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基礎論文參考

  計算機基礎課程與計算機普及是緊密相關的 ,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計算機的應用普及已深入到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計算機基礎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計算機基礎論文範文一:課程評價計算機基礎論文

  1新型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原則

  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評價體系更多地關注評價的結果,我們在構建新的課程評價體系時,思考更多的則是如何讓評價推動教學,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此外,探索多種評價形式,既要考察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上機技能的情況,還要考察學生運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建立了以計算機基本理論知識為基礎,以上機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生的學習態度為參照的全程性課程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和全過程的監控。全程性課程評價體系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全程性課程評價體系強調的是過程控制,目的是改進和完善教學過程,對“教”與“學”起到監督和促進作用。它既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高情況,還檢驗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合理性,起到評價學生和檢驗教學質量的雙重作用,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制定具體方案時,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注重客觀評價,明確量化指標。計算機基礎課程多名教師平行授課的情況比較多,為保證評價結果公平公正,除了要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的要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更注重在設定評價內容時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並給出具體明晰的量化標準,設定更多的定量性評價指標,便於教師做出客觀評價。

  ***2***科學設計評價內容與評價方法。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科學設定評價內容,採取多種評價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評價。在尋找和開發新技術新方法的基礎上,採取多種技術方法和手段,合理設定權重,使評價結果更科學更準確。

  ***3***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核。資訊時代的今天,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學習、工作與生活時不可或缺的工具,評價程中,除了考察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情況外,還要重點考察學生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

  ***4***把握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著眼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動態發展,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以提高教學質量。

  2新型課程評價體系的教學實踐

  2.1制定考核方案

  牡丹江醫學院從2012級學生開始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採用全程性課程評價體系,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考核方案,確定了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課程評價方式。

  2.1.1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包括平時表現、課堂作業、課外作業、實踐技能測試、綜合設計等,用以強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各項考核內容的比重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同時,以全過程考核的方式設定相應的考核內容,對教師和學生都具有監督和促進作用。平時表現:以規範課堂教學秩序為目的,針對出勤和課堂表現打分,制定了統一的考核標準,使同時授課的多名教師能夠按照統一標準量化打分,極大地減少了遲到、曠課或在課堂上玩遊戲、上網等現象的發生。課堂作業: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以任務驅動為手段,科學設計作業題目,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和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既促進了上機技能的培養,也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實踐技能測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單元設定階段性的實踐技能測試,加強上機操作能力的培養。每次測試後,教師及時將結果反饋給學生,並填寫《實踐技能測試報告》,在報告中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並對前一階段教學工作進行總結,便於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2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階段性實踐技能測試對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對於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提高和鞏固作用,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有相應的指導意義。綜合設計:設定綜合設計任務,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

  2.1.2終結性評價學期末的終結性評價主要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總體掌握情況,在保證知識覆蓋面的同時,兼顧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全面測試。考試題型既有考察理論知識的選擇題、填空題和判斷題,也有考察實踐能力的操作題。通過上機考試系統完成整個考試過程,即學生通過上機進行答題,交卷後考試系統自動閱卷給出分數,杜絕了閱卷失誤現象的發生,也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對於學生來說更加客觀、公正。

  2.2教學實踐

  牡丹江醫學院計算機基礎學生成績由過程性評價成績和終結性評價成績組成。

  3教學效果與總結

  統計並對比了課程評價體系改革前後的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表現,改革前5年平均值:平均分67.51,不及格率10.35%,實施新型評價體系後,即2012級和2013級學生平均分分別為78.52和82.45,不及格率分別為3.02%和0.65%,並且優良率也呈上升趨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缺課現象基本杜絕,同時,學生的上機能力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實施情況表明,學生樂於接受新的課程評價方式體系,該體系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效果明顯。計算機基礎全程性課程評價體系是在2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這種評價方式能夠更準確、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積極的意義。全程性課程評價體系也有助於教師及時發現和改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促進教師深入地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為了更好地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我們會繼續努力探索和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大力推進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於計算機基礎論文範文二:學科交叉融合計算機基礎論文

  1《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新特點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大學第一學期各個學科都必修的基礎課程。基礎學科歷來是辦好一所大學的根本,也是評價一所大學整體實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它不僅是應用學科的源頭,也是其發展的基礎和後盾;應用學科則是基礎學科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容易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離開了基礎學科,應用學科就缺乏後勁和潛力,離開了應用學科,基礎學科就缺乏生機和活力。而大量的交叉性、邊緣性、綜合性學科正是兩者的有機結合。雖然計算機教育分為計算機專業和非計算機專業。現在對於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探討大多都主張根據不同的專業制定不同的學習大綱和計劃,但隨著計算機技術在當今高科技時代的滲透,這種思路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高科技產品已經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成為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就算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也人手一部手機了。再例如,學會上網也不再是大學生,而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了。因此,對於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說,不能再停留在類似簡單的應用上。現在很多中學也開設了資訊課程,甚至有些中學對畢業學生還有過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要求。因此,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不能再是中學資訊課程的簡單重複,而應該有所創新和深入。特別是其知識覆蓋的範圍應該更廣泛,以便為以後的所有學習打基礎。這裡的所有學習應該是廣義的,不能只包含本專業的學習。計算機領域日新月異,再把應用知識停留在辦公軟體的學習已不能滿足需要。轉變學習方向和思路已勢在必行。筆者對2012級非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問卷調查,用於瞭解學生計算機技能的起點水平。調查結果顯示,有90%的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學習過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辦公軟體。由上表可見,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絕大多數都是有了解的。對計算機的基礎應用也都有部分接觸了。

  2學科交叉融合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影響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雖然是大學的必修課程之一,但因為各學科的差異性、學生基礎的不同導致學習效果和學習程度都有很大的區別。新時期在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都提出重視學科交叉融合的當今,必須考慮到學科融合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影響以及提出的新要求。學科交叉融合後,很多計算機基礎應用都已經滲透到專業學科中,這必然導致很多弊端出現。

  ***1***學生只會按照教師的教學過程應用,卻不會將學會的知識應用到本專業中去,因循守舊、缺乏創新力。一成不變的學習和教育模式,是學生缺乏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大膽創新的激情和慾望。

  ***2***原來學科之間缺乏交流,制約了將計算機手段應用到學科研究的開展。科學的研究不僅需要專業科學的能力,也需要很多計算機的手段研究。特別是現在計算機在各個領域已經廣泛應用。

  ***3***現代科學研究中,學術團隊成員需要多學科交叉合作,這也對現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研究。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在學科交叉融合越來越重要的時期,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引入學科交叉融合的思路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3在學科交叉融合思路中,促進《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一直被各個高校所重視,很多人都提出過自己的改革思路。筆者所在的學校也一直都做相關的教學改革。在近兩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引入了分組學習和討論式學習的概念。在學期開始時,將所在班級按每組5~6分組。分組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每個模組通過單元知識的講解,活動設計與任務設計來實現課程教學目標,通過教師的講解確保學生獲取相關的知識,活動設計旨在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探究式學習,任務設計用於檢查學生對單元知識的掌握程度,讓學生獲取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習小組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小組討論、競賽和情景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團隊合作能力,達到教學目標中的要求;課程教學分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部分。為了及時瞭解課程教學效果,教師要求部分學生填寫“成果導向學習”的教學模式,即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都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的。填寫評課表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評價,所有的評價的提問都是針對教學目標進行的。總體來說就是內容、活動、方法,有沒有導向教學目標,是不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入本專業和部分其他專業的融合學習。例如在理科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引入體育專業知識的瞭解,在外語專業的學生中引入理工類專業知識的內容瞭解。這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讓學生有了大學科、跨學科的概念和學習經歷。這些都會使學生在高等教育的後續學習中受益良多。

  4結語

  學科交叉融合是現今一流大學競相追求的目標,這一目標是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的,也是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必須研究的課題。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能夠以這個為指導思路就能將學科交叉融合在高等教育之初就得到主動,也能更好地促進科學交叉融合。雖然現在只是一個初級階段,但相信隨著學科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兩者之間的研究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