式Big6的應用

  27、“任務驅動”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

  28、異構校園資訊系統的實現研究

  29、淺談初中資訊科技課教學中的分層教學

  30、初探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31、優化匯入技巧 讓課堂“活”起來

  32、新課程環境下資訊科技學科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一點嘗試

  33、淺談資訊科技教學策略的開放設計

  34、淺談建構主義理論在初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作用

  35、資訊科技教師怎樣做部落格

  36、重視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數學新課程的實施

  37、充分發揮課件室職能為教育教學服務

  38、簡約而不簡單

  39、新課程理念下的網路教學初探

  40、新課程標準下資訊科技教師的素質與能力研究

  高中學生資訊科技論文

  高中階段資訊科技教學的幾點思考

  摘 要:資訊科技作為一門全新的學科,必須要有新的教學方法,體現出新的學科特色。如何激發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自主地學習,使學生接受多元的教育,使學生有足夠的活動和思維空間,在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必須掌握過硬的理論知識,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科教學,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從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本文從教師、學生、教學大綱、教學過程以及課堂內外等方面,闡述筆者關於高中階段資訊科技教學的心得。

  關鍵詞:資訊科技 創新精神 個性化 課外延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20-00-02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為主的資訊科技成為教師教學實踐的得力助手,為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生力量,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高中階段的資訊科技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而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以及在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過程中,積極表達、交流,協作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提升自身技術素養的目的,為以後的學習和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高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

  1 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愛是教育的靈魂,作為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更需要教師與學生心靈的碰撞和思想的溝通。教師要用心去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做到時時關心,課堂上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課下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用真情去澆灌學生的心靈,用真誠啟發他們的心智,使每位學生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同時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備課時不但要備教法、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即根據學生多樣化的興趣、認知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及學校實際和個人的差異,設計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內容和形式,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針對不同學生、班級存在的差異,指導學生制訂分階段、可實現的具體化的個人學習目標、發展目標,從而體會到成功後的喜悅和成就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愛心是開啟心靈之窗、知識之門的鑰匙,教師要用愛去澆灌每一朵花,用心去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每天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讚美和賞識,讓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2 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社會,社會更趨向於多樣化的人才,社會的發展同樣需要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勞動者,這就要求教育要培養個性化的人才。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材施教。如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空間想象豐富等。當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教師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教師的角色也從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協作者、幫助者、學習者,學生已不在是單純的學習者,而是協作者、專家。正如比爾・蓋茨所說的:你孩子的世界不會與從前一樣,他們的未來依賴於他們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選擇,不斷學習和適應的能力。就資訊科技學科來說,學生的差異非常大,有的擅長文字資訊的加工和表達,有的擅長Excel的相關操作,有的對程式感興趣,有的甚至對計算機一無所知,機房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便利。對此,針對不同班級的情況進行分組學習,6人一組,在組內每個人的特長得到很好的發揮,才能有施展的平臺,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3 教學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科書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對於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意識非常有利。教師以“案例分析”、“任務驅動”、“問題探究”對教材進行整合,把理論教學變成問題式教學,給學生學習小組提供探究的機會,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提供條件,充分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比如,在學《表格資訊的加工與表達》時,可讓學生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製作一份本班成績統計表,讓學生學習小組在借鑑教材的同時去嘗試自主開發電子表格的其他功能,從而達到學習方式的轉變,克服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弊端,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真正體現了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提供的案例、任務和問題要注意適應性、選擇性、開放性,供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使學習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從而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能力。

  4 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開展課外拓展

  4.1 自主探究法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計算機課外拓展的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要鼓勵不同的學習小組根據各自的不同任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之前,也許學生會簡單地進行文書處理,這時教師不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外製作一份關於家鄉的電子板報。在製作的過程中,組內成員要分工明確,無形中組內每個人的文書處理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組與組之間也形成了學、趕、幫、比、超的學習氛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得到了很好地引導,從而帶動全班學生步入學習的快車道。

  4.2 遊戲學習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以需要為基礎的,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的時候,他們就會熱衷於這件事,並且非常投入。因此,課外拓展開展的要有水準,教師要找準切入點。教師應當鼓勵、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遊戲學習法,儘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如Flash動畫設計教學,教師可以自行設計一個有趣的半成品動畫,然後讓學生展開想象繼續作品的創作。創作完成後選出優秀作品,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講解,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鬥志,使學生不知不覺走進了知識的殿堂,知識豐富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厚了。

  計算機和因特網等現代資訊科技正全面影響著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方式,提高資訊素養,培養新一代掌握基本資訊科技的合格公民,讓學生學會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認識改造世界的任務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