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企業目標成本的控制

    論文關鍵詞:目標成本管理 設計階段 材料採購 措施 
    論文摘要:在新的時期,面對壓價讓利白熱化的市場環境,推行目標成本管理,有利於增強全體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有利於把握專案投入產出的全域性,有利於從機制上保證專案成本在過程中受控,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本文將結合實際,談談企業目標成本的控制。 
    目標成本控制應從產品設計研製開始,對材料採購、庫存、生產、銷售直至售後服務整個過程實施全面控制,而不僅是對生產階段的成本實施控制。目標成本控制是圍繞目標的設定、分解、實施、分析和考核進行的,即通過合理設定成本目標及其目標分解,把企業的各部門、各環節直至全體職工連成一個有共同努力方向的縱橫協調的指標保證體系,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企業的目標總成本。 
  1產品開發設計過程的目標成本控制 
  實行目標成本管理,要求將成本指標作為企業經營決策的一項重要因素,它不是在新產品設計後產生,而是作為新產品設計前的目標,以目標成本作為新產品設計的一項重要依據,這和傳統成本管理主要是對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進行控制是不同的。可以說,設計研製階段的節約是最有效的節約,設計研製中的失誤,會導致成本控制“先天不足”,會導致巨大的浪費。因此,加強設計研製階段的成本控制意義重大。而價值工程是進行此階段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價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其目的是保證產品或作業必須具備必要功能的條件下,降低產品成本。因為產品或作業的功能是必要的,而不是無限的,如果產品或作業的功能非常全面、很高,但某些功能並非客戶所需要,就會造成功能過剩;反之,如果其功能不足,達不到使用者要求,則無法實現產品的使用價值,所有這些都要依靠功能分析來解決。 
  從功能角度來理解,可以將價值、成本、功能三者之間的關係用數學比例式表達為:價值=功能/成本。 
  目標成本控制就是要在產品設計研製過程中始終貫徹價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對目標成本、產品功能和產品價值三個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反覆權衡,力圖在保證目標成本實現的前提下,儘可能提高產品功能和價值。 
  2材料採購目標成本控制 
  許多加工裝配型企業的材料成本在其產品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達到70%~80%,因此,節約材料成本對實現目標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材料採購工作組織得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材料成本的高低。材料採購過程控制主要做法是: 
  根據目標成本編制材料採購計劃,並監督企業嚴格執行材料採購計劃。 
  保證材料的質量。在採購過程中,絕不能只注重材料價格的低廉,而首先應保證材料質量,同時,也要防止盲目追求質量,造成質量過剩。 
  在保證材料質量的前提下,從“廉”採購。應進行材料質量與材料價格的分析,以決定採購哪個廠家生產的材料;可採用招標採購法,通過對多家參與投標的供應商的考察對比,選擇質量好、價格合理的供應商作為合作伙伴。 
  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以降低材料的運費。 
  加強對採購人員的教育和利用內部審計強化紀檢監察工作。要杜絕採購員個人為吃回扣拿好處而不惜犧牲企業利益的不正之風發生。日常應採用ABC分析法對庫存材料進行管理,分別不同類別的材料,採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供應部門應制定庫存材料的正常損耗單及盈虧單,發現問題可據此追究責任。 
  美菱集團實行擇優評比的採購制度值得借鑑。擇優評比採購制度主要包括“三比”定點、擇優評比、經濟索賠三個方面。這種採購制度把價格、質量、信譽等主要指標聯絡起來,追求最佳的效能價格比,促使供貨方技術質量水平和成本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ALTEC公司例項:ALTEC公司將材料成本降低目標向供應商擠壓,供應商又將其成本目標向它的供應商擠壓,使材料採購成本沿著供應鏈向後擠壓,最終使材料採購成本降低額如下:使12喇叭電腦音箱、10喇叭電腦音箱和5喇叭電腦音箱單臺採購成本降低額分別為US$486.84元、US $408.03元和US$353.03元。 
  3生產過程中材料成本的控制 
  生產過程中材料成本控制的主要做法有: 
  下達材料用量定額計劃,施行限額用料制度。 
  不得使用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材料,以免由於材質不好造成廢品和次品。 
  加強生產過程中的產品質量控制工作,提高合格品率和優級品率,把廢品率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分析材料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的差異,對於差異較大者應進行重點控制,應查明原因,分清責任,獎罰分明;要不斷總結材料成本控制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改善材料成本控制工作。 
  4直接人工成本控制 
  ①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記錄,為企業開展人工成本控制提供準確的資訊。②嚴格執行國家頒佈的各項工資政策、法令及有關規定,不得擅自提高工資標準增加工資性支出。③提倡崗前培訓和定期輪訓方法,改善工人業務素質和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勞動生產率。④加強生產過程中人工成本控制。要防止停工待料,避免不必要的加班加點;要發揮機器裝置的最大生產能力,減少不必要的停工時間;要加強產品質量管理,減少廢品和次品;要不斷改進工藝流程,結合行為科學搞好勞動優化組合,做到人盡其用;結合實際採用滿負荷工作法、六小時工作制或彈性工作制等,提高勞動效率。⑤分析各種產品直接人工工時實際消耗量與目標消耗量的差異,對於差異較大者,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獎罰兌現,如果是目標本身制定不合理的,應及時修訂之,使之與實際相符。 
  5製造費用的控制 
  在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中,製造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因此,切實控制好這部分費用對於企業提高效益至關重要。其具體控制措施有: 
  ①嚴格執行各項費用開支的標準,不得隨意擴大製造費用的開支範圍與開支標準,應貫徹精打細算、勤儉節約原則,做到增產節支,開源節流。②根據費用專案的性質,將製造費用總成本分解落實到有關責任中心,作為其費用控制的目標;對於固定性製造費用可設定費用目標成本手冊進行日常控制。③進行製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計算,對於實際製造費用與製造費用目標成本的差異較大者,要查明原因,深入分析,進行重點控制,如果是目標成本本身制定的不合理,要加以修改,使之儘可能逼近實際,對直接責任單位和個人,要獎罰兌現。
  對於產品成本和費用的控制,某水泥廠的成本掛牌管理值得借鑑。其做法是:生產單位根據目標成本核定其單位生產成本定額和費用計劃,實行掛牌公佈,並將各生產單位各工序的每月實際單位成本與掛牌成本進行比較,計算掛牌完成率,納入當月考核兌現。非生產單位實行費用掛牌預算管理的動態考核辦法,以年度財務支出計劃為基礎,自行申報每月財務支出指標,經稽核批准後執行,成本考核的重點是當月財務支出計劃執行情況,並納入工資考核。各項指標通過掛牌展示,使各分廠、各部門、各工段、班組直到每個職員都對自己掌握和控制的成本費用一目瞭然,對控制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實行全員參與、獎懲兌現,有力地保障了目標成本的實現。 
  總之,企業要想生存,要想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除了在專案實施中採取上述有效控制措施外,還應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下,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張文菊.對目標成本管理在汽車修配行業中的應用[J].財 經界,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