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旅遊心理學課程如何運用情境導向教學法論文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旅遊心理學課程如何運用情境導向教學法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旅遊心理學課程如何運用情境導向教學法全文如下:

  摘 要:旅遊心理學,是旅遊專業當中的一門實用性課程,其最主要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遊客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變動,讓學生在後續的旅遊相關工作當中,能夠通過遊客的言行以及行為細節進一步瞭解遊客的需求,使遊客能夠獲得更好的旅行體驗。而情景導向教學,則正是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實際學習效果的教學方式,以下將主要針對情境導向教學在旅遊心理學課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與討論,以求能夠促進旅遊教學效率的提升。

  近年來,隨著國家之間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不斷增多,旅遊行業的發展也在不斷加快,因此各類高校中旅遊相關課程的教學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旅遊心理學,便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科目,旅遊專業的學生,在投入社會工作後,主要的方向就是旅遊業,而面對的主要人群,就是遊客。因此,其對於遊客身心需求、喜好、習慣等方面的掌握能力,決定著其在旅遊行業的未來發展,所以,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對於遊客心理需求的瞭解。但如果單純利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必定無法滿足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提升的需求,因此,旅遊專業的教師應當利用更加靈活,促進知識與實際接軌的教育方式,來強化學生旅遊心理課程的學習效率,而情景導向教學,則正是能夠促進學生聯想,提升教學效率的教學方式。

  一、情境導向教學法在旅遊心理學課程中的重要性

  旅遊專業,是專門為我國旅遊行業而開設的專業,所以,不同於研究性的專業,其面向的方向,就是旅遊業,學生就業的企業,多數都是社會上的旅遊機構,而面對的主要人群,就是遊客,所以對於這一專業來說,實用性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將理論知識不斷轉化成為在後續旅遊行業工作當中能夠實際用到的技能,才能夠確保學生在旅遊行業當中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旅遊心理學就是針對旅遊行業遊客心理探究而開發的課程,這樣的一門實用性課程,教師如果只是依靠單純講解的方式,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所以只有真正讓學生體會到與遊客交流的情景,讓學生能夠真正對遊客的心理需求、行為習慣以及喜好禁忌等方面進行揣摩與深入瞭解,才能夠讓學生在後續的工作當中能夠更加迅速的理解遊客的需要,進而提升遊客的心理滿意度,促進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所以,情景導教學法在旅遊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便由此產生。這種教學方式致力於為學生營造出最真實的旅遊工作情景,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旅遊行業的工作氛圍,並通過模擬對話、案例講解等方式,讓學生能夠感同身受,真正將旅遊心理的學習當做一次接待顧客的流程,強化自身對於理論知識的消化,將其轉化成自身的技能。這樣才能夠使旅遊心理課程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服務於學生後續的旅遊工作,在旅遊行業當中獲得更好的發展[1]。

  二、情境導向教學在旅遊心理學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一***情景演練法

  想要促進學生對於實用性理論知識的轉化與理解,最重要的就是為學生營造出一個供其實際體驗的場景,這也是情境教學的主旨,所以在情境教學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演練環節。即為學生提供一個場景,併為學生具體分配角色,加強學生的實感。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這樣一個情景內容,在群體出遊的過程當中,有一位性格特別固執的遊客嚮導遊說,要到很遠的郊區去找一位朋友,不能夠跟隨團體行動。

  這時為了確保遊客的安全性,自然是不能夠隨意讓其脫離群體擅自出行的,但是遊客卻執意要這樣做,那麼導遊應當怎樣說服遊客。在提供情景之後,教師可以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進行思考與討論,在思考結束之後,教師可找出兩位學生,分別扮演遊客與導遊,進行情景演練,在演練的過程當中,扮演導遊的學生,會進一步思考遊客此時的心理活動,遊客是否有什麼樣的需求,並找出相應的解決措施[2]。而扮演遊客的學生,則可以在心中對導遊的處理措施進行評定,並根據自身的判定來決定是否聽從導遊的勸誡,並在心中思考自己作為遊客需要的是什麼。這樣一來,兩名學生都能夠在演練的過程中,對遊客的心理變動、需求、與遊客溝通的方式進行迅速的思考與應對,進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講解法

  學生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自然需要先對他人的工作經驗以及實際工作經驗進行借鑑。所以案例講解,也是一個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的高效課堂環節,通過教師生動的講解,學生能夠在腦中迅速營造出事件的詳細情景,並自主的去思考自身解決問題的方式。比如,教師可以針對自身所遇到的,或在網上找到的旅遊相關案例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來進行思考與決策。

  比如就近期傳播非常廣泛的雲南導遊怒罵遊客的案例,教師可以在課前事先準備出事件的相關視訊,在課上進行播放,讓學生在觀看視訊後,說一說自身的看法,談一談自己如果遇到了遊客消費相關的問題,應當怎樣做?怎樣的處理方式,才是最得體的?學生在看視訊的時候,在心中必定會有自身對於事件的看法,以及自身認為最合理的解決方式。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小組形式的討論,讓學生在表達自身觀點的同時,瞭解他人的想法,豐富自身的思想,之後教師可以找出幾位學生髮言,說一下如果自己是以為導遊,在這樣的事件發生時,會採取怎樣的措施來處理,學生自然便會將自己轉換到導遊的角度,在腦中營造出情景,分析自己應當怎樣去做,這比單純的理論講解更加有效[3]。

  ***三***課外觀摩法

  想要加強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與消化,單純依靠在課堂上的時間自然是不夠的,因此,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課下的時間,帶學生實際參與到旅遊環節當中,觀察專業旅遊人員對於旅遊相關事項的實際處理方式,掌握更多課本上學不到的實踐知識,才能夠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向專業技能的轉化。比如,校內可以與企業達成合作,讓學生參與到一些短距離、短期的旅行團實際旅遊過程當中,進行觀摩,在這一過程當中,要注重讓學生觀察導遊的言行舉止以及表達方式,並且在遇到問題時,要讓學生細緻觀察導遊的處理方式,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理解旅遊行業工作的重點與難點,對自身的能力進行鍼對性的強化[4]。

  三、結語:

  我國旅遊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可觀的,社會對於旅遊行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所以旅遊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當前國內高校十分重要的課題,而其對於知識的應用能力,則是決定其後續發展的前提,也決定著旅遊業未來的發展。所以國內的旅遊專業,只有不斷提升自身旅遊心理教學實效,才能夠確保自身的教育成效,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好基礎。