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巴林銀行倒閉事件的思考論文
從理論上講,金融衍生產品並不會增加市場風險,若能恰當地運用,比如利用它套期保值,可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有效的降低風險的對衝方法。但在其具有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有其致命的危險,即在特定的交易過程中,投資者純粹以買賣圖利為目的,墊付少量的保證金炒買炒賣大額合約來獲得豐厚的利潤,而往往無視交易潛在的風險,如果控制不當,那麼這種投機行為就會招致不可估量的損失。 新加坡巴林公司的裡森,正是對衍生產品操作無度才毀滅了巴林集團。裡森在整 個交易過程中一味盼望賺錢,在已遭受重大虧損時仍孤注一擲,增加購買量,對於交易中潛在的風險熟視無睹,結果使巴林銀行成為衍生金融產品的犧牲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基於巴林銀行倒閉事件的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基於巴林銀行倒閉事件的思考全文如下:
【摘 要】本文基於1995年的巴林銀行倒閉事件,就其事件發生的背景,從投資金融衍生品的風險評估和銀行管理體制兩個方面分析了造成這個英國老牌皇家銀行走向倒閉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對此事情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
【關鍵詞】巴林銀行;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體制;原因
0.引言
1995年2月27日,英國經營了233年的老牌皇家銀行―巴林銀行的倒閉事件給國際金融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創建於1793年的巴林銀行,是世界最古老的銀行之一,就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也信賴它的理財水準,是它的長期客戶。
尼克裡森,是國際金融界年輕的“天才交易員”,他於***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銀行工作,出任駐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的總經理及首席交易員。為了掩飾手下一名交易員把富士銀行的買進指令誤作為賣出的失誤,在種種考慮下,裡森決定於是大量買進日經225指數期貨合約和看漲期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戶大地震爆發,股市暴跌,裡森所持多頭頭寸遭受重創,損失高達上億英鎊。
為了扭轉局面進而反敗為勝,裡森憑其經驗再次大量買入日經225期貨合約和利率期貨合約,頭寸總量已達十多萬手。2月24日,日經225指數再次暴跌,裡森所在的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的頭寸損失已接近整個巴林銀行集團資本和儲備之和,面對這種局面,裡森畏罪潛逃,巴林銀行面臨覆滅之災,然而這時的損失已達十多億美元,並且隨著日經225指數的繼續下跌,損失還將進一步擴大,因此,任何一家金融機構都愛莫能助,巴林銀行從此倒閉。
1.事件分析
儘管時間已過去很多年,但巴林銀行倒閉事件所折射出的來自投資金融衍生品的風險評估問題和銀行管理體制上的問題,對當下仍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1.1金融衍生品
指由標的資產***如股票、利率、外匯、實物等***派生出來的金融產品,其價值依賴於標的資產的價值。常見的金融衍生品有遠期合約、期貨、期權和互換等。既可以有場內交易,也可以是場外交易。由於金融衍生品的價值依賴於標的資產的價值,因此投資者的損益情況就取決於其對標的資產未來市場走勢預測的準確程度。其交易採用保證金制度,即交易所需的最低資金只需滿足標的資產價值的某個百分比,因此具有很高的槓桿性。投資者一方面可以通過金融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對衝來規避風險,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虧損。巴林銀行倒閉事件就是由於尼克裡森對日本股市未來走向錯誤的分析和預測,大量投資金融衍生品,使巴林銀行走向倒閉。
1.2管理機制
是指管理系統的結構及其執行機理。巴林銀行的管理機制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其管理層在很多層面和步驟上都存在失職現象,內、外部審計機構和監管者對此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原因
造成這家英國老牌皇家銀行走向倒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結如下:
2.1管理層方面
巴林銀行內部的管理體制上存在很大的問題。銀行內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銀行管理部沒有做好督察督各部門的工作,致使在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發生了投資交易的巨大虧損事件,銀行高階管理層對巴林銀行所從事的業務缺乏足夠的瞭解,與業務操作人員的資訊溝通渠道嚴重脫節,缺乏對一些危險的訊號的足夠重視。而且銀行在績效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考核指標的稽核上也存在著嚴重的漏洞,沒有嚴格控制金融衍生產品的投資規模,過度從事這種投機交易,完善內部監控制約機制。沒有對業務人員的職責有明確的限制和劃分,裡森的權力過於集中,作為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的總經理及首席交易員,他除了負責交易外,還監督行政財務管理,負責把關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的交易活動以及銀行的交易活動對賬調節,負責簽發銀行支票,可見業務人員的行為超出了管理層的控制範圍。
2.2審計監管方面
審計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是指專業稽核,涉核實公司的會計檔案及相關憑證,以便就公司賬目的公正性、一致性和符合一般認可的會計原則上表達意見。巴林銀行缺乏強勢的內部審計機構,進而無法及時將發生在新加坡分行的重大虧損事件反饋給最高管理層,使其對分支機構和交易員的具體業務情況有足夠的瞭解。內部審計功能的效果不明顯,沒有做到定期巡視從事相關交易的海外分支機構以及進入交易所進行實地調查,其審計功能是獨立存在的,與外部審計機構沒有很密切的溝通,與管理層之間也沒有暢通的聯絡渠道。
2.3風險管理方面
風險管理一般通過風險因素敏感的察覺和縝密的調查,來及早發現危機隱患,儘可能降低成本,有計劃地處理風險,達到預防和控制風險的效果,同時獲得企業安全生產的經濟保障。裡森能夠順利從事越權交易的主要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在於巴林銀行內部缺乏專門的風險管理機制。銀行高階管理層並不瞭解金融衍生品的高槓杆性,以及投資金融衍生品所帶來的巨大風險。風險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對銀行的各項業務設定限定風險值來反映了各個業務部門所能承擔的風險極限,並負責監督業務部門是否遵守限定風險的相關政策,審查收益和損失的帳實相符情況,根據不同的風險採取不同的風險管理策略等。
2.4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
基於金融衍生品的高槓杆特性,在其投資交易時應該充分了解標的資產的特點,對其未來的市場價格走向進行準確的預測,才能保證不至於有巨大虧損現象的發生。巴林銀行機構內部缺乏一個具有專業投資金融衍生品經驗和知識的團體對其投資交易進行風險評估,應該分工明確,相互制約,不能出現既讓裡森負責前臺交易又讓他掌管後線結算的現象。缺乏對高階管理人員和重要崗位業務人員的資格審查和監督管理,裡森業務熟練而且有著過人的專業知識,所以被委以重任,但卻疏於對他進行考核管理,甚至問題初露時,銀行管理層也未予以足夠重視,使事態逐步擴大,最終導致銀行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